非常道少主即位通常很易受一些大臣的左右摆布,汉昭帝刘弗陵却很有主见,不仅把国家治理得有声有色,在处理和辅政大臣霍光的关系上,也可称得上是君臣不相疑。
刘弗陵非常重视父亲留给自己的辅政大臣,并且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遇事总是与他们商量,保持了大汉帝国的强盛。他曾经命令桑弘羊征召贤良文学召开了著名的盐铁会议,询问老百姓的疾苦。贤良文学力主罢盐铁、酒榷,均输官,厉行节俭,刘弗陵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推选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有效地缓和了汉武帝末年的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刘弗陵毕竟年幼,即位之后,总是有些人不服气。当时,匈奴的狐鹿姑单于病死,兄弟和儿子争位,后分裂成三个国家,已无力侵扰中原,愿意和汉朝和亲。霍光派人到匈奴,要求放回苏武、常惠等汉使。苏武在北海放羊,已经十九年,使节始终没有离手。苏武回国时,李陵设酒宴饯行,与他哭别。
苏武等人回到长安,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苏武把穗毛落尽的使节还给只有十四岁的汉昭帝。汉昭帝拜他为“典属国”,专管外交事务。苏武回国那一年是公元前81年。
苏武回国不久,上官桀勾结燕王刘旦竟然造起反来。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的妻子是霍光的女儿。她生了一个女儿,已经六岁。上官桀父子想把这六岁的小女孩嫁给汉昭帝,霍光不同意。上官安找到汉昭帝的大姐盖长公主,和她的姘夫丁外人,于是,由盖长公主作主,上官安六岁的女儿居然进了宫被立为皇后。
上官安又请求霍光封丁外人为侯,霍光又表示不同意。于是,上官桀父子,盖长公主和丁外人全都憎恨霍光。他们还把御史大夫桑弘羊也拉拢过来。桑弘羊因在盐铁会议上与霍光意见不合,也反对霍光。
燕王刘旦因为不能继皇帝位,早已怀恨在心,上官桀和他一勾结,马上成功。他们一伙密谋先除掉皇帝身边最大的忠臣霍光,之后废去汉昭帝,立燕王刘旦为皇帝。
一次,霍光出长安城去检阅御林军,并且调了一个校尉到大将军府,应该说,这是霍光的正常工作。上官桀等人认为这是陷害霍光的好机会,于是乘机以燕王刘旦的名义给昭帝上书,状告霍光。
他们捏造的罪名主要有两个,一是霍光检阅御林军的时候,一路上耀武扬威,乘坐的马车与皇帝出巡时乘坐的一样,严重违反了礼仪规定,不是人臣所为;第二个罪名是霍光擅自作主,私自调用校尉,有图谋不轨的阴谋。同时还表示愿交还燕王大印,回到宫里来保卫皇上,查处奸臣作乱。刘弗陵看了上书之后,什么话也没有说,更没有表示自己的态度。
第二天早朝时,霍光已知道被上官桀等人告到皇帝那里去了,就不敢擅自上朝,而是留在偏殿里等待刘弗陵的处置。刘弗陵一上朝,发现霍光没有上朝,马上就问:“霍大将军怎么没来上朝啊?”
上官桀立即回答道:“大将军因被燕王告发,心里有鬼,当然不敢进来了。”
刘弗陵再次什么也没说,只是派人去叫霍光进来。霍光赶紧入朝,心里自是紧张得很,他脱下帽子叩头请罪:“臣罪该万死!请皇上发落。”
刘弗陵说道:“大将军不必紧张,戴上帽子,快请起来。朕很清楚上书是假的,你没有什么阴谋。”
霍光听了小皇帝的话后,真是又惊又喜,于是问道:“陛下怎么知道上书是假的呢?”
刘弗陵胸有成竹地答道:“你出京城去阅兵,也就是这两天的事,选调校尉入府也不过十来天罢了,可是燕王远在北方,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呢?就算能够知道,马上就写信过来,现在也赶不到京城啊。再说大将军真的要作乱谋反,调一个校尉也没有什么大的作用。这件事明摆着是有人想陷害你。朕虽然年幼,但也不会上这种当怀疑大将军的。”
他的一席话说得大臣们惊讶不已,对这个幼主不得不另眼相看,霍光也放下心来。聪明机智的刘弗陵接着下令追查冒名伪造上书的人。上官桀等人怕查下去会暴露自己,就劝刘弗陵:“这点小事就不值得再追查了吧!”刘弗陵一听,嘴上虽然没有坚持,但实际上已经开始怀疑上官桀等人了。
上官桀等人陷害霍光的目的不但没有达到,而且还暴露了自己,但他们还是没有收手,经常在刘弗陵跟前说霍光的坏话。刘弗陵已经不信他们所说的了,于是警告他们:“大将军是先帝临终前托付的忠臣,他辅佐朕治理国家,做了很多事情,天下百姓有目共睹,以后再有人毁谤他,朕一定从严处罚,绝不宽贷。”
可见,刘弗陵年龄虽然小,但是已经很会识人。上官桀等人密谋在长公主府刺杀霍光,发动宫廷政变,结果阴谋泄漏。刘弗陵在霍光的帮助下,粉碎了政变阴谋,把上官桀等人处死,燕王刘旦和长公主也畏罪自杀。刘弗陵和霍光君臣相互信任,在朝廷安危的关键时刻,平定了政变,保持了西汉王朝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