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崇拜是现代大众社会的产物,是本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电影业的兴起,明星和明星制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大众传播和方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崇拜。20世纪80年代,生活在东方大地上的中国人,短时间内经历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革,惊喜地发现自己正生活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这是一种崭新的、充满活力的、生气勃勃的、富有挑战性的真正的新生活,这是在全世界都在寻求新生活和新的发展的广阔背景下出现的新生活,随着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剧烈变革,除了高耸入云的建筑物,纵横交错的立交桥,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潇洒流行的各种服装,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人们内心深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人们心目占崇拜的偶像不再是固定的那么几位,而是各自心目中都有了自己崇拜的新偶像。追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并且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追星现象并非是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所独有,而是一种世界性的思潮。也就是说,明星崇拜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一个十分醒目的标题。追星族们对其心目中偶像的崇拜类似于崇教崇拜那样热情、痴迷、狂热和执着,这就不能不让人要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社会心态呢?
明星崇拜的缘起
自始到今,人类已历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英雄崇拜和明星崇拜四个过程。明星崇拜是上世纪20年代随着西方电影业的兴起、明星和明星制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和大众文化的发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崇拜,是大众社会崇尚世俗的消费主义的表现之一。中国大陆的明星崇拜尽管早在“五四”心后随着西风东渐和国内电影业的诞生就已出现,但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以及与明星崇拜息息相关的大众传媒尚不发达和普及,只能说是处于萌芽阶段。后来,因新中国的建立和随之而文化政治化,尚处萌芽阶段的明星崇拜也就中途夭折了,取而代之的是长达30年之久的领袖崇拜和英雄崇拜。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陆明星崇拜现象是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和港台大众文化移入后衍生出的新事物,与我国早期的明星崇拜之间并无太大联系。由于国内先前文化背景的后继影响以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大众文化超前性的制约,大陆的明星崇拜相对于港台和西方而言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具体体现在大陆追星族的年龄层次较窄,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的年轻一代,尤以中学生为主;追星族的追星行为尚不及西方狂热;明星效应对大众的影响范围较小,等等。但尽管如此,明星崇拜已经对我国社会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追星族较为明显的追星行为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社会后果;一是指大众的日常生活受到明星效应潜称默化影响的普遍趋势。这二者从本质上皆反映了文化对社会的导向性作用。正如杜维明所说,在社会系统中,如果说经济的作用是动力性的,那么文化的作用却是方向性的。明星崇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无论是对于追星族还是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价值导向作用,而这种价值导向作用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的经济结构。因此,明星崇拜不仅仅是对追星族本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已渗入了社会有机体的内核,具有深远的意义。
明星崇拜具有社会心理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双重性质,它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国内有关明星崇拜的研究主要在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三个领域,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明星崇拜产生的原因、明星崇拜现象的现状思考、有关追星族和追星热的对策。这些研究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大陆明星崇拜开创了启蒙之先河,且其中不乏力作。
“对明星崇拜”的界定
明星崇拜这一术语是20世纪以来出现的新概念,因为作为被崇拜的对象——明星——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在崇拜这一概念系统内,明星崇拜是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英雄崇拜等按崇拜的对象进行分类的种种崇拜相对应而存在的。明星崇拜既是一种偶像崇拜,又是一种英雄崇拜。具体地说,明星崇拜是一种对“传媒英雄”的崇拜。发了疯似的“追星现象”在全世界的流行蔓延,并非空穴来风,自有其现象出现的深刻本质和缘由。其中与明星和明星制的产生有着直接的血缘。自好莱坞精明的制片商推出明星制以来,明星们就大有取代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在人们心目的地位和趋势。
明星是现代大众媒介的产物。明星的巨大魅力使得电影等高风险投资成为一种保险阀,于是,影视业的职业运动等行业普遍推出明星制,突出明星的地位和作用,以使明星的名气更大,以便为本行业的高风险投资带来更大的保险能力。于是乎在大众媒介高强度、高密度的宣传下,明星们获得了异乎寻常的知名度,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性人物。
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摄制技术和制作技术的提高,电影逐渐成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大、最普遍的商业性娱乐形式。这时期出现的大型故事片,确立了电影在娱乐业的地位,并把电影转化为一种大众媒介。而精明的电影制片商们在电影业诞生的初期,就开始从观众对角色和演员本人的认同感中找到了一条吸引观众和稳定票房的手段——明星制。所谓明星制,就是以明星为台柱子,希望以明星的影响力来吸引更多的观众的制度。明星的巨大魅力为电影这项高风险的投资行业找到了保险阀。于是,电视和职业运动等其他行业也纷纷效仿推行明星制。明星因此作为大众社会的产物代替了昔日的英雄人物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人物。对明星的崇拜也就成为了现代社会和普遍现象。尽管明星的外延不时被人们扩大,但影响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的却是来自演世界和体育界的明星,明星崇拜也主要是对来自上述领域内的影响明星、歌星和体育明星的崇拜。
所谓明星崇拜,就是指在现代传媒社会中,在大众媒介的运作下,人们对于自己认同的演艺界和体育界中的焦点人物所表现出的极度喜欢、欣赏、佩服等情感以及由此引发出的种种行为表现。
实际上,是观众促成了第一批电影明星的诞生。他们不满足于只见演员其形却不知其名的状态,便用制片厂的名称为自己喜欢的演员命名。精明的制片厂老板就是由此预见到出名的演员可能带来巨大利润,于是,就开始有意培养电影明星,并推行明星制。而且这种所谓的名星制又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而且策划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如,制作公司根据一些明星的气质和戏路,辅之以专门的创作班子。从剧本到角色形象、到宣传,充分突出明星的作用。而电影史上推出的首位明星,又完全是一种类似欺骗的计谋。1910年,美国独立电影公司的负责人卡尔·兰姆利为了替自己的影片作宣传,就在当时的《电影世界》杂志上故意刊登该公司台柱演员弗洛伦斯·劳伦斯死去的消息。接着,他又同甘共苦贼促贼地宣传:劳伦斯死亡的消息是一则十足的谎言,是独立公司的敌人恶意中伤,兰姆利随后又安排劳伦斯和她的经纪人在圣路易大车站与观众见面。作为观众来说根本不知道这是像演电影一样地在作戏,结果在安排见面的当天,充满好奇心的人挤满了车站。这一下让劳伦斯成了大名人。并因此而成为电影史上第一个受到狂热欢呼的明星。作为当时的背影来说,兰姆利别出心裁的计谋确实为以后的明星制的产生提供了一种不可多得的策划模式。于是在1927年,随着几家主要的有声电影制片厂在好莱坞建立,明星制开始真正确立。明星制为电影业解决了一个根本问题,即当为提高影片的质量和效果,在投资了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风险后,票房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对明星所进行的高强度、高密度的宣传。这是电影业巨大风险性投资的最佳保证。于是后来对明星制的运用就高招叠出,其中包括最有效的明目繁多的电影奖的设立,如最权威、影响最大的电影奥斯卡奖。其实,观众的认同才是明星产生和存在的重要因素,但制片商不会总是被动地等待明星自然而然地出名。实际上,明星是被制片商精心炮制出来的。好莱坞有个笑话,一名影片公司老板对某些由他炮制出来的明星不知感戴德很有意见,他说:“我从来没有遇见一个知道领情的电影演员。那些明星居然相信起自己的宣传广告来了,要知道是伟大的片子造就出大名星。把你的妈或姑妈送来,我照样可以让他们成为名星。”
不管明星是如何产生的,都仅仅是一种包装和人工损制作的手段,这种手段也仅仅是明星的产生创造了一定条件,而一个明星要真正成为明星,主要取决于明星的水平和广大观众的认同。
在影视明星制的带动下,随着通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成为歌星走红的主要媒介。在歌星中,以演唱流行歌曲出道的占了绝大多数。流行歌曲又称通俗歌曲,就是好些词曲通俗流畅,为大众广泛传唱的歌曲。它与各民族的民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民歌是流行歌曲的前身。唱歌是人类最基本的爱好之一,只要高兴,都会哼几句。歌曲的前身就起源于劳动中的号子,即人类在劳动中表达情绪情感的一种本能的方式。人们唱歌虽说有动听不动听之分,但学会一首歌绝不是什么难事。何况流行歌曲又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歌曲。流行歌曲的广泛参与性,更符合现代社会追求平等的意识。特别是当日本人发明了卡拉OK,更使流行歌曲如虎添翼,使跃跃欲试者越发地多起来。由于卡拉OK,更使流行歌曲如虎添翼,使跃跃欲试者越发地多起来。由于卡拉OK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掩盖嗓音条件的不足,就越发增添了流行歌曲的参与性。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数也数不清的歌迷。因此歌星也就越来越吃香,越来越走红。
歌星的制作除有影视名星一样的运作方式外,又有其自己独特的运作程序。在国外,大致是由“星探”先到处寻觅有发展前途的歌手,再由唱片公司根据其嗓音特点和表现力为其创作适合其路数的歌曲。然后经过精心包装,大肆宣传,以将其推上顶峰。
以球迷为核心的对于体育明星的崇拜,其背后当然也掩藏着一些动作过程。体育动作原本是一种以健身为目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体育运动要展示的是人类的体魄,勇气和力量,因此在强调参与的同时又强调竞争。而竞争性无疑上体育最吸引人的地方。原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是一种业余时间进行的游戏。作为国际性的体育组织奥委会必须是非盈利组织,并要能抵抗政治、宗教、商业的影响。但是,20世纪以来,特别是随传播媒介的介入,体育和政治、商业的关系日益密切起来。这就导致了“金牌战略”,即把体育重点和体育经费集中于少数能获得金牌的明星们。而体育与商业的结合又形成了运动员的职业化,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这就是使明星的作用理加突出了。
体育运动的竞争性要求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体育明星,一个没有明星的运动项目是不可能有吸引力的。这样也就使体育明星们成了英雄,成了偶像,于是也就使对体育明星的崇拜心理越来越升漫,以致出现狂迷或疯迷的现象。而这背后,体育明星的运作也自然是新招、怪招叠出的。
在传媒英雄或偶像中,又逐渐多了一个新人,这就是节目主持人。有人曾开玩笑地说:如果总统和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站在一起,人们不会问“站在总统身边的那个人是谁?”而是问:“站在主持人身边的那个人是谁?”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节目日趋栏目化,而每一种栏目都有其各自的主持人。节目主持人以其独有的魅力,如敏感的反应、犀利的分析、生动的串连,通过广播电视的媒介,直接面对广大听众、观众,影响越来越大,大有盖过影视明星的势头,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新偶像。
由于节目主持人不仅仅取决于一般性的表演,还取决于各种知识素质,因此,这种新的偶像无颖会引起一些的新崇拜对象。
明星崇拜调查分析及检验
崇拜与明星崇拜
已有研究的使用明星崇拜这一概念时,其内涵是比较混乱的,因此在正文的开始我们对崇拜和明星崇拜进行了一番界定。为了验证这一界定的真实性,以及进一步了解当前中学生崇拜倾向及明星崇拜的现状,我们先来看看有关这方面的调查结果。
在对明星崇拜是否已有所降温的调查中,由于这是一个涉及到时间变化的问题,因此我们把这个问题与时间有关的年级变量综合起来考虑,在表中最右栏我们可以看到总体的回答中三个选项的回答人数几乎相差无几,但如果介入了年级变量,则会发现在对明星崇拜是否已降温的回答中各年级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