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鲍萨尼亚的话及厄律克马科的补充里,毋庸置疑的是,柏拉图揭示了自古以来就广泛存在的灵魂之爱行为的思想根源,即只有在非性爱之上才存在高贵的爱情,美和丑的双重成分蕴涵在爱的本身,并通过行为使之显现,性的交往只要双方的感情高尚,就能使肮脏和不协调的情绪影响完全抵除了。在一切不正当的行为中,最甚者莫过于用肉体的欲望压制爱的心灵。被肉体的色泽所困惑是愚蠢和可鄙的,肉体相对灵魂而言是可朽坏的,所以基于美色的爱情是转瞬即逝的,在欲望之火燃烧后肉体的幻灭将更加迅速。而真正的爱情是诞生于不变的灵魂之中,爱上心灵美的人才是爱上了永恒。柏拉图的意思无非是说,爱情的升华在于追求灵魂心灵的结合,虽然他并不排斥肉体交往,但却鄙视完全纯肉体****获取爱情,因为肉体的快感是瞬间即逝的,这一点即便是放在肉体本身也是如此,至于那些为金钱、美色、权力而丧失了爱情观的人,更是等而下之;另一方面,爱情的最高形式虽然追求灵魂之爱,但却没有为了心灵的快感而舍弃思考的快感的,因为相对肉体之爱,卡洛斯更愿意接受灵魂之爱(柏拉图在《会饮篇》中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当他述及灵魂之爱的时候,很可能是知道“卡洛斯和普赛克”的故事的)。
后代的基督教人文思想家伯纳德认为,人应该向着上帝之门跨出的重要的一步,即像柏拉图所说的,摆脱情感世界中游移不定和难以把握的东西,而智慧、美德和知识是使灵魂最终脱离肉体束缚的“终极福音书”,一切“早已在上帝的意志中有所安排”,人们必须“发现他有生以来应该归附的事”。
必须肯定的是,柏拉图是古代作家中最罕见且特立独行的一位,在小品式文章中逐渐引申出自己的观点是他最为善长的。我们已发现,大量柏拉图的成分包含在鲍萨尼亚的发言中,其他的对话篇是不曾如此的,这说明柏拉图在该篇的写作中有糅杂许多相类似的观点的尝试,像《泰阿泰德篇》和《高尔吉亚篇》一样都是在类比于自己的对话中寻找不同的部分,并尽量使之发挥作用。
五、柏拉图学说中的阴阳人
从前世界存在三种人,男人、女人和阴阳人……人类的过于强大引起宙斯的恐慌,人类最终被分成两半。这是柏拉图为自己的理论杜撰的故事。这种半个人理论为同性恋合理化提供了暗示。
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紧接着发言,他讲述的是神话故事,即《会饮篇》著名的“阴阳人”。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故事是柏拉图自己杜撰的。阿里斯托芬说,从前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阴阳人。由太阳孕育出来的是男人,大地孕育出来的是女人,月亮生出来的是阴阳人。在古希腊,人们认为阴与阳的两个极端就是大地和太阳,月亮是被认作兼有阴阳的双重性格。所有的人的形体、头部乃至身躯都是个圆球,生有两副面孔,两对眼睛,两对耳朵,两个鼻子,两张嘴,同时身上还长着四只手、四只脚,在他们走路的时候可以上下左右摇摆,前后游移,并且能够调动八只手脚一齐动弹,所以简直像蜘蛛一样行动迅速。人类的过于强大引起了宙斯的恐慌,他与诸位神祇商议,赫怀斯托斯提议将他们截开,宙斯便按照他所说的实行,把人类撕扯成为两半,并指派日神阿波罗将他们的面孔和剩下的脖子缝合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转开的一半,另外旋转开的皮和肚子接在一起,两个部分拼合的地方就成了人类现在肚脐。
那被裁开的两半,因为经常思念对方,总想要再聚合在一起,所以同性恋者就是被截开的男人和女人,而阴阳人被截开后就成了异性恋,并繁衍了下代。由于原来的个体被分开,人与人之间的爱恋也因此常常刻骨铭心。但即使宙斯授权赫怀斯托斯带着冶炼工具来到他们面前,对他们说:“如果我可以把你们重新结合在一起,使你们紧紧连接不再分开,你们的愿望也会实现,不再会像以往那样接受心灵之火的煎熬,我将把你们重新放进熔炉,铸炼成联体的一个人,只要你们维系在一起,你们便将永世这样生活下去,活在人间或在地狱里你们都将像一个人那样,不会承受这样的折磨。”
接着,医生厄律克马科说了段引用程度相当高的话:“我敢担保,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会回答一个‘不’字,或是表示愿望其他的东西,因为这正说出了他们许久以来所渴望的事。”德拉克洛瓦在他的著名艺术论文《画像及造型艺术》中论及这样的场景时引述了这段话,并说:“在我创作的时候,柏拉图的另一半理论的确是在起作用的,一方面我不知道什么能够使我们安适下来,一定有心灵上的另一半在等待我寻找……在加布里埃尔的工作室里,我有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这样的另一半,当然我并不是说造型原本就是一半,而是按照柏拉图的理论,寻找心灵中造型的另一半,尼尼微、巴比伦早期的造像艺术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它们属于表面化的对仗范围,由于生活圈子的消极因素,使得我心灵中另一半的思慕强烈地彰显出来,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冲动促使我把它表现出来。”
在述及人类意念中的和谐性和规律性时,伏尔泰引用了“阴阳人”的例子。他说:“必有一种事物使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愉悦,原因在于人本身憎恶分裂和对立,渴望和谐和统一;现在我必须说——不要抗拒与生俱来的本性。”
人性论者,对《会饮篇》中所讲述的这一事例,就连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都不以为然,“……如果和谐和统一是赫怀斯托斯对这一事件的最后决定的话,那该如何解释战乱和分裂呢?该如何解释仇杀和纷争的事实呢?神已给予人类以智慧和秩序,人类抛弃了他们,并创造了自己的行为准则,这称之为‘法律’。”
当然,另一理论也只是延伸了柏拉图形体理论。毋庸置疑,人格的和谐与灵魂的升华是他一贯的主张,但这自我完善的过程却演变成暗示同性恋的合理化,把它上升为人体内在的精神需要,强调爱情的欲望是一种来自本原的追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
六、善是爱情的本原
亚加尔松对爱情做了很多描述,他认为卡洛斯还具有另一种意义,即“行使宇宙最高法则——善”,一切天神的奇迹都应该归功于爱情的存在。而最终“爱情的共相”由苏格拉底揭示了出来,爱情不过是一种对善和美的欲望。
柏拉图在考察了爱欲来自内心时,就确定了另一个话题,即“卡洛斯本身要比他所施与的爱情更可贵”,他借用宴会主人——诗人亚加尔松的口表达了出来,此论点已经成为形而上学的话题,“探讨一切伦理本原的实质”,即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对它的总结。
鲍萨尼亚的观点为亚加尔松所继承,认定宇宙间最美和最完善的形体是卡洛斯,在诸神中属他最年轻,因此,爱情总是在年轻人中流行,在老人中疏离。他就像宙斯的女儿亚忒斯一样最娇嫩最美丽,他完全超脱于陆地海洋的范畴,不能被人类的意识所察觉,他只能存在于人类的心灵——这里面却有个区别,心肠刚硬的人无法觉察他的存在,只有心灵敏感柔弱的人才能对他的行动了然。爱神阿弗洛狄忒为他在人心中最温柔最甜蜜的地方安排了住所,因为他也是最娇嫩的。卡洛斯的行为温柔而随和,他像一阵风掠过大地,每到春风吹起的时候便卷起无数的鲜花,他曾经爱上了佛洛拉,打败了西风之子塞西尔,成为花神的丈夫。
对其定义宽泛的当属亚加尔松了。卡洛斯在他的口中,还有另一重意义,即“行使宇宙间最高法则——善”的任务。首先他是一切正义的圭臬,因为他天生是正义女神德墨忒耳的朋友。在一切天神那里,卡洛斯主持着力的均衡,他代表着自制和和平的力量,他抗衡着暴力神的淫威,是非暴力解决争端的象征。当两个国家交战、两个人交恶的时候,化解仇恨的最好方法就是举行一场婚姻,用爱情抵消矛盾。勇敢坚毅的卡洛斯,甚至使伟大的战神阿瑞斯也黯然失色,在一切天神举办的赛会上,获得胜利的总是卡洛斯。
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对许多神祇的贡献都被亚加尔松说成是因为卡洛斯的指引,例如雅典娜发明纺织,阿波罗发明了箭和医药,赫耳墨斯发明字母等。
在亚加尔松的理论的最高层,即是袒露了一种最高等的神话,他认为一切天神的奇迹都应该归功于爱情的存在,是卡洛斯为人间带来了和平、幸福,把世界从远古的沉睡状态解放出来,整个人类社会正在意识到爱情的力量,因而呼唤他、渴望他。在爱情的河流上,美丽正像卵石一样熠熠放光,善的法则正像存在于河底的沙金般诱人注目。
柏拉图在认识了爱的单一性质之后,终于把自己的目光渐渐转移到“共相的限制”这一问题上来。显然,这一注目并非偶然,他已完成了关于爱的共性前的一切铺垫,从爱情的单一性的各个方面述及到这个共相的各种内容,因此现在的迫切任务就是——“一定要找到存在于爱情本质中的最上层事物,发现直到这一神秘内核的培养皿。”在整篇对话中,柏拉图一直小心地把全部发言集中在一个超现实的体系中,力图说明在爱情之上起作用的是一种非意识作用的虚无状态(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过分突出爱情的作用,反而出现了逻辑上的矛盾,在神祗位列的次序上无法自圆其说),可以肯定的是,他讲述了爱的原则,但有了这个普遍性并不意味着对共相的探索的限制。
于是,苏格拉底在亚加尔松的基础上揭示出“爱的共相”这一深刻的问题——他戏剧化地谈到自己在爱情的本体和客体上犯过的错误,把爱情和爱情的目标混为一谈,这完全忽视了爱情的本质存在。刚才大家所讲的,尤其是亚加尔松的发言,视宇宙间至高至上的威力之源为爱情这一神祇,这是不正确的,因为爱情不能成为对善的描述,它只不过是一种对善和美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