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机的选择对批评之能否收到实效具有莫大的作用。管理人员在选择批评的时机时,至少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在自身心境正常且能客观权衡事物时才施以批评。第二,要趁员工对自己的不当行为记忆犹新之际做出批评。倘若管理人员对批评采取拖延的态度,则一来员工可能对以往不当行为已印象模糊,二来逾时批评显示管理人员对不当行为的纵容,这样的批评将难以让员工心服。第三,要在员工心境适合接受批评时才施以批评。员工的心境在哪一个时候才算适合接受批评?这是一种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当员工处于心平气和的状态下,甚至当员工主动要求对他提出意见之际,肯定是管理人员施以批评的良好时机。
批评下属,尤其不要翻旧帐!
企业中的各种业务,每一次都要有个完结是很重要的。一般而言,企业上的业务处理都不需要很长的时间,除了计划阶段费时间以外,其他都可在短时间内结束。
将某人过去犯的错误累积起来,移到现在一起指责又不知从何说起,这是很笨拙的方法。犯错的人并非没有注意现在周围条件而做错,所以就算与过去某错误相似,那也只是结果相同而已,一般来说过程不会一样的。
所以,对于今天该指责的事项,引用过去的事例是不适当的。如果牵扯了人的问题,感情的问题,那么“都已经过去的事了现在追根问底真是过分”之类的心情就会产生。例如“你以前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不是发誓不再犯了吗?”像这种话都是多余的。揭人疮疤只让人勾起一段不愉快的回忆,于事无补。
有时领导并不想翻旧帐,每次也能遵守“完美主义”。但在对方没有悔悟时,那种翻旧帐的心情就出现了,这并不是不能理解。但是如果有必要指责其态度时,只要针对他的态度加以告诫即可,每次只针对一件事比较能得到效果,集合许多事实,目标分散印象反倒不深刻。
批评要点到为止。
如果对方犯的不是原则性错误,或者不是正在犯错误的现场,就没有必要“真枪实弹”地批评。可以不指名道姓,用较温和的语言,只点明问题。或者是用某些事物对比、影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点”到为止,起到一个警告作用。
总之,批评下属一定要慎之又慎,不到迫不得已不要批评下属!
5.指责下属,小心“玩火自焚”
同样,指责也是一种批评,指责下属也切记不要犯错误!
(1)指责下属不要太离谱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领导责备下属不是出自纠正过失的动机,而是由于怨恨,虽然我们常自我告诫,不可因怨恨而骂人。开始时,也许的确是想纠正对方,指责一两句就算了。但因对方态度不好可能使你脾气顿时发作起来。结果原本一两句就完了的事,却越骂越离谱,最后竟连他的态度一起骂起来了。这时已超越了指责的范围。
若下属一再反驳,领导应切记:要说明事实,绝不可走到岔路上。如果说出超越主题的话,那就难免形成双方的争论,而不是领导对下属的指导。而且即使在争论中赢了下属,也只不过使自己更像个莽夫罢了。你要找理由说明自己是对的,下属也要找出许多理由反驳领导。一旦下属占了上风,那么他就可能在同僚中吹牛:我“击败”领导了!
在双方即将展开争执时,作为领导应坚定告诫他:“你做的这件事错了,不改正不行!”或是简单地说:“我说的是……”,其余的话不必多说。
许多下属会利用领导骂人的机会,找出空隙发泄他平日的不满。遇到这种情形时,你不可采取静听的态度。所以,姿势也十分重要,绝对不可让下属坐着接受指责——这点要注意。当对方想找麻烦时,领导最好采取俯视的姿势,在对方想开口说话之前,先表示自己的意见,然后立刻站起来。这样有时反而有效。领导切不可因对方的态度、言辞而走上岔路。
指责下属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所以有些领导对下属的错误往往视若无睹,这是很要不得的。即使你不善此道也要鼓起勇气,不可漠视不理。
(2)不要追究共同责任
有些领导认为一个下属犯了错,不应只指责他本人而须指责全体,更有的领导认为进行集体纠正、指导,更能有效地发挥组织的总合力。以实践的经验来说,这样做一点效果也没有。
发生一件事情,以全体人员为对象,追究其共同责任,则所有下属大概都不会把它当成是自己的事。肇事的当事人虽知道是自己的错,但还可能抱着一种“大概还有其他人犯错”的心情,反正又不只是他一人的错。于是责任就分散了,到最后谁都不负责任。这种指责全体人员的情况还有一个缺点,人数多的团体更为显著,当领导指责某件事时,恰好此事过去曾发生在某人身上,旧事重提,使听者有“又算老账”之感。
(3)不要冲动
一个公司的领导为了达到企业的目标废寝忘食,对下属也全力指导,但是错误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在发现下属是由于没有责任感而犯错误时,不禁怒气上升。
感受性强的领导,具有瞬间捕捉违规及错误的能力,且反应快捷。不可否认,感受性强是身为领导的重要条件之一,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感受性强亦是造成冲动的主要原因。如何压制不合时宜的冲动,不防试用下述一些办法。
①赶快离开。变换场所,远离造成冲动的现场,哪怕去卫生间一趟也可。
②喝茶。利用茶水将怒气一起吞下,也能收到效果。
③抽烟。烟草在这种情况下也能起到缓冲作用。
④赶快转移方向。去忙别的事,转移注意力。
⑤看书看报。不必精读,很快地翻动,只读一些大标题就可。
⑥打电话。拿起话筒,找人谈点别的事,转移注意力,改变气氛。
总之,就是换气氛,而且要留下缓冲时间,不要使自己陷入恶劣气氛中。
(4)指责下属四忌
由于指责方式不当而造成双方不愉快的情况是有的,但也有的使双方从此有个新开始,彼此去除心理障碍。在指责的场合中,千万不要使用令对方下不了台的话。
哪些是不可使用的话语呢?这根据下属的性格和环境而各有不同。至少身为领导者,须设身处地地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多想一下,谨慎地千万不要说出伤人话。指责可纠正下属并给予希望和底气,也能削减当事人的锐气。以下列举一些禁忌:
勿指责人的弱点。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当别人指责其弱点时,犹如短刀插心般痛苦。例如,在个子矮的女性面前说“你是矮冬瓜”。她心中一定像沸水翻滚一般。对学历低的人说“学历太低的真没有用”,都是不适当的话,就算是事实也该避免触及他人的短处。
不要忽视人性。“你是骗子”、“你太没有信用”等话也会刺痛对方,只要评论事实即可,即使是对方没有信用也不能如此当面斥责。
不要否定下属的将来。“你这人以后不会有多大出息”,“你这样做没有人敢娶你”,“你实在不行”。领导者是不该说出这样的话的。须以事实为根据,就事说事,就下属目前情形而论,不要否定下属的将来。
不要干涉私人事情。公司生活和个人生活有很大关联,但是个人私生活有不愿为人所知之事。“你只知打麻将,当然会发生那种错误!”“晚上玩得太过分了吧!”“你和那个女孩子作朋友不好吧?”“你的家庭名声不佳,首先要从家庭整顿做起,怎么样?”等等私人问题应该避免介入,因那只会引起“那是我家的事,和此事无关”的反感,公司并没有连家庭一起雇用。这种好事的领导大都会引起员工强烈的反感。
6.不要让批评成为他的痛若
批评下属的目的,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而是要让下属接受批评,改正错误。那么,如何才能让下属乐意接受批评呢?
一位领导诉苦说:“现在有些人批评不得,一说就跳,真是‘良药’‘苦口’啊!”一位领导听后说:“良药不一定苦口吧,药店里有糖衣的甜药不是很多吗?”
这位领导回答得好,“苦药能变甜”。我们的批评观念,尤其是批评方法不是可以“引进”这个“原理”吗?现在不少单位的批评不能正常开展,除了对批评不能正确认识之外,很大程度上是批评不注意方法带来的后遗症。
领导展开批评,必须顾及效果,因此,也就需要讲究批评艺术。
批评是使人改正现在的错误,更好地创造未来。那么领导者在批评下级的时候,就应当只限于指出他现在的问题,而不要否定他的将来。不能说:“你是出窑的砖——定型了”之类的话。领导者在批评下级时要鼓励他们面向未来,提高开创未来的勇气,增强走向未来的信心。
事实上,欲指出下属错误,是件颇需学问的事。一方面要让下属了解自己所犯的错误,另一方面要保存他们的自尊,稍有不慎,言语运用不适当,便会将小事化大,以后无论你说得多动听,下属也认为你摆出一副上司姿态,胡乱要他们遵从规章或指点他们做事,心里自然不会信服。
性格不同的领导,对下属犯错也有不同反应,假如好胜心强的领导,明知自己理由不充分,也要先警告下属;太顾全别人的感受的领导,往往任下属自己发现错误,造成员工********的作风;脾气暴躁的领导经常对下属拍案叫骂,虽然内心非常关心他们,但仍然得不到员工的谅解。最可恶是借别人之口传递消息给另一人,指出他所犯的错误,使犯错的下属欲辩无从,而且领导不直接与之联络,多少有被看轻的感觉。
无论你属于哪一类性格,遇上以下的4种情况,均不适宜指正犯错的下属:
(1)对方已有悔意,并主动承认错误及保证不再犯,你发觉他态度诚恳,而且一向记录良好,你只好对他勉励几句,因为你的责备对他起不了作用。
(2)对方因犯错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他正在沮丧和忙于补救中,已经有点筋疲力尽时,你再加一张嘴去指责他的不是,是很残忍的行为。
(3)对方用意不善,犯错纯粹为泄心中不快,旨在激怒你并向你挑战,倘若你立刻指出他的错误,实际正中他下怀,把一早预备好的骂词一并骂出来,不求胜利,只求使你在其他员工前出洋相。
(4)因私人问题如家庭发生事故,往往无法集中精神工作,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强要下属履行公而忘私的宗旨,亦近冷血。很多自杀例子中,因工作压力而自毁的百分率颇高。家庭发生变故,加上上司的压迫及指责,很容易令人精神崩溃,他一旦走上自毁途径,你便是间接凶手。
指责下属也一样,只要掌握了技巧,被指责的下属不但心服口服,并且会感动不已!能使被指责者因指责而感动流泪的领导,可以说是至为高明的。但是这并非是很简单的技巧。下属在严厉的指责下,反抗的、后悔的均有,但是令被骂者痛哭流涕感谢不已的,则绝非轻易能办到的。人或许不会因为某种道理而哭泣,但是透过一些奥妙的言辞却往往令人热泪盈眶。对方为何会犯错,其原因何在?领导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一起加以探讨,这是很重要的,从其中产生同情心。
以下一点也很重要,就是对下属的解释要诚恳的询问和耐心地倾听,不要先入为主,带有偏见。“好,我知道了,你说得也有一点道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能使对方因为自己的理解而感谢不已。
“你的错误我们不能漠视,但这事的发生我们也要负点责任,及时改进,提起精神好好做吧!”像这类激励的话是必要的。
更重要的是要相信对方。猜疑心太重,不断地窥视对方的心,此种态度即使有再好的方法,也无法让对方感动。
领导者应有新创意,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只是一些范例,有时并不适用于实际问题。能使下属感动的方法,如果不是自己想出来的,都不能称为“佳作”。
一个真正高明的领导,既不会一味地表扬下属,也不会把批评与指责当做家常便饭,随便施与下属;相反他深谙批评的艺术,使批评同样能达到表扬的效果!
(四)忌距离太近
没有原则的交往常常会导致很强的私欲性,并且会发生利益冲突的事。因此,企业领导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要持守与下属的交往原则,切忌昏头昏脑,神态不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有距离才会产生“美”
不管怎么说,企业领导和下属还是有区别的。让一个领导完全放下架子,放下权力,走到下属中间,亲近是够亲近了,平等也是够平等了,但是总让人感到这个领导身上好像缺了一点什么。我们不提倡领导高高在上,但是也不提倡领导完全忘掉自己的身份,和下属称兄道弟。还是那句话:毕竟领导和下属还是有区别的。当然,坚持交往的原则,并不是说领导和下属交往时处处提心吊胆,躲躲闪闪,相反,有原则的交往能赢得下属的尊重,使人人感受到平等。
对企业领导而言,在一定原则指导下的相互往来有助于加深上下级之间的理解,有助于确定上下级之间的正常而平等的关系。无数事实证明:企业领导如果过分注重没有原则的交往,往往导致庸俗的交往泛滥,这样就会形成亲疏远近,给管理工作带来许多矛盾和困难。这一点,应当切记,不可用交往替换原则,而在原则性上丧失领导形象。
在企业中,上司和下属虽然同属一个小团体,但彼此之间还得保持一定的距离。可是,有的领导却放弃了这段距离、使得他和下属之间毫无分别,称兄道弟,一派热乎景象。结果呢?命令没人听,工作没人干,他这个领导形同虚设,很快被辞职批评。这真是做领导的大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