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成功企业的12个基础
37456600000014

第14章 筹集创业资金(5)

李嘉诚先生经营的另外两家公司,一个是香港电灯公司,一个是嘉宏国际贸易公司,这些公司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连年获得高额利润。他在香港的股份约占香港股票交易所总资额的20%。

近几年来,李嘉诚先生也从事海外投资,在加拿大温哥华开办一家“协和太平洋开发公司”,正实施修建宾馆、住房和船坞的计划。在那儿,还有他开办的赫斯基石油公司,该公司是加拿大第12大石油公司。在过去4年中,他对温哥华的直接投资竟达30亿美元。由于李嘉诚带动投资,温哥华正从一个相对寂静的港口城市,变成具有战略意义的环太平洋经济中心之一。

李嘉诚先生有许多成功的诀窍,他说:“最重要的是要有远见。”远见从何而来?他经常留意供求关系,观察供求对比以及市民的购买力,这是远见产生的基础环节。避免负债过多的经营方式,更可掌握着现金,在某些商品不景气时,进行廉价收购。

另外,他最注意互惠互利的双程交易方式,忌讳杀鸡取卵的方式,认为那样做买卖是一种短视的经营作风,是不可取的。真正巧妙的做法是在关心自己公司利益的同时,关心对方公司的利益,所以大家都愿意和他做生意。

《时代周刊》曾形容李嘉诚是“天之骄子”,可是他说:“一般人会认为事业的成功来自运气,其实,那是由勤奋刻苦及有计划有预见的工作中得来的。”

李嘉诚先生一生勤恳刻苦,他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每天上午8点到办公室,过了下班时间还在做事。公司的职工都被他的工作热情所打动,不少人废寝忘食干劲十足。谁都夸奖长江实业集团是“冲劲十足的大机构”。

李嘉诚很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他在汕头亲自选择校址购地900亩建立汕头大学,他出资数亿港元为学校购置最现代化的设备,还物色教授,捐赠大量电子教学仪器。李嘉诚还特别关心祖国的建设,亚运会筹资阶段,他一次捐献30万元,是捐献资财的最大户头。1991年华东赈灾,他个人捐款5000万港元,成为个人捐款最多的人。目前,他被中国政府委任为中国国际信托公司董事,负责联系对中国的外国投资,并在合资企业方面担任重要角色。

李嘉诚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他在那幢海边寓所一住就是20年。他戴着的表是普通的手表,但总比标准时间快10分钟。人们问他为何拨快十分钟?他说:“这是为了守信用,不误时,准时赴下一个约会,准时做了一宗生意。”“有创造,有远见,守信用”,是他的座右铭。遵循这个座名铭,他获得无比辉煌的前程。

总结一下,李嘉诚积累亿万身价的秘诀大至如下:

1.以进取的精神努力学习,以明智的态度对待困难,以充满自信的行动面对实际。困难是不花学费的老师,困难无偿提供教益;教益是生活之师,无穷的教益,是指导行动的准则。

2.注重互利互惠的双程交易,切忌杀鸡取卵。巧妙在于关心自己公司利益的同时,关心双方公司的利益。把“单相思”变成“热恋”。

3.有预见,善预测。在众多的经济情报面前要使用很多头脑去加工整理,这些头脑不是一般头脑,而是有丰富知识的头脑、专家型号的头脑,从而使每项预见、预测都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

4.把握时机,适时定夺。观望、研究、准备是细心而费时的,决定的当口是绝不犹豫的。等待时机要有耐心;重大决策要出其不意,在同行寻思出意义(味道)之前,是难辨成败,高深莫测的。

2.调动一切有用的关系

一些人用借来的少量资金作为本钱做小生意,或一个小店铺,或者做小手艺,以后慢慢积累资金,形成自己的创业资本。

著名实业家王永庆最初是以借父亲200元钱起家的。当时他开了个小米店,后来用米店的利润开了一家砖厂,再用砖厂的积累作本金做木材生意。到50年初,他终于积累了5000万元。他用这笔钱作杠杆,向银行申请了67万美元的贷款,创办了台湾塑胶工业公司。

王永庆在借钱的过程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扩大企业的规模。

台湾另一位实业家周子敬在创业之初,也面临资金问题。他借了100元钱与朋友合资开办了一个饼干作坊,经营了一个月,才赚了70元钱。

他发现市场潜力很大,但苦于本钱太小,难以为继。

后来,周子敬向叔叔借了3000元钱,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饼干厂——康宁饼干厂。他既当经理又兼制饼师傅,其妻子作助手,弟弟任董事,很快发展到拥有40名工人,具有初步规模的小型饼干厂。

可以这样说,企业家在创业之初,借钱借物是创业企业之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借钱借物是壮大企业动力之重要保证。

华人企业家陈粥臣最初在几位朋友的赞助下,集资创办了一家五金木材行。后来,又用赚来的钱,开办了三家小公司,致力于木材、五金、药物、罐头食品及大米的外销业务。1994年底,陈粥臣又用自己生意中积累下的资金与其他十个泰国商人,一起集资20万美元,创立盘谷银行,从而正式开始了银行家的创业生涯。

企业创业时的资金起动,有时是从其他企业获得的。

台湾远东建设公司的赵藤雄在开始承做建筑模板工程时,根本没有钱去买必需的模板,不得已求助第一个上门来的大客户。这家企业居然答应代购模板,以后再从工程款中扣除。

香港丽珠宝行的老板陈沛耀在开始创业时仅25岁,自己的全部积蓄仅有1万港元,这个数目对珠宝行业来说,仅是杯水车薪。他凭着早年在周大福珠宝行建立的交情,向同行企业借了100多万港元货物,才开始自己的珠宝制作业务。

一些人则利用外国大企业授与的名牌产品在当地的总代理权或生产权作保证,获得从银行的贷款。

印尼的陈子兴的摩托车制造厂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为他赢得利润1亿多美元,1974年,他创建了“哈拉班集团”。

当初,陈子兴在经营了五年的摩托车生意后,幸运地获得了日本厂商授与的“雅马哈”牌摩托车在印尼的总代理权。但他不满足从事买卖业务,经过努力,终于获得在印尼生产“雅马哈”牌摩托车的特权。

他还利用日本本厂提供的技术力量和基本设备,并以该厂家授权书作为杠杆获得银行贷款。

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了一股大公司风险投资热,即大企业将资金投入新创立的小企业,在该企业取得成功之后。通过出售自己所拥有的股份而获得巨额报酬。

一些企业家在事业成功之后,也愿意为一些刚踏人商界而又无钱的青年提供创业资金。这也许是由于他们在早年创业过程中,得到过别人帮助,希望以此作为回报吧!

这就要求借者在求借钱财时,调动一切关系,灵活变通,使借的钱财来源多样化。

对于海外华人来说,在国外打天下比在国内打天下难度大得多。首先在资金筹借上就面临严峻的考验,再加上这些人刚创业时,都是只身来到海外,既无亲朋好友可以依靠,亦无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对他们来说,创办企业、筹借资金远比想象中困难得多,但他们显示了“借”的智慧,显示了华人理财的聪明。

一般他们都是这样开始的:先通过当地华人社会宗亲组织介绍谋取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在初步安定下来之后,又在这些组织的联谊活动中逐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传递各类生意行情,从中捕捉机会。

在创业之前或初期阶段,他们或者直接从自己所属的宗亲组织中获得少量贷款,或者通过这些组织的担保,从银行获得贷款,用作发展资金。

李文正的经历是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在加入基麦克默朗银行后,凭着自己做小买卖的经验断定:要使这家银行兴旺起来,必须打进一个其他银行家没有想到的市场中去。他祖籍福建省,当时与他来往密切的福建同乡在雅加达自选车制造与修理业中居垄断地位。

李文正决定首先打人这一领域。他先依靠同乡组织拉拢当地有钱的同乡作为伙伴,筹集了一笔相当数量的资金,以参加投资的方式争取市场中具有领导与影响力的客户。

李文正利用同乡关系作纽带,信用为手段,迅速建立了自己庞大的基本客户队伍,垄断了这一市场。

这一做法在此后三年里,连续使他获巨额利润,从而奠定了李文正银行家事业的基础。

相对以上三种借钱来源来说,企业家到银行贷款借钱是最普通的。尤其,在现代社会,银行基本上也靠借贷才能使自己生存、发展。

香港著名房地产商胡应湘即是以银行贷款作为创业资金的人。

胡应湘在他父亲胡忠先生行将退休时,准备离开家庭企业自行创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