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艺术小百科
37459700000044

第44章 雕刻艺术(5)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像阁”,宋时称“天宁阁”。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焚毁。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

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乐山的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乐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1962年,政府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1982年2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政府拨款对大佛头部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断臂女神

维纳斯(Venus)是古代罗马神话故事里的女神。爱神、美神,同时又是执掌生育与航海的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芙罗狄忒(Aphrodite)。拉丁语的“金星”和“星期五”等词都来源于他。

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是希腊米洛农民伊奥尔科斯1820年春天刨地时掘获的。出土时的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扶衣衿,左上臂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当时法国驻米洛领事路易斯·布勒斯特得知此事后,赶往伊奥尔科斯住处,表示要以高价收买此塑像,并获得了伊奥尔科斯的应允。但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只好派居维尔连夜赶往君士坦丁堡报告法国大使。大使听完汇报后立即命令秘书带了一笔巨款随居维尔连夜前往米洛洽购女神像,却不知农民伊奥尔科斯此时已将神像卖给了一位希腊商人,而且已经装船外运。居维尔当即决定以武力截夺。英国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也派舰艇赶来争夺,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混战中雕塑的双臂不幸被砸断,从此,维纳斯就成了一个断臂女神。

维纳斯的形象属于一种崇高的裸体艺术,是人类实践的产物。艺术家对美的人物进行艺术加工时,要尽量让他创作出的作品去体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去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从而在艺术作品身上去表现人的本质力量。维纳斯是古希腊最得意的杰作。虽不是唯一的,却翻开了历史上以********为主的新的一页。最后人们寻求了一条通过艺术途径才使之得到的一种快感。古希腊钟爱美的女神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维纳斯是爱与美的象征,是美的企慕与欲望宣泄的统一体。维纳斯实际上是大家在精神上共同占有的。从审美感觉上得到满足的女性。人类通过艺术的方式,通过男性自我意识,透过********形象的大量出现而得到肯定。

恩格斯说:“体态的美丽……曾经引起异性间****的欲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P72)这说明了人们对人体美的欣赏同时,还存在一种占有的欲念。一直到文明后世,在生活中每当对异性作审美判断时,这种意念在观念中还隐约存在。维纳斯几乎把天上人间的美与爱都包括进去了。由于她的面世,为女性的美确立了一个公式,并一直影响到今天。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第七章里有这样一段专门论美的话:“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或是任何由各部分组成的整体,如果要显得美,就不仅在各部分的安排上凸现一种秩序。一个太小的动物不能美,因为小到无须转动眼睛去看时,就无法把它看清楚,一个太大的东西,例如一千里长的动物,也不能美,因为一眼看不到边,就看不出她的统一和完整。”这里指出了美的客观标准,当然这种标准与人的认识有密切联系。所以美的东西一要靠它的本质,另一方面要靠群众的认识能力。

维纳斯的形体反复在艺术造型中出现,可以看出维纳斯成了名副其实的爱与美的模式(即标准美)。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如提香的《乌比诺的维纳斯》、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波皮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丁托列托的《维纳斯、伏尔甘与战神》、许布兰赫的《维纳斯与美少年》,普珊的《战神与维纳斯》、安格尔的《维纳斯的诞生》等等。人们的丰富想象力,尽善尽美地得到了表现。这也是人类最强烈的审美的乐趣。

原始人为了生存下来,他们认识了自然,他们不甘心听凭自然的淘汰。他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有了驾驭自然的能力,“逢凶化吉”了,风暴、猛兽,不再是危及生命的恶的代表和不美的东西了,他们在温饱之余也有广泛的满足。郭沫若谈到“此时人类开始知道用火,生活尚以渔猎为主。一年之中。冬季占四分之三。在此长期之冬季,原始人不能不伏于****。无聊之极,已知文身之原始人,自不能不向周围之岩壁或断残之骨片作画取乐。生活既专赖于渔猎,故其画材不能不取决于动物与鱼类。于此之外亦多画妇人,盖妇人亦占原人意识之焦点也。妇人多画裸体,或为妊妇,或为肥女,特别凸出其乳房与臀部以求性的满足。”(郭沫若《西洋美术史提要一序》P2)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大拓展了裸体艺术的创作领域。不但有希腊神话,还有希伯来神话,而且还越出了神话传统范围,而进入现实生活中,是裸体美的追寻真正由“天上”回到了“人间”。

人体的自然性因素是人体美的基础。人的体形,比较集中地体现着比例、均衡、对称、和谐等形式美。人的肌肉与肤色,饱满而富有弹性,光泽而富于色调;人的举止和姿态,千变万化而有情韵,充满活力而有神采,人体蕴含着大量的无穷的力量、智慧和技巧,因而美是无限的。爱美首先要爱人体美。维纳斯的形体美是众所公认的,是人们劳动实践的结果。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历史地形成和完善维纳斯的美,它不仅属于过去、现在,也属于未来。可以说,只要地球和人类存在,维纳斯就永远不会失去美的光泽,她永远是人们理想中不可企及的女性美的一种模式。

大卫雕塑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反对教会的弃世绝俗,禁欲苦行的悲观厌世思想,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人身依附。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绘画与雕塑上的革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成就。

达芬奇晚年曾由衷地叹息:“年轻的龙要超过我了。”这年轻的龙指的就是米盖朗基罗。作为画家和雕塑家,米盖朗基罗不像达芬奇那样充满科学精神和哲学思考,而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倾注一种悲剧性的英雄主义的激情,以此著称于世。

少年时的米盖朗基罗就在“豪华者”洛伦索梅第契家的雕刻花园中学习,严格的训练与所接触到的梅第契家族收藏的大量古代雕像使得米盖朗基罗的艺术才情如虎添翼。在这个雕刻花园里,静静的躺着一块数吨重,高5米的巨石吸引着米盖朗基罗,梦想着有一天,在这块石头上将自己的理想雕刻出来。

12年后,27岁的米盖朗基罗果真将这块心仪已久的巨石雕成了《大卫》。大卫的故事曾被历代大师们无数次地描绘、雕刻。

《大卫》,云石雕像,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