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艺术小百科
37459700000058

第58章 摄影艺术(5)

第三,是兼顾剪辑。拍摄只是一场计划周密的战役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从技术与艺术上掌握镜头摄制与剪接的基本规律。当我们用摄像机记录眼前的景物时,每一个机位的选择,每一次“推、拉、摇、移”的运作,都要考虑到后期制作时的编辑可能性,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拍摄方案来。

第四,是捕捉高潮。在婚礼之类的场合下,火爆热闹的高潮场面却是不可或缺的影像元素,当我们拍摄一场盛大的典礼时,对戏剧性场面的出现要有敏感的预见性和迅猛的捕获能力,要悉心观察每一位心潮澎湃的人,突出每一个姿态张扬的动作,记录每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将情绪贯注于镜头里,浓墨重彩地呈现一场人生的盛宴。

(2)婚礼摄像的前期准备

婚礼摄像的前期准备,当老一辈的还在翻着发黄的老照片,回味着过去美好的时光时,我们这些年青的新新人类都已在充分地享受着数码时代带来的快乐!

器材选择:

首先,是看体积。要能显气派,最好能选择那些大个儿的摄像机,虽然体积大、机身重的摄像机便携性较差,而且长时间拍摄也比较累,但是它的稳定性好,看起来显得专业一点,会让您的朋友或客户看起来很有面子。

其次,是看质量。摄像机的质量是重中之重,而不是看你的机器是模拟的还是数码的,也不是看你的机子有什么花样功能。在婚礼摄像中不出现任何问题是做好婚礼摄像的首要条件,拍摄电视剧导演可以随时停止拍摄,也可重复拍摄一个镜头,直至成功为止。而婚礼摄像就不同了,一个好的重要的镜头在这种场合只会出现一次,你把握不好就会错失良机。建议使用3CCD的摄像机,它能够确保达到高解像度及色彩重现效果,色彩还原更准确,细节更极致,更忠实于自然的颜色。

再次,是看适应性。因为婚礼拍摄一会儿要拍摄室外景色,一会又要拍摄室内场面,一会光线强,一会光线弱,这样摄像性的适应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目前好的数码摄像机的最低照明度可以达到2 lux。

最后,是看防抖。在进行婚礼拍摄时,因为很多场面不能用三脚架,且有时需要在行进的过程中拍摄,防抖功能好的摄像机可以减轻画面的动荡。您最好选择具有光学防抖系统的摄像器,这样的摄像机它的CCD像素要把全部得到利用,确保数码摄像机的高画质,摇镜和变焦时也自然平稳。

(3)动感镜头的拍摄

第一,移摄花车。为了表现强烈的喜庆色彩,您可以对花车运用。“弧形移动”的移摄方法进行拍摄。就是把摄像者手握摄像机,对着花车,然后围绕花车以圆形或弧形方向移动,而不是直线移动。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极富临场感,更能让人真正感觉到画面在动,其效果比较自然。在拍摄时要注意步伐的移动,如果你想向右边侧步行走,首先要两腿微曲,再把左脚移到右脚前,让右膝的前端碰到左膝的背部,当左脚碰到地面时,把身体的重心慢慢移转到左脚上,然后把右脚向后绕过左脚站稳……依次重复以上的动作,就会完成整个拍摄过程,这样可以避免走路时带来的震动,使机器的移动达到滑行的效果。弧摄的弧度不宜过大或过小,且在整个片段中,花车都应该维持在画面中央。在进行移动拍摄时应力求画面平稳,而平稳的重要一点在于保持画面的水平。无论镜头运动速度快或慢,角度方向如何变化,如非特殊的表现,地平线应基本处于水平状态。当然,无论如何变化,您要保持拍摄一直都在拍摄范围内,且随时调整焦点以保证被摄主体始终在景深范围之中。

第二,跟摄新人。在摄像时需要运用一些跟摄镜头,这样可以真实地记录新娘的一些行动情况及事件发生的经过,能给人一种真实感。在进行跟摄拍摄时可以采用前跟、后跟、侧跟这三种方式。前跟是从被摄主体的正面拍摄,也就是摄像师倒退拍摄,背跟和侧跟是摄像师在人物背后或旁侧跟随拍摄的方式。跟摄时要用画框始终“套”住运动中的主体,使观众与被摄对象之间的视点相对稳定,形成一种对动态人物或物体的静态表现方式,使动体的运动连贯而清晰。利用跟摄方法进行摄像,要尽量使用数码摄像机的自动功能,如光圈调节、快门速度调整、自动调整白平衡以及自动对焦等等,以拍摄出清晰的画面。在跟摄时跟上、追准被摄对象是跟镜头拍摄的基本要求。不管画面中人物运动如何上下起伏、跳跃变化,跟镜头画面应基本上是或平行、或垂直的直线性运动。另外,跟镜头是通过机位运动完成的一种拍摄方式,镜头运动起来所带来的一系列拍摄上的问题,如焦点的变化、拍摄角度的变化、光线入射角的变化,也是跟镜头拍摄时应考虑和注意到的问题。

新闻摄影——抓拍技巧

新闻摄影的决定性瞬间,是照片成败的关键,这一瞬间的获得非常难。从表面看。“喀嚓”一下,好似很简单、很潇洒,实际上是作者全部学问、功夫、修养、经验的一次总结。早一点或晚一点按动快门都意味着永远丧失了最关键的那个瞬间。

什么叫好摄影记者?好与不好是相对而言的。别人没看见的,你能看见;别人没发现的,你能发现;别人发现了但没有抓住的,你能抓住;别人做不出来的照片,你能做出来。自己梦想成为一个一流的摄影家与真正在实践里成为一个一流的摄影家,这个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布勒松为什么被称为“抓拍大师”,是因为他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总能“抓”出几张绝活儿来。

具体讲:

(1)要特别注意抓动作。在形象艺术里,摄影是最不怕动的艺术。没动作的题材,照出来经常是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而拍摄对象动得越历害,照片就有可能越生动、越活泼、越自然、越真实。加拿大的卡什说,他并不在乎人物是老是小,好看不好看,关键要跳出外形美的束缚,表现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而人物性格的展露往往蕴藏在动作之中。

(2)注意抓住高潮。高潮是某一个事态、某一个动作过程中最饱满,表现力最强的高峰时刻。经验告诉我们,抓取高潮要掌握好按快门的提前量,也就是说在真正高潮出现之前就要按下快门。正如一位摄影家所说:如果你在取景框里已经看见了这个事物的高潮,这就意味着你已经永远失去了这个高潮。这是因为从按下快门到相机快门打开的过程中有一个“时滞”现象。

(3)抓神态。有的拍摄对象没有动作,那么可以注意他的神态。人物的表情神态往往是内心情感的表露,有些神态往往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

(4)抓细节。细节能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细节能够增加照片的趣味性;没有细节往往会导致照片平淡乏味;细节可以进一步深化主题。美国FSA摄影群体的领导人曾说:“你们要注意抓住那些有意义的细节,抓住那些使千百年后的学者们认为值得加以研究的问题。”

(5)抓特点。一个人物、一个地方,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反映事物独特的地方,能使照片的表现力增强。

(6)抓悬念。英国的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有一句名言:“悬念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最有力的手段”。许多成功的作品里都有悬念,因为它们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关注将要发生的事情。

(7)抓特写。特写是特别细腻的描写。由于繁杂、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很难站下脚来仔细观察一个事物,所以如果把取景的范围推向极端,近到无法再近,少到无法再少,画面精练至极,就会得到强烈的视觉感染力,特写的表现力不可忽视。

(8)抓矛盾。有矛盾就有问题,有问题,就能引人注目、耐人寻味。矛盾也是一种对比,艺术创作如果不能有意识地运用对比,那么艺术表现力就会大打折扣。对比可以产生视觉冲击力。对比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拓展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对比的因素越丰富多样,照片的味道就越浓厚。

(9)抓极端。许多摄影者不善于把握事物的极端发展和变化,极端化的表现会使作品更加强烈、刺激。

(10)抓本质。事物的本质经常隐藏在纷纭复杂的外表之下,这就要求摄影要培养特别敏锐的感觉、特别深刻的眼光,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在人人看得见的地方,看出人们看不见的东西”,“在平凡的地方拍出不平凡的照片”,“把没有意义的事物拍得有意义”。

我们在进行拍摄的时候,应该记住:摄影,并不仅仅是看见,更重要的是要有所发现。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

普利策奖由美国著名记者约瑟夫·普利策创立,主要分为新闻奖和文化艺术奖。普利策生前立下遗嘱,将财产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设立普利策奖,奖励新闻界、文学界、音乐界的卓越人士,该奖自1917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

普利策的遗嘱中规定普利策奖包括4项新闻奖、4项文学艺术奖、1项教育奖和4项学术奖。但普利策奖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普利策奖中包括14项新闻奖和7项文学艺术奖。

86年来,普利策奖象征了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特别是新闻奖,更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每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美国记者无不以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作为奋斗的目标。

普利策奖的评委由有成就的名记者组成。当年的优胜者由评委审查、挑选,但评选结果需经哥伦比亚大学顾问委员会通过,并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宣布。

普利策

首届普利策摄影奖是1942年颁发的。此后,除1946年外,每年颁发一次。从1968年开始,摄影类增设了专题新闻摄影奖,获奖作品通常由一组照片组成。

美国普利策奖的奖金为7500美元,但获得公众服务贡献奖的报道不得奖金,获奖的报社将得到一枚普利策金牌。

19世纪后期,约瑟夫·普利策作为美国新闻界的典范脱颖而出。他出生于匈牙利,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是最有能耐的报纸出版商;还是个反对不诚实政府的热情洋溢的斗士;一个勇猛如鹰的竞争对手;在发行领域的竞争中,决不放弃制造轰动新闻的手法;他同时还是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这极大地丰富了他从事的职业的内涵。他在《纽约世界报》和《圣路易斯邮报》的创新精神重塑了报纸媒体的面貌。普利策是第一个号召在大学里设立新闻学院培养记者的人。当然,普利策奖对新闻学、文学、音乐和戏剧的持久影响力,也应归功于他富有预见的敏锐。

普利策于1847年4月10日出生在匈牙利的马科。他是一个出身于犹太人的富有粮食商人和笃信罗马天主教的德国母亲的儿子。老普利策在布达佩斯退休。约瑟夫在该地私立学校和私人教师的教育下长大成人。17岁的普利策桀骜不驯,这个身高两米的瘦长年轻人决定参军,试图分别应征加入奥地利陆军、拿破仑驻扎在墨西哥的外国军团,和驻扎在印度的英国陆军,结果却因视力不佳和身体虚弱而遭到拒绝。这种状况一直困扰了他的一生。然而他在德国的汉堡却遇到了一位为了得到赏金而为美国联邦政府陆军征兵的人,并被招募为一个应征入伍者的替补,这在内战时期征兵制度所允许的。他在波士顿开了小差,据说他游到了岸边,决心要把入伍的赏金归自己所有,而不是留给那个代理人。普利策取到赏金,在林肯骑兵队干了一年,这对他很合适,因为在这个部队里有许多德国人。他讲一口流利的德语和法语,却不太懂英语。后来他一路打工来到了圣路易斯,在干一些诸如赶骡子、行李员、侍者等零工的同时,他一头扎进圣路易斯的商业图书馆,学习英语和法律。他事业的最大转机很独特地发生在图书馆的棋艺室里。在观看两位常客弈棋的时候,他对一步棋的精辟论断使弈棋者大为震惊,并和他聊了起来。这两位弈者是一家德语大报《西方邮报》的编辑,他们给了他一份工作。4年之后的1872年,被称誉为一个不知疲倦、有前途的记者,年轻的普利策自濒于倒闭的报社老板获得报社控股权。25岁时,普利策成为一个出版商,此后一系列精明的商务决策,使他在1878年时成为《圣路易斯邮报》的老板,以一个前途辉煌的人物出现在新闻界。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1955年发起于荷兰,故又称荷赛,被认为是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的赛事。

四十年来,世界新闻摄影的规模不断扩大,到现在,每年都有数十个国家近万幅作品参赛,比赛项目发展到9类18项是世界上参与范围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新闻摄影大赛。它的作品成为人类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的见证。

“荷赛奖”分突发新闻、一般新闻、新闻人物、体育动作、体育专题、当代热点、日常生活、肖像、艺术、自然共10类,每类还分单幅和组照两项,组照最多不超过12幅。每项各评出一、二、三等奖,大赛从所有参赛作品10类20项中评出年度最佳新闻照片一张。并由儿童评委会从当年部分获奖图片中选一张为“儿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