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具有永不满足的欲望,蛇才能够摄取足够的食物以及营养。
蛇吃东西时是“多多益善”,因此人们常用“人心不足蛇吞象”来形容贪得无厌的人。那么,蛇真的能吞下大象吗?这当然只是夸张而已。但是,蟒蛇吞羊、鹿、小猪和牛犊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为什么蛇能吞下比自己头部大几倍的动物呢?这得从蛇的骨骼结构说起。原来,蛇的与摄食有关的各个骨节都非常灵活,特别是下颌骨和头骨的关节十分松驰。其他动物下颌的左右两半一般都是紧密相连的,蛇的却是靠韧带松驰地连接着。如此一来,蛇口就能张开到130°(人的口只能张开到30°左右),下颌两半既能同时向左右展开,又能独自或交替地向一侧扩展。当蛇咬住食物时,它的上颌骨、腭骨、翼骨和下颌骨都可以左右交替地将食物向后拉,上、下颌骨还能向前包住食物。而蛇类又没有胸骨、胸腔,胃肠肌肉的扩张能力又非常强,所以能吞食比自己头大几倍的动物。
蛇吞食时,通常食物越大,所花的力气和时间也越多。小的食物往往只要一两分钟就能吞下,而较大的食物有时得花费1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蛇在将食物吞入食道后,体壁可以逐步扩张,随着体壁肌肉的依次收缩,食物也就很快地进入胃里。同时,蛇的消化功能很强,除鸟羽、兽毛等不能被消化外,其他东西几乎都可以消化殆尽,连骨骼也无残留。这就难怪它敢“吞大象”了!
动物智慧启示录
与自然界中的“物竞天择”比起来,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似乎并没有那么血腥和残酷。但是,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其实都在与时间和生命赛跑,而且,在这个自始至终一停下来就可能掉队的长跑中,靠的也是储备——知识的储备、经验的积累……
在古希腊帕特农神庙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一个求知一生的人,他能成为驾驭人生的宙斯。”那些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不是比那些庸庸碌碌、不学无术的人的成功机会更大吗?
求知的道路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如果有谁以“知足常乐”来懈怠自己追求知识的脚步,谁就会被竞争激烈的时代所淘汰。从一个年轻人怎样利用零碎时间就可以预见他的前途。那些自强不息、随时追求进取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卓越超群的人;而那些即使再忙也想着偷懒放纵的人,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们失败的征兆。
求知还要善于消化,就像敢“吞大象”的蛇一样,要有贮存和吸收知识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善于求知的人呢?我们不妨先从读书说起。
——读书是对自己的征服和提升
我们不是常常为知识的贫乏而感到自卑吗?特别是当站在一排排书架前时,谁还能骄傲起来呢?书籍于是吸引着我们,使我们投身于知识的汪洋大海中。然而,我们还需将这种求知的冲动转变成永恒的习惯,将这种习惯培养成一种爱好和乐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乐趣的重要性。
——读书要有所求,也要有所得
这并不是要崇尚古人的“头悬梁,锥刺股”,读书变成了一种负担,还不如不读。要想读出个中滋味,就得跳出日常例行公事的樊笼,完全投入进去。没有读书癖好的人或许以为这很难,但是实际上,一旦你真正有了求知的欲望,恐怕任何东西都阻止不了你的埋头“苦”读了。
——读书要有好心境
要有积极的、亢奋的、饱满的情绪,才能使吸纳知识保持最佳状态,而不至于事倍功半,学无所成。
——读书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读书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将书本中的死知识,变成自己脑子中的智慧。否则,书倒是读了不少,最后却变成了“书呆子”。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但要增加书本知识,更要积累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读书重在积累,重在贮存
如果像猴子掰棒子一样去读书,到时候只能叹息“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机会无处不在,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当今这样的信息时代,走到哪儿,哪儿就有新的信息、新的知识,就看你能不能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之中积累知识,就等于是在积累财富——通向成功之路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