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自我提醒
风险与成功并存。对于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真正想为了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不断创造的人来说,有风险的成功才更加富有挑战性。更加有价值。“无限风光在险峰”,真正的成功永远属于冒险家。
第13天
灵活思维让你应付自如
一个木匠,做得一手好木工活儿。他给自家做了一扇门,他想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后来,门上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颗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后来又掉下一颗钉子,木匠就又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有一块板坏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后来门闩损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闩……于是若干年后,这扇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们家的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扇扇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却又老又破,满是补丁。于是木匠很是纳闷,但又禁不住笑道:“是自己的这门手艺阻碍了自家门的发展。”木匠又是一阵叹息:“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思维更重要,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会关住自己。”
每日自我提醒
长时间做一件事,我们的思维往往会变得保守、僵化。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落后,就会越来越不思进取。这个时候,换一种思维,打破僵化的思维方式就显得很重要,因为只有灵得的思维,才会使得我们永远会有创造。永远都会有新的一天的开始。
第14天
自以为是常会让你吃苦头
据某报消息,中国电影《那山那人那狗》成了日本影院的“香饽饽”,一日本片商只花了约70万元人民币购进这部影片,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赚得约20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情节简单、节奏缓慢、故事老套的《那山那人那狗》凭什么赢得了日本观众的心?有关人士分析认为,日本社会由于正处在后工业社会发展阶段,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家庭亲情淡漠,于是,观众对《那山那人那狗》所表现的父子间的脉脉温情、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格外青睐。其实,这部风景秀丽、人情味浓、艺术性极强的影片在我们国内本来也应该是大有市场的。该片在中央电视台的电影频道播放后,就收到了不少观众的来信,对之赞誉有加。可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却被某些据称是“权威人士”的人认为在国内肯定没有市场,因为国内观众不懂得什么叫审美,因而以极低的保本价卖给了日本人,让日本人大赚了一笔。
每日自我提醒
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自以为是态度的背后往往是偏见,自以为是会让你犯下独断专行的错误,给你带来巨大的损失。凡事要多多思考,多多听取他人的建议。这样会使你的计划变得更为周全,也会使你的创造更多一分成功的把握。
第15天
微笑使自己变得轻松
生理学家忠告我们,每天不妨微笑着生活,只要天不塌下来,我们总可以微笑着面对一切。社会学家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在一个装满镜子的房间里,带进一只性格暴躁的狒狒。这只狒狒一进入房间,看见墙壁上、天花板上都有许多狒狒,于是立刻变得气势汹汹。它上蹿下跳左冲右突,疯狂撕咬,狂叫不止,只半天的工夫,便把自己活活累死了。而另一只性格温和的狒狒被带进这个房间后,突然发现这里有那么多自己的同类,它友善地摇了摇自己的尾巴,向那些陌生的同类发出和善而友好的微笑,而那些同类也个个向它摆尾致意,对它发出友善的微笑。于是,这只狒狒高兴而幸福地在这间房里生活了下来。社会学家总结说:“它能这样幸福而安然地生活,没有第一只狒狒那可悲可笑的结局,仅仅是因为它自己的微笑。”
每日自我提醒
微笑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和世界,尤其是对青年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坎坷不平,总会受到挫折甚至打击。在这种情形下,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它从侧面反映了你对待失败的态度。面对生活,我们应该微笑。
第16天
坚持就是胜利
人生在世,贵在坚持。谁能坚持到底,谁就能取胜。
有这样一则故事,师傅教两个徒弟酿酒之法:选端阳节正午颗粒饱满的米,与冰雪初融的高山流水的水珠调和,注入千年紫砂铸成的陶瓮,密封九九八十一天,直到鸡鸣三遍后方可启封。两个徒弟找齐了所要材料,然后进行了漫长的等待。终于,第八十一天到了,两人夜不能寐。远远地传来第一声鸡鸣,过了很久,才依稀响起了第二声。第三声鸡鸣到底什么时候才会来呢?很难断定。其中一个徒弟再也忍不住了,他迫不及待地打开陶瓮,里面全是像醋一样酸、中药一般苦的水!他只能失望地把它洒在地上。而另外一个,虽然好奇心像一把野火在他心里燃烧,让他按捺不住想伸手,但他却还是咬着牙,坚持到了三遍鸡鸣后才启封。瓮里是多么甘甜清澈的酒啊,芳香醉人!只是多等了一遍鸡鸣,结果却大相径庭。
每日自我提醒
可见,有的时候,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也就仅仅在于是否能够坚持到底,而且这个“底”,有时会是一年有时只是几天,有时仅仅是“一遍鸡鸣”而已。故欲有所创造者,定要练一练这个坚持的功夫,努力培养起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
第17天
不要自暴自弃
虽然我们都曾经踌躇满志地计划自己的未来,虽然我们也曾经为了我们的计划而艰苦奋斗,但是,命运总是会有打瞌睡的时候,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受到打击、遭遇不幸的时候,朋友,你可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啊!
有两个商人,一个叫彼得,一个叫杰克。他们一前一后患上白内障,视力严重受损,甚至不能阅读、写作和驾驶。疾病令他们十分沮丧。彼得自患上白内障后心情变得很糟糕,时常骂天喊地、酗酒嗜烟,不到半年就完全失明了,最后因酗酒而丧命。杰克则更加担心生意没法继续下去,他不忍看着妻儿与自己一起挨饿。他深深体会到视力不良者的不便和需要,慢慢地研究出了一种特别印刷的书,不但对视力有障碍的人大有帮助,也能提高一般人的阅读速度。正是这样一种经过特别印刷的书,为杰克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重新燃起了杰克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每日自我提醒
杰克从不幸之中奋起的例子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原来生活当中阻碍我们走向成功的绊脚石并不是我们所遭遇到的“不幸”本身,而是听从命运安排。自暴自弃的心态。“不幸”也能促使我们走向成功,关键在于不自暴自弃,勇敢迎接生活的挑战。
第18天
不为自己找借口
当我们没有如愿实现目标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习惯性地为自己找出这样或那样的借口,以求得一时的安慰。可是谁都知道,找借口对问题的解决起不了什么作用。
美国的西点军校名气很大,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出无数商界的精英。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个久远的传统,就是学生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比如,军官派你去完成一项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你未能按时完成。当军官问你为什么时,如果你为自己辩解,说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导致自己未能按时完成任务,那就错了。你只能说:“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因为军官看重的是结果,根本不会听你长篇大论的解释。这所学校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适应压力,懂得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
每日自我提醒
“没有借口”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但它却可以激发出一个人最大限度的潜力。在人生中,不要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寻找借口上。失败也罢,做错了也罢,再美妙的借口也于事无补。与其找借口。不如仔细想一想,下一步究竟该如何去做。
第19天
学会“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法是将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稍加调整,换一个角度,采用被别人忽视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常被使用的一种创新方法,许多发明创造得益于此。比如,圆珠笔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一种书写工具。1934年美国人比罗兄弟发明圆珠笔后,由于其不用灌墨水,书写方便,受到了人们普遍喜爱,可后来由于漏油问题没有解决而出现滞销。圆珠笔的漏油问题就是当圆珠笔笔芯写了2万字左右后,笔芯上的圆形滚珠就由于磨损而变小,油就漏出来了。许多企业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来研究这一问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思路,那就是用更耐磨的金属材料制造圆形滚珠,从而延长滚珠的寿命,但这样必然会提高圆珠笔的成本和价格,最终失去市场竞争优势。这时,一位名叫中田膝三郎的日本人提出了一个绝妙的想法,那就是控制圆珠笔芯油量,在写到1.5万字左右时油芯刚好用完,从而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每日自我提醒
在遇到的许多困难面前,我们不要急于搬掉挡在面前的障碍,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别人已有的思路和方法上,可以换一个角度,换一种途径,这样往往会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第20天
敢于挑战自己
一位中国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留学的时候,急需找到一份工作。有一天,他看见澳洲发行量最大的《悉尼晨锋报》上有澳洲最大的国营公司“澳洲电讯”的招聘启事。他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务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就要得到那年薪3.5万澳元的职务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道:“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要时常外出。”为了争取到这份极具诱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会!”“4天后,开着你的车来上班。”主管说。4天之内要买车学车谈何容易,但为了生存,这位留学生豁出去了。他在华人朋友那里借了500澳元,从旧车市场买了一辆旧车。第一天,他跟华人朋友学简单的驾驶技术,第二天在屋后的大草坪上摸索练习,第三天,歪歪斜斜地开着车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驾车去公司报了到。现在这位留学生已是“澳洲电讯”的业务主管。
每日自我提醒
我们确实佩服这位留学生的胆识。如果他当初畏首畏尾,不敢向自己挑战。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成绩。挑战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给自己一个向生命的极限发起冲击的机会。同时也能让自己更加出类拔萃。
第21天
在模仿中学习创新
一个人的成长其实是从模仿开始的,而创新活动也往往是从一种智慧型的模仿开始的。当今世界,最成功的模仿者就是日本,这可从日本经济的神奇发展中领略一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经济处于低谷,但日本人很快从美国等先进国家所生产的产品中获取了灵感,对这些产品进行巧妙的模仿,并进行改进,从而生产出了技术非常先进的汽车及电子产品,并且很快占领了世界市场。这种在模仿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知道吸取别人经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比如医学上的叩诊,是100多年前奥地利医生奥恩布鲁格发明的。他父亲是个酒商,只需用手一敲酒桶,就能知道桶内有多少酒。由此,奥恩布鲁格联想到人的胸腔和酒桶相似,如用手敲胸腔,不也能诊断出里面的毛病吗?经过反复实验,叩诊的方法终于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