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海景”的销售一飞冲天,前来看房者依然络绎不绝。由于盛名在外又售价偏低,这片别墅很快被一群炒房者盯上,甚至有人过来扬言要包下所有剩下的别墅,而且开出的价格比原售价高出20%。另外又有些老板,完全是冲着一众明星来的,有个集团老总基本上一天来一趟,就为了在片场见见刘菲儿,还以一口气买下三幢别墅的条件要求林友柏介绍刘菲儿给他认识。这种要求让林友柏哭笑不得。
眼看销售大好,公司内部立即出现了要求涨价的呼声,连张新国都亲自打电话给他,要求在原先的基础上提升50%的价格,理由是即便他们不涨,那些买房者最后也会将这片别墅的价格炒上去。
林友柏顶住了各方压力,坚决不执行涨价策略,而是提升了物业费。他引入了国内顶级的物业管理公司,将安保、物业、生活等服务综合于一体,这片仅20栋的别墅,光保安队就有20人,基本达到了一栋一保安的配置。另外,物业还提供代洗衣物、打扫房子、代购食品日用品及新鲜食材等,甚至连机票、酒店都可以帮忙预定。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区的便捷度,还引入了一个承包商,在别墅区建了一家中型超市。因为这片别墅只有20栋,而且每栋的主人都不会常住,所以即便超市内商品的价格高达正常售价的3-5倍,依然难免亏损。为了让超市承包商有足够的利润,他又在物业费里拿出一部分费用,来补贴超市承包商。
这些成本自然都摊到了物业费上,使“盛世海景”的物业费直逼滨海市著名的“汤臣一品”楼盘。即便这样,依然难以阻挡购房者的热情,杜宇和林友柏每天光是接待购房者都能讲得嗓子冒烟,后来把郑达和金牙张稍作培训后临时充当了把售楼经理,这才好一些。
林友柏虽暂时对丰云置业的业绩不感兴趣,不过他不得不为丰云上市后的股价着想。他决心将“盛世海景”打造成丰云置业的代表作,今后这种小型却精品的别墅将作为丰云特有的核心业务之一,以“好风景、好服务、限量尊享,外加低售价、高物业费”为主要模式,今后接连不断地开发类似别墅群。
他寄希望于用这个业务来提升业绩,同时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帮助推升丰云股价。
汪有财考虑了一天,第二天主动打电话给林友柏,表示要好好聊聊。林友柏自然知道这事算八九不离十了,又请他吃了顿饭,推心置腹地一番交谈后,两人的同盟算是坐实了。
策反汪有财的意义其实不在于他手上的0.5%股权,而是由他作为林友柏的代理人,去策反其他人会容易地多。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当年鬼子让汉奸敲着锣去村口喊“乡亲们,都出来吧,太君会优待你们的”而不是自己去喊,就是这个道理。
汪有财能做到营销部副总监的位置,自然也不是笨人。既然和林友柏达成了联盟,他就知道两人是站在一条船上了,要么跟他一起控制公司,共享荣华富贵,要么就是跟他一起被逼出公司,一无所有。所以,接下来不用等林友柏说,他就主动寻找起下一个策反对象来。
他提出的第一个策反对象,就是企划部的总监郑林。汪有财负责营销部的具体事务,所以和企划部的交道打得比较多,和郑林又是进入公司较早的老员工,关系自然非同寻常。而且,他知道郑林比他更需要钱。原因无它,因为郑林在外面金屋藏娇,每个月的工资又被老婆攥地紧紧的,经济上的自然压力山大了。
林友柏早就通过杜宇了解清楚了汪有财在公司里的人际关系,所以当他提出要策反郑林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果然,没过多久,汪有财就传来好消息,说郑林已经答应合作,并且承诺会帮助策反他的手下,企划部副总监林义安。
就这样,林友柏的策反行动就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开来,A策反B,B又策反C,而C又策反了D。人性就是如此。本来上市就是所有高管内心渴望的事情,但没有人起这个头,也就都把这份渴望压在了心里。当有一个人起这个头时,其他人便会立即一拥而上。前面参与的人越多,后面跟着进来的越快,而且越来越不需要理由了——理由?他们都同意了,我不同意不就是等着被排挤吗?
表面平静的丰云置业,一场汹涌的暗流正在涌动。
这个月的月底,李军发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不顾两个副县长及多位县委县政府班子里的人的反对,突然撤换了国资委的正副主任朱远和王开,取而代之的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原开发办的正副主任。
这个异常的举动引起了张新国的高度警觉,正在外地出差的他立即回到公司,在接下来几天开始挨个找手握股权的高管谈话。从几个高管反馈给林友柏的谈话内容来看,很明显张新国是预感到了他的策反计划。
第二天,张新国召开高层特别会议,在会上宣布包括所有高管提薪20%、工作十年以上的老员工将可按照市价30%购买一套本公司房产、高管年假从原先7天增加到15天等福利计划,意在显示自己改善高管待遇的决心。不过,无论他的福利计划有多好,永远都比不上公司上市后他们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身家——谁让他分给他们那么多股权呢?
至此,双方的暗战也从地下转到了明面上。林友柏开始毫无顾忌地在会上公开宣称丰云必须上市,并且列举上市后的种种好处,当然重点自然是在高管们的收入变化上。而张新国则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理由是这样做会让丰云的灵活性大减,严苛的制度也会让这些随意惯了的老员工适应不过来。
张新国说到激动处,腾地站了起来,“最关键的是,上市后公司的股权结构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到时候如果我们失去了对这家公司的控制权,那么不光是我,就是你们这些跟着我十几年的老兄弟、老伙计,也都面临着被排挤出去的危险。丰云是我们一起做起来的,如果真到那么一天,你们甘心眼睁睁地看着它落入他人之手吗?”
说完,他别有深意地看了看林友柏。
林友柏知道这种理由早已无法挽回那些已经同意和自己合作的高管们的心了。这些高管手握大量股权,上市后个个都是千万甚至亿万富翁,谁还在意那么点工资?况且即便是真的被排挤了,以他们上市公司高管的资历,上哪不能找份体面的工作?这笔账对于他们这种聪明人来说,早已算得明明白白了。
林友柏看着脸红脖子粗的张新国,觉得这个时候没必要再去打击他了,于是选择了沉默。他不说话,其他高管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会议室顿时一片死寂。
双方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了。林友柏也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堂而皇之地去拉拢他认为可能拉拢的高管,而张新国则每天不间断地视察各个部门,与那些高管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谁都知道,一场关于丰云控制权的大战即将到来。
现在,支持林友柏的高管有:营销部副总监汪有财、企划部总监郑林、副总监林义安,人事部总监郭浩,副总监陈天翔,加起来正好3.5%。
支持张新国的高管有:营销部总监田力、总裁章临、财务总监张静、财务副总监左天桥,培训部副总监林天。
所有高管都基本站队完毕,只剩下持股1%的培训部总监李建迟迟未标明态度。对于林友柏派去的一波又一波的“招安”人马,他不是避而不见就是顾左右而言他,急得众人是嘴上冒泡。
如果是票数持平,那么按照章程,启动丰云上市的计划就不能通过。
汪有财急的嘴上冒泡,接连几次在李建那碰了壁后,把火撒到了林友柏身上。
“你不是说已经搞定林天了吗?现在他站在张新国那头,你怎么解释?要是有他那1%,我们不就赢了吗?”
林友柏狡黠一笑,道,“我只是说林天认为跟我合作不算背叛,又没说他真的和我合作了。”
汪有财瞪大眼睛,说道,“那你怎么知道他是这么认为的?他要是这么认为的,干嘛不跟我们合作?”
林友柏耸耸肩,作出一副无辜的样子,说道,“我推测的嘛。你知道,推测这种东西,总有失误的时候嘛!”
汪有财差点崩溃,指着林友柏急道,“你、你……”
林友柏淡定地放下他的手,说道,“行啦,李建那1%,一定是投给我们的。”
“为什么?”汪有财问道。
林友柏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知道李建不表明态度,是在等什么吗?”
“等什么?哎呀,你赶紧说吧!”汪有财急道。
“他在等张新国的表态!张新国给林天1%的股份,这就相当于暗示林天和李建可以平起平坐了。而且从两人负责的业务来看,林天负责具体培训,李建负责培训方向的把控和效果监督,很明显这个培训部的核心业务是由副总监把持的,所以李建没怨气才怪。他现在就要张新国个说法。”
“那张新国要是跟他谈条件呢?”汪有财又问道。
“张新国要让李建满意,就必须实实在在地给他总监的权力,但这样林天站在他那边的理由就没有了。也就是说,他搞定李建,林天就可能倒向我们这边,搞定林天,李建就会倒向我们这边。无论他搞定谁,我们只要他们其中一人站在我们这边,就足够票数了。”林友柏说道。
汪有财想了想,又道,“那张新国要是给李建其他补偿呢?比如金钱?”
林友柏笑道,“他能给多少?丰云上市后,李建至少1个亿的身家,张新国能开出1个亿的价码吗?就算他疯了真的肯给,这么大一笔钱的流动,让公司其他高管知道了,他们会怎么想?到时恐怕除了李建,他那边的高管全站到我们这边来了。”
汪有财一听,顿时喜上眉梢,“没错,还真是这个道理。这么说,我们赢定了?”
林友柏用不容置疑的眼神看着他,说道,“你说呢?”
7月25日,“大灾日”整整两个月后,林友柏联合国资委,正式提请召开丰云置业特别股东大会。由于股权超过了三分之一,按照规则,股东大会必须召开。
这次股东大会,林友柏一方的提出了7项决议案,分别是:
1、即时撤销章临总裁兼执行董事职务,但保留其董事席位
2、通过丰云置业上市计划的决议案
3、即时委任林友柏为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
4、即时撤销田力公司董事职务
5、即时委任汪有财为公司董事
6、同意大股东方上苏县国资委申请撤销董事会委托代表的决议,即撤销王开和朱远为公司董事
7、同意大股东方上苏县国资委申请增补董事会新委托代表的决议,即增补林立国和张轩为公司董事
事实上,这5项决议案的核心只是丰云置业通过上市计划,其他的不会对张新国控制董事会造成威胁。
原董事会的席位,张新国及其亲属(包括张扬)占4席,国资委的代表占3席(主要是国资委的正副一把手及下面的一个科长),高管代表占2席(章临和田力),林友柏占一席。正常状况下,亲张派(4+2)占6席,亲林派(3+1)占4席。
如果股东大会通过林友柏方的决议案,那么亲张派就是5席(章临的1票和张新国自己的4票),亲林派也是5席(国资委3票,林友柏1票,汪有财1票)。在偶数董事会里,如果某个提案赞成和反对双方票数持平,那么董事长的一票自动变为两票,即董事长偏向于哪方,哪方的方案就获得通过。
林友柏不愿意在此时挑战张新国的董事会控制权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