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延缓衰老您也能做到
37568600000012

第12章 人类年龄分期变化的启示

人类年龄划分曾将18~25岁定为青年期,26~44岁为壮年期,45~59岁为初老期(老年前期),60岁以上进入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这一划分,表现为青壮年期短而老年期漫长。在实际生活中,衰老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不到半百即老态龙钟,有的年近百岁尚能工作,提示延长健康期望寿命的空间很大。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逐步解密衰老的本质,了解导致早衰的各种原因,从而使延缓衰老成为实际可行。预计21世纪人均寿命将达到80岁。百岁老人比例大幅上升,在人群中的比例可能达到1/5000。

世界卫生组织已对人类年龄分期重新划定:44岁以内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人;75~89岁为真正的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100岁以上为百岁老人。

这一新的年龄划分,符合人类平均寿命增长、身体素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实际情况。将原来的壮年期划人青年期,使青年期由8年增加到27年,“青春”就不显得特别短了;将原来的初老期(45~59岁)划为中年人。表面上看老年期虽减少了15年,但人类平均寿命和长寿老人数都在不断增长。首先,增加在老年人群中,所以,老年期年限向长寿期方向扩展了。

惟独人生最宝贵的中年人或壮年期(45~59岁)在整个人生的长河中仅仅那么一小段!因此,今后抗衰老的重点之一应是保护劳动力,延长中年期。

延长中(壮)年期提及抗衰老,就都认为是老年人的事。由于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类早衰以及老年病发病年龄前移。多数专家认为,应从婴幼儿时期就要开始抗衰老。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最早病例见于婴幼儿。据此作者认为,抗衰老应分年龄段提前进行,主要希望促成人类年龄分期的第三次改革。通过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和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年轻老人段(60~74岁)的体质达到壮(中)年期水平,将中年人的年龄(45~59岁)延长为45~69岁。这样的年龄组合“为人类做贡献”的中年期可延长10年。长寿期最长,但活满长寿期的极少;老年期虽较短,但有进入长寿期的希望。作者认为,这是一个理想的年龄分期,是未来努力达到的一个理想水平。

延缓衰老四步曲鉴于早衰现象的普遍性以及衰老进程的长期连续性,延缓衰老应分阶段提前进行。按照个体发育程序,现提出4个年龄阶段延缓衰老基本原则:从怀孕到学龄前期。

此时父母要承担儿女的延缓衰老任务,突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萌芽。例如妊娠期母亲应心情舒畅,营养适中,戒乱补、乱服药,纠正“生出的娃娃越胖越好”的旧观念。婴、幼儿期就要讲究适宜运动、全面营养,戒高脂、高糖、高盐饮食。

从儿童到青少年时期

着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诸如:每天体育锻炼半小时,讲究合理营养,生活规律,远离烟酒,培养良好的个性和性格,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力戒长时间玩电子游戏、上网、晚上加餐、零食不断等坏习惯。如能从婴幼儿到青少年阶段堵住超重肥胖,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就为“延长壮年期”打下了基础。

40~59岁

已逐步过渡到中(壮)年期,是抗衰老的最佳时期,如措施得力就可阻抑衰老的进展,实现“延长壮年期”的美梦。此时,应克服由于激素代谢紊乱所带来的惰性、追求安逸、贪食等不良倾向,堵住发胖关,防止早衰;强调在生活方式上做到“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生活规律、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并沿用终身。在此年龄阶段应定期体检,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如出现衰老症状,可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开始周期或长期服用少量抗衰保健食品或药品。

60~89岁

已进入老年期,此时期常患有一种或两种以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面临抗衰老与防治疾病双重任务,目的在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有生活能力的健康期望寿命,力争活到应有最高自然寿限。为此,基本上要做到:与人为善,多做好事,力争为社会继续做出贡献。

遵循坚持活动,情绪乐观,生活规律,营养适中,戒烟少酒,讲究卫生的24字核心长寿经验。

日常活动充实,兴趣广泛或专一,切忌“闲懈无聊”。

对待疾病应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配合医师积极治疗,不背包袱;切忌乱求医、滥用药。

主观上追求健康长寿,客观上顺其自然,在医师指导下,长期、少量应用有效抗衰老药物。

如能实现抗衰老四步曲,则将“不求寿而自延”,并将大大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水平。

健康老人的标准老年期是多事之秋,既有各系统衰退变化所引起的反应,又难防某种老年病侵袭所带来的不适,同时,还有一个亚健康问题,即由于衰老、紧张、精神压力等所致的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问的特殊状态,如全身不适、心慌气短等。应做到:五快——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三良好——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健康的标准受各国文化背景,生活道德规范等影响,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评价,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日本等都有健康标准提出。

中华医学会提出的健康标准:躯干无明显畸形,无明显驼背等不良体型,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无偏瘫,老年性痴呆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检查基本正常;心脏基本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无慢性肺部疾病,无明显肺功能不全;无肝肾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及影响生活功能的严重器质性疾病;有一定的视听功能;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能恰当地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

这10条标准较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更全面、具体。遗憾的是不能主观自评,一定要经过体检才能得出数据,看自己是否符合标准。通过实际调查后发现,70%以上的老年人达不到这个标准。他们或因病而不能尽终其天年,或因残疾而熬过痛苦的后半生。由此可见,当前延缓衰老的现实意义是减少病残,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健康期望寿命。

健康期望寿命新概念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既不能用上述健康标准去要求,也不都是病残需人照顾。他们的健康标准可以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期望寿命新概念——无残疾的、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寿命来恒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健康长寿”的意思。希望老年人都能健康地尽享自己应有的“天年”。

老友久别重逢,见面的第一句话常是:“你比过去老多了。”究竟老了多少?谁都说不清。如果能判断衰老速度,就可以检验某种药物有没有抗衰老效果,就能知道自己或某人在几年内老了几岁,大致能活多少岁。这是抗衰老研究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国内外学者们提出的测定指标从数个到数十个不等。遗憾的是,有的测定方法复杂、计算技术难度大;有的可靠性不强,并且,绝大多数没有得出各个年龄层次的可用参考指标。现将比较常用且容易自测的一些方法作一简介,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