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延缓衰老您也能做到
37568600000037

第37章 莫让老年病侵吞寿命(8)

老年肥胖症的高峰期在60~69岁。国内外大量数据表明:人类超重肥胖率呈倒U形(即“u”形)分布。20岁后肥胖比例逐步上升,到50~59岁达到最高峰值,60岁后随着增龄衰老,肥胖症逐渐降低。例如长沙560名老年超重肥胖率(BMI≥24),60~69岁组为36.3%,70~79岁组为23.9%,≥80岁组为14.8%,这种下降趋势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又以65~69岁组超重肥胖率(42.4%)最高。这可能是由于退休后脑、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而营养相对改善,多余热量转变成脂肪堆积,以致仍在少数老年人中继续增重所致。

老年肥胖症有四大病因,依次是Ⅱ型半糖尿病早期肥胖症、获得性肥胖症、体质性肥胖症、绝经期后胖症。

获得性(过食性)肥胖症约占60%以上。因为老年肥胖症多数是中年肥胖的延续。人在45岁后内分泌功能开始出现紊乱,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分泌减少,逐渐不爱活动。此时营养条件反而相应改善,所摄入的营养素经氧化所产生的热能,除消耗外常有剩余,转变成甘油三酯储存在组织中,日积月累形成肥胖。

退休后精神压力减轻体力活动进一步减少,而营养不减,致使肥胖症继续上升。这一类型的肥胖,脂肪主要分布于腹部、臀部及躯干,脂肪细胞仅呈单纯肥大而无数量增生,但是疾病危险和死亡危险较高。对此,饮食控制和运动有明显疗效。

约占10%的老年人从小就比较胖,父或母也是胖子,有明显家庭遗传倾向,属多基因遗传病,称为体质性(遗传性)

肥胖症。脂肪呈全身分布,脂肪细胞增生且肥大,饮食控制无效,肥胖常伴随终身。

除上述两类肥胖症外,老年人中女性肥胖症较多,常继发于绝经期后,为雌激素分泌减少所致,称绝经期后肥胖症。另外,少数老年人先发胖,随即出现糖尿病,这类型称Ⅱ型糖尿病早期肥胖症,为胰岛病所引起。后两类约占老年肥胖症的30%。

胖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疾病过去我们对一个人是否超重肥胖,常用标准体重计算法:1997年世界上卫生组织明确宣布肥胖症为一种疾病。并提出以体重指数(BMI)作为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其计算方法为:BMI=体重(kg)/身高(m2)

2001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国人体质,制订了适合我国成人的肥胖诊断标准。

BMI<;18.5为体重过轻;18.5~23.9为正常范围;24.0~27.9为超重;≥28.0为肥胖。其中28.0~29.9为工级肥胖,≥30为Ⅱ级肥胖。

并以测量腰围(剑突和脐之间最小的水平周长)作为辅助诊断方法,提出我国人正常腰围,男性应<;85cm,女性应<;80cm。

以此可见,如果一个老年人体重指数在24~27.9之间就称为超重,在28以上,就称为患了肥胖病。

肥胖症的危害胖胖症是一种疾病凡中度以上肥胖者出现明显症状,稍事活动即感心悸、多汗、气促、易倦,甚至发生缺氧现象,如嗜唾。重则行动不便,生活自理困难。并常有****减退,少数胖有浮肿,手足发胀等症状。

并发症多且严重老年肥胖症是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和痛风等代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疾病的80%~90%都先有肥胖症。

肥胖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病理改变,是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首要致病危险因素。

老年肥胖症常易并发乳腺癌、肠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

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亦常并发于肥胖症。

据我们调查所见,骨关节病(含骨质疏松)患病率,随体重指数增加而上升,肥胖者患病率最高。

老年肥胖症影响寿命

国外有人研究报道:肥胖症可缩短寿命10~20年。我国专家赵连成等“体重指数与死亡的前瞻性研究”,对30560人平均15.2年随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低.BMI组(13MI<;18.5)、正常BMI组(18.5~23.9)、超重组(24~27.9)和肥胖组(13MI≥28)总死亡相对危险分别为1.2l,1.00,0.9l,1.12,呈“U”形关系。表明肥胖者与消瘦者寿命都会缩短。有专家指出:即使轻中度肥胖也伴随着死亡率的明显上升。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可以防止人群中40%~50%的肥胖相关疾病的危险因素聚集。

怎样治疗老年人肥胖症基于上述情况,老年肥胖症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长期进行。重点人群在60~69岁(70岁以上,由于衰退性变化,会逐渐自然减肥)。首选方法是调整生活方式,即限食加运动。

治疗目标包括:不再增加体重;对体重指数≥28者争取减轻体重5%~10%,并不再反弹;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减少病残。

饮食疗法

主要措施是控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每日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占总热量10%左右。

限食一切高脂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夹心酥饼、花生、全脂奶粉等,谢绝赴宴,执行低热量饮食。

摒弃经常吃零食、饭后甜食、睡前加餐的习惯,多吃杂粮、糙米、青菜(每天1斤)、水果。

吃饭前先喝一碗淡汤,也可以增加饱腹感,以减少饮食量。

运动疗法要从根本上改变不爱活动的习惯。60~69岁每天应安排1小时体力活动时间,70岁以上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可以从事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园艺、短途旅游、垂钓、步行(每日3000米)等活动及一定量家务劳动,每天出一身汗以加大能量消耗。

改变行为

结合减肥继续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参加社会活动,培养乐观开朗性格,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去改变体质。

药物治疗适合于年龄在60~69岁,BMI≥28、有糖尿病等严重并发症,已经实施生活方式治疗半年以上,但效果不显著者,减肥药物的副作用较大,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对于市售的减肥保健品,部分成分不明,作用机制也不清,没有经过正规的临床试验,减肥效果不可信。其中有的添加了对人体有害的药物成分如利尿剂、泻药、******、甲状腺素等。表面上一时减肥,但停药后随即反弹,特别是会对身体产生有害的毒副作用。因此,如果真正需要药物减肥,切勿乱服药,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总之,肥胖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公害之一(另两大公害是吸烟和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难治性慢性疾病,且发病率尚在不断上升。这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吃得过多,运动过少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健康教育,使人们从观念上认识到超重不利于健康,及早从身体还未发胖时起就重视培养与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营养,摒弃高脂、高热量饮食;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摆脱肥胖症的困扰,从而使老年人活得健康,延年益寿。

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为什么老年人易得“慢支”及肺气肿“慢支”即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寒冷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症状加重,长年存在不分季节。疾病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是严重影响劳动力与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原因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大气污染

空气中刺激烟雾、粉尘、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支气管黏膜慢性刺激造成损伤,引起肺纤维组织增生,使肺的清除能力下降,为细菌的人侵创造了条件。

吸烟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发病原因,它能损害支气管黏膜细胞及其纤毛,使纤毛清除功能减低,支气管上分泌粘液的细胞增生,粘液分泌增多。同时使支气管发生痉挛,粘膜充血、水肿,这些都为感染创造了有利条件。吸烟量愈多,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也愈高,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

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加重与复发的另一重要因素,凡能引起感冒的病毒都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复发或急性加重,以鼻病毒、粘液病毒、流感病毒多见。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目前认为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最主要的病原菌。

气候因素气候变化,特别是寒冷空气能引起粘液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局部小血管痉挛、缺血,使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净化作用降低。

过敏慢性支气管炎尤其喘息型患者,有过敏史者较多,过敏原因包括:尘埃、尘螨、花粉、某些食物、化学气体、细菌、真菌等,过敏反应使支气管收缩、痉挛、组织损害和炎症反应,继而发生慢性支气管炎。

其他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气道反应性增加,轻微的外来刺激就可以引起支气管痉挛、分泌增多。维生素A、C的缺乏均可使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粘膜上皮修复能力下降,有利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老年人由于全身各脏器功能减退,性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喉头反射减弱,贲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减弱,胃食道反流导致误吸,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免疫功能衰减,为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提供了内在的条件。

“慢支”及肺气肿有什么危害由于炎症损害小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导致管腔狭窄阻塞,气道正常的纤毛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清除能力下降,粘液腺分泌亢进,痰量增多,患者可以出现咳嗽、咯痰,尤其是夜间睡眠后管腔内痰液蓄积,迷走神经兴奋,分泌物增多,因此,起床时或变动体位后刺激排痰,常以清晨排痰明显,多为白色粘痰。吸烟、气候变化、接触刺激性气体或寒冷季节受寒感冒,则引起咳嗽加重,痰量增多,急性发作。伴有细菌感染,则变为粘液脓性痰。部分患者急性发作时,有支气管痉挛而出现喘息,常有哮喘样发作,气急不能平卧。随着病变发展,小支气管狭窄的出现,肺泡内气体聚集,压力增高,肺泡破裂融合形成肺气肿,残余在肺泡内的气体增多,有效进出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的通气量减少,机体不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以满足身体的需要,开始在劳动、上楼、爬坡时有气促,以后在平地活动甚至静息状态下也感气促。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进一步加重呼吸功能障碍,机体缺氧,体内废气不能排除,严重可出现呼吸衰竭。肺血管由于缺氧而致痉挛,管壁增厚,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心负担,最终导致右心室肥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因此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是严重影响劳动力和人民健康的一种疾病。

怎样预防“慢支”急性发作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根据病史和症状,凡是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者即可诊断。但要排除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尘肺等引起的慢性咳嗽、咳痰等其它疾病。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情和病程临床上分为三期:急性发作期:指1周内出现浓性痰、痰量咳嗽增多或伴有发热症状表现;或1周内“咳嗽”、“咳痰”或“喘息”等症状中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喘息症状延续达到1个月以上者。

临床缓解期:指病情缓解或经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两个月以上者。

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以控制感染、祛痰、镇咳为主,并发喘息者加用解痉、平喘治疗。临床缓解期: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为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以预防感冒,戒烟等以预防和减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阻止支气管和肺的进一步损害,延缓肺功能的进一步下降,使病情缓解,尽可能少或无明显临床症状,达到少影响或不影响生活质量。

支气管的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黏膜上皮及其黏膜下周围组织的改变是损伤和修复的交织过程,支气管不能恢复到正常的组织细胞结构,因此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疾病,只有通过预防和治疗支气管的急性炎症发作,使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减轻,临床症状减少或基本消除。

戒烟和积极防治感冒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有效措施。

戒烟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仅首先戒烟,而且还要避免被动吸烟,因为烟中的化学物质如焦油、尼古丁等,可作用于植物神经,引起支气管的痉挛,从而增加呼吸道阻力;另外,还可损伤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及其纤毛,易引起病原菌在肺及支气管内的繁殖,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

注意保暖在气候变冷的季节,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因为寒冷一方面可降低支气管的防御功能,另一方面可反射地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黏膜血液循环障碍和分泌物排出受阻,可发生继发性感染。

加强锻炼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缓解期要作适当的体育锻炼,包括各种体育活动:太极拳、太极剑、木兰拳等;呼吸体操、游泳以及耐寒锻炼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心、肺的贮备能力。

预防感冒注意个人保护,预防感冒发生,有条件者可做耐寒锻炼以预防感冒。

对于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人,还可以适当的给予药物,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