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口好,不择食长寿老人大都是与家人同吃同住,不同地区、不同住户的饮食食谱千差万别,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调查表明,不存在长寿食谱。但在长期观察中发现,健康的长寿老人吃什么都津津有味,从来不择食,每日食量均衡,不饥不饱。城市中的寿星主食米、面,副食荤素搭配,素多荤少;山区里的寿星主食米、面、玉米、红薯、杂粮,副食为蔬菜、野果,品种丰富。由于多种食物混食,充分发挥了营养的互补作用,使山区、城市的寿星都能达到营养平衡,满足生理需要。
生活讲规律,凡事求适度长寿老人在漫长的生涯中,顺应生物钟,养成了规律的生活。他们中82%起居有常,72.7%早起早睡,90%坚持体力活动,60%有一定文娱爱好。
他们凡事都有节制,恰到好处,不偏不倚,即遵循我国的“中庸之道”。讲究饮食有节,饥饱适中;劳不过度,劳逸结合;游乐适度,不开夜车;衣着适度,防寒为本等等,颇富哲理。
戒烟少酒,讲究卫生
长寿老人中,78.2%不抽烟,21.8%曾经吸烟,大部分已戒烟。72.4%不饮酒,27.6%间或饮少量酒,主要是冬季舒筋活络的药酒。戒烟少酒,是长寿者躲过癌症侵袭从而获得高寿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有勤于洗浴、饭后漱口、食必新鲜、细嚼慢咽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生无大病从病史分析,长寿老人身体强壮不一,但一生多无大病,主要脏器健全,有的一辈子没有进过医院。即使病了,也只是服点单方草药,必要时看看中医。中药进补也只是个别现象,在这些老人的床头、桌上看不到药瓶。长寿和百岁老人的死亡原因首位是肺部感染,这是由于高龄期免疫系统老化,免疫能力衰退的必然结果。
长寿经验平凡,贵在坚持
经过对1061名长寿老人既有多次横向检测,又有5~16年的长期纵向观察,搜集到一系列珍贵资料。结合古今中外诸多千差万别的长寿报道和健身论述,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即:健康长寿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核心问题是遵循合理的生活方式。成功的决窍在于一辈子坚持不懈。由于它太平凡,常被人们所忽视,这也许就是大多数人活不到最高自然寿限的重要原因。
郑集“健康长寿十诀”
人的一生需过生死关、名利关、权力关、生活关和社会关。古往今来,许多长寿老人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
经验各异不胜枚举。现年104岁的我国著名生化学家及衰老生物学家、南京大学一级教授郑集博士,根据对健康长寿老人的调查结果及参考古今中外养生学家的养生之道,归纳出10条抗衰保健和益寿延年的经验,称之为“健康长寿十诀”。即:1.思想开朗、乐观积极、情绪稳定;2.生活有规律;3.坚持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4.注意休息和睡眠;5.注意饮食卫生;切戒暴饮暴食;6.严戒烟、少喝酒;7.节制****和不良嗜好;8.不忽视小病;9.注意环境卫生,多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10.注意劳动保护、防止意外伤害。
上面所述的“十诀”包括了全部的养生规律。自1981年正式提出以来,经多年检验已证明,确系行之有效的养生规律。郑老认为,如能全面遵循,坚持不懈,即可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世界五大长寿乡的长寿条件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世界长寿乡考察团团长森下敬一博士在分别考察了前苏联的高加索(百岁老人率60/10万)、巴基斯坦的罕萨(百岁老人率17/10万)、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百岁老人率11/10万)、我国新疆的和田、阿克苏地区(百岁老人率54/10万)及广西巴马县(百岁老人率31/10万)
随后,发现世界五大长寿乡有5条共有的长寿条件。即:百岁老人体型矮小,性格诚挚温厚;食物自给自足。主食谷物,副食以蔬菜为主,少量肉类或无;为了恢复疲劳和助于消解精神紧张,偶进酒、烟、茶等;不离开出生地,数代同堂,勤奋地从事农业生产;长寿乡的长寿者有一个生命链:大地矿物(微量元素等)食物(植物)人类(动物)。一旦生命链被扰乱,如接受高热量、高蛋白食品,将逐渐带来疾病的扩散与短命化。
“24字”核心长寿经验如何健康地活到应有自然寿限(90~120岁),一直是古往今来研究的热门话题。不少学者提出了各种见解,令人无所适从。作者在长期长寿老人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代表性的“24字”核心长寿经验。即:“坚持活动,处世乐观,生活规律,营养适中,戒烟少酒,讲究卫生”24字。
连贯性的三次调查第一次是1958—1959年,与我国著名老年医学家曾尔亢等共同完成武汉地区90岁以上长寿老人50例调查报告,提出:“经常的锻炼,主动、自觉、愉快而均匀的劳动,合理的饮食,愉快的情绪和重要器官较为健全”是长寿的4项主要因素。这项研究是我国解放后最早发表的长寿调查报告之一。
第二次是1980一1997年,笔者在完成长沙市区100例90岁以上长寿老人综合调查报告后,建立病历进行了长达16年之久的纵向追踪研究,该研究证实了长寿的秘诀基本上是:坚持活动,情绪乐观,生活规律,营养适中,戒烟少酒,讲究卫生。其中最难的是控制情绪。
第三次是199l一1993年,受世界卫生组织资助,完成城市和山区长寿老人流行病学比较研究。这项研究对344例90~109岁长寿老人及256例60~69岁对照组进行了包括300项内容的涉及体力、智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调查检测。
在此基础上,分别评定出个例的生活质量总分,然后对影响生活质量的73项可疑因素,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找出影响城市和山区长寿老人生活质量的前6项主要因素。
城市依次是:坚持活动一不吸烟一生活规律一处世乐观一早起早睡一无重要器质性疾病。
山区依次是:坚持活动一食欲好一劳动适度一视听尚可。
城市、山区共有因素依次是:坚持活动一无重要器质性疾病、处世乐观、食欲好。
上述不同时期完成的长寿调查,内容一次比一次丰富,方法一次比一次先进,研究范围一次比一次扩大,涉及长寿经验的结论则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由此得出长寿经验的集中点是:合理的生活方式。核心内容为:坚持活动、情绪乐观、生活规律、营养适中、戒烟少酒、讲究卫生24个字,因此称它为核心长寿经验。
与国内百岁老人养生要诀基本吻合百岁老人的养生要决枚不胜举。北京市文史馆馆员、106岁的武术家吴图南的养生要诀是:长期不问断研究太极拳,以修德养性,健身延年,积极生活,高龄仍有著述,并很重视饮食、起居的调摄。上海市110岁的书法家、诗人苏局仙的“养生八要”为:心胸要开阔,思想要乐观,感情要温和,嗜好要适度,身体要运动,冷热要当心,睡眠要充足,营养要恰当。“养生四忌”为:忌烟、忌愁、忌懒、忌胖。湖南平江县享年110岁的农民俞光生的长寿经验是:勤劳动,早晚练拳,持之以恒,积极乐观,食不过量,多吃素,生活规律。许多百岁老人的经验与“24字”核心长寿经验大同小异。
与祖国医学养生观极为类似
中医养生学自200年前《黄帝内经》开始,经历代养生学家不断地补充、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和方法。中医养生学的重点有以下几方面:讲究体欲常劳,劳逸适度。《吕氏春秋》早就提出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蠢”的理论,其后经华佗、孙思邈等名医的实践,形成了“体欲常劳,劳勿过极”、“不动则气郁,动极则气耗”等养生原则。养生应长期坚持一定体力活动又讲究劳逸适度,并创造出五禽戏、气功、太极拳等独特的锻炼方法。
重视精神修养,调神养志。《黄帝内经·素问》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正常的情志活动,有益于身体健康,情绪过剧,一旦内伤七情,就会招致疾病。历代医家都把怡神养志作为养生的重要一环。
讲究生活规律。《黄帝内经·素问》提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人的寿命长短与生活起居的合理安排有关,其后医家们并按阴阳四时变化,合理安排生活起居。
强调饮食有节。从《黄帝内经》开始,医家对于饮食卫生的论述颇多,阐述了“食养尽之,无使过之”的道理。要求做到合理搭配,饥饱适中,食宜清淡,不可过饱。
合理的生活方式许多疾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当前,心、脑血管病和癌症的死亡人数已占全球死亡人数的55.8%,这三种疾病的致病危险因素是:缺乏体力活动,饮食无度,高脂饮食,精神紧张,情绪抑郁,吸烟酗酒等等,主要由不良的生活方式所造成。而长寿老人由于遵循了合理的生活方式,从而预防或推迟了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延长了健康期望寿命。
决窍在于持之以恒真正的长寿秘诀,其决窍就在于持之以恒。由于这秘诀过于平凡,常常被人所忽视。而一旦它被忽视掉,就有可能走向反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反面的教训随处可见,难道还不应该引以为戒吗?真理常常寓于平凡之中,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年龄多大,只要你从现在起,对核心长寿经验身体力行,并且能坚持不懈,必然会健康地活到应有的年龄。
未雨绸缪防早衰衰老是生物界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人类可以通过推迟、延缓衰老速度,提高生命质量,防止早衰,争取健康地活到应有自然寿限。遗传基因赋与人类的最高自然寿限是100~120岁。尽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但百岁老人仍是人群中的少数,我国至今不到十万分之一。可见早衰现象是相当普遍的。只是由于衰老是长期、连续、缓慢、渐进的过程,人们在中青年阶段生命力旺盛时期,觉察不到体内的衰退性变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