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鬼谷子全书
37990100000011

第11章 务隐度,务循顺

【原文】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②,近而疏③,就之不用,去之反求④。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⑤。事皆有内揵,素结本始⑥。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⑦。用其意⑧,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稚蜘母⑨之从其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内者进说辞,揵者,揵所谋⑩也。欲说者,务隐度(11);计事者,务循顺(12)。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13)其志。

【注释】

①内揵:内,内心、内情;揵(jiàn),通“楗”,本义为门闩。本指内情相守,这里指要从内心与君主勾通,以达到情投意合的目的。

②远而亲:看似疏远,其实极亲密。

③近而疏:看似亲密,其实极疏远。

④就之不用,去之反求:就,靠近、趋近;去,离开。在身边却不任用,离去以后还受聘请。

⑤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日进前,每天都在君主的跟前;御,驾驭马车,这里引申为“使用”;遥闻声,听到很遥远的地方声音。

⑥素结本始:素,平常;本始,本源。意思是把平常与本源相联结。

⑦采色:这里指艺术和娱乐。

⑧用其意:推行某种主张。

⑨蜘母:母蜘蛛。土蜘蛛的母爱极强,因此每当出入巢穴时,都要把穴口加盖以防外敌。

⑩揵所谋:进献计谋。

(11)隐度:暗中揣测、估量。

(12)循顺:沿着顺畅的途径,遵循固有规律。

(13)御:驾驭,把握。

【译文】

君臣上下之间的事情,有的距离很远却很亲密,有的距离很近却很疏远。有的在身边却不被使用,有的在离去以后还受聘请。有的天天都能在君主眼前却不被信任,有的距离君主十分遥远却听到声音就被思念。凡是事物都有采纳和建议两方面,平常的东西都与本源相联结。或者靠道德相联结,或者靠朋党相联结,或者靠钱物相联结,或者靠艺术相连结。要想推行自己的主张,就要做到想进来就进来,想出去就出去;想亲近就亲近,想疏远就疏远;想接近就接近,想离去就离去;想被聘用就被聘用,想被思念就被思念。就好像母蜘蛛率领小蜘蛛一样,出来时不留洞痕,进去时不留标记,独自前往,独自返回,谁也没法阻止它。所谓“内”就是采纳意见;所谓“揵”就是进献计策。想要说服他人,务必要先悄悄地揣测;度量、策划事情,务必要遵循固有的规律。暗中分析是可是否,透彻辨明所得所失,以便影响君主的意向。

【延伸阅读】

“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是讲游说别人,首先要了解其真实情况,分析和揣度其内心世界,然后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合其道”、顺其意、称其心,使对方顺利接受自己的主张。因此,掌握对方的真实情况与真实心理,是游说成功与否的关键。

懂得进谏之道的人在掌握对方的真实情况与真实心理的基础上,往往能依靠各种巧妙的方法取得成功。“邹忌讽齐王纳谏”便是一个典型。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端美。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时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大王的。由此看来,大王受到蒙蔽很深啊!”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判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齐威王所领导的臣民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这个故事主要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邹忌善于思考,能够“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运用得当的方法巧妙进谏。邹忌见齐威王后,并没有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广之到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因为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就最深。邹忌没有对威王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邹忌对齐威王的进谏符合对方的身份,并且遵循了正确的途径,利用了适当的方法,所以取得了成功。

由邹忌的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道理:在批评、建议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委婉含蓄之道,这就如同在苦药丸外面加了一层“糖衣”,不仅不影响治病救人的目的,还能让对方因为尝到“甜头”而乐于咽下你的良药。

春秋时期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烛邹替齐景公饲养的爱鸟不小心飞走了,景公发怒要杀烛邹。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国相晏婴站出来说:“烛邹这书呆子有三大罪状,请大王让我列举完以后,再按罪论处。”得到景公的允许后,晏婴把烛邹叫到景公的面前说:“你为大王管理着爱鸟,却让它飞走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得我们大王因为鸟的事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更严重的是各国诸侯听了这件事后,以为大王重视鸟而轻视读书人,这是第三条罪状。”数完这些所谓罪状后,晏婴便请景公把烛邹杀掉。景公尽管残忍,但从晏婴的话里听出了利害,就对晏婴说:“不要杀了,我听从你的意思就是了。”

晏婴没有直接表达自己对齐景公荒唐做法的不满,而是就坡骑驴、顺势而下、因势利导,故意推导出一个更加荒唐的结论,让齐景公自然而然地看清自己的过错,从而做出正确的取舍。

由此可见,如果批评和建议的方法得当,就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反之,如果直言不讳,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悦,让对方觉得没面子、下不了台,即使你的意见或建议是合理的,对方也不愿接受。这不仅达不到“治病救人”的目的,甚至连自己也要遭到“池鱼之殃”。

所以,批评或者建议别人,一定要“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把握好对方的实际情况和真实心理,再采用适当和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