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鬼谷子全书
37990100000032

第32章 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原文】

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①日成而人不知,主兵②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③,故曰“神”;成之于阳④,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⑤;积善也,而民道⑥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⑦,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⑧。

【注释】

①主事:所主持的事情。

②主兵:指挥军队。

③谋之于阴:悄悄地谋划、策划,不让人知道。

④成之于阳:公开实现目的。

⑤所以利:之所以有利。

⑥道:当做应走的路来顺从。

⑦不争、不费:不使用武力,不消耗战费。

⑧比之神明:当做神奇和圣明。

【译文】

古代善于“摩意”之人,就好比拿着钓竿去水潭边钓鱼一样,只需把带有饵食的渔钩放入水中,静静等待,无需声张,便可以钓到鱼。所以说:所主办的事情成功之后却没有被发觉,指挥军队将敌军压倒却无人感到畏惧,唯有这样做才是高明的行为。那些具有高修养和高智慧的人总是在悄悄地谋划某一行动,因此被称之为“神”;而某些行动显现于光天化日之下,因此被称之为“明”。所谓“主事日成”的人在暗中积德行善,百姓也安居乐业,却不知道为何会享受到这些利益,他们依然广泛行善,使老百姓生活于善政中却不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普天下的人们都把这样的“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政治策略称为“神明”。那些统帅军队日益压倒敌人的人,持之以恒地与敌军对抗作战,却不去争夺城池、不消耗人力物力,因此老百姓不知道为什么会邦国臣服,更加不知道什么叫恐惧。为此,普天之下都称“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军事策略为:“神明”。

【延伸阅读】

在本章,鬼谷子主要阐释了“摩”之术的具体方法,即“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摩”之术的运用必须讲究技巧,为了顺利实现“摩”之目标,就不能暴露任何蛛丝马迹。要做到这一点,往往就需要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声东击西”的方法。

这种策略非常适用于军事。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我们明明是为了这个军事目标,却偏偏在远离这一目标的另一目标上打造声势、大做文章,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让敌人产生错觉,从而神不知鬼不觉地实现原来的军事目标。这种策略的高明之处在于神不知鬼不觉,事情办成了,还不会留下任何后患。

在军事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成功典范。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割据国土。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张分地封王、分配领地,心里却已开始盘算,将来怎样一个个地消灭他们。

项羽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很不放心,他知道刘邦是最难对付的对手。早些时候,刘邦和项羽曾经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谁就在关中为王。结果,首先进入咸阳的偏偏就是刘邦。项羽不愿意让刘邦当“关中王”,也不愿意他回到家乡(今江苏沛县)一带去,便故意把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汉中(在今陕西西南山区)三个郡分给刘邦,并封其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想这样把刘邦关进偏僻的山里去。而把关中划作三部分,分给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以便阻塞刘邦向东发展的出路。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

刘邦的确也有独霸天下的野心,因此对于项羽的分封当然很不服气,其他将领对于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盘也都不满。可是,慑于项羽的威势,大家都不敢违抗,只得听从支配,各就各位去了。刘邦也不得不暂时领兵西上,开往南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烧毁。栈道,是在险峻的悬崖上用木材架设的通道。烧毁栈道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防御,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迷惑项羽,使他以为刘邦真的不打算出来了,从而松懈对刘邦的戒备。

刘邦到了南郑苦心“经营”,又得到逃离项羽而归附于自己的一位才能出众的军事家,那就是韩信。刘邦拜韩信为大将,请他策划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部署。

韩信的第一步计划是,先夺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于是派出几百名官兵去修复栈道。这时,守着关中西部的章邯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禁笑道:“谁叫你们把栈道烧毁的!你们自己断绝了出路,现在又来修复,这么大的工程,只派几百个士兵,看你们哪年哪月才得完成。”因此,章邯对于刘邦和韩信的这一行动,根本没有引起重视。

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紧急报告,说刘邦的大军已攻入关中,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被占,守将被杀。章邯起初还不相信,以为是谣言,等到证实的时候,慌忙领兵抵抗,已经来不及了。章邯被逼自杀,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继投降。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于是一下子被刘邦全部占领了。

原来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却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章邯不备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古时候善于运用“摩”之术的人,有如深渊钓鱼,投以诱饵,鱼必上钩。他们事情办成之后,别人却没有任何察觉;他们行军打仗,已经取得了胜利,但士兵还不知道因何而胜。

诸葛亮屡次进攻中原,路途遥远,为了供得上粮草,除用牛马外,还设计了人拉手推的车子,称作“木牛流马”。

这一天,诸葛亮命令部将引1000名士兵驾着木牛流马,从剑阁直抵祁山大寨,往来搬运粮草,供应蜀兵。

司马懿得到哨兵的报告:“蜀兵用木牛流马运粮草,人不大费力,而且那牛马也不用吃草。”司马懿大惊,忙命令两个部将各引500名军士,夜间伏在蜀兵运粮的必经之路,夺下数匹木牛流马。然后令巧匠100多人,当面拆开,依照它的尺寸、长短、厚薄仿造木牛流马。不满半月,便造成2000余只。接着命令几个部将带领1000军士驱驾木牛流马,去陇西搬运粮草,来来往往,没有断绝。再说蜀兵回去报告诸葛亮说木牛流马被抢去几匹,诸葛亮却笑道:“我只费了几匹木牛流马,以后就得到魏军的许多粮草呢!”部下大惑不解。

几天后,部下向诸葛亮报告:司马懿派兵驱驾木牛流马往陇西搬运粮草。诸葛亮大喜,道:“果然不出我的意料啊!”便命令部将王平说:“你带领1000军士,装扮成魏兵,星夜偷越过北原,只说是巡粮军,直接到运粮的地方将护粮的军士杀散,马上驱赶装满粮草的木牛流马回来。这时,魏兵必定追赶,这时你便将木牛流马口内舌头扭转,木牛流马就不能行动了。你们抛下它们就是。魏兵赶也赶不动,牵也牵不动,抬也抬不走。我再派兵前往,你们就再回身将木牛流马之舌扭转过来,长驱直进,那时魏兵必定疑神疑鬼了。”

王平领兵走后,诸葛亮又吩咐部将张嶷道:“你带领500军士,装成鬼头兽身,用五彩涂面,一手执绣旗,一手举宝剑,身上挂着葫芦,里面藏些能引着烟火的东西,埋伏在山脚。待木牛流马到时,放起烟火,一齐拥出,驱赶木牛流马。魏兵见了,必定怀疑你们是鬼神、不敢来追赶。”

张嶷奉命走后,诸葛亮调兵遣将,准备去接应王平、张嶷,并布置一些部队去断绝司马懿的归路。于是按照诸葛亮的计谋,果然,蜀军夺来了魏军的大批粮草。

鬼谷子说:“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胜,而人不畏也。”像诸葛亮这样带兵打仗,士兵们就像是在演戏,不动一刀一枪,却使敌人一败涂地,真是高明之至。

通过阅读上面的两则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习古人“谋之于阴,成之于阳”的策略,更要针对这个策略,学会透过层层表象,把握事物本质,尤其不能被种种假象所迷惑。如果只从事情的表象来进行判断,就可能误入歧途、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