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鬼谷子全书
37990100000034

第34章 物归类,摩之以其类

【原文】

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①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②与时相偶者③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④,抱薪趋火⑤,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⑥,于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⑦之道。夫几者⑧不晚⑨,成而不抱⑩,久而化成(11)。

【注释】

①无隙:紧密无间。

②道数:道与术,指规律与方法。

③道数与时相偶:规律、方法与天时三者和谐。

④物归类:事物各有自己归属的类别。

⑤抱薪趋火:抱着柴薪,走近火堆。

⑥物类相应:物以类聚,相同的事物,便会有相应的反应。

⑦独行:节操高尚、独立而行。

⑧几者:通晓机微。

⑨不晚:不失时机。

⑩成而不抱:把事情做成也不保守不前。

(11)久而化成:天长日久,就能化育万物。

【译文】

所以说谋划一定要周到缜密,游说要选择与自己可以相通的对象。所以说:“办事情要固若金汤,无懈可击。”要想使所主持之事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必须有适当的方法。所以说:“客观规律、行动方法以及天时都是互相依附的。”进行游说的人要让对方听信,必须使自己的说辞合于情理,所以说:“合乎情理才有人听。”因此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各自的属性。好比抱着柴草向烈火走去,干燥的柴草就首先着火燃烧;往平地倒水,低的地方就要先进水。这些现象都是与各类事物的性质相适应的。以此类推,其他事物也是这样的。这也反映“内符”与“外摩”的道理。所以说:按着事物的不同特性来实施“摩意”之术,哪有不反应的呢?根据被游说者的喜好而施行“摩意”之术,哪有不听从你游说的呢?所以说这是独行天下的法则,通晓“揣摩”玄机的人一定要耐心把握好时机,有成绩也不停止,天长日久必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延伸阅读】

鬼谷子在此文中阐述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揣摩”之术中的重要作用。

谋事一定要谨慎周密,且选择可以和自己相通的对象。所谓“相通”就是可以取得和别人一致的意见,因为顺利的结交来自于没有意见分歧的交流,没有一见面就志同道合的。可见,要运用“揣摩”之术,就必须摸清对象的底细,有何特征,并顺着他的特点来符合他,探出他的真实意图,在满足对方欲望的同时达到自己的目的。懂得这些道理,寻求志同道合之人将不再困难。

世界上的万物是有类别之分的,“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这就叫做“物以类聚”。内心正在谋划一定要将某事达到目的,就一定要同外表和语言的“类聚”“群分”相联系。因此,只要能够体现出志同道合就必能和顺他意,这时就没有不一呼百应的。也就是说,事情只要顺着他人的欲望发展,就没有不听你说的。这也是智者能够独行天下的关键所在。

叔孙通,薛县(今山东省滕州市)人,因有才能而被秦朝朝廷征召。陈胜起义后,秦二世征集所有儒生,商讨对策。除了叔孙通外,其他人均据实回报。秦二世把其他儒生处罚,而正式委任叔孙通为博士。叔孙通在回答秦二世的询问时刻意逢迎,引起了同僚的不满。叔孙通表示这样做只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

他随后逃亡回家乡薛县,那时薛县已被起义军占领。叔孙通先后跟随起义军领袖项梁、熊心及项羽。公元前205年,刘邦率军攻入彭城,叔孙通向汉军投降。后来项羽回来打败刘邦,叔孙通跟随刘邦回到关中。汉高祖亦委任叔孙通为博士,并赐封号“稷嗣君”。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被拥立为皇帝,是为汉高祖。他把秦朝的礼仪废除,力求简易。当时大臣们在朝堂上经常做出失礼的行为,如饮酒争论、醉后喧哗,甚至拔剑击打宫殿的支柱。汉高祖对这种情况渐渐感到不满,叔孙通向汉高祖建议制订宫廷礼仪,得到汉高祖的同意。叔孙通到鲁国故地征召约三十名儒生到长安,协助制订及演习宫廷礼仪。一个多月后,叔孙通邀请汉高祖观礼。汉高祖认为有关礼仪可行,于是命令大臣进行彩排。

公元前200年,长乐宫落成,汉高祖首次使用叔孙通制订的宫廷礼仪进行新年朝会。汉高祖对这次朝会非常满意,认为自己终于知道做皇帝的尊贵之处。他委任叔孙通为太常,并赏赐黄金五百斤。汉高祖将随叔孙通入京的儒生封为郎,另外,叔孙通把赏赐所得全数分赠随行的儒生。

鬼谷子说:“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于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叔孙通可以说把此道运用得出神入化。他降汉后,还在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向刘邦引荐盗贼、力士等可以在战场上不畏牺牲、勇猛杀敌之士,获得了刘邦的赏识;天下太平之后,叔孙通向汉高祖建议制礼作乐,并且推荐了知书达理的儒生。叔孙通认为:在打江山的时候,最需要勇猛善战者,到了守江山的时候,文人、儒生则最为可靠。

由此可见,要想成就某事,则一举一动必须合乎常理,所作所为必须顺理成章,这也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必须遵循的道理,只有合乎情理、顺应规律,才能取得成功,尤其是当今的商业活动,只有把握住市场规律,才能赢在“商场”。

曹国伟喜欢体悟自然规律和商业逻辑。2005年他大力推动“新浪博客”的时候,许多人并不看好,因为人们看不清明确的盈利模式,曹国伟回顾了媒体发展的历史来证明它的前景:“技术的突破产生新的媒介,人们对新媒介特性的认识和相应的商业模式的开发往往需要时间,而人们不断地尝试自然而然地会催生新的盈利模式。只要做顺应规律的事情,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曹国伟在新浪是具有最高“媒体学历”的人。在他看来,互联网及所有新媒体最本质的特性就是互动和个性化,而如今博客、播客正在兴起正是顺应了新媒体的特征,其大规模盈利的模式还不清晰,但是新浪已经从中开始获得收益。

新浪博客吸引很多新用户上来,并把他们留住,新浪门户作为整个广告平台的价值也就增加了。从流量来看,博客吸引的流量已经超过了新闻。曹国伟对博客的信心满满:“回想一下,新浪内容门户也是在亏损了三四年后才开始盈利的,新浪博客现在已经开始产生效益,即使没有,我们也可以再等几年。”

曹国伟相信在Web2.0时代,网络营销一定向个性化、互动的方向发展,但到底具体以怎样的形式体现这种商业价值,还在探索阶段。以2006年新浪为通用汽车君悦新车推广策划的“通用—君悦运河之旅”为例,新浪组织了线上和线下网民报名投票支持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动,在网民中选出5个人沿着大运河从北京开君悦车到杭州,每经过一处都有当地媒体参与报道,新浪网上的“大运河文化征文比赛”收到30万篇博文,50万人参与了评选,通用提升了品牌形象,新浪在获得利润的同时,也赚得了名声,并且促成了意义非凡的公益活动。当然曹国伟也表示,这样的活动虽然有别于在页面上打静态广告,做到了个性化以及用户参与在营销活动中,但这是“度身定制”的活动,要想具备扩展性、规模性的盈利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地摸索。

由此可见,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我们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和前提。英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曾经将大臣们带到海边看潮起潮落,他把皇冠放在潮水上,说:“你们不要以为我的权力至高无上,皇冠在潮水上能起什么作用呢?没有人能改变自然规律。”这位皇帝的智慧和开明并不多见,其实他本人也很有作为,只是这种作为是建立在顺应规律的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