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①。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而阳取之②也。故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③。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焉④。可知者⑤,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⑥。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⑦,然而无为而贵智矣;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⑧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道理达于此⑨义者,则可与语。由能得此,则可与远近之义。
【注释】
①危:危险。
②****而阳取之:悄悄进行谋划,公开进行夺取。
③去之者从之,从之者乘之:去,除掉、去掉;纵,放纵,恣肆;乘,利用,趁机会。
④貌者不美,……情托焉:不论对任何事物都不立刻把毁誉形于色的人,都是属于冷静而不偏激的人,这种人可以完全信赖。
⑤可知者:可以了解透的人。
⑥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圣人谋划的事情,隐而不露;愚笨的人谋划事情,张扬外露。
⑦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这里指救亡图存和转危为安都是很难的事。
⑧言有之:古语有这种说法。
⑨道理达于此:能认清此种道理。
【译文】
虽然是自己人,如果说有利于外人的话,就会被疏远。如果是外人,却知道内情太多,就必然陷入危险。不要强迫别人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拿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去说教别人。如果对方有某种兴趣爱好,就要仿效以迎合他的兴趣;如果对方厌恶什么,就要加以避讳,以免引起反感,所以,要进行隐秘的谋划和公开的夺取。想要除掉的人,就放纵他,任其胡作非为,待其留下把柄时就乘机一举消灭他。那些遇到事情既不喜形于色也不怒目相待的人,是感情深沉的人,可以托之以机密大事。对于了解透彻的人,可以大胆重用;对了解不够透彻的人,有智慧的人是不会重用他们的。所以说,掌握别人的思想最为重要,绝对不要被人家控制。控制人的人是掌握大权的统治者;被人家控制的人,是唯命是从的被统治者。所以圣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隐而不露的,而愚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大肆张扬的。有智慧的人成事容易,没有智慧的人成事困难。由此可以看出,一旦国家灭亡了就很难复兴;一旦国家骚乱了就很难安定,所以无为与智慧是最重要的。智慧是用在众人所不知道的地方,用在众人所看不见的地方。在施展智谋以及才干之后,如果证明是可行的,就要选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这是为自己;如果发现是不可行的,也要选择相应的时机来实行,这是为别人。所以古代的先王所推行的大道是属于“阴”的,古语说:“天地的造化在于高与深,圣人的治道在于隐与匿,并不是单纯讲求仁慈、义理、忠诚、信守,不过是在维护不偏不倚的正道而已。”如果能彻底认清这种道理的真义,就可以与人交谈,假如双方谈得很投机,就可以发展长远的和目前的关系。
【延伸阅读】
控制者,是拥有一定智慧的人,而被控制者,命运只能永远掌握在他人手里。愚人运用智慧是大肆张扬的,而圣人运用智慧却是隐而不露的。隐而不露是一种谋略,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故意将自己的内心掩盖起来以麻痹对方,而一旦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就会露出利牙,刀枪出鞘,置对手于死地。
那些相貌沉稳、面无表情的人,实则是可以托付真情的人;那些通过考验、了解透彻的人,是可以大胆重用的人;那些深藏不露、即使考验也不能了解的人,是不能轻易重用的。“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在运用智慧时,不仅要运用在对方所看不见的地方,还要时刻观察事物的规律性,探索事物变化的征兆,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制订隐秘又合理的应变措施,并通过适当的时机,将措施得以实施。如果条件不够成熟,切莫将计划仓促实施。此时,可以做一些对方喜欢的或完全为他人服务的事,要让对方感觉你是在全心全意为他服务,等到对方对你另眼相待、开始接受你时,再寻找机会将计划实施。
公元73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的一天晚上。疏星淡月,万籁俱寂。云中(今内蒙托克托一带)太守廉范在军营帐篷内一会儿踱步苦苦思索,一会儿翻阅着已经熟烂的兵书。最近北方匈奴又大举进攻,云中太守廉范奉命抵抗。当时他手下的部队只有匈奴的一半,形势很是危急。
一位部将建议道:“廉大人,依小人之见,还是向四周友邻求救才是上策。”
廉范摇摇头,说:“请求增援当然可以一试,但匈奴这次是大举进攻,万一友邻不肯增援,或者确实分不开兵力呢?我们应该立足于自己的力量去抗击强敌才是啊!”
那个部将说:“可眼下我们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
“兵不厌诈!”廉范突然说:“我们用假象欺骗敌人,对!就用无中生有之计。”
“无中生有?”部将疑惑地问,“如何无中生有?”
这时廉范两眼熠熠生辉,对部将耳语一阵,部将点点头,立刻照廉太守的计谋去办了。
汉营外,几个哨兵举着火炬来回巡逻,火炬的一头是火,另一头握在手中。可是,一会儿,军营中所有的兵士都出来了,每人手里拿一个十字形火炬,用手握住一头,其余三头都点着火,然后在军营里分散站开。这样,一个人就变成了“三个人”。这就是廉范的“无中生有”计。
在和汉兵对峙的匈奴人的军营中,主帅闻报说:“廉范的军营里到处是举着火炬的士兵。”主帅以为汉朝的增援部队已经赶到,不久就要发动攻击,因此很是害怕。天色微明,群星消失,大地一片苍茫,匈奴部队急急收起帐篷,向北撤退。廉范命令士兵们紧擂战鼓,喊杀声惊天动地,一个冲锋,杀敌数百。匈奴兵慌忙中自相践踏,又抛下一千多具尸体,让他们做“异乡鬼”了。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圣人之道,在隐与匿。”廉范的这招无中生有之计就是如此,计谋隐秘又合理,时机又恰到好处,可谓“奇谋”。
大凡智慧者,都应该“隐而不露”。不光古代的战场如此,人生的很多领域都应遵循同样的道理。
1998年,华为以80多亿元的年营业额,雄踞当时声名显赫的国产通信设备四巨头之首,势头正猛。而华为的首领任正非不但没有从此加入到明星企业家的行列中,反而对各种采访、会议、评选唯恐避之不及,直接有利于华为形象宣传的活动甚至政府的活动也一概坚拒,并给华为高层下了死命令:除非重要客户或合作伙伴,其他活动一律免谈,谁来游说我就撤谁的职!整个华为由此上行下效,全体以近乎本能的封闭和防御姿态面对外界。
2002年的北京国际电信展上,华为总裁任正非正在公司展台前接待客户。一位上了年纪的男子走过来问他:华为总裁任正非有没有来?任正非问:“你找他有事吗?”那人回答:“也没什么事,就是想见见这位能带领华为走到今天的传奇人物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任正非说:“实在不凑巧,他今天没有过来,但我一定会把你的意思转达给他。”
关于任正非还有很多故事。有人去华为办事,晕头转向地换了一圈名片,坐定之后才发现自己手里居然有一张是任正非的,急忙环顾左右,斯人已踪影不见。有人在出差去美国的飞机上,与一位和气的老者天南地北地聊了一路,事后才被告知那就是任正非,于是懊悔不迭。这些多少有点传奇的故事说明,想认识任正非的人太多,而真能认识任正非的人却很少。
近两年来,华为的壁垒有所松动,出于打开国外市场的需要,华为与境外媒体来往密切,和国内媒体的接触也灵活不少,华为的一些高层也开始谨慎露面。唯一没有任何解禁迹象的,是任正非本人。
在一篇名为《我的父亲母亲》的文章中,又展现了任正非理性和激情背后温情的一面。他在文中总结说:“由于家庭原因,‘****中’,无论我如何努力,一切立功、受奖的机会均与我无缘。在我领导的集体中,战士们立三等功、二等功、集体二等功,几乎每年都大批涌出,唯我这个领导者从未受过嘉奖。我已习惯了我不应得奖的平静生活,这也培养了我今天不争荣誉的心理素质。”
正是由于任正飞的低调做人,才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打理公司,每年花大量时间游历全球,在各个发达市场与发展中市场上寻觅机会,在通信设备国际列强间合纵连横,寻觅可用的力量与资源。深刻领悟西式规则的同时,充分发挥东方的智慧,带领着华为再创辉煌。
过分地张扬自己,就会经受更多的风吹雨打,暴露在外的椽子自然要先腐烂。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不合时宜地过分张扬、卖弄,那么不管多么优秀,都难免会遭到明枪暗箭的打击和攻讦。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在现实生活中用“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聪明不露,才华不逞”等韬略来隐蔽自己的行动,往往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做事情过于张扬就会泄露“事机”,就会让对手警觉,就会过早地把目标暴露出来,成为对手攻击和围剿的“靶子”,因此有些时候我们要学会低调,尽管这样做会有损失,却能避免更多不可预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