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37994000000019

第19章 成事智慧之道(1)

成功不会不请自来。一个成功者的伟大,不在于他升得多高或走得多远,而在于他处理问题时所采取的态度。他们能够正视问题,掌握要点,积极谋求解决之道。事实上,每一个问题都有它最关键、最重要的内容,必须抓住关键点,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果你也能够认识问题的本质、找准关键点,采取正确的态度去面对问题,你也一定会取得成功。

1.坚定地推进目标

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源动力,有了目标并向着目标不断努力,最终会到达终点。生存的技术,就是你首先要选择一个想攻克的目标,然后集中力量坚定地向这个目标全力出击。

如果问你对自己这一生的评价,相信80%的人都会摆摆手说:“甭提了,庸庸碌碌,一事无成。”他们皱着眉头回忆几十年来走过的路,能想起来的,或者说有意义的事情,当属凤毛麟角。

其实,每个人在年轻时肯定都有很多计划和梦想,只是能坚持完成的人却很少。决心获得成功的人都知道,进步是一点一滴不断地努力得来的。要想成功,就要作之不止,绝不能半途而废。

以郑和七下西洋为标志,直到明朝时期,中国海军仍称雄世界。以“骑射”得天下、水军薄弱的清王朝,为应付南明王朝的海上反击,采取了“片板不许下海”的坚壁清野政策,以至于中国海军日渐荒废。与此同时,西方各国的航海技术,尤其是战舰和枪炮制造技术却开始突飞猛进。

作为西方国家海上力量勃兴的反应,尤其作为日本威胁日增刺激的结果,中国决定建设海军。李鸿章恰是适逢其会,适充其任,他肩负起这一历史性的责任。近代海军是19世纪的一个革新事业。海军的发展要求有复杂精致的装备和高度专业化的科学技术知识。考虑到所有这些方面——工业、科学和技术、人才、财政,中国当时完全不具备条件以支撑一支近代海军。北洋海军的诞生,几乎全靠李鸿章一人的独自努力。他以10年持续不懈的努力,造就了一支拥有30艘战舰、120门大炮和4000名官兵的舰队。

北洋舰队建军比南洋舰队晚。1870年9月李鸿章受命为直隶总督时,北洋三口还没有近代的战船。直至1872年10月李兼任北洋大臣以后,才有“操江”和“镇海”两艘兵船由南洋拨到天津,作为巡洋捕盗之用。1874年5月,日本侵犯台湾。李鸿章大受刺激,力主购买铁甲战舰,以加强沿海防务。在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务实派高级官员们的努力倡导下,清朝政府开始较为认真地筹划并采取了兴办海军海防的一些实际步骤。

从1875年至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委托总税务司赫德从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定购了“镇东”、“镇南”、“镇西”、“镇北”等8艘蚊炮船用于守口,另又定购了两艘巡洋舰“超勇”、“扬威”,其后由于发现赫德所定购的军舰质量低劣,李鸿章由此转向德国订造军舰。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后,清政府鉴于形势紧迫急令李鸿章从速购买铁甲舰,李鸿章派江南制造局徐建寅(科学家徐寿之子)和驻德国公使李凤苞在欧洲各国访问,最后选定在德国伏尔铿船厂订造两艘铁甲舰“定远”、“镇远”及一艘铁甲巡洋舰“济远”,为保证造舰的质量,李鸿章特派曾留学英、法的刘步蟾、魏翰、陈兆翱、郑清濂驻厂监造,凡不合格者要求重新返工,并派管轮学生陆麟清带领工匠领头黄带、林祥光、陈和庆等10人驻厂随同练习,期于船成学亦成。

1879年11月,李鸿章以从英国定购的“镇东”、“镇西”、“镇南”、“镇北”蚊炮船陆续回国,北洋舰只日多,向清廷奏请将淮军记名提督丁汝昌留在北洋,暂任提督。1881年9月、10月,在英国订造的巡洋舰“扬威”、“超勇”,蚊炮船“镇中”、“镇边”也先后回国,北洋海军初具规模,李鸿章于是奏请以提督丁汝昌统领北洋水师,并为和国际接轨将三角形的水师旗改为长方形的海军旗。在北洋水师即将成军之时,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由于惧怕北洋水师的铁甲舰开回国内助战,法国政府向德国施压,行将回国的“定远”、“镇远”被迫滞留在德国。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福建水师在这次战争中全军覆没。中法战争刚一结束,光绪皇帝就郑重发布了大力扩充海军的上谕:“自海上有事以来,法国恃其船坚炮利,横行无忌。我之筹划备御,亦尝开立船厂,创立水师。而造船不坚,制器不备,选将不精,筹费不广。上年法人寻衅,迭次开仗,陆路各军屡获大胜,尚能张我军威;如果水师得力,互相援应,何至处处牵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并正式设立海军衙门,海军由此成为国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正式经制军种;任命醇亲王奕总理海军事务,而一直力主大举兴办海军的李鸿章出任会办海军大臣,具体掌管全国海军海防建设大业之权柄。这个命令再次加快了北洋水师的建军速度,同年,铁甲舰“定远”、“镇远”、巡洋舰“济远”回国。

1885年8月4日,李鸿章收到电旨,命他按“济远”式样再订购四艘巡洋舰。当天他便向在欧洲的曾纪泽和许景澄发报,指令他们在所在国各自订购两艘巡洋舰。其中出使英国大臣曾纪泽即与英国海军部联系购舰事宜,英国人交给他两份说帖,一份论述“济远”之弊,指出该舰8项缺陷;一份介绍英国新设计的军舰,较“济远”有10项优点,它同1884年下水的英制智利巡洋舰“爱斯米拉达”号十分相似。于是曾纪泽遂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两艘高速巡洋舰。两舰由林鸣埙、张启正、陈和庆监造。1887在外定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竣工,李鸿章下令邓世昌、叶祖珪、林永升、邱宝仁出洋接带,并于1887年秋驶回祖国,至此中国所有在外定购的军舰已全部回国。

北洋海军有战船26艘,可以分为两类:一为中国自制,一为购自外国。前一类数量较少,且不居重要地位。它们共9艘:“康济”、“威远”、“泰安”、“镇海”、“操江”、“湄云”、“利运”、“海镜”和“平远”,占船只总数的34.6%。其中“平远”系福州船厂制造的钢甲快船,其余8艘是补给船、练船和运船。另一类兵船被认为是舰队的主力,共有17艘。这17艘船只由外国制造,占整个舰队的65.4%,其中13艘英国制造,4艘德国制造。除“敏捷”一艘是练习用的机帆船外,其余为主力舰、巡洋舰和其他战船。“镇远”、“定远”为德国伏尔铿船厂制造,各长298英尺5英寸,宽60英尺4英寸,吃水19英尺6英寸。腰线护甲长144英尺,厚6英寸,炮台甲厚12英寸,令台甲厚8英寸。两船均为6000匹马力,时速14.5海里。它们各载炮10尊,包括口径为12英寸的重炮4尊。每艘船还有其他大炮,包括5管连珠炮10尊,以及鱼雷。两艘战舰威力极大,按当时的国际标准,质量堪称上乘。除了这两艘战船,至少还有不少设备精良、足资战斗的船只。

62周岁的李鸿章,在得到光绪帝的任命后,立即埋头致力于海军海防建设的庞大系统工程,使中国的海军海防事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有了飞速的发展。

北洋海军最初并没有具体的行军、操练章程,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让北洋海军能够更担负起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责任,李鸿章及一干北洋大臣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北洋海军章程》。内容包括船制、官制、升擢、事故、考校、俸饷、恤赏、工需杂费、仪制、钤制、军规、简阅、武备等相关事项。北洋水师成军后拟定《北洋海军章程》,奕 与李鸿章奏请旨批准。

1888年10月,在李鸿章的苦心营办下,海军衙门上奏慈禧太后并获准颁行《北洋海军章程》,标志着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这是近代中国海军海防事业发展的辉煌顶点。由于北洋海军的庞大阵容,中国海军作战舰艇的总吨位达到4万多吨,一度跃居海军世界大国的行列,在亚洲地区则是首屈一指。可以说,为创建北洋海军而呕心沥血费尽心机的李鸿章不失为北洋海军的缔造者;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本职要任,更是使李鸿章理所当然地成为北洋海军的直接统帅,享有全权节制北洋海军的大权。

有时某些人看似一夜成名,但是,如果你仔细看看他们的历史,就知道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得来的,他们早已投入无数心血,打好坚固的基础了。因此,当你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后,一定要把你的想法变成迈向最终目标的一个步骤,并且马上去进行。

不管干什么事情,如果你选对了行业,如果你切实渴望成功,只要能坚持到底,就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幸福女神就会垂青于你。有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可以坚持一年,两年,甚至十年,二十年;有的人则能坚持一辈子,至死不渝,在他眼里,想要成功就不能放弃,放弃就一定不会成功。事实证明: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放弃了,就没有成功的机会;坚持下去,就会一直拥有成功的希望。如果你有99%想要成功的欲望,却有1%想要放弃的念头,这样只能与成功无缘。惟有那些能够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得到最大的奖赏。

2.另辟蹊径,才有出路

许多人在追求机会的道路上,虽穷尽心力,但终究得不到幸运之神的青睐,对于这种人,最好的劝导就是让他另辟蹊径。

另辟蹊径,不仅能能使本来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而且会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认识世界,找出创造成就的“捷径”。可以说它也往往意味着改变传统的思路。

从1861年美国在华设立旗昌轮船公司开始,航行于中国沿海及内河的各国商船逐渐增多。由于利益巨大,许多洋行经营航运业务,但最主要的是美商旗昌、英商太古和怡和这三家轮船公司,它们资金雄厚,中国的航运业务事实上被它们垄断。在一些河段,甚至90%以上的航运被外商控制。在它们的扩张下,机动船严重冲击旧式航运业,中国船户纷纷破产。并且,“洋船往来长江,实获厚利,喧宾夺主,害不独商。”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商人提出由中国人自组新式轮船企业。清政府其实相当担心中国航运业会完全落入外国公司手中,以致漕粮运输受制于人。因此总理衙门对当时容闳建议按西方公司章程,去筹组新式轮船企业,有相当大的戒心。总理衙门对建议批示的条件是,轮船必须为华人所有。这事一再延迟,直到李鸿章改以官督商办方式才能成事。

李鸿章为了挽回沿江沿海的航运业,抵制外轮的侵夺,于1872年底,上奏朝廷请求试办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在《论试办轮船招商》中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冀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将来若有洋人嫉忌,设法出头阻挠”,官方可出面交涉,“以为华商保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官督商办”成为中国近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在给同僚的信中他写道:“倡办华商轮船,为目前海运尚小,为中国数千百年国体、商情、财源、兵势开拓地步。我辈若不破群议而为之,并世而生,后我而起者岂复有此识力?”李鸿章的奏请得到慈禧太后的“恩准”,并同意由户部借制钱20万串(合白银10万两),“以作设局商本,而示信于众商”。

同年12月,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李鸿章委派沙船富商、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朱其绍兄弟在上海洋泾滨永安街设局招集商股,定名为“轮船招商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主要从事客运和漕运等项运输业务。但朱是官员,根本不善于经营新式航运业,并且官僚习气浓重,商人避之唯恐不急,根本招募不到商股。由于亏损严重,朱其昂被迫辞职。次年7月,李鸿章改轮船招商公司为轮船招商局,委派上海买办商人唐廷枢为总办,徐润、朱其昂、盛宣怀为会办,重订局规和章程。

唐、徐二位商人有长期经营近代航运业的经验,自他们主事后,上海商人信心大增,招募商股进展顺利。轮船招商局为了吸引商人入股,有主要持股人直接管理公司分号的安排。他们按照商业模式、规则办事,规定每百股举一商董,由诸商董中推举一商总,总局和各分局分别由商总和商董主持,使投资人对局务有一定发言权,大股东享有经营管理权。1873年章程规定(第一条):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最初上海设商董二名,天津、汉口、香港、汕头各设一名,以后如另有别口贸易,或遇附入股份较大者,再行酌量选充。该局主要经营长江、海洋航运,“揽载为第一义,运漕为第二义”。其中,漕运业务由朝廷划拨;主要揽载旅客、进出口成品和原料运输。到1874年,该局召集到的总股本为47万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