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为生,洞里留下了25种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动物稀奇古怪,有柯氏熊、大熊猫、鬣狗、嵌齿象、贵州剑齿象、东方剑齿象、巨獏、中国犀等,大抵属于“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它们当中,有8种动物已经灭绝,根据这些动物遗骸,地质学家们判断正处在地壳演变的“更新世中晚期”。遗憾的是,在这里并没有发现古人类化石。古人不知何处去,文化依旧闪光芒。考古学家根据这些丰富的文化遗物,把它命名为“黔西观音洞文化”。
观音洞以其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引人注目,在全国与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鼎足而立。专家们经过大量比较,认为黔西观音洞文化是有别于其它文化系统的另一种类型。不但是“与欧洲大陆的旧石器文化不相同的一种新文化系统”,而且“与中国已知的‘北京猿人’文化也很少有相同之处”。《中国通史》把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分为三种类型或三个古文化区:第一个文化区是以山西的西侯度和匼河文化为代表,第二个文化区是以北京周口店为代表,第三个文化区则以贵州黔西观音洞为代表。这就是说,在中华大地上,文化起源是“多元”的,早期的人类分别在不同地区创造文化,以后才渐渐合“多元”为“一体”,黔西观音洞文化就是这“多元”中的“一元”。
正是这个原因,人们在谈论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时,常说“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也正是这个原因,2001年6月25日,经******批准,公布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入“国保档案”。这是贵州“史前文化”的“第一乐章”,是贵州悠久文化的源头,在此之后,古人类在贵州这块土地上的活动更广,创造更多,已发现的古人类、古文化遗址将近百处,在全国占有重要一席。
云南元谋上那蚌文化遗址
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元谋盆地东侧山麓的小丘上,发现同属一个不大年龄的人体左、右上内侧门齿化石两颗。以后经多次发掘,在元谋人化石所在的褐色黏土层里,又发现了石器、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表明约在17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这里生息繁衍。
北京周口店新洞文化遗址
北京猿人遗址是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约48公里处的房山周口店龙骨山,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化石的发现地。山上共发掘出8个古人类文化遗址,还有118种动物化石以及10万多件石器。
1973年,在龙骨山的东南角又发现一处古人类遗址,科学家称他们为“新洞人”。“新洞人”是介于“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之间的古人。周口店猿人遗址把北京的文明史从三千多年上推到六十多万年,其意义不言而喻,它是首都人民引以自豪的人类文明发祥史圣地。现在已成为研究人类学起源的重要科学基地。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太原古交工矿区文化遗址
太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这块土地上。殷商时太原为北唐,西周时为晋国早期都城(晋初国都有二说:一为太原;一为翼城)。春秋时晋阳城问世,战国时为赵国的早期国都。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太原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置晋阳县。晋阳一地二称始于汉代并州刺使部治此,亦是太原称并州之始。南北朝时为东魏、北齐之“别都”,史称“霸都”。隋代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大城市。唐王朝发祥于晋阳,屡次扩建太原城,称为“北都”、“北京”。是时,太原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齐名,合称“三都”、“三京”。战乱的五代十国政权多发迹于此,所以太原又有“龙城”之称。
山西曲沃里村西沟文化遗址
曲沃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境内有里村西沟旧石器时代遗址,属丁村文化范畴。浍河两岸的安鸪、望绛为仰韶文化遗址,滏河两岸的方城、下坞为龙山文化遗址,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在10多万年以前就集居劳动生息在这里。曲沃春秋时为古晋国所都之地,因而又有不少古晋遗址。如东韩的古晋国遗址、曲村-天马古晋遗址、晋诸陵、晋恭世子墓、齐姜墓、荀息墓、里克墓等。
山西交城范家庄文化遗址
1957年4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贾兰坡教授、张森水、刘增及太原工作站站长王择义到交城北山考察以范家庄为代表的旧石器文化,发现旧石器遗存点40余处。1960年,公布范家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侯马南梁文化遗址
山西侯马市南梁发现了丁村人的足迹,有丁村文化的遗迹。这是10多万年前原始社会初期人民生活的写照。这是山西古代精神和物质文明的见证,也是发展山西旅游文化的巨大资本。
山西阳高许家窑文化遗址
1974年,山西最北端大同盆地的阳高县许家窑村发现了许家窑文化遗址。其出土石器中,仅石球就发现1000多件,是数量最多的一种工具,也是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石球最多的一处,“这样多的石球构成了许家窑文化的显著特色”。许家窑文化是北京猿人文化和峙峪文化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文化,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对研究细石器文化的起源传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山西寿阳、平定文化遗址
山西平定县与寿阳县交界有一所寺院名为界牌寺,在阳泉市西旧街村西边,古名园兴寺,俗名界牌寺。始建于隋开皇四年(584年),元初毁于兵火,仅留石雕佛像三尊。明天顺二年(1458年)重建,1928年寺内失火,殿堂焚毁过半。1932年又复修,现有石窟8间、石佛3尊。寺东山壁有石龛8个,造像碑1个,可能是隋代遗物。
辽宁海城仙人洞文化遗址
海城仙人洞遗址位于辽宁省海城市孤山镇孤山村东青云山脚,为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40000年至20000年。
海城仙人洞遗址是一个石灰岩洞穴。已发现石制品近20000件,包括大量的石核、石片与废片。石器主要是石英加工的各类中、小型的刮削器、尖状器、钻具及雕刻器等。装饰品类有穿孔兽牙与贝壳等。还有晚期智人的牙齿化石发现于下文化层。已发现的动物化石有27种哺乳动物,以及鱼、鸟类及蚌类等。地洞内后层灰烬及大量烧土与烧骨是早期人类长期居住的结果。
丰富的旧石器文化遗存、保存完好的洞穴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为复原当时人类生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也是认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东北地区发展历史的重要材料。
辽宁喀左鸽子洞文化遗址
喀左历史悠久,境内有闻名于世距今15万年前的“鸽子洞古人类遗址”,有距今约5000年、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的“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县境商代为孤竹国,周时属山戎,战国时属燕地。西汉时在这里置白狼、石城、广成3县,为境内设县之始。东汉属幽州,为乌桓地。辽置利州等2州3县。后金天聪九年,置喀喇沁左翼旗。1947年12月,建立喀喇沁左旗政府。1958年4月1日,成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至今。
陕西长武窑头沟、鸭儿沟文化遗址
1972年在长武县窑头沟、鸭儿沟发现人牙化石1枚、旧石器200多件,哺乳动物化石7种。
陕西汉中梁山龙岗文化遗址
相传,在汉中南郑梁山地区,每当刮风下雨时,有一种状如燕子的石头,会像燕子一样,从地上腾空而起,飞向天空,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汉中“梁山石燕”,是“汉中八景”之一。
“梁山石燕”属于古代海底动物腕足类化石,发育于前寒武纪,距今已有11亿年至2500年的历史。它记载了汉中梁山(龙岗)地区的地质变迁。
陕西蓝田涝池河文化遗址
远古时代约100万年至75万年前,据现代考古科学推证,约在100万年至75万年前,今蓝田县的公主岭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林木茂盛,秦岭山脉尚未完全升起,山势平缓。这里是陕西最早的直立人生息的地方。1963-1966年,科学工作者在该地区中更新世早期地层中,先后发现一批珍贵的古人类化石、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等,被命名为“蓝田直立人”(简称“蓝田人”)和“蓝田文化”。
人骨化石主要为一具约30多岁的女性个体的完整的头盖骨。其头盖骨额骨眶上圆枕颈大粗壮,前额低平,头骨高度小于“北京人”和“爪哇人”,骨壁极厚,脑量平均为780毫升,下颌前倾角较小,牙齿粗大。共出土打制石器数十件,其中有砍砸器、大尖状器、刮削器和球形石等。这些石器是用石英岩、脉石英等原料直接打制而成。大石器是其主要文化特征。另外,还有三四处灰屑的发现,说明“蓝田人”已能使用天然火。
甘肃镇原寺沟口、姜家湾文化遗址
甘肃镇原县历史悠久,境内的姜家湾、寺沟口等地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尖状直刃、复刃刮削器、杏仁状石核、球形石、吹砸器(现存甘肃省博物馆);新石器时代的加省沙红陶罐、陶杯,茹河中游的常山、蒲河上游的高庄等地发现先周前的古遗址和古遗物;周代的铜鼎、陶鬲;秦代的铜鍪、秦诏版,汉代铜钟、制鼎、铜仿;隋唐时期的铜器、铜佛、铜镜和石碑以及茹河南岸的雕塑石佛湾古迹等,至今犹存。经考证,镇原县属周、秦成盛地、汉、唐文化中心的一部分。
河南灵宝孟村文化遗址
位于灵宝市函谷关镇孟村西200米处的关龙逄墓,1956年灵宝县人委会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龙逄,夏朝末年直臣,直言上谏触怒暴君桀,被处死,被后世赞为“死谏开先第一人”(清·初元方诗),龙逄冢大数亩,清末民国初年墓旁还有陵庙,庙产颇为丰富。后来,陵庙在战火中被夷平。墓前“夏直臣关公之墓”的巨碑也毁于战火。现仅存一座一丈多高的土冢。
湖北长阳果酒岩文化遗址
1980年,长阳果酒岩的一处岩屋内发现了人类化石。考古工作者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的清江对岸的一个洞穴——果酒洞,发现一批古人类化石和动物化石标本,其中的人骨化石材料有颅骨碎片30余片。
湖北长阳龙洞文化遗址
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据史记载诞生于湖北随州市内的烈(厉)山神农洞。在鄂西北郧阳杜家沟龙骨洞发现了早于“北京猿人”的猿人牙齿化石,又在郧西县神雾岭白龙洞中发现了与“北京猿人”同时期的“郧西猿人”,还在长阳关老山南坡龙洞中发现了“长阳人”化石。从江汉平原到鄂东地区,从鄂西山区到峡江沿线,共发现了400多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其中著名的有京山屈家岭文化遗址。在武汉北郊发掘出商代古城遗址——盘龙城;在江陵北发掘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纪南城遗址。
广东曲江马坝狮子山文化遗址
中国东南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化石。属早期智人。1958年发现于广东省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山石灰岩溶洞中。伴生的脊椎动物化石有鬣狗、大熊猫、貘、剑齿象等19种,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之末或晚更新世之初。
马坝人化石为一头骨的颅顶部分,包括额骨和部分顶骨,还保存了右眼眶和鼻骨的大部分,属一中年男性个体。马坝人眉嵴粗厚,眶后部位明显收缩,额骨比顶骨长,表现出和直立人类似的原始性质。但它的颅骨骨壁较薄,颅穹窿较为隆起,脑量可能较大(估计超过北京人),又具有智人的进步性质。因而分类上可归于早期智人,代表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环节。马坝人遗址未发现有文化遗物。
贵州桐梓岩灰洞文化遗址
自1964年秋发现黔西观音洞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以来,贵州的考古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发现了桐梓岩灰洞、水城硝灰洞、兴义猫猫洞等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硝灰洞遗址,是1973年夏天,当地地质工作者,在毛主席“开发矿业”方针指引下,寻找地下资源过程中发现的。同年年底省博物馆派****、吴至康等前往清理和发掘。整个工作自1973年12月-1974年1月上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