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陆云来做了浚仪的县令,大臣们看陆云只不过是个文弱的书生,而且年纪又不大,阅历肯定不够,要治理好浚仪岂不是难事?但是陆云上任后,把浚仪管理得很有条理,百姓之间互相欺诈的事情少了,做买卖也能够公平交易。
有一天,浚仪地区发生了一件谋杀案,男户主莫名而死,作案者没有留下丝毫线索。陆云亲自去死者家里勘查,依然找不出线索。但他发现死者家里没有丢失任何东西,就断定此案不是因财而起。他又发现死者的妻子神色恍惚,言辞支吾,就凭直觉感到这个女人不善,有奸杀死者的可能性。不过这些仅仅是猜测,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
于是,他心生一计,命人把死者的妻子带回县衙拘禁。奇怪的是,陆云并不急于审问她,而是把她关在牢房里,关了十几天,每天按时送吃送喝,招待得很好,丝毫不像是坐牢。
一天,陆云来到牢房对她说:“经过这十多天的调查取证,我们已经破了你丈夫被杀的案子了。这件事情和你没有丝毫关系,你明天就可以回家了。”同时,陆云还让手下人把这个消息放出去,让全县的人都知道。
第二天一早,陆云就命人放死者的妻子出狱。同时,陆云秘密地让几个差役紧随其后,对他们说:“这个女子走出县衙不出10里路,一定会有个男子等在那儿,和她说话。你们就把他们两个给抓回来。”
差役照着陆云的话,偷偷地跟在死者妻子的后面。果然不出陆云所料,走了将近10里路,有一个男子等着这个女人。二人一见面,就窃窃私语,喜形于色。差役们立即上前把他们抓住,带回了县衙。
陆云即刻升堂审讯,他拍着醒木厉声说:“大胆刁妇,还不从实招来,你到底是如何与这个男人合谋杀了你的丈夫?”
那女人起初还嘴硬,说:“大人,您搞错了吧,您不是说案子已经破了,与我无关吗?”
陆云笑笑说:“大胆,竟敢狡辩。我那是在糊弄你,好引出你的奸夫。呵呵!”
这下,那女人吓得脸色苍白,那男人也吓得直打哆嗦,那男人说:“大人饶命,小人一直与这个女子私通,为了做长久夫妻,便和她共谋杀死了她丈夫。自从她被抓后,我不知道情况如何,总是心神不定。昨天听说她今天要被放出来,便想问问。我怕离县衙近了,别人会识破,所以就在远处等候她。不想大人都已经算计好了。我认罪!”
最终,这个无头案真相大白,全县的人都称赞扬陆云有办法。
谋略点评:
“欲擒故纵”属于《孙子兵法》里的计谋,不仅被广泛地运用在军事等领域中,而且在断案中也是屡有借鉴。陆云正是利用了这一计谋。他通过察言观色,发现他人心里的破绽之后,采取欲擒故纵的计谋,轻而易举地就破获了这桩毫无头绪的无头案。
明鉴真伪,苻融智断贼喊捉贼案
苻融,字博休,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苻坚的弟弟。据说他从小就聪慧超群,下笔成章,耳闻则诵,过目不忘,而且身体很健壮,精通骑射击刺之术,是一个文武全才。在断案这方面的能力也很强,可令奸人无所容身,因此他被苻坚委以重任,且名噪一时。
苻融在任冀州牧时,就曾破获过这样一个案子:
故事发生在前秦甘露年间,在冀州首府房子城,一天有个老妇人去女儿的婆家做客,回家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她提着一个小包袱急匆匆赶路。包袱里藏着女儿给她的一笔私房钱和亲家送给她的一些礼物,显得沉甸甸的。老妇人知道这么晚了,身上又带那么多的钱物肯定不安全,所以一路上很担心出事。
正这么想着,突然半路间不知从哪里窜出来一个歹徒,把她手里的包袱抢走了。老妇人还没醒悟过来,那个贼早就跑出去很远了。急得老妇人大喊起来:“抓坏人啊!抓坏人啊!我的包袱被人抢走了。”
正好不远处有个小伙子,看见歹徒从老妇人手中抢走了包袱,听老妇人一喊,立即追了上去。歹徒拼命地逃,小伙子死劲地追,一步一步向歹徒逼近。正当小伙子一把抓住歹徒的时候,谁料歹徒反身也抓住了他,并且嚷嚷:“你这个坏蛋,你跑不了了!竟敢在大街上抢东西!胆子不小啊!”
小伙子没想到歹徒还有这么一手,愣了一下,但丝毫也不松手,训斥他说:“你抢了人家的东西,还要诬赖人,真是不要脸!”两人互相拽着不放,扭打在一起。这时,老妇人和街上的人也都追了上来,把他们围在中间。两人几乎同时对老妇人说:“老太太,您看看抢您东西的强盗给抓住了。”
街上的人纷纷问老妇人:“大娘,您仔细看看是谁抢了您的包袱?”老妇人看看小伙子,又看看歹徒,一样的年轻,一样的个头,事情发生得那么突然,天又快黑了,她也没有看清楚歹徒的模样,所以弄不清楚究竟谁是抢她包袱的强盗。歹徒见老妇人认不出他,就更加猖狂起来,骂小伙子不务正业、不走正道,居然抢走老妇人的东西,简直是丧尽天良。
小伙子见歹徒这么耍无赖,也更加气愤,说他是贼喊捉贼,反咬一口,真是无耻之极。大家听了他们两人的争辩,难分真假,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把他们一同送到了官府,请当时担任冀州牧的苻融断案。
苻融问清了事情经过以后,微微一笑,说:“此事好办。你们这两个年轻人,一定有一个是抢包袱的歹徒,有一个是见义勇为的好汉,而且歹徒逃跑了,好汉把他追上了,是不是?”这两个年轻人和老妇人、路人都说:“是啊,是啊!”
苻融接着说:“那么,你们两个人现在从这儿出发,跑到前面的凤阳门,谁先跑到,谁就不是强盗。把那个后到的人,给我抓起来。”
大家一听,一下子开了窍:既然见义勇为者能抓住歹徒,他当然一定比歹徒跑得快。于是,纷纷让开一条路,让他们赛跑。
只见其中一个人,还没等苻融说开始,就抢先跑了起来。另一个人还在等号令,苻融说:“你还不赶快去追!”他才快步追了上去。虽然比赛尚未结束,但苻融心中已明白先跑的那个人是强盗。
果然,先跑的那个人尽管使出浑身的劲没命地跑,后跑的人却很快追上了他,还没等跑到凤阳门,就把他抓了回来。谁好谁坏,立见分晓。
苻融对耷拉脑袋的歹徒说:“你抢了别人的东西,还要诬陷好人,太可恶了,应该罪加一等!”大家都拍手称快。
谋略点评:
做贼心虚的人,在犯案后惯用的伎俩与手段就是贼喊捉贼,并借此达到嫁祸于人的目的。本文中,苻融在审理这件贼喊捉贼的案件时,能够凭借智谋断明真伪,维护正义。他先是正确分析了歹徒跑得慢才会被抓住的事实,也抓住了犯罪者做贼心虚的心理。因此,当歹徒抢先跑时,他就果断地作出了正确的评断。
所以,善于观察对方的心理,很快就能看出谁是值得交往的人,而谁又是弄虚作假、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细心求证,傅琰“审丝剖鸡”巧断案
南北朝时期,萧道成为刘宋朝廷的辅政大臣。他在任时遇到一件难事,就是当时的东土大县山阴县的诉讼案件特别多,好几任县令都治理不好这个地方。萧道成认为要治理此处还得靠傅琰,于是,他便把正在担任江夏录事参军的傅琰调回山阴任县令。
有一次,山阴县城有两个老太婆,边走边相互打骂着往县衙方向走去。其中一个怀中抱着一团丝,另一个则使劲地抢,抢不到就骂;那个抱着丝的也不甘示弱,嘴里也不住地骂。惹得路上的行人争相观看,而两个人则吵得更凶了。
原来她们为的是一团丝的归属而争吵。一个说那团丝是她的,另一个说自己才是这团丝的真正主人。两个人争得不可开交,谁也分不出那团丝到底是谁的。傅琰先是制止住二人的争吵,开始审案。“你是干什么的?”傅琰问其中的一个老太婆。
那老太婆说:“回大人,我是卖针的。”
傅琰又问另一个老太婆,“你呢?”
她回答说:“我是卖糖的。”
傅琰问到这里,顿时有了主意。他对两个老太婆说:“你们两个的话都不可信,还是让我问问这团丝吧。”
两个老太婆顿时糊涂了,她们不知道对一团丝该怎样审问。只见傅琰对那团丝问道:“你说说看,她们俩的话谁的是真的?”丝当然不能回答。傅琰就装出一副非常生气的样子,大喝道:“大胆团丝,本官问你话,你竟然敢不回答,蔑视本官?来呀,将它给我绑在柱子上,重重地鞭打。”
于是,上来了两个手拿皮鞭的威猛的侍卫,他们按照傅琰的吩咐,重重地抽打团丝。傅琰就在旁边仔细地观看,发现团丝中掉出一些金属屑,就明白了团丝到底是谁的。很明显,团丝是卖针的老太婆的。
经过审问,最后卖糖的老太太终于承认自己是冒认团丝的。
还有一次,两个老者为一只鸡的归属问题吵了起来,就来找傅琰断案。傅琰想了想,就问他们:“你们都说鸡是自己的。可是你们知道鸡的生活习惯吗?”
两个人都说知道。傅琰便把两人分开,分别向他们提出问题,而且是相同的问题“你的鸡爱吃什么?今天喂的是什么食物。”
一个人回答说:“我的鸡爱吃小米,今天喂的是小米。”而另一个则说:“我的鸡爱吃豆子,今天喂的是豆子。”
于是,傅琰命人把鸡剖开,结果发现鸡嗉子中的食物都是小米。事实摆在面前,说假话的人只得认错。傅琰不但将死鸡还给了它的主人,还罚说假话的人赔偿一只活鸡给这个人。
谋略点评:
两个人因为一件事情发生争执,双方往往会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将人搞得晕头转向,弄不清谁说的是真谁说的是假。面对这种情况,除了观察他人的心理活动外,还要注意取证。想让事实说话,就需要具有极高的心理分析能力,不要轻易地被假象迷住了双眼。故事中的傅琰就是这样,他细心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巧妙地取证,用自己的智慧破获了疑案。
处处留心,张楚金识假信巧破疑案
唐朝武则天当政时期,湖州佐史江琛偶然间得到了刺史裴光写的一些书信。裴光这个人为人正直,刚正不阿,而江琛身为他的上司却贪恋钱财,收受贿赂。有好几次,快到手的钱财,都是被裴光给搅黄了,对此江琛很是不满,总想找个机会,收拾一下裴光。可是裴光平时做事小心,又清正廉明,很难找到他的破绽。
江琛很是苦恼,这次,他无意中得到裴光的亲笔书信,不禁计上心头。他想何不用这些信来做做文章呢?于是,他就小心翼翼地把裴光所写的字,一个一个地剪下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思重新组合拼凑起来,搞了一封谋反信。心想,这次一定要让裴光这个不识抬举的家伙身败名裂。
之后,江琛就上书给武则天,说裴光企图和徐敬业勾结共同谋反朝廷,并交上了自己伪造的那封书信。
武则天听后大怒,立即派了一个御史去彻查这件案子。这个御史先是核对了裴光的字迹,得出的结论是:“字无疑是裴光的,但话却不像裴光的话。”从而否定了原告。
江琛不死心,继续在武则天面前诉说裴光的“罪状”,说:“裴光表面上讲的是仁义道德、效忠朝廷,暗自里却勾结反叛,想做皇帝,一心想推翻皇帝您。他还说自古以来从没有女人做皇帝的……”听到这儿,武则天大怒,她最恨别人说女人不能做皇帝了。
于是,她又派人去查这件事情。可是一连派了三个人,都没有定案。武则天是个猜疑心很重的人,她不允许别人对她有丝毫的不敬。在她看来,宁可枉杀一千,也不能放过一个对她不利的人。于是,她又派了张楚金接办此案。
张楚金曾担任秋官尚书,他接手这件案子后立即进行了调查。可是,调查的结论仍然和以往相同,根本得不出什么更新的证据证明裴光有罪。他很烦恼,觉得无法向武则天交差,搞不好自己还会因为办事不力而受罚,心中十分郁闷。
这天,他躺在靠西窗的床上休息,阳光从外面照射进来,他随意拿起那封“谋反信”对着阳光看。因为光线是从纸的背面照射过来的,他突然发现,信上的字竟然是经过修补粘贴而成的。他顿时心中一亮,立即把湖州的官员们都召集起来,又让人端了一个大水盆。然后,他喝令江琛自己把那封信放入水中,不一会儿,信上粘贴的字便一个一个地掉了下来。江琛见阴谋败露,只得低头认罪。
谋略点评:
张楚金在案子一筹莫展的情况下,却利用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就把它给破获了。也许这里面存在很多的偶然因素,但张楚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能抓住细微的枝节发现问题的智慧仍值得我们为之喝彩。
请君入瓮,裴子云智解养牛案
唐朝时期,卫州新乡县县令裴子云很会审案,他对一件养牛案的处理就很好地体现了他的查案智慧。
新乡县有一位叫王敬的人应征从军,要被派到边塞去驻守。此时他的父母已经早逝,自己也没有成家,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6头母牛,这是父母留给他的唯一遗产。
将要出发的时候,他来找舅舅李进,希望能够把家里的6头母牛寄养在他家里。舅舅很是高兴,表示一定好好照顾这6头牛,要他放心。其实,当时守卫边疆是一件很苦的差使,边疆地区经常有敌人骚扰,再加上边疆地区缺衣少粮,所以很多士兵都在那里死掉了。李进心想外甥王敬很可能死在边疆了,那6头母牛岂不就是自己的了。况且这母牛还可以生小牛,过不了几年,就可以有几十头牛了,那自己可就发了。李进想起这些就偷偷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