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是鲁迅的诗句,让人看到了他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另一面。他中年得子,自然喜爱万分,但他爱子不溺子,教子有方,为周海婴日后成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育孩子这个方面,鲁迅很值得今天的家长学习。著名社会活动家、诗人柳亚子曾说过:“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9月。1952年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60年起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现任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另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北京鲁迅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顾问,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CRSA)顾问等。曾任全国人大第四、五、六、七届代表,全国政协第八、九届委员等职。代表作品有《我与鲁迅七十年》、《鲁迅家庭大相簿》。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翻译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伟大的教育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的作品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坟》、《热风》、《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故事新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其中《孔乙己》、《阿Q正传》等许多作品为大家所传诵。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鲁迅不仅非常喜爱孩子,而且更懂得理解孩子,重视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他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鲁迅认为,要教育孩子,首先必须理解孩子。
有一天,鲁迅在家请朋友吃饭,桌上有一盘鱼丸子,海婴的面前也有一小碟,他夹了一个尝尝,觉得味道不新鲜,就说鱼丸子坏了。大家从大盘中拣来尝了尝,都说很新鲜,以为是海婴瞎说,就不去理他。
但鲁迅却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意见,把海婴碟子里的拣来尝了尝,果然味道变了,赶紧吐了出来。鲁迅说:“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鲁迅把儿童看作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竭力反对两种因袭的错误教育方法:
一种是粗暴压服的方法,对儿童非打即骂,使得儿童从小唯唯诺诺,低声下气,思想愚钝,目光呆滞,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其实这类孩子长大以后,“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另一种是娇生惯养的方法,任其跋扈,放任不管,使儿童在家里成了“小霸王”要什么给什么,待到将来走到社会,“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鲁迅提倡,要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懂得他们的兴趣和喜好。他指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就是从孩子摆弄玩具中,根据儿童的特点,引导、发展海婴的兴趣爱好,促使其健康成才的。
鲁迅发现海婴从小就对理工方面的知识有兴趣,就买了一套木工工具的玩具给海婴。小海婴如获至宝,常常用它敲敲打打,那认真的神态,就好像是一个小工程师在盖房子。
有一次,鲁迅的好友瞿秋白(当时化名何凝)夫妇送给海婴一套苏联产的儿童玩具,是一种类似积木的铁制玩具,有上百个金属零件,可以组装出各种各样的玩意儿,小到简单的翘翘板,大到复杂的起重机、飞机等。
瞿秋白的夫人还用娟秀的笔体,在玩具盒上写明玩具的所有零部件,以及如何玩法。鲁迅就慎重地告诉小海婴:“这是何叔叔、何叔母从苏联带给你的,你可要格外爱惜。”
小海婴从此迷上了“积铁”,常常一玩就是半天。从玩“积铁”开始,他迷上了理工技术,以至于小小年纪就能拆钟表、修锁、装矿石收音机了。
后来,海婴长大后,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上海南洋无线电工专业学校,从此走上了专修物理科学的道路。
在今天,不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的父母大有人在,要知道,这样的父母是没有童心的父母,尽管他们是为了孩子着想,但却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在家里打开电视机,父母最想看电视连续剧,而孩子的最爱却是卡通片,但是,这时如果父母与孩子不协调各自的情趣,父母不做妥协让步的话,那么,就很可能难以利用卡通片这种孩子喜欢的方式对他进行相应的教育了。
一场大雪后,孩子想和小朋友去打雪仗,可是妈妈怕孩子冻坏了,就不让他出去,把他关在屋子里。任凭孩子苦苦哀求:“妈妈,你就让我玩一会儿吧,我玩一会儿就回来。”可是妈妈却说:“外面天气太冷了,会着凉感冒的。他们都比你大,会欺负你。你有这么多的玩具,在家自己玩多好啊!”孩子委屈地哭了,他想:这么一个小天地怎么能与小伙伴打雪仗相比呢?这也是父母不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典型例子。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敏感的,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理解他,要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会有自己的思想。父母除了满足孩子日常的生活需要外,还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理解,要努力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到不同的方法引导他,以便能够让他更加健康地成长。
教子点睛:
作为父母,只要真正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童心和童趣,并以此心境为出发点去接触孩子、理解孩子,就一定会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就会找到打开孩子心灵大门的钥匙。
倾注全部的爱
1932年,鲁迅写了一首题为《答客俏》的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於菟”是古代楚国方言,指的是老虎。这首诗用“於菟”也懂得爱子作比喻,生动地说明了英雄豪杰也应懂得怜家爱子,从而表达了鲁迅热爱孩子的深厚感情,这首诗意在期望海婴能成为虎虎有生气的,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鲁迅对海婴倾注了全部的父爱。每天深夜零点至凌晨两点,他一定要轻轻地上楼,察看海婴的睡眠情况。如果孩子蹬掉了棉被,他就细心地替他盖好。
孩子睡足之后,鲁迅就逗他玩;孩子倦了,鲁迅就把他抱在自己的手臂上,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哼着催眠曲,用轻柔动听的儿歌,把孩子送入梦乡。孩子病了,鲁迅更是整夜守护。正如鲁迅的夫人许广平所说:“他是尽了很大的力量,努力分担那可能范围里的为父之责的。”
海婴渐渐长大了,鲁迅就有选择地带他去看电影。凡是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如《泰山之子》、《米老鼠》以及世界风光类的影片,鲁迅常常带海婴去观看。
有一天吃晚饭时,海婴听说饮誉世界的“海京伯”马戏团到上海演出,高兴得手舞足蹈。鲁迅考虑到马戏团大多为猛兽表演,而且在深夜临睡前,怕海婴受到惊吓,鲁迅就没有带他去看。海婴为此大哭了一场。鲁迅知道海婴很难过,第二天就耐心地对他说明了原因,答应另找机会白天陪他去看。
在1933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鲁迅这样写道:“午后同广平携海婴去海京伯兽苑。”说的就是这件事。这件事给海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后每提及此事,海婴就动情地说:“父亲对我如此真心的爱,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父亲。”
作为人之父,鲁迅深爱他的儿子。他在写给母亲等家人和朋友的信中,就这样别有情趣地谈及儿子——
“……海婴是够活泼的了,他在家里每天都要闯一两场祸,阴历年底,幼稚园要放两礼拜假,家里的人都在发愁。”
“但有时是肯听话,也讲道理的,所以近一年来,不但不挨打,也不大挨骂了。他只怕男一个人,但又说,男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海婴胖了许多,比去年又长了一寸光景……”
“他大约已认识了二百字,曾对男说,你如果字写不出来了,只要问我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