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启示录
38172100000029

第29章 服从自然养生法则(1)

无论大自然赋予我们什么,我们都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选择,来改变自己的健康。

为什么我们必须服从自然法则?

生命是大自然的产物,不管人类文明如何发达,人体生命的节律都不会改变,永远与大自然同步,所以健康的法则就是自然的法则,最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服从自然法则的生活方式。

日出日落、潮涨潮落是自然的节律;小鸟日出呜叫、日落归巢,是自然的节律;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自然的节律。人体生命也是一样,当黎明开始的时候,胃液开始分泌,消化系统开始活跃起来;到了晚上,消化系统在工作一天之后,开始进入休息状态,胃液分泌也逐渐减少。不管人类文明如何发达,人体生命的节律都不会改变,永远与大自然同步。所以了解自然生命的节律,尊重并服从于它们,对我们的生命健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生命是自然的产物,生命的过程是自然的过程;生命的节律就是自然的节律。人体生命的节律,同天体的运转、四季的变化、气候的变迁、日出和日落,都有着惊人的关联。中国古代医学经典,在这方面有着非同寻常的观察,认为万物兴衰都有其规律,生命的活动应随季节、气候、昼夜的变化而变化。可是我们有些人却偏要违反自然规律,当夜幕降临,自然界一片寂静时,人们却在通宵达旦地娱乐、夜以继日地工作,甚至进行健身运动,结果总是事与愿违,不仅没有得到期待的健康,反而陷入疾病的困扰,甚至猝死在跑步机上。

人体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体生命的结构,同大自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海洋河流就像人体的血液;高山丘陵就像人体的骨骼;大地泥土就像人体的肌肉;花草树木就像人体的毛发;气候的变化无常,就像人心的起伏不定,时而乌云密布,时而晴空万里。恶劣的气候可以使岩石风化、土地贫瘠、河道淤积、植物枯萎;恶劣的心情也可以使人体衰弱、肌肉松弛、血管堵塞、毛发干枯。

中国的古代医学,在人与自然的共通性上,有惊人的发现和深入的了解,善于利用自然属性来诠释人的生理、病理变化,并将之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更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相通的基础上,将天人合一作为基本的养生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法则就是自然的法则,大自然是我们生命活力的源泉,我们必须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因为这是保持生命活力的唯一方式。大自然给予了我们慷慨的馈赠,每个生命都可以得到大自然的滋养,自由地享受阳光、空气、食物和水,在大自然中生机勃勃的活着。金钱使人们产生了贫富差别,而健康又将人们拉回到同一水平线,因为健康的法则是自然的法则,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能超越自然的力量,我们只有服从自然法则,顺应自然节律,才能创造健康的生命。

自然法则不可违,正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人类活动也必须与自然相和谐。然而,我们人类却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掠夺着自然资源、破坏着自然平衡、耗费着生命能量、煎熬着精神心灵。结果是生态遭到破坏,灾害不断降临,环境受到污染,疾病到处泛滥,人类的生命健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尽管现代医学同疾病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可是人类却依旧生活在疾病的威胁之中。为什么不管人类怎样与疾病抗争,却总也摆脱不了不幸的结局呢?因为我们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不是细菌、病毒、癌细胞,而是我们自身的弱点——欲望和懒惰,是人性的弱点使我们背离了自然健康法则。许多人将希望寄托于现代医学的进步,但事实上,人类永远也不可能从药丸和手术刀中,找到真正的健康。这并不是否定医疗技术的价值,医学可以治疗疾病,甚至挽救人的生命,但它却永远不能创造健康。只有顺应自然节律、服从自然法则,才可能创造真正的健康。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是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都知道,孕育一个新的生命,大约需要10个月的时间,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人体大部分的组织细胞,都能在10个月内完成更新。从理论上说,只要能在10个月内坚持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大大地改善健康状况。如果你已经患上了某种疾病,身体已经受到损害,要想修复这些受损的组织,只能依靠长期坚持自然的生活方式。无论多么高明的医生,还是多么先进的科技,都无法同自然的力量相提并论。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主动权完全在我们自己手上。我们可以选择那种急功近利、没有规律的生活,也可以选择从容放松、起居有节的日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使我们获得持久的健康,还有可能治愈某些疾病,甚至可能治愈某些所谓的绝症。所以,我们必须回归自然状态,服从自然法则,从大自然中寻找健康的秘密。

那么,什么才是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呢?自然养生医学的圣经——《黄帝内经》早已对此有了精练的概括。它所倡导的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实际上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黄帝内经》正是汲取了这一哲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天人合一的养生医学体系。

自然养生医学的圣经——《黄帝内经》

健康长寿,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中国虽不是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却是研究养生术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养生理论,这在《周易》、《黄帝内经》、《老子》中都可以看到。

《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并揭示出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虽然此书写于两千年前,但书中所描述的酗酒纵欲、追逐享乐、耗散精力、透支能量的生活方式,竟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可见人性的弱点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发生丝毫的改变。尽管两千年前的人已经知道如何调养身心,健康百岁,然而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几千年来,终其天年的人可以说寥寥无几,正所谓:知易行难。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懂得养生之道,更在于奉行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养生医学经典,充满了健康的智慧,其中涉及大量的自然健康理念。由于《黄帝内经》是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衍生出来,因此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置于天体运动、气候变迁、社会环境、生存条件中来观察,把自然界与社会的各种因素考虑在内,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养生理念,并将天、地、人作为一个整体,注重人的生活习惯、思想情绪以及外部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它的养生原则主要包括:天人合一、身心合一、阴阳平衡。

《黄帝内经》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个人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天地自然的影响,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会影响人的健康,自然中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是导致疾病的外在原因。这同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黄帝内经》在养生上强调天人一体,主张人必须随四时变化来调整自己。“天人合一”思想对东方人影响很大,但是与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却大相径庭,不过近些年来这一思想却正在改变西方人的观念。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是导致疾病的内在原因,所以它不仅重视身体的锻炼,也非常重视精神的修炼。中国道家文化讲究两个东西——性与命,性就是精神的生命,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灵;命就是肉体的生命,也就是我们的身体。所谓的修身养性,就是调整自己的心灵与身体,以求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如果思想用得太过,就会妨碍养性;身体用得太过,就会妨碍修身,淡泊宁静,就是为了养性情。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平衡的人才是健康人,人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了平衡,而养生的目的就是求得身心的阴阳平衡。这一健康理念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说天地万物都有阴阳,要达到和谐状态,必须阴阳调和。阴阳平衡是万物的理想状态,也是生命的健康状态。

在中华民族两千年的繁衍生息中,《黄帝内经》曾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它的养生哲学,体现了极高的实用价值,被中国历代医家视为医学的圣典。《黄帝内经》提出了著名的三大养生原则:“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意思是:人体养生应该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生活起居;情绪的稳定与内心的平和是养生的关键,人体阴阳的平衡是健康的保障。只有身心平衡、恬淡虚无、起居有节的生活方式,才能使人远离疾病、健康长寿。自然养生医学,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四分之一的人被夺去了生命;中国也曾有过大范围的瘟疫流行,但从未像欧洲那样渗痛,这同我国古代中医药文化是分不开的。然而,在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到细胞分子水平的今天,去了解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还有意义吗?中国古代养生医学是否已经过时了?许多人开始对此产生疑问。一项对我国大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75%以上的大学生不知道《黄帝内经》为何物,也有个别学生人说“好像是金庸写的武侠小说”。

近年来,残酷的现实已经让人们逐渐意识到,医学并非是万能的,人类真正能治愈的疾病并不多,特别是许多慢性病,一旦形成就很难治愈。如果我们能更早地重视养生,将重点放在预防上,相信今天世界上的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会低得多。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1世纪的医学,不能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以人类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这似乎标志着现代医学在观念上的根本转变,正在由治疗为主的医学模式,转向预防为主的医学模式。

让人震惊的是,《黄帝内经》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最好的医生善于治疗未成形的病,如果等到疾病已成,再去用药物治疗,就好像是口渴了以后再去打水井,那不是太晚了吗?从某种意义上说“治未病”是《黄帝内经》最重要的治疗原则。《黄帝内经》认为养生比治疗更重要,这一健康理念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来说,都应该是非常超前的了。

《黄帝内经》深人探讨了养生、医道,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

它不仅将人与自然看成一个整体,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更是将人体内部器官也看成一个整体,提出要协调好人体内各部分的平衡。现代人由于过度征服自然,导致了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已经危及到人类安全,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必须与自然界和谐共生,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同样,现代医学由于过度征服疾病,导致了医源性疾病的泛滥,许多人没有死于疾病,却死于医药的伤害,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只有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创造真正的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人合一既是最古老的、也是最现代的生命自然观。

《黄帝内经》将人体阴阳平衡(自我稳定)和天人合一(对外适应)看作生命健康的两个重要条件。这一产生于两千年前的生命健康理念,同现代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不谋而合。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组织法》序言中,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为疾病或赢弱之消除,而系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之完全健康状态。”

黄帝养生秘法一:顺四时而适寒暑

(生活起居顺应自然节律)

《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第一个原则是“顺四时而适寒暑”。就是告诉人们,要随着四季和时辰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起居规律。《黄帝内经》详细讲述了在一年之中的不同季节,以及一天之中的不同时间,该如何调整饮食起居,以及情绪状态,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这种注重天地自然阴阳变化,并且与之相和谐的养生方法,蕴涵了深刻的生物学原理。事实上,人只有顺应自然节律,与天地运行节律相和谐,才可以借天地自然之力滋养生命。四季养生的总法则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无论是一年、一个月、还是一天之中,我们都需要遵循这一总的法则。

一天之中也帝四辱

我们都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界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完成一个轮回。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二十四个小时。一天就是一年的浓缩,所以一天之中也有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