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启示录
38172100000035

第35章 岁月不会使人失去活力(2)

过去的人大多认为,工作对于自尊是至关重要的,活着就是要工作。

1900年,65岁以上的男人中有67%的人仍在工作。到1950年,65岁以上的男人中只有50%在工作。到了现在,65岁以上的男人中,只有16%的人未放弃工作。现在的人们,把退休看作多年辛劳后应的一种权利,而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和退休金制度是促使人们早早退休的诱因。

然而,退休所产生的大量空闲时间,对人们的健康并非全是有益的。大约四分之一的人退休后什么都不干了,所以他们大多会产生很强的失落感。

但也有些人退休后又开始了新的工作,所以他们依然保持着健康与活力。人们普遍认为,退休后过放松悠闲的生活,更有利于健康长寿,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美国科学家经过长达26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无所事事是最容易诱发疾病的,相比而言,那些晚退休的人更能健康长寿。除非你能善用那些闲暇的时间,否则它们对你的健康来说是危险的。

所以,能否贤明地退休,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李·艾科卡曾是挽救克莱斯勒公司的杰出人物,他到退休时所拥有的财富,足以使他过上舒适悠闲的生活,每天打打高尔夫球,和老朋友聚一聚。但不久之后,精神上的郁闷和身体上的不适让他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他在72岁时组建了自己的公司,专门设计和营销未来的交通工具——电动的汽车、自行车、小型摩托车,很快他又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活力。这说明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创造性的工作,才是最贤明的退休方式。

拥有年轻,固然是一种幸福;拥有老年,同样是一种福分。《论老年》一书的作者西塞罗说:“伟大的事业并非来自体力与敏捷,而是来自深思与智慧,这些恰恰是老年人所富有的。”维克多·雨果也说过:“如果你观察年轻人双眸,能看到热情的火焰;如果你凝视老年人的眼睛,则能看到智慧的闪光。”研究发现,勤于用脑的70岁的老人,智力要优于懒于用脑的20岁的年轻人。

许多有成就的高龄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几乎所有人都有年轻人般的热情,毕生致力于热爱的事业。老年人富有人生经验,充满生活智慧,如果再能保持创造的激情和探索的精神,那么老年将是最有创造力的时期。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很多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歌德完成巨著《浮士德》时,已经82岁了;中国古代名医孙思邈,在70岁时完成《千金药方》,100岁时完成《千金医方》,他活了101岁;年逾76岁的沃伦·巴菲特,向媒体表示,自己没有任何退休计划;不久前才退休的79岁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这些顽强的老人依然保持健康、智慧与活力,并非是因为上帝的偏爱,而是他们知道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工作对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生命的潜能,是生命健康与活力的源泉。那些退休后又开始新工作的老人,大多活得更健康、更长寿。正像威廉·奥斯勒医生所说:“工作是首选的良方。”当你接近一百岁时,仍能从事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工作,会让你感到自己的生命依然很有价值。相反,被看作无用之人的感觉,会使人沮丧不安,甚至给人造成压力。

据美国劳工部统计,现在全美国75岁以上仍在工作的老人,已经接近100万,而10年前,这个数字还不到67万。这些高龄老人们,满怀热情地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并非仅仅是为了延长寿命,而是为了生活得更有价值。

中国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这是50年代初定下的标准,那时中国人均寿命是44岁,现在中国人均寿命71岁,北京、上海79岁,香港、台湾80岁,日本82岁。人到50岁时才活了将近一半,还有几十年的大好时光,也许55岁、60岁或65岁都不是停止工作的最佳年龄。

随着人类寿命的增长,人们对人生阶段的划分也在发生变化。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对年龄标准进行了重新划分:44岁以前是年轻人,45至59岁叫中年人,60至74岁叫年轻的老年人,75至89岁叫老年人,90岁以上的是长寿的老年人。

社会学家约翰和马蒂尔达·雷利认为,按照教育、工作、休闲来划分人生的各个阶段,是一种过时的生活模式。最好的生活模式应该是:教育、工作和休闲同时分布于生命的各个阶段。见下表:在传统上,人们认为退休是老年人的专利,而当今的新退休主义者们认为:退休与年龄无关,想退就退;退休与事业无关,想做就做;退休不是工作的结束,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在他们看来,健康、亲情、友情和自由的意义正在超越金钱。

过去,人们习惯一干几十年,直到退休为止。其实,人生可以有多种选择,中间停下来休整一下也未尝不可,换一种活法或许是更好的选择。有时坚持需要勇气,放弃也需要勇气。有些临近中年的人,由于长期疲劳和压力,已经处于健康的灰色地带,甚至处于疾病的边缘,这时如果换一种方式生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保持健康活力的秘密

如果有一种药能让人保持健康活力,那它一定是当今最昂贵的药。可惜我们根本不可能找到这种药,因为健康活力只能源自生命本身,而不可能从药瓶中获得。

人们总在感叹年华易逝,岁月无情,如果有一种药能让人保持健康活力,那它一定是当今最昂贵的药。可惜我们根本不可能找到这种药,因为健康活力只能源自生命本身,而不可能从药瓶中获得。想想我们周围那些健康长寿的老人,都是与医院、医生无缘的人。那么保持健康活力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多年来,健康专家们一直在研究那些充满健康活力的寿星,结果发现:尽管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俗话说:“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所以必须想办法来解脱自己,解脱之道在于:淡泊、潇洒、从容、明智、平和、宽容。要学会做一个快乐积极的人、宽容大度的人、从容不迫的人、甘于寂寞的人、为别人所需的人。

医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能为别人所需,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保持身心健康活力是非常有益的,甚至能大大延长人的寿命。那些乐于帮助别人的老人,死亡几率要比同龄人低60%。一般来说,婚姻美满的人大多活得较长,因为婚姻本身就意味着相互需要,每个人对对方来说都不可缺少。但是当配偶离开或去世时,另一方就会失去为人所需的感觉,这常会危及到一方的身心健康。

所以我们要让自己为别人所需,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特别对老年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是健康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人所需并不意味着要成为杰出人物,只要确信自己能够给予他人帮助,就会让人感到生命的意义。有句话说得好:“你做什么,你就是什么,你什么都不做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是了。”不论我们是谁、也不论我们多大年纪,服务他人都能让我们走上身心自由健康之路。

有些老年人以为,自己已经老了,与社会的联系自然会减少,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对75岁以上老人的调查发现,其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能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大多数的老人都与社会生活疏远了,这种自我封闭的孤独心态,是导致衰老的重要原因。

中国现在人均寿命是71.5岁,但平均健康寿命只有62岁,也就是说,有10年左右是非健康生存状态,生活品质极低,甚至丧失了生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丧失生活能力比死亡更加不幸,因为它不仅毫无生活品质可言,还要忍受痛苦折磨、花费大量金钱、造成社会负担,所以保持健康活力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尽管我们无法让自己长生不老,但我们却可以延长健康生活的时间。

几乎所有的健康专家都认同:运动是抵御衰老、保持健康活力最好的方法。研究发现:坚持运动的中老年人,心肺功能可以比同龄人年轻20一30年。运动可以使人体器官保持年轻;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运动还能增强大脑的反应能力;运动更能让人保持心理年轻。

美国进行的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一群83岁高龄、只能依靠轮椅行动的老人,练习举肥皂盒,每周45分钟。结果16周以后,其中50%的老人能摆脱轮椅,30%的老人能独立生活。可见,追求健康与活力永远都不晚,我们需要的只是行动。

哈佛大学的医学专家对全球最长寿的百岁老人进行了长达25年的观察,结果发现:低热量高纤维的蔬果饮食、持续的工作和走路以及紧密的人际关系,是他们保持健康活力的秘密。事实上,老年人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疾病,而是缺乏有益的生活。没有什么比消极的生活更令人衰老多病,也没有什么比积极的生活更令人生机勃勃。

鲁伯特·默多克在75岁高龄还在做新闻集团董事长兼CEO,并且希望能工作到自己的身体和思维不允许的那一天。尽管他曾经患癌症,但却仍然和往常一样潜心于工作。默多克保持精力充沛的方法很简单:运动和工作。

日本被公认是目前最健康长寿的国家,日本冲绳岛的居民比日本本岛人更健康长寿。在冲绳岛,每一万人中,就有34位百岁老人,他们大多非常健康、充满活力并且独立生活;在美国,每一万人中,只有5位百岁老人,而且大多健康状况很差;在中国,一万人中,平均还不到1位百岁老人。

也许衰老的过程不可避免,更无法逆转,但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减缓衰老的速度。科学家发现,影响一个人衰老的因素多达137种,包括吸烟、运动、饮食、情绪、遗传等等。我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境,直接决定了我们衰老的速度。现代科学普遍认为,人的最高寿命是120岁左右,甚至可能更高,只要合理照顾自己的身体,就能延缓衰老的过程。

有些人从小身体瘦弱多病,却有一个健康长寿的老年;而有些人生来健康强壮,人到中年就重病缠身,甚至猝然离世。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大自然赋予我们什么,我们都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选择,来改变自己的健康,最终起作用的,不是我们手中的牌好坏,而在于我们如何去玩好这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