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难道就是我们不惜一切培养出的高材生生吗?面对这样的高材生,作为父母,你难道不后悔?你还觉得成绩优秀的孩子是自己的骄傲吗?我们不惜任何代价培养出的“高智低能”的高材生根本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人才标准。要想让孩子适应这个社会,独立的生活能力的培养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更何况是基本的自理能力呢!
浙江省温州市一位母亲来信说:我女儿12岁了,上小学五年级,学习还不错,可就是生活不会自理。她那个小房间乱七八糟的,我常提醒她,也常帮她一起整理,并要求她自己学会整理。可过不了几天又依然乱糟糟的。对她怎么办呢?
孩子长大了,不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了,家长急了。可是,我们有没有反省一下,是孩子不会收拾自己房间呢,还是我们从来没有让孩子收拾过?
孩子从小都没有做过家务,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状态,等我们发觉孩子早已到了能做家务的时候,才想起该让孩子做家务。孩子不会做,我们便埋怨,这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我们自己的错呢?
有这样一个男孩,今年16岁,学习成绩在班里中下等,在家里,除了看书学习以外,整天就坐在自己屋子里发呆。父母很焦急,担心孩子有问题,便请了心理咨询老师到家里。
咨询师通过与孩子的交谈,并未看出他智力上有什么异常,却发现这个孩子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不愿意做任何事情包括与家里人说话。孩子说他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跟父母说什么,小的时候他只管吃和玩,其余的事情父母都替他做好。上学以后,父母就只让他学习,给他请了许多家庭教师,还给他买了电脑,家务事一点也不用他操心,连他的自行车没气,都是家里人给他打好了他才骑。但他的学习成绩并没有让父母满意。
咨询师问他想没想过父母因他的学习成绩上不去而产生的心理焦虑。
他告诉咨询师这是父母自己的事情,和他没关系,而学习成绩是他自己的事情,如果他愿意,他就会考好。
从这个男孩身上可以看出,孩子的自理能力与责任心是紧密相连的,如果父母在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逐渐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包括对父母。
这个男孩一定认为父母既然能为自己做好一切事情,那么他们自然可以处理好个人的焦虑,自己完全不用理会父母的这种焦虑。事实上,这种完全忽略孩子自理能力的教养方式,既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因此,强化父母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不要认为帮孩子整理书包,帮孩子打理任何小事是对孩子的帮助,从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就能看出,作为父母,从现在开始醒悟还不晚,如果等孩子出现更严重的问题了再后悔自己的做法,那时就为时晚矣。
老鹰育儿。把孩子推下“石崖”
老鹰第一次教小鹰飞翔的办法是把小鹰带到一个不算太高的悬崖边,然后把它踹出去;第二次把小鹰带到稍高的悬崖边,再踹出去……一直到把小鹰训练得能在高空中自由地翱翔。
小狮子长大后,母狮子就专门培养它的狩猎能力。母狮子带领小狮子来到小动物出没的地方,当它发现猎物时,母狮子让小狮子去追赶。如果小狮子没有捕到猎物,精疲力竭地回来,母狮子上去就又抓又咬,逼着小狮子再去追赶,直到小狮子捕到猎物为止。
草原上的羚羊,特别注重小羚羊的奔跑能力,因为它们知道,当敌人来的时候,它们除了飞快地逃走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和对方较量,它们缺乏攻击能力,只有快速逃掉。如果小羚羊不能练就一身善跑的能力,就必然成为其他动物的美餐。
小鹰是被鹰妈妈踹下悬崖的,小狮子是被狮妈妈赶着捕猎的。在动物世界,不论是食肉的,还是食草的,不论是天上飞的,还是水里游的,它们都十分重视培养下一代的生存能力。因为这是动物能够生存,能繁衍后代的唯一途径。所谓生存能力的培养就是注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动物世界尚能如此,可我们人类呢?我们对待孩子太“仁慈”了,几乎“仁慈”得让孩子丧失了生存能力。
我们总是习惯于干叮咛万嘱咐,当孩子上学时,帮他把所有的书本及相关文具整理好,最后临出门时还要补上一句:“等一等,让我看看你还少了什么没有?”这样的结果是当孩子出门父母不在身边时,他就成为了一个三岁小孩,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而最后往往是丢三落四。
相反,我们看看外国人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成长问题的。对外国人而言他们更注重的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他们习惯于让孩子自己去管理自己的生活,让孩子自己决定以后的路怎样去走。而这或许就是外国孩子比中国孩子拥有更多的创新能力的缘由。
古语说得好:“干言抵不过行动。”也就是一件事只有在自己亲身体验之后,才会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否则即使你在他面前唠叨千万遍,也不会有多大的成效,相反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或是一种依赖心理,而这些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看来,我们是要学学动物界的育儿方法了。如果我们不撒手,孩子永远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
一部日本电影纪录片,讲的是野生狐狸的生活。其中有一幕让人至今难以忘怀:一群小狐狸长大后,狐狸妈妈开始“逼”他们离开家。曾经很护子的狐狸妈妈忽然像发了疯似的,就是不让小狐狸们进家,又咬又追,非要把小狐狸们一个个都从家里赶走。
看着小狐狸们夹着尾巴落荒而逃,谁能不被深深地刺痛呢?多么残酷的生存竞争,多么冷酷的心理断奶!但是,这又是多么理智的生存教育啊!
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也能理智地对待孩子的独立教育问题呢?松开手,狠狠心,把孩子推出自己的怀抱,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为了孩子的将来,相信每个“会”爱孩子的父母都能办到。
父母应放手让孩子在自己生活的范围内学会自理,让他遭遇失败、碰钉子,这样他们才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而成长起来;相反,如果从小孩子的所有事情都有人替他们操办好,他们就没有办法体会到社会的真实面目,就会觉得天塌下来也会有人替他们处理,这样反而容易出事。
让我们看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滑雪场里经常发生的骨折事故,大都发生在和缓的斜面,而不是在陡峻的斜面;建筑工人从脚手架上失足跌落的意外事件多发生在接近地面的地方,而不是在高处……造成这样的事故的原因,就是因为在感觉不大危险的地段,人们会因为这样的安全感而造成心理上的松弛和注意力的分散。
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吸取这样的教训,让孩子自己去经历社会上的大风大浪,这样才不至于让他们因认为自己有所依靠而意识不到危险的来临。只有懂得自己管理自己的孩子,才能够从容地应对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可能碰到的种种难题,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成长为有知识、有责任、有能力的社会有用之才。
有这样一句俗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孩子如果连自己都没有办法管理好的话,又怎么可能有能力去管理好他人,怎么可能有能力让他人服从自己的管理呢?而最坏的结果或许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不要说成就大事,在很多情况下或许连生存的基本技能都没有。
青少年在自己管理自己的过程中,将会看到真实的社会面目,将会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时间及做事方式,同时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交往、为他人服务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这样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够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过程中,懂得自我控制,懂得不能完全依靠他人,懂得自己的责任所在,更懂得做人应该自立自强,而不能凡事都依靠他人。
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是任何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任何成功人士成功的秘籍所在。父母们,请收起你的庇护吧!
让孩子自己选择.培养孩子的决断能力
1961年5月初,国际名城日内瓦将要召开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关于老挝问题的扩大的日内瓦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国代表团由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率领。这是陈毅作为外交部长第一次单独负责并率团代表中国出席重要国际会议。
5月10日,陈毅一到日内瓦便得知会议延期了。目内瓦会议原定5月12日开始,各国代表团在这之前大都已陆续到达,唯独受到美国支持的老挝****代表文翁一诺萨万集团的代表团迟到,美国也以未收到国际委员会核实老挝停火的报告为由,拒绝出席会议。各国代表团都在等待,但美国却百般刁难。
于是陈毅当机立断,决定在中国驻日内瓦总领事馆召开记者招待会,发表声明,谴责美方破坏会议的行径。
中国代表团的声明义正词严,震动了日内瓦,使美国代表团十分狼狈。
美国国务卿、代表团团长拉斯克大为恼火,在中国代表团发言人的记者招待会后不到一小时,就赶忙亲自召集一小批美国记者进行辩解,竭力抵赖,但无济于事。各国记者议论纷纷,普遍认为,中国代表团先发制人,一开始便取得了主动,将美国送上了被告席。
陈毅与拉斯克较量第一个回合的结果是:5月16日,****力量代表出席,日内瓦会议正式开幕。
在此之后的会议进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陈毅都能当机立断,抓住机会,迅速反应,事后不忘及时将处理结果电告中央。
最后日内瓦会议胜利结束,美国再也不敢漠视中国,而陈毅也受到各国朋友的交口称誉。当地报纸评论说:“中国杰出的外交部长陈毅元帅还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美国《先驱论坛报》记者沃尔德评论说:“英国代表们发现他(陈毅)比许多苏联官员要通人情。……他的收获是得到尊重。”
陈毅身上体现出来的大将风度也让人折服。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总能当机立断,迅速拿出解决方案。在第一时间迅速作出反应,才能获取主动地位占得上风。
其实成功很多时候并不神秘,关键是抢在别人前面去实现。你能在别人得出成绩之前即创造出相同的成绩,这就是优秀。而这一切都来自决断能力。
我们都知道,要成就事业,必须学会成竹在胸,坚定自己的正确决断。
只有这样,自己的决断才不会受到任何风浪的扰乱和冲击。
机遇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也不会站在那里等我们慢慢反应过来。
所以我们要反应得快一点,行动得早一点。
一个小老板,在外出购货的路上,恰巧遇见许多有名气的书法家为水灾救济而现场挥毫义卖,每幅售价仅10元。他毫不犹豫地买了300幅,这可是他用来进货的全部资金啊!但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几年后,他陆陆续续卖掉100幅之后,赚了十几万元。
这位小老板之所以当时能果断买下这么多的作品,并不是因为运气好侥幸做对了。他在心里迅速盘算了一下:这些书法家的作品,当时的市场价也要百元左右,如不是为了献爱心义卖,绝不会以这样低廉的价格出售;这些作品均为现场挥毫所作,确定了作品的真实性,肯定没假。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用来进货的钱换成了这些字。
一个人是否能取得成功,很多时候就要看这个人是否能一马当先,哪怕只比别人早一步,他都会成为佼佼者。能迅速对眼前情况作出分析判断,并当机立断着手去做,有胆有识,决断力强,在别人瞻前顾后的时候,自己已经走出去很远了——这样的人才会遥遥领先。
培养孩子的决断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首先要放手让孩子自己作决定。
有些事情孩子自己本来能决定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决定,父母不要大包大揽,避免孩子产生依赖心理,难下决心。而当孩子自己已经决定了,即使与父母的想法大不相同,父母也不要横加干涉,认为孩子不听话,可以倾听下孩子的想法,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妨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决定去尝试,在实行过程中孩子自会获得相关的经验或教训。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善于鼓励和褒奖孩子的果断精神和行为。
对于较难做的事,父母应同孩子一起去做,并给予适当帮助,教孩子逐步学会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孩子有了成功的经验,就会增强自信,做事果断。让孩子做事时,父母提出的要求要具体、明确,尽量让孩子明白如何做。含糊不清、笼统的语言会使孩子感到无从下手,拿不定主意。另外,父母还可通过一些训练机敏、果断的体育、智力游戏等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果断性。
当然,父母要明白,想占尽先机,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需要从多方面训练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有一颗敏感的心,一个灵活的头脑,过人的胆识,决断的魄力。
让孩子自己摸索,不要为他铺好道路
一只母鸡捡到一个鹰蛋,把它带回去和自己的蛋一起孵,小鸡和鹰一起成长,鸡妈妈待它视同己出。一天,一个猎人经过,一眼就看出了那只鹰。虽然那只鹰走路和觅食的神态已经和小鸡差不多了。
猎人对鸡妈妈说:“这是一只鹰呀,你应当让它成为真正的鹰!”
鸡妈妈说:“它是我的孩子。”
猎人对鹰说:“你是一只鹰呀!”
鹰说:“你弄错了,我是一只鸡。”
于是猎人把小鹰带到一个小土堆上,把小鹰举高,然后撒手,小鹰“扑棱棱”落在地上,然后迈开母鸡般四平八稳的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