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英才是父母炼成的:22位成功父母对我们的家教启迪
38189600000041

第41章 好父母塑造孩子健康心理的方法细节(4)

一个贫贱的家庭背景确实会遭到他人的轻视,如果在意这种轻视,他人可能会更加轻视。相反,如果不计较,也就少了几分烦恼,就不会做出伤害亲人或自己的事情。

(3)让孩子加强自身修养

人是生活在比较之中的,要完全摆脱比较是不现实的。但过分比较往往是虚荣的起点,如比酷、比靓、比吃、比穿、比用、比分数、比荣誉、比父母、比亲戚、比外表、比魅力、比能力、比水平等,不管什么内容,比过了头,就可能“走火人魔”,追求虚名。

从盲目的攀比到考试作弊,孩子虚荣的背后便是修养和情操的问题。屈原说:“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虚作。”良好的内心修养和高尚的情操是遏制虚荣的磐石。有了这块磐石,孩子就有底气托起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而不去追求虚荣。

10.引导孩子消除嫉妒心理

嫉妒是心灵的毒瘤,是一种不服、不悦、自惭和怨恨交织的复合情绪,它埋在心里折磨自身,表现出来嫉妒他人。嫉妒的根源是自私,嫉妒心理的存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父母应及早根除这一毒瘤。

卢刚事件,可能大家并不陌生。卢刚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据说他的博士资格考试成绩创下了爱荷华大学的纪录。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学生,他的行为却让人倍感震惊。

一天下午,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物理大楼三层的一间教室内,几个教授和研究生正在进行有关天体物理的讨论。15点30分左右,一直参加讨论的中国留学生卢刚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手枪,首先对准自己的导师葛尔兹教授开了一枪,葛尔兹应声倒下。接着卢刚又不慌不忙地对准旁边的史密斯教授开了一枪,史密斯也倒在血泊里。卢刚把枪对准了自己的同学山林华,只听到“砰,’的一声枪响,当教室里的其他同学被吓得目瞪口呆、惊惶失措的时候,卢刚匆匆离开了教室,跑到系办公室,一枪击毙了系主任;然后又走进行政大楼,向副校长开了一枪。最后的一声枪响,他对准的是自己。

卢刚的这次行动,显然是精心策划的。然而他作案的动机,竟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他认为葛尔兹教授在毕业论文答辩时有意刁难他,致使他没有取得博士学位;另一个原因是,晚来一年的山林华不仅受到教授的青睐,而且还比他早拿到博士学位。最让他嫉妒并难以容忍的是,山林华还得到了他渴望得到的竞争优秀论文荣誉奖的提名。

面对如此惨痛的事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虽说嫉妒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对孩子的嫉妒心理采取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态度。因为经常的嫉妒会演变为人格的扭曲。另一方面,孩子嫉妒心过强,也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产生诸多不良情绪,不仅影响进步,而且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希腊的一位心理学家曾说:“嫉妒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反应。每个孩子都会有嫉妒,孩子的嫉妒心从很小的时候就会有反应。引起孩子嫉妒的原因极多,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嫉妒会达到折磨人的程度。”

嫉妒本身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会使孩子在处理问题时完全以自己为中心、情绪化反应强烈、自控力差、缺乏理性,很难对事情的利弊做出恰当的判断。嫉妒对个人、集体和社会均起着危害作用,是一种对团结友爱非常不利的情感。这种缺点如果伴随孩子长大,那么孩子就很难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在生活中心情舒畅。

既然嫉妒有如此深之危害,那么作为父母,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的责任是不容推卸的。

嫉妒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会经历这种情感,即使成年以后也会不时被嫉妒心理所困扰。

但是,嫉妒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心理,它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影响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所以对于家长而言,要注意纠正孩子的嫉妒心理,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分析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

儿童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孩子内部的消极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消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在竞争中受挫会导致他对成功者的嫉妒;因老师对他人的表扬而产生嫉妒;因自己容貌不美、身材欠佳而对生理条件优越的同学产生嫉妒;因自己家境贫寒而对家境富裕的同学产生嫉妒等等,再加上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得孩子逐渐缺乏自信、心胸狭窄等等。只有了解了孩子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家长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所以作为父母,不但要正确:也认识孩子,还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表扬得当,可以增加他的自信,促进他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就会使孩子骄傲,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他好时,他就难以接受。比如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损害了自己的“面子”。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断,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别人的帮助,荣誉既是取得者的,也是大家的,人们给予赞美、荣誉,并没有损害自己。而孩子之所以产生嫉妒心理,是因为他还不能全面地看问题,不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教给孩子客观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正确地对待别人。

平时,家长要有意识地设置环境,创造氛围,让孩子从日常的生活中,从家长的处世哲学中,体会到“强中更有强中手”;“人人不如己,处处占上风,事事部拔尖”的人是没有的。如果家长设法使自己的孩子养成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孩子的情感就会不断丰富,心理就会日趋成熟。这时,即使孩子对某人产生了嫉妒心理,也会很快被理智的思考所抑制。

(3)培养孩子博大的胸怀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有自身的性格弱点。如:与人交往时,喜欢做核心;当不能成为社交中心时,就会发脾气;不会感谢人,易受外界影响等。对有性格弱点的孩子,家长要悉心引导。在孩子面前,对获得成功的人多加赞美,并热情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他人长处,积极支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战胜自己,超越别人,使孩子的嫉妒心理得到正当的发泄。对遭到不幸的人给予同情,不可纵容孩子幸灾乐祸,助长孩子的嫉妒心理。对孩子的挫折,要耐心地同孩子一起做认真地理性分析,帮助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支持孩子再做努力,绝不可让孩子怨天尤人,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经得起风吹浪打,对别人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高兴,对他人的不幸给予深切的同情,对自己的失败具有再造成功的信心。

11.正确疏导孩子的逆反情绪

逆反,常常是孩子面对压力时一种不自觉的反抗行为。父母的****与放纵,同样都会使得孩子违背大人的意志,做出反叛举动。疏导孩子的逆反情绪,父母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

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往往把个人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甚至不惜压制孩子的乐趣,把孩子当成听从命令指挥的、没有独立人格的“宠物”。让孩子学家长认为该学的东西,做家长认为该做的事,却从不考虑这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这样做不但达不到培养目的,反而使孩子产生“父母越让这么做,我就偏不这么做”的逆反心理。

有一个孩子叫韩婷婷,家长买了一架钢琴,硬是叫她弹琴。但是孩子对弹琴根本不感兴趣,就像干一件很苦的差事。于是,这个孩子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吵着要到爷爷奶奶家中去住,以为这样就可以逃避每天弹钢琴了。但是家长又把钢琴搬到爷爷奶奶家,硬是逼她弹琴,韩婷婷真是无路可逃了.逆反心理更加严重。她到幼儿园以后,就哭着不愿回家;见着妈妈来接她。她就跑开,甚至哭着说:“不要妈妈接我回去,我不要弹琴。”而那架花了近万元买的钢琴便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了。

所以,压制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去实现家长的愿望,成为实现家长兴趣的工具,这是荒唐的,不切实际的,也是很危险的。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般的孩子普遍具有心理负荷力差,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往往不平衡,坚持性和自制力较差,兴趣具有偶然性、不稳定性等特点。所以,家长培养孩子,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结合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强人所难,选择他们读兴趣班、特长班,也要掌握好分寸,劳逸结合,注意情况的变化,切不要让孩子感到压抑、单调、枯燥乏昧,产生逆反心理后厌学、不听话。

年幼的孩子往往具有极为旺盛的精力,当这种精力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时,它就以“反叛”的方式渲染出来。这种“反叛”的产生,又往往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得法而在不知不觉中培植出来的。到底是什么不正确的方法滋生了孩子的“反叛”心理呢?很显然,那就是频繁的责备和打骂。家长总是对孩子抱怨、斥责不休,同时又以赞扬别的孩子的办法来进一步打击自己的孩子。在这种双重的压力下,任何一个孩子都会产生“反叛”的心理。而且这种“反叛”的心理会随着父母的责备的经常化而得到强化。

孩子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一般情况下,孩子并不经常表现叛逆。但当孩子讲错了一句话或办错了一件事,家长觉得不满意,就大声指责或责骂,孩子心理受到刺激,才大声对抗,或以沉默表示反抗。这样,孩子便会逐渐形成逆反心理。家长以****的方式笃教孩子是行不通的。

二是孩子对家长的行为不满。许多时候,孩子对家长的偏心、言行不一等行为不满意,但又不敢对家长说出来,就以不听从大人的话等方式来发泄他对家长的不满。

三是从小养成了不良习惯。教育孩子要从小时候做起,千万不要从小溺爱孩子,有了错误不改正。孩子长大后,习惯已经养成,再改就晚了。

四是家庭关系不和。如家长关系紧张,经常吵架,孩子厌恶家长的行为,但又无可奈何,只好逃避。

五是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容易受到诱惑,犯一些错误。譬如孩子在学校与老师顶嘴,在家反抗家长,却被同学们吹捧,受到一些坏朋友的认可,使孩子产生错觉。

六是孩子正处在成长的过渡时期。有时候,叛逆行为是和年龄有关系的,是孩子成长阶段的一项“必修”。孩子有轻微的叛逆行为,家长不用大惊小怪,认为孩子是学坏了。应该一如既往关怀他、教育他,到了一定阶段(如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时),此种叛逆行为会逐渐消失。

那么父母怎样消除孩子的叛逆心理呢?

(1)学会沟通

许多时候,家长要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看孩子叛逆的原因。

许多家长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孩子应该听家长的。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家长应该放下架子,耐心听一下孩子的想法,从感情上、从具体事件因果上与孩子达成一致,做一些适当的让步。

(2)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但自身行为却很随便。孩子觉得当家长的都没有做到,凭什么要求自己去做,因此不听管教。所以,做家长的应该以身作则。

身教胜于言传,孩子会受到家长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听从家长的教导。

(3)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当孩子因为其他兴趣而影响学习成绩时,家长大多会粗暴地制止孩子的兴趣,但往往适得其反。要是先不动声色地观察孩子的兴趣,了解情况,譬如和孩子一起讨论他们心里崇拜的偶像等,然后再适当提醒,做到有的放矢,当利害关系一目了然的时候,孩子也就能够接受劝告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愿意和家长融洽相处,都想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尊重。

(4)艺术地批评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犯错误就一味简单地批评,这样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而出现逆反心理。要是先对孩子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再指出不足和错误之处,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就乐意接受。

(5)循循善诱

有些问题,如早恋,对孩子进行有情、有理、有据地说服、劝导,让孩子自己去思考问题,尊重孩子的感情和人格。同时,用具体事例改变孩子幼稚的理想化思维,用自己的冷静、理智换取孩子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