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38197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明末的大哲学家王夫之说老子是“机械变诈徼幸之祖”,即:研究阴谋诈术本质规律的祖师爷。老子的确是一个大谋略家,他关于“为人处世”的智慧博大精深,千百年来,中外历史上有无数智者从老子那里学到了处世智慧的技巧和原理。

在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就是用了老子的智慧来治理天下,所以才有了闻名历史的贞观之治。

老子为人处世的智慧精髓是“无为而治”,汉朝典籍《淮南子》里解释“无为而治”时说:一个大力士拉着牛尾巴牵牛,即使拉断了牛尾巴,也不可能牵走它。而一个10岁的牧童,用桑条穿着牛鼻子轻轻一拉,却能牵着它走。

老子认为,无论做什么事一定顺着事物的本质规律去做,只要抓住了本质,再难再复杂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不得要领。看问题必须看其本质,把现表面象只作为入门的向导,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本质。

老子为人处世的智慧博大精深,丰富异常,仅举几例说明:上善若水;以柔克刚;示人以柔弱,胜入以阴谋;知足不辱;曲则全,枉则直;祸莫大于轻敌;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1)上善若水。

老子认为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地方。老子告诉我们:处世,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心胸,要像水那样渊深沉静;待人,要像水那样真诚友爱;说话,要像水那样诚实可靠;为政,要像水那样长于治理;做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动,要像水那样把握时机。

(2)以柔克刚。

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认为天下人都已清醒地认识到了柔能胜刚、弱能胜强的道理,但都不能像水一样貌弱而实强这是因为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人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思想,那就是要争先、争强,决不能软弱,因为软弱就会被欺负。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人们变得争强好胜,然而越是争强越不可能强,反而真正的强者都是不争,就如同水,甘居下位、温顺无比,却是最有力量。

(3)示人以柔弱,胜人以阴谋。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把至柔的意识渗进我们的人生观,并不会使我们软弱;怀有守雌的思想,决不会使我们无能。因为至柔守雌的理念,是将韧性、耐性和智谋融合贯通后而形成的一种既超脱而又适用的生存法则和处世哲学,它是一种变相的进取和强大,而且这种进取和强大是时间意义上的最终胜利者。

(4)知足不辱。

老子认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他告诉我们应该有个适可而止的人生观。知道满足的人,是不会受欲望左右的;知道把握分寸的人,是当行则行、行止则止的人,所以才能够避免灾祸,才能够保住为人的根本,才能够得到永久的快乐。

(5)曲则全,枉则直。

生存竞争是极为残酷的,老子告诫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为了一时的尊严而自误。在自己处于不利境地时,重要的是生存下来,哪怕有所屈辱也别气馁。保住了这个根本性的东西,我们就有了发展壮大的种苗。

(6)祸莫大于轻敌。

轻敌者与犀牛作战时,肯定会用面包做的盾牌迎敌。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他把犀牛角想像成是火腿做的。轻敌者其实是在客观上帮助了对手,配合对手来打击和消灭自己,所以说轻敌是自取灭亡,轻敌等于轻生。

(7)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如果你想擒虎于山,不妨故意放它走远。欲擒故纵的关键是“纵”字,不要舍不得看似即将到手的东西,时候不对,出手太急往往会造成事与愿违的情况。只有耐心一些,准确把握局势,巧妙地“纵”才会达到牢固地“擒”。学不会“纵”的人,“擒”了也不会长久。

综上所述,老子的智慧,是他对人性本质深刻剖析的结果,是经过时代战乱、社会动荡、人事纷争和生命无常等诸多因素积淀而成。因为他最早提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阴”谋策略,所以被后世学者称为“月亮下的智者”。

但是,老子的为人处世智慧也不是一味退避,其实他提倡的是更大的进攻,如:“将欲取之(刚),必先予之(柔)”;“夫唯不争(柔),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刚)”。他认为最高明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争”,舍己从人,不强出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作正面冲突,伪装示弱,弃近谋远,这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因为它超越了有限、暂时和表面的成功,取得的是更加博大、高超、长远和实质性的利益。不争表现出一种品性,美好和谐,最得人心,却又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老子智慧的原理,对我们为人处世非常实用。它教导我们,创业时强手如林,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就要潜心研究对策和计谋,不要跟对手硬碰硬。要以巧取胜,这样才能以弱胜强。

读了老子的智慧,会使你成为一个柔中含刚、刚中存柔、刚柔相济、不偏不倚、精于世故的智者。

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