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38197400000039

第39章 从政智慧(4)

解析

“治大国若烹小鲜”,我们都知道小鱼的身体还没有长成,骨弱肉薄,一不小心就会将小鱼弄碎,因此烹煎小鱼所忌者就是不断翻折,如不断翻折,势必将小鱼煎碎。老子不是说治理国家像烹饪小鱼一样容易,而恰恰相反,小鱼并不容易烹煎,要多加小心才能烹饪出美味的小鱼来。

治理国家也是如此。如果统治者恣意妄为势必导致国家的混乱。老子用烹饪小鱼来比喻治理国家,旨在说明无为而治的重要意义。统治者安静无为,不扰害百姓,否则,灾祸就要来临。要保证国家的平安,执政者就必须小心谨慎,认真严肃,不能以主观意志随意左右国家政治,这句话用极其形象、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这个极其复杂的治国谋略。如果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改变社会,朝令夕改,朝三暮四,忽左忽右,老百姓就会无所适从,国家就会****不安。相反,如果国家制定的政策法令能够得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就会收到富国强兵之效。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鬼神是各个民族都普遍信奉的传统信仰,其由来已久。鬼神是否真实存在?古今的看法和说法都大相径庭,古人一般都相信鬼神的真实存在,而按照现代社会的科学理论,鬼神自然是子虚乌有,它们不过是人心中畏惧、胆怯、妄虚的产物。此处且不必理会古今之是非,一般来说,在阳气鼓荡的时代及刚气十足的人身上,都很难发现鬼神的踪影;而在一些阴气凄迷的年代及一些虚弱、娇柔、神经质的人们身上,则往往有鬼神的莅临。老子对于鬼神的态度颇有现代精神。老子这里所说的道,是正气伸张的表现,它能压倒一切邪气,使充满邪气的鬼神没有立足之地,甚至丧失了它奇异怪诞的功能,因此鬼神在大道面前不敢为非作歹了。

故事

子产欲图治大国如烹小鲜

备秋末期,郑国的宰相是子产。他善于执政,把国家治理得有条不紊,深得民心。他的执政之道就在于刚柔相济,把握住高压和怀柔两种政策的最佳尺度。

当时,许多大国都觊觎郑国。子产认为,郑国要求得生存,当务之急是增强国力。于是子产一面提倡振兴农业,另一方面为确保军事费用,决定征收新税。一时间,民怨四起,对他恨得咬牙切齿,甚至有人还密谋杀害他。他的家人和朋友都纷纷劝他改变主张,朝中大臣也站出来反对他的政策。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子产没有丝毫的动摇。他力排众议,义无反顾地继续实施既定的政策。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国家和人民着想,即使牺牲我自己的名利也在所不惜。如果虎头蛇尾,我殚精竭虑想出来的兴国之道就会付诸东流。

我决心一如既往地贯御我的政策。老百姓的责难只是因为我的政策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明白的。”子产这样对别人解释。他不改初衷,面对责难仍然坚持已见。

过了几年,农业的振兴计划收效甚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军队也逐步强大起来,足以抵抗外来的入侵。郑国在诸侯国中逐渐树立起不可动摇的地位。

子产的政策并不都是如此“刚硬”,他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上就表现得非常“宽容”。

郑国为了大力培养知识分子,在各地普遍设立了称之为“乡校”的学校。但是许多对当政者不满的人就利用乡校传播与统治者相反的观点。

若任其发展,就会不利于民心安定,对统治也造成威胁。因此,许多大臣提议关闭乡校。

子产却不以为然,反驳道:“如果那些人聚集在乡校谈论政治,我们就可以听取他们好的意见,不断改良我们的政策,这样看来,不是一件好事吗?”

子产借用了一个比喻,继续说:

“人们的言论就好比是河川里的水,如果我们钳制他们的言论,就如堵塞河水一样。尽管暂时控制住了,不久那些不满就会像洪水一样滚滚而来,堤坝和堰塘终将被冲毁。与其这样,还如疏通流水,引导它们畅通无阻地流出来,这样不是更合适吗?”

从此以后,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得到了繁荣发展。

由于子产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在他为政期间,郑国国泰民安,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绵里藏针,柔中存刚是成功的为人之道,刚柔相济是行之有效的处世手段。

子产深知,如果君主严刑厉法,过于苛刻,就会使人们畏而远之;如果太宽松,就会使臣子骄纵跋扈,不易驾驭。所以必须恩威并济,把握好时机和火候,正如老子所言:治大国如烹小鲜。

小锤锤动大铁球

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在一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因为年龄大了,他即将告别自己的职业生涯,应人们的邀请,他将做一场演说。

这天,会场上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一位老者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

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邀请两位身体强壮的听众到台上来,推销大师请他们用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年轻人抡起大锤奋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后,吊球动也没动。他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还是未能将铁球打动。

会场寂静无声,这时,推销大师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开始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敲打。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地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用小锤敲一下。

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地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30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自己的不满。老人仍然用小锤不停地敲着,仿佛根本没有看见人们的反应。许多人愤然离去,会场上到处是空着的座位。

40分钟后,坐在前排的人突然叫道:“球动了!”

霎时间,会场又变得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个球以很小的幅度摆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大师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默默地听着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

吊球在大师一锤一锤地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年轻人用大锤也没有打动的铁球,在大师小锤地敲打中却剧烈地摆荡起来,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7.清静为天下正

原文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①。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译文

动能战胜寒冷,静能战胜烦热。清静无为是天下的正道。

注释

①“躁”与“静”对举,就是动。“正”是正道、常道。句谓,动能战胜寒冷,静能战胜烦热,清静是天下的正道。身上寒冷了,活动活动可以暖和一点。身上燥热了,静下来待一会可以解除烦热。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理,不是老子要说明的重点,重点是动有动的用处,静有静的用处,清静才是正常状态,动不是常态。所以才说,清静是天下的正常之道。从总体上把握动与静的道理,应当以静制动,动才有意义。既不是不要动,也不是只要静,而是认识到动静之间,静是主导方面。这是老子讲的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解析

我们常说“心静自然凉”,静取安静意,凉是心安静下来后的一种清凉的感觉,我们常常会在心烦意乱时感到心的烦闷和燥热,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欲海难平的结果。有欲望就有争夺,有争夺就有失败,有失败就有痛苦,苦海无边,而人生短暂,何苦在苦海里忧郁一生。

故事

钓鱼老翁治国

周文王到臧地去,见到一个老翁在水边钓鱼。看他钓鱼的样子不伤在钓鱼,只是手里一直拿着竿子,把钓鱼、钓钩一直抛在水里罢了。

周文王想把政事委托钓鱼老翁,又怕引起大臣及父兄们不安;最终想作罢,又不忍心老百姓得不到这钓鱼老翁的福荫。于是大清早上朝刚跟大臣们说:“昨天我梦见一个贤德的人,脸很黑,有胡须,骑着一匹杂色马,马蹄有半边是红色的。他命令我,把政务交给臧地的老翁,这样老百姓就能免除灾难。”

大臣们急着眉说:“这是君王您父亲的命令,何必还要占卜呢!”

这样,周文王便把钓鱼的老翁请来,把国家大事交给了他。钓鱼老翁对旧有的典章不作更动,也不颁发另外的政令。三年后,周文王考察国内,原来纠集成党的士人不再抱成团伙,官吏不再邀功显德,称量的器具不再进入四境。说明士人一心,官吏协力,诸侯无二心。

周文王看到社会安宁,百姓殷富,便拜钓鱼老翁为太师,面北站立请教说:“这样的政事可以推行天下吗?”

臧地老者默不作声,不经心地走开了。后来再也没老翁的消息。

总裁的顿悟

有一位大公司的总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有次病情复发,必须立刻住院治疗。

“我怎么会有时间呢?”这位总裁先生一听说医生建议他住院,焦虑地回答:“我这可不是家小公司呀!每天有多少事情等着我去裁决,没有我的话……”

“我们出去走走吧!”这位医生没有和他多说,提议开车带他出去逛逛。医生将他带至近郊的一处墓地。

“你我总有一天要永远地躺在这儿的。”医生指着一个个的坟墓说,“没有了你,你目前的工作还是会有别人接着来做。你死后,公司仍然还会照常运作,而不会就此关门大吉。”

总裁先生沉默了。第二天,这位在商场上意气风发的总裁就向董事会递交了辞呈,并住院接受治疗,出院后又过着舒适的退休生活;而这家公司至今依然是闻名于世的大公司。

少了谁,地球都不会停止转动,请不要太将自己当回事。

“没有了你,你目前的工作还是会有别人接着来做。你死后,公司仍然还会照常运作,而不会就此关门大吉。”

总裁先生沉默了。第二天,这位在商场上意气风发的总裁就向董事会递交了辞呈,并住院接受治疗,出院后又过着舒适的退休生活;而这家公司至今依然是闻名于世的大公司。

少了谁,地球都不会停止转动,请不要太将自己当回事。

“没有了你,你目前的工作还是会有别人接着来做。你死后,公司仍然还会照常运作,而不会就此关门大吉。”

总裁先生沉默了。第二天,这位在商场上意气风发的总裁就向董事会递交了辞呈,并住院接受治疗,出院后又过着舒适的退休生活;而这家公司至今依然是闻名于世的大公司。

少了谁,地球都不会停止转动,请不要太将自己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