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①。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动而愈出③。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④。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无所谓仁慈,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谓仁慈,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天和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虚静而不穷尽,愈拉动就愈出风。
话多有失,词不达意,还不如保持适可而止的态度。
①仁,爱。不仁,犹无情。刍,草。刍狗,束草为狗,为巫祝祭祀用物,用物即弃,并不爱惜。天地养育万物,圣人治理百姓,亦是如此,“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并无****。老子所谓“不仁”,是任其自然,并无贬义,不能用儒家观念去理解。
②橐龠,冶炼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像后世的风箱。橐是箱的外壳,龠是里面送风的管子。
③虚,空。屈,竭。天地如大风箱,里面是空的而空气无穷无尽,不断运动,空气就不断送出,比喻天地之间,元气运流,永无穷尽。亦以喻虚无以生万物,运行无所底止。
④数,谋略。穷,尽。句谓,说的越多,越是陷入困境,不如持守正中。也就是说,越说越说不清。正如风箱一样,越鼓动风也就越多,越多就越杂,越杂就越越乱。这是在证明“无言”的好处。但是不说也不能传道,只好取个守中的办法,既要说明,又不多说,这就是“不如守中”。
刍狗,就是用稻草扎成的狗,古代用于祭祀。祭祀是一件很严肃庄重的事情,在这种场合,它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稻草扎成的小狗。然而一旦祭祀过后,稻草恢复了它本真的意义,不再被人顶礼膜拜,它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它被当成普通的稻草焚烧了。
稻草之所以会落下如此的命运,并不是人们对其存在好恶心理,而是为了祭祀的需要。
天地本身没有情谊可言,它是毫无意志的自然物,它没有偏好和任何选择。然而它的力量是巨大的,无法抗拒和控制。它所表现的一切:地球的形成、人类的产生、物种的灭绝,都是一种偶然的现象。绝不是天地的意志,它不存在怜爱和刻意践踏的情感取向,万物的生成和消亡都是依照自身规律发展的结果,它赋予了万物自由,因而它才能在自在无为中达到无所不为。它对万物没有施加恩惠,也没有强加干涉,所以万物才能按照自身的发展轨迹共同发展,正因为如此,万物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它的恩泽。
统治者治理国家也是如此,古代的帝王称天子,是天地的儿子,也可以看成是天地的化身,他效法天地管理天下百姓,不对百姓施加仁爱,把百姓当成祭祀用的刍狗,这不是不爱惜百姓,相反这是真正的珍惜。
统治者对百姓不施加仁爱,也不横加干涉,给予一定的自由,这样百姓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恩赐。教导百姓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就不会破坏大自然之道的无为之治。因而,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天下才会太平;天下太平,国家才能安宁,才能繁荣昌盛。与此相反,如果统治者没能按照大道的无为而治原则,而是施与仁爱,自然会对百姓枉加干涉,就会使百姓脱离正确的行为轨道,导致天下大乱。
天地之间是空虚的,恰似一个大风箱,充满了元气的流动。正因为天地的空虚,才会有元气流动其间,而且元气无穷无尽,用之不竭,这元气就是主宰万物的灵气,它看不到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越用越灵。
我们应该像天地圣人一般,像个大风箱,心里空无一物,而又能包容一切。所谓空无一物也就是不置一物于心中,而应包容万物,做到心中坦荡,不偏执一物,才能海纳百川。
心里的容量像一个大风箱,无穷无尽,这样我们才能放眼宇宙,心无挂碍;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不会为外物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对别人的对错是非才不会品头论足,枉下断论。
人是情感丰富的动物,有喜怒哀乐,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要无所为,就会真正的无所不为。
张安世是汉朝名酷吏张汤之子。张汤由于执法严厉遭人暗算而死,死后身无余财,汉武帝十分怜惜,便提拔了张安世。他历经武帝、昭帝、宣帝三朝,为人谨慎,勤于政事,参与了废帝、立帝等许多重大事件的决策,是朝廷重臣之一。
大将军霍光死后,御史大夫魏相奏请以他为大将军,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忧惧,还未等皇命颁发,便求见汉宣帝,婉言谢绝道:“臣自量不足以当大将军这样的高位,恳请陛下哀怜,保全老臣的性命!”宣帝笑道:“卿太谦让了,卿若不可,还有谁可呢?”他终于未能辞掉。
一般人处于这样的高位,一定会志得意满,揽权怙势,可张安世却如履薄冰,越发谨小慎微。每当与皇帝一起商量重大国策后,他便称病不上朝,等到政令颁布下来,他故作吃惊,还令属吏去丞相府打听,讯问详情,这样一来,朝臣之中竞没有人知道他参与了决策。
举贤荐能是他的职责之一,但他从来都不让被举荐的人知道,有一。
个郎官立了大功却没有升官,便向张安世自陈其功。张安世说:“足下立了大功,明主自然知道,何必自夸呢!”很快这个郎官便得到升迁,却不知道是张安世推荐的。当有的被推荐者带着礼物向他致谢时,他闭门不纳,而且再也不与这个人来往,以免有结党营私之嫌。由于他守口如瓶,还造成了一些误会。有一次,他向下属征求意见,那个下属说:“将军为陛下的心腹大臣,却不见推荐一个贤才,很多人对此有所不满。”
张安世也不辩解,只是说:“贤明的君主在上,谁好谁不好,一目了然,臣下只要加强自我品德的修养便行了,何必等待别人推荐!”
大凡官居高位的人,总要给自己的家人谋点福利,张安世却不然。
他的儿子为光禄勋,也是朝廷的近臣,他因父子俱处尊显之位,很是不安,便要求将儿子调出京城。他的哥哥张贺对汉宣帝有救命养育之功,侄子彭祖小时曾与宣帝同席读书。宣帝即位以后,张贺已经死去,宣帝追封他为恩德侯,封彭祖为阳都侯,连张贺七岁的孙子张霸也赐爵关内侯。张安世都一再辞谢,实在辞谢不掉,便只受其名而不要俸禄,交给国库的俸钱多达数百万。
他虽然一门公侯,食邑多达万户,但生活俭朴,在家只穿普通的粗丝黑袍。家中奴仆七百人,耕种制作,各有所长,依然财源不断,十分富有。汉宣帝对霍光虽然十分敬畏,但在内心却更亲信张安世。霍光死后三年,家族覆亡,而张安世却世代贵宠,直至汉末。
公共汽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身旁有几个大包,手里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里不时茫然的神色。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
她抬头看了一眼小伙儿,说:“你坐错了方向,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小伙儿下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去坐也就是了!
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又说:“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笑。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儿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
可大爷又说了一句:“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不爱听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这位小姐显得真有教养——要不是又说了那最后一句话:“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不也有很多不干好事的吗?”
马上就有几个老年人指责起了那位小姐……
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车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再吵下去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儿的,骂那位小姐的,骂天气的……别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儿一直没有说话,最后他实在受不了了,大叫道:“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己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了,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可谁也想不到这小伙儿又来了一句话:“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①,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②。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③。
夫唯不争,故无尤④。
《道德经第八章》
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地方,这种特性跟道十分相近。
居身,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心胸,要像水那样渊深沉静;待人,要像水那样真诚友爱;说话,要像水那样诚实可靠;为政,要像水那样长于治理;做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动,要像水那样把握时机。
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能无过无失。
①上善若水,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注:“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世间万物,靠水乃能生存,故曰“水善利万物”。《管子·水地篇》:“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
“善”是好的意思。“上善”是上等的好人。一般的好人是不损害他人的人,再高一点的好人是有利于他人的人。上等的好人就是普利众生的人。句谓,上等的好人好像水一样。这是总的比喻。
②人恶处卑下之地,而水处卑下,故曰“处众人之所恶”。明李贽《老子解》:“利物之谓善,凡利物者或不能无争,不争者又未必能泽于物也。水固善利万物而不争者也。何以见其不争也?众人处上,彼独处下;众人处高,彼独处低;众人处易,彼独处险;众人处顺,彼独处逆;众人处洁,彼独处秽,所处尽众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夫?不争故无尤,此所以为上善也。”
③“居”是停居。“心”指水心,也指圣人心。“居善地”从水的角度去说,万物都争高地,水喜欢流往卑下之地。从大道的角度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大道也是向低处流。上善之人在这一点上与水相同,故都接近道。
“心善渊”,从水的角度说,水流入深川大谷,水的中心就形成了深渊。
“与善仁”“与”是外物交往。“仁”是仁爱。句谓,与人交往能够仁爱。
“言善信”“信”是讲信用。句谓,上善之人说话讲信用的特性与水和大道一致。
④尤,咎怨,罪责。因为不争,故不招怨咎;不招怨咎,故终能取胜。
水没有形状,用什么形状的容器装它,它就呈什么形状。它生性温柔而又随遇而安。用水坝拦它,它就静止不动;用利斧砍它,它就默默承受,而不会受伤流血。它善于变化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它遇冷凝结成冰,遇热变成气体,遇水合二为一,遇风翻滚成浪花。它虽然看起来很渺小,但它成就了江河湖海的浩瀚,所有这些还不足以说明它的特质。
无论身处多么显贵的高位,它都会谦卑地向下流淌,这一点和人恰好相反,人是钟情于高处的,仿佛只有不停地高攀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人都往高处走,所以难免竞争,有竞争就有争斗,有争斗就会有人受伤,甚至亡命。水比人明智,它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净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人们违背自然规律时,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威力,洪涝灾害就是水对人类的威胁。
水和大道十分相像,大道无形;大道柔软,不与宇宙万物相违逆;大道生养万物,但不与万物争高下,不求万物的报答;大道谦逊,不居功自傲。大道具有很大的威力,它会让那些理解它的人内心平静如水,摒弃了杂乱和烦躁,内心充实,而没有了烦恼和忧愁。和大道同步而行的人心境平和,物我两忘。
老子认为,拥有最高德行的人就如同水一样,具有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格、与世无争的情操、宽厚诚实的作风,这些最接近大道的本质,是人类最应效仿的德行。人的心胸要像水的形态一样,宽广无边、清湛悠然;要像水的流势一样,谦虚卑下,不要处处与人争高低。对人要亲切自然,以诚相待,老实厚道,宁愿被人欺也决不欺人。为人处世重诺守信,如同潮汐一般,起落守时。
老子把水作为人格的最高写照,他告诫世人,言谈举止要象流水,循循善诱、悠然洒脱。对于统治者,施政时要像水一样,要采取低姿态,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慢慢深入人心,要用怀柔政策,以柔克刚,而不是采用强硬措施逼民就犯。
水是有灵性的,它懂得遵循自然,顺势而为,决不与人相争,这样既成全了别人也保全了自己,因而也就不会遭到他人的怨恨和嫉妒。我们人类一旦拥有了像水一样的品格,就能助人而自乐,与世无争,日子过得恬淡自然,就能避免与人发生矛盾冲突,就能免去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做到了如水的品格,就能与大道协调一致,就会免去纷争、免去纷扰、免去痛苦、免去烦恼,就能过得逍遥自在。
韦世康是隋文帝朝中的一名大臣,他性格沉稳、谦恕、退让,在吏部任职十余年,隋朝险恶的政坛风云并没有波及到他。
韦世康做事的诀窍是:知足,没野心。
他常对家中子弟说:“禄岂须多,防满而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