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肝脏病中医诊疗与调养
38199700000033

第33章 肝,芮秘方验方精选(1)

一、专家验方精选

1.关幼波教授验方

方一:

组成:苦参12克,炒白术9g,白芍12g,桔梗15g,佛手9g,炒苍术9g,泽兰9g,当归12g,茵陈15g,生牡蛎15g,木香、制香附各9g,王不留行12g。水煎服。

功效: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适应证:慢性肝炎见肝滞血瘀,脾失健运者。

方二:

组成:生黄芪、当归、白芍、白术、伏苓、杏仁、橘红、木瓜、赤芍、泽兰、丹参、藕节、茵陈、香附、腹皮、生姜、车前子。(原方未注明剂量,可随症酌定)。

功效:补气养血扶正、健脾利湿化痰、行气活血祛瘀。

适应证:肝硬化腹水。

加减:湿热炽盛伴黄疸者,去黄芪,重用茵陈,再配以清热利湿解毒之品;白蛋白与球蛋白倒置者,加阿胶、鹿角胶、河车大造丸等;肝脾肿大,酌加生牡蛎、炙鳖甲、鸡内金、桃仁、红花等。

2.姜春华教授验方

方一:

组成:制大黄、桃仁、水蛭各6g,五灵脂、丹参各9g,黄芪、党参各15g,当归9g,鳖甲15g,海藻9g,九香虫3g,川芎6g。水煎服。

功效:益气活血、软坚化瘀。

适应证:早期肝硬化胁痛者。

方二:

组成:生大黄18g,田基黄、栀子各15g,木通、黄I柏各9g,鲜茅根、茵陈各30g,黄连6g。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适应证:黄疸型肝炎湿热俱重者。

方三:

组成:茵陈15g,大黄、甘草各6g,山栀子、附子,党参、大腹皮、茯苓各9g。水煎服。

功效:温阳健脾、利湿退黄。

适应证:黄疸型肝炎脾虚寒湿型。

方四:

组成:党参、茯苓、制大黄、栀子、阿胶各9g,地鳖虫6g桃仁、龙胆草各6g,玉米须30g,炮山甲粉1.2g(另吞)。煎服功效:疏肝散结、活血化瘀。

适应证:慢性肝炎、肝硬化。

3.邓铁涛教授经验方

慢肝六味饮:

组成: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2g,甘草5g。川萆薜10g,黄皮树叶(亦可用垂盆草或大青叶代之)16g。水煎服。

功效:健脾益气、疏肝解郁、行气化浊。

适应证:慢性乙型肝炎。

加减:脾虚较甚,见气短声低,精神不振者,加黄芪15~25g;兼湿浊上泛,见脘闷,恶心呕吐,舌苔厚浊,脉缓濡者,加法夏10g,砂仁3g;湿浊中阻,身肢困重,腹胀便溏明显者,加苡仁15~30g,白蔻仁或陈皮3g;兼肝气郁结,胁痛较明显者,加郁金10g;兼肝阴不足者,加桑椹子15g,旱莲草12g,女贞子12g,以太子参20~30g易党参,去川萆解;兼肾阴虚者,加首乌15g,萸肉9g,生地18g,桑寄生29g,旱莲草12g,以太子参18g易党参,怀山药12g易白术;兼肾阳虚者,加菟丝子12g,杜仲12g,怀山药9g,楮实子10g;兼血瘀阻络者,加鳖甲30g(先煎)、丹参15g,茜根12g;若湿邪化热,湿热偏重者,加金钱草25g,田基黄(或鸡骨草)25g,土茵陈25g,以太子参18g易党参。

4.周仲瑛教授验方

组成:虎杖、平地木、土茯苓、白花蛇舌革、紫花地下各15g,贯众6一10g,黑料豆10g,甘草3g,升麻3g。水煎服。

功效:清热化湿,解毒活血。

适应证:乙型肝炎。

加减:病至慢性期若肝郁血瘀者,加丹参10g、土鳖虫5g、参三七3g(研粉分吞);正虚明显,或肝功提示慢性损害,表现肝血虚者,加当归、炒白芍各10g;肝肾阴虚酌加制首乌、枸杞子、楮实子、炙黄精、桑椹子、旱莲草各10g,五味子3~5g(谷丙转氨酶高者用之);阴虚有热加大生地、金石斛各10~12g;脾气虚加炙黄芪12~15g,党参(太子参)、白术各10g;肾阳虚酌加仙灵脾、补骨脂、菟丝子、淡苁蓉各10g;如肝区痛加柴胡、元胡、郁金;恶心呕吐加橘皮、竹茹;纳差配神曲、炒谷芽。

5.李聪甫教授验方

组成:制鳖甲、当归、赤芍、白芍、川芎、茯苓、焦白术、党参、郁金、醋炒青皮、陈皮、丹参、肉苁蓉、广木香、厚朴、枳实、柴胡、炙甘草。

(原方未注明剂量,可随症酌定)。

功效:养肝补脾,行气化瘀,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适应证:肝硬化腹水。

6.朱良春主任医师验方

复肝丸:

组成:太子参、生鳖虫各60g,广郁金、紫河车、鸡内金、炮山甲、广姜黄各45g,参三七30g。共研细末,另用虎杖、石见穿、糯稻根各120g,煎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服5克,每日2次。

功效:益气活血、软坚消瘀。

适应证:慢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化属于气滞血瘀,肝脾肿大者。

7.章真如主任医师验方

加味一贯煎:

组成:生地15g,枸杞子10g,白芍10g,当归10g,麦冬10g,条参(黄花菜)15g,郁金10g,川楝子10g。水煎服。

功效:滋补肝肾、养肝柔肝。

适应证:慢性肝炎、肝硬化、血吸虫病肝肿大等属于阴虚气滞者。

加减:肝硬化可加丹参、鳖甲;转氨酶高者,加五味子;有黄疸加茵陈;腹胀加广木香。

8.康良石主任医师验方

藿枳汤:

组成:藿香5g(后下),茵陈12g,车前子10g(包),茯苓10g,白术10g,丹皮6g,石斛12g,焦栀子6g,白芍10g,枳实5g,甘草3g。水煎服。

功效:凉血通络、调养肝阴。

适应证: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胁痛者。

9.魏长春教授经验方

清肝饮:

组成: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g,金银花、夏枯草、青蒿梗各9g,白茅根30克g,桑枝:30g。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舒肝凉血化湿。

适应证:慢性肝炎肝功能长期异常,属血分伏湿,热郁未清者。

加减:若脉细、苔少阴虚者,加生地、丹参、生白芍;胃纳呆钝者加鸡内金、谷麦芽、神曲;若湿热重加黄芩、茵陈。

10.颜德馨老中医验方

犀泽汤:

组成:广犀角粉3g(冲)(或以水牛角粉30g水煎代),泽兰15g,败酱草15克g,土茯苓:30g,对坐草30g,平地木:30g。水煎服。

功效:凉血化瘀,解毒利湿。

适应证:乙肝属湿热蕴蒸、气滞血瘀者。

加减:气滞甚者,加沉香曲、川楝子、大腹皮、枳壳、广木香;瘀血明显者,加丹参、桃仁、郁金、红花、赤芍、廷胡索;湿重者,加苍术、猪苓、赤茯苓、生苡仁;热重者,加银花、黑山栀、夏枯草、蒲公英;热毒甚者,加白花蛇舌草,龙葵、蜀羊泉、蛇莓、石打穿、半枝莲、七叶一枝花;出血者,加生蒲黄、大黄;肝脾肿大者,加三棱、鳖甲、地鳖虫。

11.何时希教授验方

一二六复方:

组成:南沙参15g,麦冬12g,大生地12g,川连3g,炒金铃女贞子子9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广木香3g,砂仁3g,赤白茯苓各12g。水煎服。

功效:补肝益肾,健脾助肺。

适应证:肝炎康复期肝区痛,纳谷不香,口干苦无味,疲乏不振、舌苔厚腻、舌边红、脉不弦数者。

12.张育轩教授验方

补益降酶丸:

组成:五味子240g,黄芪、党参、熟地、枸杞子、丹参、当归、黄精、香附各15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日服3次,每次1丸。

功效:滋肾养肝,益气活血。

适应证:慢性肝炎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而无明显湿热证者。

13.张志秋名老中医验方

组成:党参30g,生石膏90g(先煎),麦冬15g,五味子9g,生地30g,白芍60克g,朱灯心3g,鲜石斛15g,鲜茅根30g,六一散30g,淮山药15g,鸡内金6g。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火,益气生津。

适应证:肝硬化腹水,肝昏迷肝阴不足,火扰心神者。

14.吴圣农名老中医验方

方一:

组成:柴胡4.5g,赤芍、白芍、香附、越鞠丸(研冲)各12g,川白芍楝子、当归、枳壳各9g,苡仁、车前子各15g,碧玉散(包煎)30g,合成牛黄1.5g(分吞)。煎汤鼻饲。并静脉滴注醒脑静16ml,每日2次。

功效:行气醒脑开窍。

适应证:肝昏迷急性发作期。

方二:

组成:炙黄芪15g,黑附块9g,虎杖15g,干姜3g,茯苓12g,丹参15g,路路通9g,皂角刺12g,地鳖虫9g,合成牛黄1.5g(分吞),碧玉散30g(包煎)。水煎服。

功效:益气温阳,活血解毒,醒脑开窍。

适应证:肝昏迷。

15.曹旭主任医师经验方

茅根木贼汤:

组成:白茅根30g,木贼草15g,板蓝根15g。水煎服。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利尿,散邪除疸。

适应证:小儿急性肝炎,梗阻性黄疽。

加减:呕吐者加半夏10g,竹茹10g;腹泻者加茯苓10g,猪苓10g;便秘者加大黄10g,炒枳实5g;纳差加神曲10g,炒麦芽10g;肝大加丹参15g,郁金10g;肝大质硬加三棱5g,桃仁6g,鳖甲15g;体弱加黄芪15g,党参15g。

16.裴学义主任医师验方

组成:退黄汤:生麦芽9g,茵陈15g,金钱草9g,穿肠草6g,通草3g,黄柏3g。水煎服。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佐以顾护脾胃。

适应证:婴儿肝炎综合征黄疸期。

加减:黄疸深有血瘀者加丹参、血竭、广角等;呃逆呕吐加竹茹、丁香;腹胀加大腹皮、橘核;肝脾肿硬加柴胡、丹参、海藻、昆布。

17.钱英主任医师经验方

方一:

组成: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苡仁、茵陈、半枝莲、蒲公英、板蓝根随证加减。(原方未注明剂量,可随症酌定)。

功效:化湿解毒。

适应证:乙肝早期(或慢性活动期)。

方二:

组成:藿香、酒黄芩、杏仁、橘红、旋覆花、代赭石、党参、焦白术、草蔻。(原方未注明剂量,可随症酌定)。

功效:芳香和胃,降逆进食,益气升阳(调理中州)。

适应证:慢性迁延型乙肝。

方三:

组成:生地黄、沙参、枸杞、麦冬、当归、川楝随证加减。(原方未注明剂量,可随症酌定)。

功效:滋养肝肾。

适应证:慢性活动型乙肝。

加减:若头晕者,加菊花、山萸肉;遗精者,加金樱子、芡实;虚热者,加青蒿、鳖甲;月经少加黄芪、益母草;谷丙转氨酶增高或波动者加五味子。

18.王灵台教授经验方

组成:巴戟天15g,仙灵脾15~30g,菟丝于15~20g,桑寄生30g,肉苁蓉15g,生地12g,黄精15g,虎杖15g,丹参30g,赤芍或白芍15g,陈皮6g。水煎服。

功效:温补肝肾,清化湿热。

适应证:任何证型的乙型肝炎。

二、临床效方选

1.大黄甘草汤

【药物组成】生大黄(后下)15~30g,生甘草6~9g。

【治疗方法】水煎,每天1剂,煎2次,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

【适应病证】急性病毒性肝炎。

【方剂来源】程厚华等:病毒性肝炎治验摘介(一)。《新中医》22,1987。

2.白冬汤

【药物组成】白茅根30g,忍冬藤、生麦芽各15g,垂盆草、滑石、蓄各10g,通草、茯苓、猪苓各6g,甘草3g,冰糖30g(冲)加减变化:黄疸重加积雪草10;热偏重加连翘、竹叶各10g。湿偏重加生苡仁10g;泄泻加车前子10g;呕吐加姜竹茹、枇杷叶各6g;挟食滞加焦谷芽;焦山楂各6g。

【治疗方法】上方每日1剂,15天为1个疗程,末完全恢复者,可延续1个疗程。8岁以下儿童剂量酌减。

【适应病证】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

【方剂来源】】海崇熙:甘凉淡渗法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286例。《中西医结合杂志》(2):119,1989。

3.茵板大枣汤

【药物组成】茵陈、板蓝根,10岁以下儿童每岁各3g,10岁以上者各30g,大枣,10岁以下者每岁1枚,10岁以上者10枚。

【治疗方法】水煎,每天1剂,煎2次,分2次温服。预防:连服5天,隔7天,再服3天,为第一预防期。服完后1周内未发病者,可停服。如出现新发病人,可如法再服1个预防期。治疗:连服7天为1个疗程。不愈可再服第2疗程。有黄疸者,药物应于煎前先浸泡30分钟,首煎宜武火煎10分钟,二煎30分钟,两次药液混合,分2~3次温服。

【适应病证】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

【方剂来源】杨作诗:茵板大枣汤防治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效果观察。《新中医》,(11)18,1985。

4.甲肝方

【药物组成】茵陈、青蒿、虎杖根各15g,龙胆草3g,陈皮、半夏各9g,金钱草30g,丹皮、茯苓各12g,炙甘草6g。

【治疗方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配合使用中成药黄芩甙、三黄片、丹参注射液、维生素类等。

【适应病证】急性病毒性肝炎。

【方剂来源】何立人等:“甲肝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附75例临床分析。《上海中医药杂志》(2):9,1989。

5.平补清下汤

【药物组成】太子参、茵陈各10g,生白术、炒枳壳、制川朴、制半夏、佛手片、姜竹茹、生甘草各9g,云苓20g,生苡仁、淡黄芩、车前子(包煎)、生山楂、炒谷麦芽、建曲各15g,制大黄、生山栀各12g。

【治疗方法】力口水浸泡,浓煎取}十约300m1,每次口服约150ml,每日2次.若有便秘或大便不畅者加服青宁丸(大黄制剂);有感冒发热者,加服感冒退热冲剂或板蓝根冲剂等;辅助用药初复合维生素乙、维生素丙;必要时可予以临时补液。

【适应病证】急性甲型肝炎。

【方剂来源】苏永庆:平补清下法治疗急性甲型肝炎115例疗效观察。《北京中医》(6):18,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