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2月印巴战争中,印军使用苏制“图一129”式预警指挥机,指挥攻击机多次低空入侵巴基斯坦,准确攻击目标;指挥战斗机多次截击巴基斯坦的攻击机群,使巴基斯坦空军受到重大损失。1982年以色列与叙利亚在贝卡谷地上空爆发了一场中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战。6月9日那天,以色列首先派出E一2C“鹰眼”飞机,飞到黎巴嫩西海岸上空,在9000米的高空监视叙利亚的导弹发射场和空军基地的动静。叙利亚飞机一起飞,就被“鹰眼”发现了。“鹰眼”把叙利亚飞机的型号、速度、高度、航向等数据,不断传给以色列飞机,指挥96架截击轰炸机迎战100多架叙飞机,击落86架,并摧毁了19个萨姆一6叙防空导弹阵地,取得了惊人的战果。从此,“鹰眼”预警机名声大振。1986年,美军空袭利比亚,使用两架“鹰眼”,指挥、协调美空军飞机和海军舰载飞机150多架,成功地完成了空袭任务。在海湾战争中,在E一3A预警飞机的有效监视和引导下,近千架轰炸机和战斗机成功地完成空袭巴格达的任务,整个轰炸过程全部清楚地显现在两块大型电子屏幕上,使地面指挥人员对轰炸情况了如指掌,两架预警飞机还为美军军舰上的巡航导弹提供了地面目标的数据,使得100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命中率高达80%。
军事专家预测,预警飞机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宰,不但空战中使用,而且陆、海战场上也会广泛使用。因此,预警机是现代空战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兵器装备之一。
8.飞机、坦克的克星:战术导弹
20世纪50~60年代导弹使战争改头换面,为空战注入了巨大的威力,导弹有战术导弹与战略导弹。
战术导弹有多种潜力。它不仅能用核弹头而且能装载普通弹头。1973年中东冲突时,埃及和叙利亚两国充分利用导弹的双重能力与以色列较量,一决雌雄。苏制蛙式导弹式样新效果好,能携载992磅(450公斤)重的弹头飞行300英里。但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战绩平平。与此同时,以色列订购了美制矛式导弹。它与苏制蛙式导弹不同,矛式导弹是装在自助炮架上的二级液燃导弹,可载各式弹头,从战略核弹头到反坦克弹头,射程为75英里。
战术导弹的另一功能是反坦克。在中东冲突中,导弹反坦克举足轻重。爆破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微型导弹(步兵可以携带)也可用来反坦克。反坦克导弹得以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造价相对低廉,比它的攻击对象坦克便宜得多。
反坦克导弹还得益于校准装置的发展,如美制半自动Tow和价格昂贵的全自动Walleye导弹。北约军事力量一般都装备Tow导弹。
反坦克导弹的部署方法很多:可由步兵携带,也可以装在吉普车、卡车、坦克或直升机上。在“赎罪日战争”中,历来攻无不破战无不胜的以色列坦克步兵团独立作战时惨败,损失巨大。因此,反坦克导弹的功效令人怀疑。尽管如此,反坦克导弹还是给地面部队提供了有效的轻型武器。
人们一度认为步兵面对空中打击束手无策,而导弹帮助地面部队又一次找回了平衡。“赎罪日战争”中各式萨姆(SAM)导弹保护地面部队抵抗了空袭。早期萨姆一2和萨姆一3因运载手段的限制而不够灵活。车载萨姆一6给最后一级发动机辅以炮火追踪装置,实践证明效果更佳。由于受地面雷达的干扰,萨姆导弹无法打击低空飞机,但美国专门研制了F1M43A担当此任,它的重量约28磅(13公斤),可以扛在肩上发射。英军也装备了型号类似的导弹,既可单独使用又可协助侦察。反飞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一样造价低廉,为地面部队提供了重要的反攻手段。
9.打击力强劲的武器:战略导弹
战略弹道导弹有两种类型:即陆基型洲际弹道导弹与潜射型弹道导弹。这两型导弹均有三大构成部分:动力装置、弹头部分与导向系统。动力装置包括由数节燃料储存槽以及底部一个或多个火箭引擎组成的推进器,每一节推进器在飞行途中燃料用尽时会循序自动抛落。弹头部位于导弹前端,包括了重返大气层载具及其他协助、诱导穿透大气层的装置。在这个前端部位中,通常还有一组后期的助燃器(相当重要的第四节推进装置),一般昵称为“巴士”,而在重返大气层载具中则配备了以鼻锥罩保护物覆盖着的核子弹头。导弹的第三构成部分:导向系统则负责控制导弹的飞行。
导弹由液态燃料或固态燃料的火箭引擎所推动。20世纪50~60年代,第一代的导弹均使用非常难以储存于导弹内部的液态燃料。使用像是液态氧的东西来推进,固然有其优异的表现,然而它不但储存困难;而且要把它注入火箭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在遭受攻击下紧急倒数计时的节骨眼上形成严重的限制。第二代的导弹,前苏联在他们的陆基型及潜射型导弹上采用了像是四氧二氮一类较易储存的液态燃料;但是美国方面只有在大力神二型导弹照着前苏联的方式使用四氧二氮及亚罗松50作为燃料。在美国的大力神系列导弹中,大力神一型导弹(Titan 1)全套精密的急速填充液态燃料的装置,仍然需要至少20rain的反应时间来完成,而使用改良的、可储存的液态燃料的大力神二型导弹却只要60s。
固态燃料推进的火箭引擎比起液态燃料推进的火箭引擎在安装上方便了许多,在储存与维护上都要来得简易而安全,同时耗时不多且不需进行危险的燃料填充工作。然而,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主要的问题在于:使用固态燃料难以像使用液态燃料那样可以顺利地用指令来控制导弹的飞行,因此对于导弹的导引产生严重的影响。这个问题经由几种复杂的方式才获得解决:以和平使者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来说,它的前三节推进器使用固态燃料,但是最后一节(弹头部推进器)却依旧使用液态燃料。弹头部的推进装置利用液态燃料、复式燃料喷注器以及成轴状的引擎来调节速度,再以8个小引擎来控制飞行的方向。所有的美国、西方国家的导弹以及大多数前苏联的导弹均在其主要的前几节推进器上改用了固态燃料。
10.空中“千里眼”:雷达
雷达工作遵循物体反射无线电波的基本原理,通过用一定的波长发出无线电波,然后记录它的“回声”,能够计算出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距离。这一结果可以显示在类似电视屏幕的荧屏上。1935年,罗伯特领导的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向世人展示了雷达侦察1万英尺高空中飞机的作用与功能。
英国雷达技术的领先地位很快反映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39年,布列颠东部南部海岸地区建了20个雷达站,有高压电缆铁塔大型梁式塔。塔底部有一个“接收屋”,接线员在小屋内随时监视着可能显示敌机的阴极射线管。各个站都设有发射塔和接收塔,用来发出信号和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尖头脉冲显示到屏幕上,绘出信号的间隔时间,告知目标的距离。可以侦察2万英尺高空的飞机。辅以“低空测链屋”系统之后也可以侦察超低空飞行的飞机。各个雷达站均设有旋转装置,可根据主系统的不同波段来执行操作。两个雷达站同时工作可准确地标出空袭飞机的方位。如果与高效控制网络联结后,则可以很快侦察到飞临海岸线的敌机,并能够及时有效地部署作战命令。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各国竞相设计小型雷达装置用于飞机和军舰。英国有幸在这一领域再次领先。它研制了便携式雷达装置,可以侦察到水上潜艇、战舰,标出夜航战斗机及其他人侵飞机的轨迹和准确方位。在反潜“大西洋战役”及后来的空战中,雷达充分证明了自身的决胜价值。
电波束可用于导航,尤其可为轰炸机导航。在Gee”系统中,3座雷达站发送信号,飞行员根据测得所接收信号的间隔时间标出自己的方位。“Oboe”系统(将轰炸机引导到目标的系统)发出轰炸机紧随其后飞行的波束。系统自动记录一串点划相间的脉冲。另一个位于几英里之外的雷达站发出一个稳定的波束,贯穿其他信号,指示轰炸机飞临目标上空准备投降。
战争越打越复杂,德国和协约国双方争先开发更有效的装置来反击敌方装置。德国采用了近似英国的“Gec”、“boe”系统为其轰炸机导航。1940年对英格兰中部考文垂的空袭是最具毁灭性的轰炸之~,空袭中使用了“x一射线”系统。为了干扰“x一射线”系统的正常工作,人们试图“折”、“粘”或复制波束,也偶尔奏效。他们从飞机上吊下铝箔条带“窗”造成无数个雷达“脉冲”来扰乱敌方雷达的正常识别能力,此法虽不够成熟但效果很好。1943年7月用于空袭汉堡的行动,导致该城市损失巨大,造成了成千上万次事故发生。
空中雷达或称H2S蓬勃发展。协约国轰炸机可绘制所飞行区域的地势图,并参照已知数据定位。德国为与协约国抗衡,开发了远程雷达装置,用来侦察未过欧洲海岸线的轰炸机群;开发了小型雷达装置,用于夜间导航;还为夜航机安装了天线雷达,可以在能见度最差的时候紧紧咬住协约国的轰炸机不放。
如此这般,到了1945年,雷达家族日渐发展壮大。远程搜索雷达、提前报警装置和小型雷达装置在战斗中都证明了自身的巨大价值。至此,战争已经进入了先进的技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