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38220100000023

第23章 .《易经》的产生(1)

一、伏羲造八卦

悠悠万物,皆有终始;江河千条,各有源头。

《易经》,说的是八卦和八卦变化所兆示的吉凶,无疑,这些都是深邃奥妙的东西。那么,这部深邃奥妙的《易经》,具体一点来说,这个善于变化的八卦是怎样产生出来的呢?

古人常说:“创巨者,其日久;渊深者,水流长。”毫无疑问,像《易经》这样一部巨著,自然是年代非常久远,渊源极其流长的了。它的产生自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出自哪一位名贤之手所能完成得了的伟业。我们前面说过,它是一部大智大慧的海洋,是我们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集中表现,因而也就必然是历代的古圣先贤们的承前启后,是灵感与智慧的火炬的辗转传递,千古传承。那些开创人类文明的祖先们,在此中凝聚下对于宇宙与人生的全部超凡脱俗的感应。

根据古代的那些大贤们,像墨子、列子、韩非子和左丘明等人所记载,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帝王是有巢氏,第二个帝王是燧人氏,第三个帝王是伏羲氏,第四个帝王是神农氏。他们都是些非常聪慧圣明的人,为我们人类的发展进化、文明创建,都各自做出了惊天动地的杰出贡献。现在中华世纪坛的大型浮雕壁画上,一开头就绘制着这四位远古圣贤的光辉形象。

先说说这个有巢氏,他就很了不起。在他之前,人们为了冬避风雪,夏避雨露,同时也为躲避毒蛇猛兽的袭击,都居住在山洞里,像人们常去参观的北京周口店的猿人和山顶洞人所居住的地方那样。山洞潮湿阴暗,既不通光也不通风,而且又是蝙蝠、蜥蜴、蛇类和蚊虻极易楱息的地方。人们住在里面生活和行动是如何的不便,是何等的有害于身体健康,是可想而知的了。所以,周口店的猿人和山顶洞人的寿命都很短,平均年龄也只有三四十岁。有巢氏有鉴于此,发明创造了构木为巢的方法,教人民竖立木做支柱,搭横木做房梁,上面再苫上些树皮和茅草之类的东西,然后封上黄泥,就成了简易的房屋。说是“巢”,实际上就是屋。这种巢屋有的建造在平地上(像现在西安附近半坡那地方所发现的房屋的遗迹),有的建筑在树上,类似西南少数民族居住的吊脚楼。建在树上的房屋虽然出入不大方便,但在避潮湿和防猛兽方面的好处,比平地上的房子可能更好一些。因为这种房屋很像鸟巢,所以称为巢屋。这可是人类进化的一项重大发明创造,所以不少史书上都称颂他,有巢氏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

燧人氏的贡献也很大,他教民“钻木取火”。人类很早以前就知道用火了。但那时都是从天然火中保留下的火种,将其贮藏在火塘里不使其燃烬。但这种火源是极不牢靠的,一旦遭受到自然和人为的侵扰,塘火熄灭,人们也就断了炊烟,又要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了。而且这种火塘取火的方法,在野外作业又极不方便携带。当人们亟需用火时却发现火不在身边,等到家取回来,一切有利时机可能全都流失了。现在,燧人氏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是火的创造者,他教人用坚硬的东西钻木头或竹子,靠摩擦生热的方法造火,后来又靠打击燧石而取火。这样,人类就由火的奴隶变成了火的主人。燧人氏给我们谱写了一部轰轰烈烈的驯火记,就像古希腊神话里,普罗米修斯将火种从天堂里盗窃出来偷偷赠送给人间一样。说到伏羲氏,则是一个更为圣明的古圣先王了。他的贡献特别大,也特别多,他开创了我国文明进化的一个崭新阶段。那时,我们的生产生活虽然依旧是以渔猎为主,但经过他的开发,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阶段。他教人们制造纺锤、纺轮,妇女们可以坐在家里纺线、织布,织成麻布做衣服,编织竹簾、草篝,还能做些简陋的家具等等。更重要的是,人们学会用麻线编制渔网,用麻绳做成猎网和索套。这个发明可不简单,它使人类的生产活动一下子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粗放变为精细。过去人们是棒打獐,瓢舀鱼,因而猎取野物要受到时间、地点、气候、环境等各种条件所限制。现在好了,有了渔网和索套,人们可以将生产活动大大地向前延伸,可以突破上述各种条件的限制而主动地去出猎。正像常言所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人们能够退而结网,应当说是已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跨越的一个重大飞跃。

伏羲氏带领人民向前跨越的另一大步骤,便是将捕猎发展到家庭驯养。由于有了渔网和猎网,人们捕获的野兽和鱼类不仅多了,而且与从前的棒杀、石击不同,可以取得活的猎物回来。这样,就’

有条件可以进行家庭驯养了,它使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向前大大地拓宽了一步。同时,伏羲氏又被人们称作为“庖牺氏”,那是因为他教民“养牺牲以供庖厨”而得的名。那意思就是说,他在当时已经能够教化民众将宰杀的家畜,用到厨房里烹煮食物,而不像过去那样茹毛饮血了。不过,当时所用的炊具都是用泥土烧制成的陶器,如罐、鬲、灶、鼎、瓮、钵等。但不管怎么说,人们已经开始讲究食物的味道了,不再像从前那样只要能够填饱肚皮就行了,是伏羲开创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先河。所以,庖牺氏(即伏羲氏)又是我国烹饪行业的鼻祖,就像木匠要拜鲁班、裁缝要拜黄帝一样,厨师们是敬奉庖牺氏的。

除此之外,伏羲氏在开创我国民族的文化文明方面,应当说更是功不可没。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茫茫千古,何计短长?在伏羲氏以前,我们祖先的文明进步,发明创造,还只能从出土发掘出的石器、兽骨等实物中去考察论证,而人类自身的创造性活动和进行这种创造时候的思想意识,则因为没有任何标识记载,便都被历史的尘埃给掩埋了。而自伏羲氏起,人类开始了一个有标识的文明、可记忆的文明的时代,他开创了有符号记载的文化先河。

根据古书上的记载,伏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的观察与识辨能力特别地强。他仰观天象看日月星辰,俯察地貌观山川陵谷,从这里面悟出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运行的许多客观规律,并依照天上地下和人类自身的许多形象,制定出了许多可供人类共识的标志和符号,这便是我国象形文字的前身。现在各地发现的出土物中展示的各种物象、图形和几何线条,就是当年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进行这些活动时的思想意识的记载。在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上,已发现有各种刻削出的符号三十余种,从最简单的IT×,到很复杂的丰、科等。有了这些标识和符号,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活动,甚至进行这些活动过程的思想,都可以纪录下来了。

伏羲氏构建记忆思维的开始,就是结绳记事。

说有一天伏羲来到了河边,看见有许多人正在用麻线绳织网。

有的人竞将一条条麻线绳结成数量不等的疙瘩悬挂在树上。伏羲问他们这是为什么?人们告诉他说,那是记载着某某人已经织出了几张网。伏羲又问,为何悬挂在不同的树上?人们告诉他,不同的树就代表着不同的人,或者是不同的班组。伏羲又仔细地观看了那些麻线绳,查数着线绳上的疙瘩,不住地点头。回去之后思索又思索,终于创造了一整套结绳记事、结绳记数的方法,开辟了记忆和标识文化的最原始通道。

伏羲的“结绳记事”之所以称为文化,标明它不同于一般的标志与符号,譬如半坡出土物中那些T×等简单的、随意的标识那样。

它也不同于人们在河边上用麻线绳结成的疙瘩那样,因为,人们在河边上结成的疙瘩,是对事物的原始复制,原来是个一,就系成一个疙瘩,原来是个二,就结成两个疙瘩。伏羲的结绳记事可不是这么简单,他是经过人类智慧的加工制造,经过了一番复杂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过程,它里面包孕着人类的崇高智慧,计数的最基本运算方式——二进位制就包含在里面。

原来,伏羲看到河边渔夫们用绳子结的疙瘩好虽则好,但是却有着许多的不便,用它来记个简单的数,还可以,例如张三织了两张网,李四结了三张网,用二个和三个疙瘩来表示就行了。但是生产越发展,人类越进步,世上出现的事物越来越多,你那疙瘩要系多少个呀?就是七个八个,也不容易结系;结系成了也不好查数。

你把疙瘩排列成一大长串,像过去厂甸里卖的大冰糖葫芦似的,谁能数得清是多少个呀!于是,伏羲便对河边麻绳上系着的一大串疙瘩进行了抽象,进行了逻辑思维上的运筹转换。他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一长串序列的数,亦即那一大长串的疙瘩,简化为两个,即一与二。二以上的即进一位,通过进位而计算与标志出三以上的所有的数。这样,不论是织出了多少张网,捕获了多少头羊,只用一与二两个数和二的进位数字,便都能计算出来与标志出来。

这种二进位制的方法,用麻绳上的疙瘩标志如下:大家要特别注意,这里关键地方在于疙瘩摆放的位子。一条空麻绳自然就是零了。零即是个虚空,不占任何位置。然后,他将麻绳分为上中下三个位子。上面位子上的疙瘩代表一,中间的位子代表二,下面的位子代表二的倍数四。这样,一根麻绳就可以标志出从零到七的八个数。这就比过去简明方便得多了。

他又发现,从零到七这八根绳子,又可以用来代表东南西北四面八方,而方向在当时来说,又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上所最亟需的。

原来,在伏羲氏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来源主要还是靠渔猎和采摘。当时森林没有砍伐,沼泽没有破坏,到处是林木莽莽,杂草丛生,沼泽遍野,沟汊纵横,人们出去打猎,常常会迷途而不知返;出去打渔,常常会临迷津而不知渡。有人在野外迷失了几天十几天,方才饥渴劳碌、狼狈不堪地找回来;有的人竟然一直迷失在外而不得复归,就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那样,“遂迷不复得路”。伏羲深感人民不能辨识方向所造成的困苦和迷惑,并由此而给人们所带来的灾难。怎么才能使人们从这困惑中解脱出来呢?于是,他就想出来用那八根结系疙瘩的麻绳来代表宇宙的四面八方。

用第一根全为空位的麻线绳代表南,依次下来,用第二根绳代表东南,用第三根绳代表东,用第四根绳代表东北。接着,再用第五根绳子代表北,第六根绳代表西北,第七根绳代表西,第八根绳代表西北。只要在路口上悬挂着系着不同疙瘩的麻线绳,人们一看就辨认清楚了所去的方向。

现在,初步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是事物不断发展,原来从零到七的八个数渐渐感到不够用了,于是人们就向他提出新的要求,八以上的数该怎么办呢?挂两条绳子,三条绳子吗?伏羲聪明绝顶,他没有陷入到常人们所惯用的单摆浮搁的平面思维之中。他所运用的还是二进位制的拔高系列,即将一根绳的上中下三段,简单地分为四段就行了。上面三个位子上的疙瘩计数方法不变,只在最下面第四段的位子上,再以一个疙瘩代表四的二倍就行了。这样,麻绳上疙瘩所标志的数字,就有如下图了:那么,十五以上的数又该怎么办呢?那就将一根麻线分为五段、六段,以此类推就全部解决了。这真是人类的大智慧,开辟了抽象思维发展的无限广阔的空间,正像列宁说的那样:“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①

但是,伏羲智慧的光焰并没有局限于此,他虽然创造了计数的最基本运算方式,将庞杂的数字海洋简化为一与二两个数,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这里边还存在着许多的不便,也就是说,还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首先,麻绳不易长期保存,经过风吹雨淋,几年工夫就溃烂了;其次,那些疙瘩既不易打结,也不容易察辨,标识出来又不太显眼。而更主要的是,作为一种信息来说,它不容易交流与传递。要克服这许多的不便,突破这许多的局限,就要想办法将绳子上的这许多疙瘩,转化成为抽象的符号。

符号,较之于这些绳子上的疙瘩,则是更深一层的抽象。只有更深一层的科学抽象,才能更深一层次地接近真理,用古代人的语言来说,也就是更深一层次地接近于神,接近于天,接近于道。

伏羲为了创造这些符号煞费了一番苦心。符号,必须具有符号的特征。首先,它要鲜明、明显;第二要形象,与它标志的对象酷似和近似,惟妙惟肖,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它指的是什么;第三,①列宁:《哲学笔记》.第181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容易刻写,容易记忆,看一眼就忘不了。根据这些特征,伏羲昼思夜想,无休止地观察,无休止地深悟与感思。他那颗大智大慧的头脑在不停地运转与思谋。不知道历经了多少年,多少月?他观察与思考的结果,认为天和地是人们最容易感知而又须臾不能离开的事物。别的东西他可能忘了,一时半会儿地接触不到它,而天是时时刻刻地悬在你的头顶上,地是时时刻刻地踏在你的脚底下,而人类和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又无时无刻不在天覆地载之中生存、演化、发生和发展。天和地蕴育着万物,是万事万物产生的本源,因此,天和地就可以用来作为标识万事万物的最基本符号。伏羲想到于此,他就创造了天和地两个最基本的符号。他用一根长线一代表天,用一根中分线一一代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