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单体的八卦已经各自代表了一些事物,例如坎卦代表水、巽卦代表木等等。现在的井卦三是上坎下巽,代表木的巽作为井框,木框里有水,那不是井是什么?再如大有卦薹,是离卦三与乾卦三叠罗而成的。我们知道,离卦是代表日的,乾卦是代表天的,日在天上,阳光普照,风和日丽,万物茁壮生长,可不是大有好的收成吗?再如明夷卦三三,是由坤卦三三与离卦三叠罗而成的;我们知道,坤卦是代表地的,离卦是代表日的,日落在大地的下面,不是天色已晚,光明逝去、晦暗降临之时吗?唤它为明夷(即光明消逝之意)不是正合适吗?
再如涣卦三,是由巽卦三与坎卦兰叠罗而成的。我们知道,巽卦是代表风的,坎卦是代表水的,水上面有风不断地吹,必然使水波涣散,蒸发出许多水蒸气来,因此用涣卦来指示涣散正得其意。再看看临卦圣,是由坤卦三三与兑卦三叠罗而成的。我们知道,坤代表土地,兑代表川泽,在川泽的中间有一块小小土地,居在地上的人四面一望是一片汪洋大水,下临无地,这不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意思吗?用它来代表临那是最为适合不过的了!再看看升卦茎,它是由坤卦三三与巽卦三叠罗而成的。坤卦代表地,巽卦代表风,大地下面有风雷启动,不是万物升发之时吗?这正像清人张维屏写的《新雷》一诗所言的景象:“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
这种上下卦交感、交流、交差、交合而构成新卦的典型形象,莫过于中孚卦圣了。它是上卦巽,下卦兑,各自代表着自身的许多含意,但现在叠罗在一起了,上下图象的交合、交错,便产生了新意,让它来代表契约、节符。因为,古代的契约、虎符都是采用上下两半儿能够互相咬合的形式制成的,双方各执一半儿,承兑时上下能够准确咬合在一起即是真的。这个中孚卦至,就能够准确地代表这个形象。如果我们把它稍一改动,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其上下咬合的情形了,即如下图:
由于契约、节符等凭证含有绝对可信的意思,所以命名此卦为中孚卦。孚,即是信任与诚信的意思。
由此可以看出,《易经》中的八八六十四卦,都是依靠各自代表着一定含意的上下卦的互相咬合、交感、交错、交流,使其上下呼应而生发出的新意而构造的。
六十四卦构造出来了,但它们要按照怎样一个秩序来前后排列呢?神农氏当时则是完全按照数字语言从下到上由虚位到实位逐步升级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即由零零零的坤卦三三到零零一的剥卦三三、零零二的比卦三三,逐步上升,一直到六十三央卦三,六十四乾卦三。在这里符号的语言是=E常鲜明的,图象的发展变化也是非常规矩整齐的,第一阶段完全是用下卦坤三三来组合的,第二阶段全用下卦艮来组合的,第三阶段全用下卦坎三来组合,第四阶段全用下卦巽三来组合,第五阶段全用下卦震兰来组合,第六阶段全用下卦离三来组合,第七阶段全用下卦兑三来组合,第八阶段全用下卦乾三来组合。
看看,排列得多么有序!图象一步步地向上发展、向前移动得多么有规律、有节奏!简直就像播放的电影拷贝。人们从这样一个动态系列里占卜自己的命运,很容易找到自己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子。
后来随着时势更迭,改朝换代,事物发展由简至繁,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历代人的崇尚各有不同,于是这个排列顺序便不断地改变,由黄帝到大禹,由:赶禹到成汤,几次更易,最后到了周文王与周公手里,为要强调天人感应的宇宙观念和伦理道德,便编排出完全按照卦名、卦义的序列来。后来更由于孔子为它作了《卦序》,充分地肯定了这种秩序的:正义性与合理性,又把按照这种序列编排的《周易》列为六经之首,于是便一直地千古流传下来。
《周易》的卦序排列曰于过多地着重于义理方面,对于图象方面,即八卦的符号语言方面,就无法照顾到那么许多了,不能像神农创建重卦之时,完全是:f安照八卦符号的数字增减而有序地排列出来。《周易》所能照顾到的,仅仅是对立的两卦之间的八卦符号的有规律有秩序的变化,即乾坤、泰否、损益、蹇解等对立的两卦之间。而两个对立卦之间的变化,例如“坤卦”与下一卦“屯卦”之间、对立的泰否中的“否卦”与下一个对立的“同人卦”之间,则是完全地无规则、无秩序。
对立统一的两卦八卦符号是怎么变化的呢?经历代大儒们的揭示,归结为“相承相复,非复即变。”意思就是说,他们的变化有两种方法,不是复,就是承与变。承与变,方法简单易行,就是将前一卦的各爻,统统改变为它的对立面的各爻就行了,是阳爻变成阴爻,是阴爻变成阳爻。例如乾卦要变成坤卦,只将三变成三三就行了。泰卦要变成否卦,只将三三变成三就行了。
所谓“复”,就有点复杂了。是采取上下两卦倒颠旋转的方式,即所谓“乾坤倒旋”,也称之为“倒象”或“反对之象”。变换的第一步是将上卦拉下来变成为下卦,将下卦提上去变成为上卦。第二步是将提上去与拉下来的卦象再颠倒过来,使图象倒呈。例如“损卦圣”要变成“益卦至”,第一步是将损薹之下卦三三提上去变为益之上卦,将损之上卦三拉下来变成益的下卦。这样,它的初步呈象是三。但它还没有到位,接下来还要变。第二步是将三倒旋过来变成三;将三倒旋过来变成三,这样,益卦的呈象便是三三。
这样,就使得六十四卦之中的许多对立的卦,他们相互之间的图象都是一正一反颠倒垂示的。这正像我们在风和日晴之时行船走在漓江之上,看岸边逶迤地排列着三十二座青峰,每座青峰下边都有一座与它形状完全相同的倒影。那倒影与岸边青峰的形状虽然相同,但一个是山根在下边峰顶在上边;而另一个则是山根在上边,峰顶在下边。这就是真真假假、正正反反、虚虚实实、生生死死的宇宙万物的自然呈象。八卦就是这种自然界现象的真实反映。难怪清人胡大川所写的《幻想诗》中说:“愿为列子御风行,尽观万物倒象呈。”实际上,这也很符合宇宙间的万物呈象法则。近代物理科学提出的《宇称守恒定律》就是揭示这一自然现象的。镜观中的影象与现实就是一正一反的。我们照镜子,左耳朵在镜子里就是右耳朵,右耳朵就是左耳朵。宇宙万物的镜观影象皆是如此。
在军事上有奇奇正正、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说法,以倒象垂示敌人使其上当,误进我的埋伏之中。古代有名的增兵减灶、围魏救赵、声东击西、欲擒故纵,以及楚汉交兵时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等,就是应用倒象的原理。《孙子兵法》总结这些经验时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这就是八卦和重卦这种符号语言所述说的一切。它把宇宙万事万物几乎都囊括在这三根线和六根线所构成的图象与数字之中。这些图象和数字及其所代表的事物,就是产生每个卦的义理、卦德的基础,产生卦辞和爻辞的基础。文王与周公就是认读这些符号语言,然后将其破译出来编写成那些卦辞与爻辞的。
我们认识了这些符号的含意,也就有了阅读和理解《易经》八卦的一定基础了。
三、庖丁为梁惠王讲解牛之道
上边我们讲的,还只是八卦的整体结构,不管是单卦也好,重卦也好,还都是从他们的整体形象,用《易经》的术语来说,还只是从卦画与卦图的整体结构上来考察八卦的意义和作用的。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剖析,用解析几何的方法来考察八卦的内部结构,以便进一步地认识和理解它的深邃奥妙的内涵。
《庄子》中有一段故事说,有一天梁惠王来到厨下,看见庖丁正在操刀剔解大牛。只见他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踏,膝之所抵,潇洒自如,绰约有余,就如同跳桑林之舞一般。梁惠王见了不由得赞不绝口地说:“绝技呀,真是绝技!这是天下很少见到的绝技。”
庖丁听了笑道:“谈不上什么绝技,臣之所为,不过是依据一种事理而已!臣开始解牛时,眼睛所见的是个全牛,一个庞然大物堵立在眼前。三年之后再看,已不见全牛了,看到的是骨架和筋络的结构;现在已经不用目视只用心领神会就知道该从哪里下刀。臣的解牛,是以智能作导向的,各种器官完全听从心智的指引而知进止,依循天然之理该劈的劈,该剔的剔,该割的割,该断的断,一切都按照牛的自身结构进刀行事。臣解剖牛,一向是绰约地游刃于其间,勿须费多大的劲儿,也从未曾碰到任何一点些小的障碍。较好的庖丁是一年换一把刀,一般的庖丁是一个月换一把刀,而臣所用的刀已有十九年了,还像刚从铁匠炉里打制出来时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般的庖丁不熟习牛的骨架结构,不是在结构的缝隙中下刀,而是硬砍硬剁,他们的刀还能使用长久吗?几天功夫就要崩出缺口来的。臣下刀则专找骨与骨的间隙。任何骨架都不是浑然一体的,其间必有连接之处的缝隙。骨节间有隙,而刀刃锋利飞薄,以飞薄的刀刃插入有缝隙的骨架间,岂不是刀到骨开,刃至骨解吗?
臣的技术虽已纯熟如此,但仍然不敢懈怠。每于人解牛之时都要在一旁观看,特别当其碰到挂碍之处,更是要仔细地观察,不看清他为什么会遇到这些挂碍,就决不罢休。牛身上的一切难解难剔的地方都看得清楚了,然后再思谋该如何处理和避开这些挂碍之处。臣操刀的时间少,而思虑的时间多。一旦操刀,解剖大牛就如同切削土豆一般,一个庞然的大牛,顷刻之间就解开了。然后操刀而立,环顾四周,心中顿时充满着踌躇满志的感觉。
这是庄子给人讲如何依循自然之理养生保健的一个巧妙比喻。
庖丁因为熟谙牛的骨架结构所以能够在庞然大物面前绰约自得,游刃有余,可见,顺依其内部结构就是顺依自然之理。事实上,天下的万事万物,其内部都有其自身结构的,事物越是宏伟壮阔,其内部结构越是精巧,大至宇宙天体,小至分子团粒,其内部皆各有其自身的精巧奥秘的结构。只有熟谙事物的内部结构,就像庖丁对于牛的骨骼筋络结构的洞悉精察那样,这才能够了解和把握那个事物的运行规律。从大的方面来比喻,银河系中有许多恒星星座,大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在太阳系中,又有九个行星围绕着太阳旋转,各自保持着一定距离的运行轨道。只有熟悉九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运行轨迹,才能了解和把握太阳和太阳系的活动规律。以小的分子团粒来作比喻,其情形也是如此。在茫茫浩瀚的大海中,一滴水只是它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可以说是沧海中之一粟。但是,正是由无数的一滴水,才组成了大海,故而人们又常说,通过一滴水可以看到整个世界。因为,一滴水正是浩瀚大海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小见大嘛!我们再看那一滴水,它是由无数的水分子构成的,而水分子内部又有其完全不同于其它分子的结构,它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而组成的。不熟悉水分子的二氢一氧H20的结构,便无法理解水的特性。H20与H2o2,虽然在内部结构上只差那么一点点,但二者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这就是水的内部结构H2O的精妙深邃之处;当然,这H2O2也有其内部结构的精妙深邃之处,各有千秋嘛!
同样道理,八卦和重卦作为准确地反映天道运行和万事万物活动规律的精妙结构,它的内部结构自然也是十分精妙和奇巧的,组成八卦的那三条线、组成重卦的那六条线,按照怎样的方式构建,才产生出如此奇妙的效果呢?它的奥妙与神奇,让人叹为观止,仰之弥高,思之弥神,正如郭沫若对《易经》所作的精彩绝伦的形容和譬喻那样。他在《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中说:“《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因为它自己是一些神秘的砖块——八卦所砌成,同时又加以后人的三圣、四圣的几尊偶象的塑造,于是这座殿堂一直到二十世纪的现代都还发着神秘的幽光。……一百九十二片的长砖(阳爻)和三百八十四片的短砖(阴爻),便一片一片地都发出神秘的声音,神秘的天启来了。”
下面,我们不妨就对那三百八十四块神秘的砖块,即八卦的内部结构进行一番详细的剖析。
我们前面已经简单地谈过,八卦是由三条线组成的,重卦是由两个八卦叠罗起来,亦即是由六条线组成的。在《易经》中管这些线条统称作爻,亦即郭老所说的神秘的砖块。线条分为两种,一种是长线一,一种是中分线一一,《易经》将长线称之为阳爻,将中分线称之为阴爻。八卦的三条线、重卦的六条线就是由阴爻和阳爻用不同方式排列组合成的;换句话说,各个不同的卦,便是阴爻和阳爻的不同的排列组合,就像练操场上的兵排列成不同的队形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