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末期。与当时的经济发展、哲学思潮相适应,绘画艺术也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现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在其著作《美的历程》中曾这样评述:“与明中叶的时代潮流相吻合,以仇英为显赫代表的院体青绿山水,以及著名的吴派首领沈周和文征明、唐寅等人,共同体现了一种倾向,这就是接近世俗生活,采用日常题材,笔法风流潇洒,秀润纤细……“。仇、沈、文、唐被后人誉为“明四家”,他们都是诗、书、画、印兼善的文人,单在绘画领域,也是山水、花鸟、人物诸体均工。
清代乾隆时期,花鸟画异常繁荣,一些代表着深刻变化的富于个性和新的气息的画家出现了。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扬州八怪”。八怪上承朱耷、石涛的传统风格,作品富于个性,以各自独特的笔墨、构图、色彩、形象,或粗豪放浪,或精工柔美,把中国画推上了走向近代的新阶段。八怪之中,又以金农、郑燮为代表。总之,“扬州八怪”反对摹拟、死守古法,力主创新,善于从生活中和自然中汲取创作素材。他们关心民众疾苦,反映自己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态度。他们的绘画直接为从任颐(伯年)、昌硕到齐白石、潘天寿、刘海粟等近现代画家开辟了道路。
7.近代与现代绘画艺术
19世纪中叶,上海经济迅速发展,为绘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许多画家云集上海,形成“上海画派”,简称“海派”。
“海派”画家远宗徐渭、陈淳,近承扬州八怪诸家,善于把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他们又独辟蹊径,从古代刚健雄强的金石艺术中吸取养料,将明清以来的大写意水墨画与强烈的色彩结合,笔墨沉厚坚实、凝重酣畅,气势开阔雄壮,形成了雅俗共赏的新艺术。代表画家有任伯年、吴昌硕等人。
1919年,爆发了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五四运动”。在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感召下,20至30年代有不少留学欧洲和日本的青年画家学成回国。他们移植了西方的美术教育方法,兴办学校,扩大西方文化的影响,强调生活,把对景写实、写生和西方的色彩观念渗入了中国画。经历了海派画家对西方水彩的取用与岭南派巨擘高剑父、高奇峰对这一探索的深化,徐悲鸿、林凤眠等进一步将中西绘画风格融合起来了。中国画进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共同繁荣、相互辉映的新时期。
第二节 中国著名的绘画艺术大师与主要艺术流派
1.顾恺之:谢赫六法理论先驱
顾恺之(约345~406),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人。东晋著名画家。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继而投奔桓温之子桓玄门下,晋安帝义熙初任通直散骑常侍。顾恺之博学多才,能诗擅文赋,精书法,尤工绘画,时人称为“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其绘画创作多以道释、人物、肖像为主,兼能山水、禽兽等。画人物注重点睛,强调传神。史有以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三杰”,加曹不兴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是我国绘画史上有较多史料,又有作品摹本及理论著述流传的最早的画家,其理论著述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最重要的论画观点是在《论画》中提出的“传神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这些论点实为谢赫六****的先驱,对中国后世绘画创作和绘画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为顾恺之作品的摹本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女史箴图》最早的唐人摹本,现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内容描绘西晋张华所撰约束宫廷妇女的教诫。《洛神赋图》是宋人摹本,内容根据曹植《洛神赋》一文而作。
2.展子虔:唐画之祖
展子虔(生卒不详),渤海(今属山东省)人。隋代著名画家。展子虔约活动于6世纪后半叶,历经北齐、北周两代,至隋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曾在洛阳、长安、扬州等地寺院作菩萨和八国王分舍利等壁画。创作题材多样,善画台阁、人物、鞍马车舆、官苑、楼阁、翎毛、历史故事,尤擅山水。人物画法成就卓著,属细密一体,以色晕染人物面部,使之神采飞扬,栩栩如生,对唐代人物画法影响很大。画马入神,立马有走势,卧马则有腾骧起跃之势。与董伯仁齐名,人称“董展”。尤擅长山水画,他的画法被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继承和发扬。展子虔是从六朝到初唐过渡时期的继往开来的重要画家。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唐代画坛曾以“顾(恺之)、陆(探微)、董(伯仁)、展(子虔)”并称。据有关文献记载,他的作品很多,有《长安车马人物图》、《弋猎图》、《朱买臣覆水图》、《法华变相图卷》、《南郊图》、《杂宫苑图》、《仙山楼阁图》、《游春图》等。现仅存宋赵估(徽宗)题作展子虔画的《游春图》,但可能是中唐画家的临摹本。
3.阎立本:多才多艺的初唐画家
阎立本(?~673),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初唐时期的著名画家。
阎立本出身贵族。父毗、兄立德俱擅工艺、建筑和绘画,驰名隋唐间。阎立本继承家学,尤长绘画,且有政治才干,显庆中任将作大臣;兄殁,代工部尚书;后任右相,时人有“右相驰誉丹青”,“冠绝古今”之说。他的绘画师承隋代的杨契丹、郑法士、董伯仁等“变古象今”,可以代表初唐中原画家的风格。
阎立本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工书法,擅画道释、人物、山水、车马、台阁等,尤以道释人物画著称。曾在长安慈恩寺两廊画壁画,颇受称誉,其人物画多为肖像画和政治性题材的绘画,为初唐政治事业歌功颂德。其肖像画善于刻画性格,代表作有《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等,为时人称誉。
传为阎立本的肖像名作还有《历代帝王图》,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阎立本的不少创作反映唐王朝各民族及各国之间友好往来、歌颂唐王朝的强大,如《步辇图》、《职贡图》、《外国图》、《西域图》等,唐初政权的发展和强盛为阎立本的艺术提供了辉煌的内容,加之他在宫廷任职,更提供了便利。现存最重要的作品《步辇图》,描绘唐太宗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反映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全图不画背景,手法简洁,对不同地位、身份、民族的人物表现得真实得体,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4.吴道子:民间画工的祖师
吴道子(约686~760年前后),后改名道玄,世人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盛唐杰出的道释人物画家。幼时孤贫,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后改学绘画。当过画工和雕塑工。神龙年间曾在韦嗣立处当小吏,景龙年问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后漫游洛阳时,玄宗闻其名,召人宫廷作画;先后任供奉、内教博士,官至宁王友。他奉诏绘制一些历史画和政治性肖像画,同时常在长安、洛阳等地作壁画三百余幅,气势宏伟,热情奔放,笔迹磊落,技巧娴熟,奇迹异状无一同者,从而名声大振。他擅画道释人物,亦画鸟兽、草木、台阁,远师张僧繇,近学张孝师,在风格技巧上有突出的创造;在运用线描的技巧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特别是中年以后创造了遒劲奔放变化丰富的“莼菜条”或状如兰叶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吴道子还有“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是后世白描之先驱,促成水墨画派的滋生和成长。吴道子也画山水,一说山水画之变始于吴道子。苏轼评:“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千百年来被誉为“百代画圣”,民间画工尊之为“祖师”。传世作品有《送子天王图》、《地狱变相图》、《八十七神仙卷》等,均为宋人摹本。
5.董源:南方山水画派之祖
董源(?~约962),一作董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南昌)人。五代南唐画家。南唐中主时任北苑副使,世称“董北苑”。工画龙水、人物、牛虎,尤擅画山水,所画llJ水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多画江南平缓的峰峦、明净的江湖溪流,水村渔舍,林麓洲渚,草木丰茂,秀润多姿,云雾显晦,峰峦出没,充满生机。特别受到北宋书画家米芾的推崇,并在元明以后产生重大影响,后世将其与臣然并称“董巨”、成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与荆浩、关同、巨然并称“五代北宋山水四大家”。传世作品有《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等。北宋《圣朝名画评》评其“用笔深远,于繁富则尤工”,说明他还善于表现繁华富丽的生活场景。传世代表作有《宫中图》(又名《唐宫春晓图》)白捕长卷,描绘宫廷妇女的各种生活情态(如画像、扑蝶、戏婴、簪花、戏犬等),动态造型较唐更生动,除面颊略施淡彩外,均用白描,其画仕女之妙不在“施朱傅粉,镂金佩玉”的装饰,而在“得其闺阁之态”。另一传世名作是《重屏会棋图》,表现南唐中主及兄弟下棋情节,其肖像神情逼真,构图章法巧妙,图中屏风画中又套绘屏风画,故名《重屏会棋图》。
6.黄筌:“黄派”花鸟画之祖
黄筌(约903~965),字要叔,成都(今属四川)人。是五代西蜀画家。13岁左右从刁光胤学画,17岁为前蜀翰林待诏,历仕前蜀、后蜀,至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并主管画院事。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北宋初与子居宝、居窠及弟惟亮转入宋代画院先后达40余年。
黄筌在中国古代花鸟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黄派”花鸟画的开山祖,与其子居宝、居寀创作的花鸟画被称为“黄家体制”、“黄家富贵”,后人把他与江南徐熙并称“徐黄”,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评,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的两大流派。
黄筌能画山水、人物,尤工花鸟,所画禽鸟骨肉兼备,羽毛丰满,花卉秾丽工致妙于赋色,以画鹤最负盛名。其作品多描绘禁中的奇花怪石,珍禽异兽。其画法是先用淡墨勾勒轮廓,后施以浓艳色彩,着重于色彩表现,即所谓“双勾填彩画法”,用笔极精细,几不见墨迹,但以五彩布成,谓之“写生”。其画风精工富丽、神采逼真,格调秾丽,适应宫廷需要,成为宋初翰林图画院取舍作品的标准,是典型的“院体”花鸟画。把自边鸾、刁光胤以来的工笔花鸟画推向成熟。传世代表作有《写生珍禽图》。
7.徐熙:野逸山水画之父
徐熙(生卒年不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一作钟陵(今江西南昌)附近人。五代南唐画家。出身“江南名族”,但终身不仕,为人淡泊宁静,故人称“江南布衣”或“江南处士”。擅画江湖间的汀花野竹、水鸟渊鱼、蝉蝶蔬果等田园动植物。徐熙从选材到风格更多地表现士大夫田园情趣,不追逐时尚,被称为“徐熙野逸”,历代评价极高。沈括评其“骨气风神,为古今绝笔”;《圣朝名画评》谓“筌神而不妙,昌妙而不神,神妙俱完,舍熙无矣”。徐熙与黄筌并称“徐黄”,成为五代、宋初花鸟画的两大体系。
徐熙也曾为宫廷画过作为装饰用的“装堂花”、“铺殿花”,惜其作品真迹早已不存。
徐熙的孙子徐崇矩、徐崇嗣、徐崇勋皆善画,其中徐崇嗣成就最大,创造了一种不用墨笔,直以色彩涂之的没骨画法。后经张仲、王若水、沈周、徐渭等人发展,成为定型的水墨写意花鸟画。
8.李成:画出山水灵气的画家
李成(?~967),字咸熙,其先人为唐宗室,后周时避居青州(今山东)营丘,世称“李营丘”。北宋初年山水画家。他出身贵族,有文学才能,因世变抑郁不得志,遂纵情诗酒书画,终日纵饮,48岁醉死淮阳客舍。
李成能诗、善琴,尤精山水,师法荆浩、关同的北方山水画派,并发展成新风格。李成山水画寒林平远,能“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他的山水画特色“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用墨淡而有层次,世称“惜墨如金”;他以爽利秀润的笔墨画寒林枝枒,俗称“蟹爪”;他画山石好似卷动的云,后人称此技法为“卷云皴”,所画山石圆润,“烟岚轻动,如对面千里,秀色可掬”。李成的作品,《宣和画谱》著录有一百五十九件,上面记述他的山水画说:“所画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萦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涧、水石,风雨晦明,烟云雪雾之状,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图画见闻志》则评为:“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
郭若虚把李成、关同、范宽并列为宋初山水三大家,成为北方山水画派的主流,几乎左右了北宋山水画的发展。传为李成的作品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