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艺术知识
38229900000015

第15章 绘画艺术(4)

18.张大千:五百年来一大千

张大千(1899~1983),原名张正权,后改名张爰,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画室名“大风堂”、“靡耶精舍”等,四川内江人。现代著名画家。自幼随母亲习画,1917年留学日本京都学习绘画和染织。1919年回上海拜曾熙,李瑞清为师,不久出家为僧,法号大干,三个月后还俗。1924年在上海举办首次个展,1929年曾任第一届全国美展干事会员。193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同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千画集》,徐悲鸿作序称誉“五百年来一大千”。1940年赴敦煌临摹历代壁画,1943年出版《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并先后在兰州、成都等地举办展览。1950年起先后在印度、欧美及东南亚各大城市举办个展,1956年旅行欧洲,并在法国与毕加索会晤。1957年,以写意画《秋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金奖。1978年定居台北至去世。

张大干20世纪30年代即与齐白石齐名,并称“南张北齐”。其画风的演变可分三个阶段:①古典风格,60岁前,以临摹古画为主,力追石涛、朱耷及宋元诸家,直至临摹敦煌壁画,画风由粗犷转为细润;②60~70岁,创泼彩于泼墨中的雄奇壮丽的新风貌;③以70岁时创作的《长江万里图》为标志,进入创作的高峰期,泼彩成为最富个性的画法,造成一种半抽象的、墨彩交辉的境界与情调,这一突变使其绘画由古典画风迈向现代画风。

19.徐悲鸿:学贯中西的画家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幼年随父学画,后去上海,结识岭南画派画家高奇峰。1917年留学日本。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后赴法学画。1927年回国,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抗日战争期间屡在国外举行个人画展,把卖画收入捐献给祖国救济难民。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徐悲鸿学贯中西,对中国民族绘画和西方传统美术皆有精深研究,创作融中西技法,独树一帜,中国画、油画、素描成就均高。人物造型,真切、传神;风景、花鸟、走兽,洗练、生动;尤以画马名扬中外,笔力雄厚,气势豪壮。传世作品有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群马图》、《奔马》、《泰戈尔像》、《漓江春雨》、《晨曲》等。印有《徐悲鸿素描集》、《徐悲鸿油画集》、《徐悲鸿彩墨画集》等。

20.潘天寿:现代书画与美术教育的泰斗

潘天寿(1898~1971),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别号寿者、雷婆头峰寿者、秃寿、懒道人。浙江宁海人。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1920年毕业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曾先后受教于李叔同、吴昌硕等名画家,历任上海美专、国立西湖艺专教授,国立杭州艺专校长。建国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

潘天寿擅画大写意花鸟和山水,布局奇崛,着墨不多而古朴劲挺,峥嵘壮阔,有金石味,设色斑斓,融诗、书、画、印于一炉,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亦能人物,其指墨画独创一派,数量多,气魄大,“指力能打鼎”,为世称绝。对画史、画论研究有素,主张“有常必有变”,“忘却古人惟有我”,破常规,创新格,化平凡为精奇。传世作品有《雁荡山花图》、《百丈岩古松图》、《雨后千山铁铸成图》、《红莲图》等。印有《潘天寿画册》、《潘天寿书画集》等。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治印谈丛》、《无谓斋谈屑》、《顾恺之》、《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21.黄徐体异:花鸟画的两大主要流派

黄徐体异,黄指黄筌,徐指徐熙,分别为五代时产生的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黄徐体异》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黄筌(约903~965),字要叔,成都(今属四川)人。仕前蜀、后蜀,官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人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作品格调富丽,多写禁中珍禽瑞鸟,奇花怪石。所画禽鸟骨肉兼备,羽毛丰满,花卉秾丽工致,妙于赋色。作画用“钩填法”,先以细挺墨线勾画轮廓,然后填彩,几乎不见笔迹,似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徐熙(生卒不详),五代南唐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人。江南布衣,为人宁静淡泊。擅画江湖间汀花、野竹、小鸟、渊鱼,蔬菜茎苗亦人图画。与黄派取材不同,意趣各异。所作花木禽鸟,形骨轻秀,朴素自然,清新淡雅。独创“落墨法”,用粗笔浓墨把花卉全部连钩带染同时描绘出来,然后略施杂彩,笔迹不隐,使枝、叶、蕊、萼既有生态,又有立体感,一变黄荃细笔钩勒,填彩晕染之法。北宋初画院以黄筌及其子居案为体制,评定优劣去取,画风延续百年。直至徐熙孙徐崇嗣出,徐熙画派名声渐振,后经张仲、王若水、沈周、徐渭等人发展,成为定型的水墨写意花鸟画。黄、徐两大画派相互竞争,影响了宋元明清千余年的花鸟画坛。

22.北方山水画派:关家山水画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产生于五代北宋间,宗师为关仝、李成、范宽。关仝(生卒不详),五代后梁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师荆浩,晚年有出蓝之誉。

擅写关河之势,笔简气壮,景少意长。善写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驿等景,时称“关家山水”。李成(约919~967),五代宋初画家,营丘(今山东临淄,一说昌乐)人。初师荆浩、关仝,后隐居山林,师法自然。常画雪景寒林,多为北方景色,勾勒不多,皴擦甚少,惜墨如金,骨干自坚,画山水挺拔坚实,给人气象萧疏、烟林清旷之感。范宽(?~1026)。北宋画家,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终于“自立家法”。下笔雄强老硬,“皆写秦陇峻拨之势,大图阔幅、山势逼人”。关、李、范之画风,影响齐、鲁、关、陕地区,为北方山水画派主流。

23.南方山水画派:江南山水画派

一称“江南山水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产生于五代北宋间,宗师为董源、巨然。董源(?~926),五代南唐画家,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中主李璟朝时任后苑(即北苑)副使,故称“董北苑”。善画人物、牛、虎、龙,尤工山水。写江南风景,画面不见高山叠嶂、陡峭怪石,而是峰峦晦明、林霏烟云、洲渚掩映一类的山光水色,表现了平淡天真的情趣,与北方画派的山水画迥不相同。构图方法、笔墨技法为雕造江南景色也均有创新。巨然(生卒不详),五代宋初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唐亡,至开封为开元寺僧。山水画师承董源,也擅画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的江南景色。北宋沈括有“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之句,并称“董巨”。董巨山水初不受重视,后来米芾提倡下,其艺术价值才被认识,遂成南方画派宗师,对后世画坛影响深远。

24.湖州竹派:以画竹为主的流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元代张退之认为画竹始于唐玄宗李隆基,吴道子、王维、萧悦等也善画竹,但均无画迹传世。至宋,文同、苏轼以画竹著称。文同(1018~1079),字与可,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历官邛州、洋州等知州,晚年知湖州(今浙江吴兴),未到任而死,人称文湖州。

生平爱竹,《咏竹》诗赞竹“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本”。必先成竹于胸方下笔画竹,所画墨竹枝干劲削、纵健透逸,成就很高,创建了“浓墨为叶,淡墨为背”的画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墨竹图》存世。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文同表弟。文同病故,接任湖州太守,未几坐狱贬黄州。曾从文同画竹,自称“湖州派”。但又说“竹石风流各一时”,有自己的老劲雄放的风格。也被画史称为湖州竹派的始姐。有《古木怪石图》存世。元代画竹成风。元人吴镇搜集学文同画竹技法的宋元画家小传,编成《文湖州竹派》一书,凡二十五人。

25.吴派:明代中晚期的主流画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为明代中期主要画派吴门派和明代晚期主要画派松江画派的合称。吴门派大家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长州(今江苏吴县)人。作画取法董源、巨然,气势雄健,沉着浑厚。影响很大。另一大家文徵明(1470~1559),初名璧,一字徵仲,号衡山居士。亦长洲人。学画于沈周,又自成风格。学沈、文者甚众,多为士大夫,崇尚北宋和元代的山水画,注重文学修养,能诗善文,风流蕴藉,有“书卷气”,这都与浙派不同。其中著名画家文伯仁、文嘉、陈道复、陆治、钱毂等均为别名“吴门”的苏州府人,因称“吴门画派”。晚明上海松江董其昌等人追随沈周、文徵明,更重视笔墨表现,用笔洗练,墨色清淡,形成“松江画派”。董其昌(1555~1637),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画取董源、巨然、米芾、倪瓒、黄公望之长,讲究笔致墨韵,自谓:“余画与文太史(徵明)较,各有短长,文之精工具体,吾所不及,至于古雅秀润,更进一筹矣。”画风影响清代三百年画坛、松江画派又可细分以赵左为首的“苏松画派”,沈士充为首的:“云间画派”,顾正谊为首的“华亭画派”。明代松江属吴地,虽然吴门派和松江派画风有所不同,但画史上习惯合称为“吴派”。

26.六朝四家:对隋唐影响巨大的画派

三国东吴曹不兴、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四位画家的合称。曹不兴(生卒不详),不兴一作弗兴。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擅画虎、马、龙、佛教人物。作巨幅画像,心敏手运,须臾即成。尝奉命为孙权画屏风,误墨成蝇状,孙权以为真,用手弹之。江南兴建佛寺,不兴摹写佛像,有“佛画之祖”之誉。顾恺之,另列专条。陆探微(?~约485),吴(今江苏苏州)人。

佛教画家,擅画肖像,亦能山水草木。画学顾恺之,并有发展,后人并称“顾陆”。人物造型“秀骨清象”,“令人懔懔若对神明”,用笔在顾恺之的“春蚕吐丝”般的线描的基础上更为挺拔刚劲,笔势连绵不断,号为“密体”。张僧繇(生卒不详),吴人。官至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极善画龙,民间有“画龙不点睛,点则飞去”的传说。长于人物画,多以佛教为题材,改变了顾陆以来瘦削型形象,创造了比较丰腴的典型,画“天女宫女,面短而艳”。前人评日“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用笔豪迈疏朗,不求细密,笔不周而意周,号为“疏体”。开隋唐画风,对阎立本、吴道子影响很大。

27.南宋四家:著名的山水画流派

南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的合称。李唐(1066~1150,一作约1048~1128)字唏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初卖画为生,徽宗时补入画院。南渡后经人推荐授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享年80左右。山水、人物俱佳,尤以山水开南宋画院新画风,对后世影响很大。其画原取法荆浩、范宽而加脱变,去繁就简,苍劲雄伟,深密而有魄力。晚年创“大斧劈皴”法,一笔即可分出石面,不作过多烘托,颇为刚健壮阔。代表作有《万壑松风图》等。刘松年(生卒不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住清波门,人称“刘清波”、“暗门刘”(清波门又名暗门)。山水画受李唐影响,但画风多样,笔法细腻、严谨,景色以清秀见胜。代表作有《四景山水》等。马远(生卒不详),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出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一门五代皆画手。

擅山水,始承家学,后法李唐。构图好取自然界的边角之景,远景简略清淡,近景凝重精整,画史称为“马一角”。兼工人物、花鸟。代表作有《踏歌图》、《水图》等。夏圭(生卒不详),字禹玉,钱塘人。初学人物,后攻山水,师法范宽、李唐。画风与马远近似,并称“马、夏”,山水画笔法更趋简劲,意趣更浓。构图常取半边,清旷俏丽,画史称为“夏半边”。代表作有《溪山清远图》等。南宋四家画派统治南宋山水画坛百余年,并影响明代浙派山水画,还远及东洋,为日本画坛所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