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航空风云(天下龙文百家科普论坛)
38231900000018

第18章 百年空战(5)

高度保密的“米格走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几乎同时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代带后掠机翼的喷气战斗机米格-15和F-86。由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与当时美国的F-86喷气式战斗机相比,虽然性能难分伯仲,但据苏联国家档案资料记载,1950年11月至1952年1月,苏军击落的美机与自己损失飞机的比例为7.9:1,1952年为2.2:1,1953年为1.9:1,米格-15一直独占鳌头。

此外,由于米格-15的火力穿透力很强,可打穿当时美国飞机上使用的所有装甲。在战争中,美军将米格-15称为“绝对武器”,把米格飞机经常出现的鸭绿江至清川江空域称为“米格走廊”,标为“黑色禁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美国飞机但凡发现米格飞机便立刻逃之夭天,直到美国空军紧急调用了一批F-86飞机进行护航。

为了不让美国知道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的真相,苏联为空军飞行员定下了5条规矩:一是苏军参战人员一律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二是作战飞机和地勤车辆全部涂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标志;三是飞机仅在鸭绿江沿岸作战,只能深入朝鲜境内100千米,并且不准在海面上飞行;四是每次出动飞机要控制在60架以内,以截击、伏击为主;五是苏军飞行员每人发一张卡片,上面印有俄语注音的汉语和朝鲜语的飞行专用语,飞行员作战时不能用俄语。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美国一直搞不清“米格走廊”的真相,直到后来美军飞行员在空战的无线电里听到了俄语对话,有时透过对方的机窗和在降落伞下还可看到苏联人的面孔,美国才确信苏联空军参战的情报,但苏美双方对此都一直保持沉默,因为他们都不愿意因此引起美苏的直接对抗,直至苏联解体后,原来的国家档案纷纷解密,这一重大事件才公诸于世。

米格-15性能优良曾使美军又恨又怕,他们千方百计想弄到一架完整的米格-15,以揭开它的秘密,多次进行过“空中围捕”,都没能得手,后来甚至用俄、中、朝3种文字印了100多万张传单,用100万美元重奖驾驶米格-15飞机“投诚”的飞行员,结果当然是枉费心机。

米高扬和他的设计局米高扬(AH.MNKORH)1905年出生于俄国阿尔明尼亚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20岁那年他应征入伍,1931年被选送到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毕业后,被派到一家航空工厂当军代表,第二年被调入波里卡尔波夫设计局工作。

在设计局里,米高扬认识了另一位天才的设计师格列维奇,在几十年的合作中,研制了一系列以他们两人名字头一个字母命名的“米格”式飞机。

米高扬设计局于1939年12月正式成立,米高扬出任设计局局长兼总设计师,格列维奇为副总设计师。“高空、高速”是米高扬设计局的座右铭。

但是,“高空、高速”设计思想在当时多少有些超前。在整个卫国战争时期,虽然米高扬设计局不断地研制出新飞机,但几乎都被淘汰,使米蒿扬和格列维奇经常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压抑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政府作出了尽快研制喷气飞机的决定。

因为喷气飞机与“高空、高速”思想完全吻合,米高扬设计局迅速投入到研究工作中。但开始他们还不了解后掠翼技术,所以设计的米格-9直机翼战斗机并不成功。

不久,米高扬设计局基于德国布斯曼的后掠翼资料很快就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后掠翼战斗机米格-15,其性能远超过了同时期研制的雅克-15和拉-15,使米高扬设计局一举成名。他们设计的苏联第一种超声速战斗机米格-19,使米高扬设计局在苏联的飞机设计局中脱颖而出。米格-21的研制成功,使米高扬跻身于世界著名飞机设计师的行列。

1967年7月,米格-23变后掠翼战斗机在苏联航空节上首次亮相;1970年,飞行速度可达3倍声速、飞行高度达到24000米高空的米格25战斗机开始装备部队,使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对“高速、高空”的追求达到了最高峰。

1971年,米高扬因心脏病一病不起,临终前,他对病床周围来看望他的人们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还想上班去!”

叛逃的“狐蝠”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十分吃惊地得知苏联正在研制一种新型高空、高速截击机,其速度可以突破“热障”达到2.8~3.0倍声速,其高度可以达到24000米以上。但在以后几年时间里,美国使出了浑身解数都没有得到更多的截价值的情报。

1976年9月6日,驻扎在苏联远东滨海地区某机场的苏联防空战斗机航空兵团在训练结束时,由别连科上尉驾驶的一架米格-25“狐蝠”战斗机却没有返回基地。

基地响起了警报,整个团队开始进行搜寻。但在寻找工作开始后不久,从日本传来信息,别连科驾驶的飞机已在日本函馆机坊着陆。

苏联要求日本立刻归还人和飞机,但这架米格25“狐蝠”第二天就连机带人被“邀请”到美国去了。

美国不顾苏联的再三抗议。

很快集中了20名专家对飞机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并将飞机分解为一个个部件,对设备进行了测试分析,特别是对所用材料进行了性能测定,甚至作了破坏性试验,结果使美国人感到意外的是,飞机非是他们所预计的钛合金。

的结构材料用的是不锈钢,并美国人不得不承认,米格-25除了电子系统稍嫌不足外,飞机的综合设计十分出色。

据称,在别连科的飞行路线图上,他原本打算直接飞到美国在日本的航空基地,来一次神不知鬼不觉的失踪,但因为碰上了大雾,失去了地标,被迫降落在日本函馆机场,而被蒙在鼓里的日本机场保安人员一下子把事情搞得沸沸扬扬,使整个事情完全曝光。

由于别连科的叛逃,使苏联不得不花费上亿卢布对米格一25的设备系统进行更换。改装后的飞机称为米格-25M型,后来又生产了双座型米格-31。

这两种战斗机至今在世界战斗机中仍享有很高的声誉。

位于朝鲜西海岸铁山半岛南端的大和岛及其附近的小和岛,是美军的一个重要前哨阵地,设有大功率的雷达、对空指挥台和窃听设备,日夜侦听中朝军队情报,指挥美空军轰炸中朝军队重要军事目标和交通运输中心。志愿军总部决定拔除这颗“毒钉”。

1951年11月6日14时35分,志愿军9架图-2轰炸机在16架拉-ll战斗机和24架米格一15战斗机掩护下,向大、小和岛飞去,进行首次轰炸。

15时39分,轰炸机群冒着炮火终于飞临大和岛上空,炸弹犹如瓢泼大雨向目标倾泻下去。此战,共投弹81枚,命中72枚,炸死炸伤敌少将作战科长、海军情报队长等60余人,炸毁敌房屋40余幢,粮食20余吨,弹药15万余发以及停泊在岸边的两艘登陆艇。

11月30日14时20分,志愿军9架图-2轰炸机各携带7枚100千克杀伤爆破弹、2枚100千克燃烧弹在16架拉-11飞机的掩护下再次飞向大和岛,但是由于与米格-15护航机队的协调出了一些意外,几乎断送了这次轰炸行动。

当机群越过龙岩坪上空时,突然遇到了30多架美国F-86喷气式战斗机的偷袭。在这紧急关头,大队长高月明一方面组织拉-11进行全力反击,一方面命令轰炸机群紧缩队形猛烈还击,坚决向大和岛方向前进。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一方是最新式的喷气式战斗机,另一方是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但舍生忘死的空军勇士们,却以损失3架拉-11的代价击落了两架并击伤5架F-86战斗机,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活塞式飞机击落喷气式战斗机的奇迹。

9架图-2轰炸机在顽强的行进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4架被美军击落,余下的5架弹伤累累的轰炸机最终冲破了围追堵截,于15时21分飞临大和岛上空,把复仇的炸弹似倾盆大雨股倾泻了下去,敌人的巢穴变成了一片火海。当晚,志愿军地面部队—鼓作气攻克了大、小和岛,彻底捣毁了美军的巢穴。

张积慧智取戴维斯1952年2月10日清晨5时,志愿军雷达发现美机数批共100架入侵,空军某师34架米格-15战斗机在团长阮济舟的率领下,急速飞往战区。

机群飞到鸭绿江上空,三大队大队长张积慧隐约发现远处有一道道白烟,这是敌机的拉烟,立即报告带队长机。带队长机阮济舟当即下令:“投掉副油箱,准备战斗!”

张积慧猛一拉操纵杆,率僚机单志玉爬上了1万米高空,正当他一边向前飞一边搜索目标时,突然,两架美机从张积慧右后方的云层中直窜下来,猛扑到他们的尾后。距离越来越近,很快就要到开火的距离。

张积慧当即对僚机单志玉喊了一声:“注意保持编队!”然后猛地作了一个右转90度上升的动作,一下子将美机压到了自己的右下方,已准备开炮的美机从张积慧的后下方冲了过去,反而使自己处于敌机右后上方,形成了咬尾攻击的有利态势。

美国敌机见势不妙立刻企图摆脱,先是急俯冲,随后又朝太阳方向作剧烈的垂直上升,伺机利用阳光转被动为主动。

果然,强烈的阳光刺得张积慧睁不开眼睛,根本无法攻击,但是他丝毫没有放松,朝着正在再次俯冲企图逃跑的敌机紧追不舍。

敌机越来越近,张积慧果断地按下炮钮,可惜,打偏了。张积慧继续猛追,终于在600米的距离内再次套住了敌机按下了炮钮。只见敌机先是跳动一下,接着拖着一股浓烟一头栽向地面。

张积慧迅速拉起又向另一架美机扑去,美机突然来了个上升转弯企图逃脱,张积慧充分发挥米格一15的优越性能,敏捷地作了个上升转弯,并从内圈切半径向美机迅速靠近,在400米的距离内打出一串炮弹,美机顿时凌空解体。

空战结束后,从美机残骸中找到的一枚驾驶员证章证实,张积慧打下的是美国王牌飞行员第4联队第334中队中队长乔治·阿·戴维斯少校。

戴维斯之死震惊了美国上下。美国驻远东空军司令认为是“对远东空军的一大打击”,“是一个悲惨的损失”。为表彰张积慧所取得的卓越功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给张积慧记特等功一次。

震惊美国人的歼6

1963年12月,由沈阳飞机制造厂仿制米格-19c而研制的歼6投入批量生产。从技术上看,虽然歼6已明显落后于当时飞行速度达2倍声速的第二代超声速战斗机,然而,在实际空战中,却多次出现了歼6击落这些2倍声速战斗机的战例。

1964年11月15日上午11时,一架美国无人侦察机窜入广东省雷州半岛。中国航空兵一架歼6飞机进行拦截,飞机升至17500米高空后,从目标后下方进行攻击,在400米和240米距离内两次射击,首开歼6歼敌的记录。

从1964年11月到1966年5月,人民空军共击落美国无人驾驶飞机9架,其中5架是歼6打下来的。

1965年3月18日上午9时44分,台湾一架RF-101超声速侦察机向大陆方向窜来。中国航空兵进行截击的一架歼6在发现目标后,从11000米高空俯冲下去,打开加力全速追赶。在追逐过程中,由于速度达到了极限,歼6飞机发生严重滚摆,接着右发动机加力突然关闭,速度骤降,关键时刻,飞行员果断地排除了故障,重新加速追上了敌机,在600米距离处将该机击落。

1967年1月13日,4架F-104G掩护一架RF一104G侦察机流窜到福建晋江上空,中国航空兵起飞两批共8架歼6拦截。其中飞行员胡寿根在速度小于敌机600千米/时的不利条件下,对一架F一104G实施大角度斜对头攻击,发射炮弹48发,将其击落,开创了在负速度差条件下大角度攻击的先例。

歼6飞机从1964年开始首次参战,共击落各型先进飞机11架,其中还包括美国海军的RA-3D侦察机、A-3B侦察机和A-6A舰载机。

在越南战争中,越南人民军空军装备的歼6在参战后的最初7次空战中就击落了美军的F-4“鬼怪”战斗机8架,自己却无一损失,令美国大为震惊。

在1971年12月8日,巴基斯坦飞行员驾驶一架歼6用“响尾蛇”导弹击落一架印军的苏-7,开创了歼6用导弹击落飞机的先例。

歼6取胜的奥秘在于其中低空的机动性能,包括转弯半径和亚声速加速性都比超声速战斗机略胜一筹,以己之长克敌之短,使歼6闻名于世,成为中国空军和中国航空工业的骄傲。

“滚雷”炸不倒中国造的清化桥1965年2月12日,美军开始对越南北方交通运输系统实施代号为“滚雷”的轰炸计划。

清化桥坐落在清化市以北不到3千米处的马江上,最早由法国人建造,后来遭到破坏。1957年,在中国技术人员指导下花了7年时间重建。由于这座桥是河内至越南南方最主要的交通咽喉,为此,美军把清化桥作为轰炸的首选目标,代号为“滚雷”9-A。

1965年4月3日中午时分,由79架飞机组成的美军突击部队向清化桥进行首轮轰炸。其中有46架F-105,16架各携带了2枚“小斗犬”空地导弹,其余各携带了8枚750磅普通炸弹。

机群到达了目标上空后,先由携带导弹的F-105向大桥发射了导弹,32枚导弹几乎全部命中目标,但是他们惊奇地发现所有导弹如同猎枪打坦克,大桥并没有遭到任何明显的破坏。接着携带炸弹的F-105又纷纷俯冲连续投下炸弹,有几枚炸弹直接命中桥上的公路和上层结构,但清化桥安然无恙。

第二天下午,48架F-105全部挂装8枚750磅普通炸弹再次飞临清化桥上空,虽然遭到了越南空军米格-17战斗机的拦截,两架F一105被击落,但是其余美机不顾一切地抵近投弹,将近有300枚炸弹命中目标,大桥布满弹痕,东面一节桥身已向下弯曲。然而,大桥仍然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