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原创技术发明方法:自主创新源泉
38233100000024

第24章 支点思维是猫抓老鼠思维(1)

一、什么是支点思维

为什么我们要在“支点成功学”技术发明篇里面重提支点思维呢?

因为出路在于思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所以关键在于支点思维。这是生活的法则,也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法则。所以我们还要在这里简单谈一谈支点思维。

思路是什么?思路就是思维、路线。

支点=辉煌的核心就是支点思维;“支点成功学”学说的核心也是支点思维。

支点思维的核心就是“尤里卡”——顿悟!顿悟即支点!

顿悟就是一种思维规律,就是突破一种认识,就是产生一种新装置的技术原型的思维突破,就是从发现到发明。支点思维是所有行业,所有领域共有的关键。

有人就有思维。尽管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矩方圆,尽管所有领域都有自己要遵守的清规戒律,但人所共有的思维,确是交错渗透在所有行业,所有领域的。思维往往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底蕴中看不见的东西,‘常常让人琢磨不透。

但作为一种思路、思维路线,又确实存在,并决定着企业的出路,决定着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成功与否。所以支点思维作为一种发现、发明的认识规律和资源,就和吉尔福特《论创造力》一样,会形成一种发挥原创创造力的新潮流,而且是最简单、最快捷、最容易切入的成功的“尤里卡”之路。

支点就是自然现象与自然现象运动变化启承转合的转折点、变点、拐点,是一种自然现象相应规律的交变效应。支点是阿基米德的“尤里卡”!找到了支点就发现了规律。所以支点是发现原创规律的原创法则。

支点对应的是事物的一个点,同时对应的又是思想的一个点,对应的是人和成功——辉煌。支点是两个自然现象的结点,又是两个自然现象的变点,对应的是自然现象变化的启承转合。所以支点能反映支点变化瞬间时空运动现象的规律,所以找到支点就发现了规律,找到支点就找到发明的原理,所以支点=辉煌。

支点=辉煌既表达了一个人的成功,又表达一个事物的规律、法则,还表达了一种认识和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的无限威力。

美国科学家把“转换一个念头”作为现代创新最有效的高招。2004年4月20日《科学时报》刊登了《西方科学家揭开大脑顿悟之谜》的文章。可见美国和西欧已不满足于西蒙、吉尔福特的“创造力”理论对2l世纪世界高科技创新的需要了,他们正在寻找以“尤里卡”为经典与原型的创新规律和发现规律。这足以证明支点=辉煌法则是历史的选择.它必将带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一个属于中国的21世纪的新时代!对于支点思维的详细讨论请看“支点成功学”系列丛书《原创科学发现方法》,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猫的应变与跨越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名言。黑猫白猫论是20世纪50年代诞生的理论。它在90年代中国特区建设和开放搞活的实践中成熟发展,并形成一种思维方法和创新理论,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思想武器。所以黑猫白猫论在科学与技术创新的研究领域也必然适合,并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原创理论的创新有着独到的作用和标准。

不管黑猫白猫抓着耗子就是好猫!猫以肉食(老鼠)为生,猫的生存需要与进化养成了抓老鼠的习性与能力。衡量一个猫的生存能力,主要是看其捕食(抓耗子)的功力与行为。

品评好猫的标准就是抓耗子,所以普遍的公理(无需证明)

是抓着耗子就是好猫,就是成功!

猫要准确地抓着耗子,一逮一个正着,就必须有一种思维和应变与跨越的能力。因为任何耗子都不会不动地被动地等待猫来抓它,并把自己吃掉!

耗子逃跑的点必须为猫一跃捕食的点重合为一个点.猫才能成功抓到耗子。我们把这个点比喻为支点,抓到耗子为成功(辉煌),于是支点=辉煌就进入了猫抓耗子思维。

这种思维成功的运用,必须具备二个条件:一是应变:二是跨越。

一、应变。

猫抓耗子必须具备全面的应变能力。首先能够发现老鼠,并能正确判断老鼠逃跑的方向,最重要的还必须计算出自己跃起落地捕捉老鼠的点和老鼠逃跑的点的精确吻合的位置,这是发现规律(老鼠逃跑运动轨迹)的全方位应变能力。

二、跨越。

从科学家观察的记载中,发现猫抓老鼠不是追赶,追赶不能抓住老鼠,一个劲地跟踪也不行,跟踪不能抓着老鼠。抓老鼠只能跨越——就是一跃而起,跳跃到老鼠准备逃跑的点位。超前不行,抓不住老鼠;落后也不行,更抓不住老鼠。只能跨越到不前不后的点位,才能逮个正着(猫思维判断的着落点和老鼠逃跑实际的着落点,分毫不差地重合),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跨越。除了跨越别无选择。

我们把猫抓老鼠思维和支点思维相对比,可以看出它们的实质是很相像、很逼真的。

所以支点思维又是跨越思维,是引进、跟踪、模拟、借鉴、合资……无法相比的。只有跨越思维才能走在他人的前面。才能突破专利壁垒!

也许有人会说,把人类高级思维比喻成猫抓老鼠思维;把人和猫、老鼠等同起来是不是对人类思维的贬低?

美国的房龙认为:“发明之事不是动物王国里被称作人类的动物独占的专利。他们的许多对手确实也‘发明’着东西。但我们人类的发明与一般动物的发明有着天壤之别。”

可见人类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对人类至高无上的“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的霸道行为,卡森深恶痛绝。她说:

“我们是在与生命——活的群体:它们经受的所有压力和反压力,它们的兴盛与衰败——打交道。”

“人不是控制着自然,而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依赖于所有生物的生存。”

这种依赖性在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历史进程中到处可以找到例证。

最著名的哲学家笛卡尔就是在病床上,偶然看到墙角天花板一个蜘蛛来回摇荡拉网的点,与思维支点交变效应的顿悟,找到了几何与数学的内在联系的支点,发现了解析几何,并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哲学大革命。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对蜘蛛吐丝的精确艺术研究得很深。他认为蜘蛛是最早应用螺旋线理论的生物,每一条极细的整条丝,都是无限延长的螺旋线形态,而且符合对数螺旋线原理。

最近英国科学家迈克·汉塞尔博士从大量收集的鸟巢中研究发现,鸟巢的科学含量极高。汉塞尔说:“鸟巢的主要部分是一个袋状物,而组成这个袋状物的材料是由一种特别的蜘蛛丝所黏合在一起的苔藓构成。这种蜘蛛丝来自于蜘蛛的子囊中,用来包裹蜘蛛蛋的一种绒毛状物资。在被利用作为建筑材料的苔藓中还有小的树叶,树叶和整个丝圈互相纠缠在一起。”

最近天体物理学家利用蜘蛛丝比同等粗细的钢丝还坚韧100倍的性能,想制造登月天梯取代飞船登月……从上面的无数科学事实看,借用猫与鼠的生态能力、思维能力,正是人类思维丰富的想像力的表达。

让我们回到老子的自然科学原理,重温《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法自然。这就是科学的本质!科学历史上“人法自然”的经典案例比比皆是:

伽伐尼从解剖青蛙中偶然发现了生物电;

丁达尔在澳大利亚沙漠中感悟沙粒开拓了纳米技术;惠特尔偶然看到乌贼鱼尾部喷沫迅速逃跑发明了喷气飞机:

科克雷尔在公园座椅上抛草帽顿悟发明了气垫船;洛伦兹用蝴蝶效应描述大气环流微小变化形成的远隔千里的风暴现象;

查赫鲁兄弟从吃煮鸡蛋感悟发明了温差调光玻璃;迈尔从船员静脉血红色的变化发现了能量守恒与能量转换定律。

人类几千年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无数事实证明,科学技术史就是一部“人法自然”的编年史。史实证明人类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人法自然。所以卡森以无可辩驳的事实—TTC与氯化物对土壤和水域、海洋长期污染对大自然的生态破坏一一告诫人类:

“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合乎我们的心意,但都未能达到目的。”

因为猫抓老鼠的应变与跨越是一种自然,是点与点对应变化的精确运动跃迁的吻合原理,所以把支点思维喻为猫抓老鼠思维的深刻底蕴,就是跨越!就是“人法自然”!

让我们从“人法自然”中,实现人生的辉煌跨越吧!

三、变通的方法

在技术发明中寻找到支点的切入点的本质是一种变通。事实上,从支点切人前后,变通将伴随发明之路的整个过程。

变通是支点交变效应固有的属性。支点交变效应的“变”已在其中了。

支点交变效应是在自然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启一承_转一合的变化中,通透着一种原理、规律、法则、机制。交变可以从合一转一承一启的结点、变点、拐点、转折点的变化中,发现点石成金的效应;也可以在启、承、转、合的任意点位进行切人,找到力的放大效应。所以支点延伸必须讲究变通的方法。让我们从中国古代大诗人苏弑的《题西林壁》中感悟: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置身于大山之中,由于位置不同,视点不同,感悟到的“岭”与“峰”的形状特色就不同,山离人的距离、高度也不相同;气势变化产生的景色各异——人不变山变,你向大山走去,如同大山向你走来。也就是说山可以被置换(岭=峰),可以彼此分解(大小变换),可以增加(高与低),可以被删除(看得见的部分与看不见的部分),可以扩大,可以缩小;山的景色灵活多样的“变”,是随着游者不同思维、不同臆想、不同视窗、不同境界和思维方式变化而同时变化的,是视觉形象变化通透的变通。用透视来理解,像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可把这一切都包容在一张画纸上。这是对西方定点透视的变通。张择瑞的“清明上河图”是这方面的代表。把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相互变化的因子,相互变化的效应,运用到支点交变效应、支点延伸的过程中来,就是发明创造的变通方法。

因为这是技术发明不同于科学发现的交变效应。科学发现是对未知的规律的一种发现,发现了就立刻形成一种理论,一个规律;在这个支点上再也找不到和它相同的规律、法则(发现)。所以才有牛顿和莱布尼茨发现微积分的先后之争。虽然他们发现微积分的方法与视点不同,但他们发现的是同一支点,同一规律。再比如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学二定律,35年之后,三位植物学家(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柯灵斯、奥地利的丘歇马克),在不同的国家,用不同的植物杂交,又同时发现了这一规律。当他们看到了孟德尔杂交实验的理论文章之后,才知道这是35年前已经发现了的规律。

他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通过变通的方法,把自己的发现变成另一种规律,所以只能以重新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提出自己的遗传学理论的学说。然而,技术发明与科学发现在这一点上就有着本质区别,例如蒸汽机的发明:

第一台活塞式蒸汽机是1690年,法国人帕平在德国发明的。

1712年英国木匠纽康门用变通的方法,实现了实用的气压蒸汽机——纽康门蒸汽机。

1751年瓦特对纽康门蒸汽机进行核心改造——从乌云冷凝太阳支点顿悟,产生技术原理:蒸汽加热缸,再通过水冷却汽缸,由热变冷;再由冷变热,耗去宝贵的功与时效,运用变通的方法增加了一个容器与汽缸连接,来完成蒸汽机冷凝——发明了冷凝器和二冲程运动原理的技术原型。瓦特蒸汽机的技术原型不但创造了瓦特蒸汽机,还创造了瓦特时代!

郝菲德发明的X光电脑断层照相术是最典型的组合变通案例。他对10年前欧登道夫X光断层照相进行变通。并与电脑技术组合。这就是组合展宏图。变才能通。变通才能成功。才能发展,所以一个希望在技术发明领域成功的强者.就应该像大自然一样有包容一切变化的通透能力和变通的方法。

变有变化、变换、变通、变迁、变动、变应……为什么我们只强调变通呢?因为我们变的目的是通向成功.走向辉煌!如果瓦特不变通安装冷凝器,就不可能走向辉煌,创造出一个属于瓦特的新的时代。

这样的例证很多很多,爱迪生的电灯时代同样是在对乔巴特弧光灯通过斯塔尔——德雷普尔铂极灯——斯太尔斯——法默——马克沁白炽灯变通的支点切人而取得成功的。每一次支点切入都是变通过程,成功就脱颖而出!

大凡成功的发明之路,归根结底是一条支点不断切入之路,是一条永远变通之路。

变通之路,是发明成功之路。这是技术发明最重要的法则.是支点延伸、再延伸和无数次支点切人的过程。因为技术发明最突出地表现了技术原理引导技术原型的不断整合。任何一项技术发明要达到简单、实用、廉价、普及而广泛占有市场,并不是一次支点切人就能达到目的的。

它都是在支点延伸、再延伸的不断变通、完善的过程中达到的。

现代信息技术达到21世纪的辉煌,就经历了:奥斯特到莫尔斯电报时代……

爱迪生电灯时代……

“爱迪生效应”到弗莱明二极管放大——三极管整流——无线电时代……

巴丁表面能级——肖克晶体管技术原型——格罗夫CPU、比尔·盖茨语言软件系统、思科的路由器……的一次又一次变通和支点切入,才有了今天IT业的经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