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和任务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一、科教兴国的深刻内涵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5月6日****中央、******《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所作出的重大决策。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实施科教兴国作为长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再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刻内涵。第一,科教兴国战略是******理论的组成部分。******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新技术革命的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精辟阐述了科学技术与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联系和内在规律,正确评价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位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和科学技术观的丰富和发展,是贯穿******科学技术思想始终的精髓。它不仅是当今世界的重大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命题,而且提出了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思想。******以其杰出政治家、战略家的敏锐目光,从世界科技革命的全新视角,把握全局,指明了我国提高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途径。抓住思想精髓,把握科学体系,自觉运用******理论的强大武器,指导和实践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是胜利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的根本保障。
第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努力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方针。要按照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统筹规划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坚持科技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和关键技术,积极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应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瞄准世界科学前沿,重点攻关,力争在我国具有优势的领域中有重大突破。
第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以教育为本,优先发展教育。推进科技进步,关键在人才,在于劳动者素质。高素质的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科技人员政策的核心,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保障。******同志曾提醒全党:“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人才的培养和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主要靠教育。******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提出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任务,我们要沿着这个方向,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包括普及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和提高高等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数量和质量优势的现代劳动者大军。
第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实现科技、教育和经济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进人信息社会的今天,首先要开拓、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其基点就是要通过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实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新飞跃。只有实施科技、教育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才能推进经济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转轨,加速我国现代化事业向跨世纪宏伟目标的迈进。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任务和目标
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基本方针和重大战略,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和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面推进科技进步。2000年的目标是: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在工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基础性研究、高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有显著提高;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基本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到2010年达到以下战略目标:繁荣科技事业,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学技术队伍,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有显著提高;重大学科和高技术的一些领域的科技实力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重要产业的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技术;主要领域的生产技术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一些新兴产业的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顺利实现我国“三步走”发展目标的正确抉择,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一、加大对科技与教育的投入,改善投资结构要保证科技和教育发展的优先地位,必须加大资金投入,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首要前提。因为科技与教育是兴国的基础。科教兴国,国兴科教,这是发展的辩证法。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教育是高投入、高产出和高回报的知识产业,而不是消费事业。科技和教育投入占GNP的比重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科技和教育重视程度与投入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布局是否合理,政府宏观调控是否得当的重要依据,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保证。所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重视加大科技投入。例如,美国在1994年研究与开发投资达1730.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61%;日本1996年度研究与开发投资达15万日元,占闺内生产总值的3%;韩国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印度也达到0.9%;而我国近些年来出现了连续下降的趋势:1992年为0.71%,1993年为0.62%,1994年为0.5%,1995年仍为0.5%,1996年降为0.48%,只是到了1999年才上升为0.83%。再拿教育投入看,1992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OECD)组织的25个国家的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其中美国的这一比重为7%。而我国多年来对教育的投入一直徘徊在3%左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不改变,科教兴国战略就落不到实处。国家决定,在2000年,科技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教育投入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是保证财政主渠道科技和教育投入的重要政策性规定。除了政府要在兴办科教事业中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外,还应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办科教。近年来,我国民办科技实体、民办教育的迅速发展,说明我国具有依靠全社会力量发展科教事业的广泛基础。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教发展规律的法律和政策,鼓励社会和企业加强对科教的投入。
二、深化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我国科技和教育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科技体制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不断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价值为目标,从事研究与开发,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要明确科研机构、企业、中介组织和政府之间的合理分工和有机联系,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克服科研机构分散、低水平重复、缺乏相互合作的现象。促进科技、教育、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教育体制改革方向,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办学体制、内部管理体制及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鼓励各地区根据地方实际提出符合本地区情况的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加大地方政府对教育的统筹权,开拓多形式、多渠道办学的路子,满足社会对教育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