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狸别名“花面狸”。体形略大于家猫,栖息在森林中,特别是野果丰富的环境中。穴居在岩石缝隙和树洞中,善于攀爬,常在树冠上活动,也到地面觅食。常昼伏夜出,主要在晨昏活动。食性较杂,夏季主要以各种植物的野果为食,也吃鼠类、蛙、蛇和昆虫等小动物。果子狸的皮毛细而软,色泽光阔,绒毛制裘。它的肉味鲜美,是传统的美味佳肴。
椰子狸
食肉目灵猫科,全身毛色棕黄、头部黑色,眼下、眼后有1小块白斑。下颈和喉黑褐色,体背有3~5条黑色纵纹,体侧有黑色斑点连成断断续续的纵纹。腹部棕灰色,四肢和尾黑色。具****腺,雌性具3对****。全年都能繁殖,每胎产2~4仔,幼仔产在树洞中或石缝中的巢内。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等。
椰子狸别“棕榈猫”、“椰子猫”。栖息于多树的山地,喜栖生活,善于攀缘。昼伏夜出,喜单独活动,常隐匿于树干间或树洞中,很少下地面活动。遇敌时,会从****腺射出难闻的分泌物,作为御敌武器。主要以鼠类、小鸟、鸟蛋、蜥蜴和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等。毛皮可制裘,针毛可制笔。
熊狸
食肉目灵猫科,全身黑色,杂有浅标色,体毛浓密而长,头、吻、眼周、前额和下颏呈暗灰色。耳前缘白色,耳背有黑色长毛组成的簇毛。腹部黑褐色稍带棕黄色。尾黑色,杂有淡棕色,尾尖有缠绕和把握的功能。每年5月中旬产仔,妊娠期84~99天,每胎产1~6仔。我国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和广西。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44、鬣狗科
鬣狗的外形与狗相似,但习性与灵猫和猫科动物却更为相似。鬣狗长有大大的眼睛和耳朵及长长的茸尾,颌极为有力,坚固的牙齿能咬碎大骨头。它们的前腿频长,每足有4趾。鬣狗常常是单独或成群出没,昼夜活动,通常它们是以大型食肉动物吃剩下的残余为食。鬣狗平时独居,如果实在找不到现成的食物,饥肠辘辘的鬣狗有时也会组成一支同盟军,由雌性鬣狗领导,发动一场大规模的狩猎活动。
猎食
鬣狗捕捉的对象多为虚弱或者有病的动物。鬣狗中斑鬣狗的群猎技巧比较出名,它们经常集体协作来捕获体形较大的猎物,如斑马等。斑鬣狗的速度也非常快,是非洲大平原上最为成功的猎食者。捕获猎物后,它们将会吞吃动物尸体的每一部分,连骨头也不剩下,所以被称为“草原清道夫”。鬣狗有着极强的消化功能,可以将骨骼的有机物质和一些坚硬的组织消化掉,而别的动物却做不到。奇怪的是,它们还像牛羊等食草动物一样,具有反刍的功能。
长长的腿
生活在南美开阔草原上的鬣狼长着长长的鬃毛,喜欢独来独往。它长长的腿并不是为了跑得快,而是为了在自己领地内行动时,视线能越过高高的草。鬣狼主要在夜间活动,捕食一些小动物如小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昆虫、蛋和水果。它们和狐狸一样,常常悄悄地溜到猎物身旁,然后一跃而起,把猎物扑倒在地。
斑鬣狗
食肉目鬣狗科,是鬣狗中体形最大的一种。躯体结实,全身呈黄色或金黄色,布满大小不一的黑斑,颈和背脊有呈反向或直立的鬣毛。两性均有****腺。雌性有****1对,妊娠期110天,每胎产1~3仔。分布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斑鬣狗是栖息在非洲草原上的食肉性动物,有时也出现在沙漠地区。白天隐藏在洞穴中,性喜独居,有时也结成小群。性情凶猛,常跟随在猎豹、狮子等动物后面,偷食它们的“残羹剩饭”,并伺机掠夺食肉动物的猎物充饥,它的奔跑速度非常快,时速可达60千米。
45、猫科
猫科动物是自然界中最厉害的猎手。这种食肉动物主要以脊椎动物为食。它们在进攻前,总会静悄悄地接近猎物。许多野猫都喜欢独自活动,十分隐密。它们大多在夜间活动,在黑暗中有很好的听力和视力。37种猫科动物一般被分为2类——小型和大型猫科动物。小型的猫科动物总是蹲伏着吃东西,休息时总把爪子缩在身下,只会鸣鸣地叫。大型的猫科动物总是躲起来吃东西,休息时把爪子伸向前,会发出嚎叫声。世界上有7种大型的猫科动物——狮子、老虎、美洲虎、豹、雪豹、云豹和印度豹。
生理结构
猫科动物长有柔软、强壮的身体,可以快速灵活地移动。和狗不同,它们不具备长距离奔跑的能力。大多数猫科动物都生活在森林中,是出色的爬树能手,这得归功于它们强壮的前肢和胸肌以及像刺刀一样锋利的爪子。它们用强有力的后腿跳跃,长长的尾巴则用来在跳跃和爬树保持平衡。
牙齿和头盖骨
猫科动物的牙齿和头盖骨结构使它们有很强的撕咬能力,下颚只能前后移动,靠强壮的肌肉来控制,可以像老虎钳一样牢牢咬住猎物。尖尖、长长的牙可以一口咬进猎物的脖子,小一点的牙齿可以把肉从骨头上撕下来或者像剪刀一样把肉切碎。
视力
猫科动物在夜里有良好的视力,有昏暗中,它们的眼睛比人类的眼睛灵敏6倍,晚上,它们的瞳孔放得很大,以摄入更多的光线。白天,瞳孔缩小成一条线,以防止眩目的太阳光。
伸缩自如的爪子
猫科动物的爪子一般都能缩进鞘内以保持爪子的锋利。当猫科动物发动攻击的时候,爪子就会伸出来,由特定的肌腱来固定伸出的爪子。猫科动物也用它们的爪子来爬树和防御敌人。
伪装高手
猫科动物的毛皮给它们提供了伪装,可以防止被敌人发现。比如说,狮子土黄色的毛皮可以使它们隐藏在非洲草原的干草中。和大多数猫科动物一样,美洲豹猫身上长着条纹和斑点。它们生活在中美和南美的森林和茂密的灌木丛中。当它们保持静止时,身上的斑纹和太阳投射下的光斑极其相似,几乎无法察觉它们的存在。
群居性的猫科动物
狮子是一种群居性动物,雄狮有长长的鬃毛,一眼便可以认出。狮子曾经在欧洲、非洲、亚洲广为分布,但如今只能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非洲草原和印度西北的森林保护区中才能发现。它们捕食一切可以杀死的猎物,包括大的食草动物如斑马、羚羊。狮子一般白天休息,晚上才出来捕食。
捕食
大多数猫科动物捕食时,总是身子贴着地面,悄悄地靠近猎物。当猎物还没有警觉时,它就快速地移近猎物,足够近时,它就一跃而起,扑到猎物身上,在猎物还没反击时,就在脖子上给它致命的一击。大型的猫科动物通常都会咬住比它们大的猎物的喉咙或嘴巴来置它们于死地。
坠落
猫能从很高的地方摔下而安全地落地,这种本领使它可以爬到很高的树上去捕捉猎物,或是躲避危险。如果猫从树枝上摔下来,它可以在空中保持平衡,然后两足安全降落,这可以保证头和软组织部分不受伤害,也可以使它们从高处摔下而不至于死亡。
46、狮
狮子通常选择一些开阔地休息,这样有利于观察周围的情况,而这种开阔的视野对于它们的狩猎是非常有用的,这样它们能够先发制人,让猎物无法防备。狮子表面看起来是一种懒惰的动物,因为它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打盹,只有捕食或是为了捍卫它们的领地时,才会从昏中醒来,散布气味是狮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狮子非常具有领地意识,而它们确定领地范围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在领地周围散布气味。
狮
食肉目猫科,头短而圆,面部宽,耳圆,尾端有1撮长毛。毛色变化较大,通常浅黄色、深黄褐色等。腹部和四肢内侧色浅,雌性多为浅黄色,雌性为白色。妊娠期105~112天,通常每胎产2~4仔,幼仔身上有斑纹,尤以腹部和四肢为多,成长的消失。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广大地区和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吉尔地区。
非洲百兽之首
在非洲的草原上,有一种大型猛兽——狮子。它体型大,肌肉发达。体重相当于两个最重的男人。雄狮颈部上长很长的鬃毛,显得威武雄壮,再加上吼声如雷,撼天动地,所以被称为“百兽之首”。
狮子喜欢成群地在草地、沙漠或岩石上生活。它们白天休息夜间出外觅食,主要捕捉牛羚、斑马和羚羊等。一般捕食的任务由雌狮去完成,而雄狮往往坐享其成。狮子力气很大,一头狮子可以独自拖走近300公斤的猎物。狮子长有30颗锐利的牙齿,可是却咬不碎食物,所以狮子吃东西总是整块地吞下肚子。
美洲狮
食肉目猫科,头小,面部短而圆。体形细长,四肢发达有力。全身毛色单一,但个体变异较大,有两种色型:一种为红色型,从黄褐色,肉桂色至赤褐色和锈色,多见于热带和湿润地区:另一种为灰色型,从银灰色至带灰蓝色或蓝色,多见于高纬度地区。妊娠期90~96天,每胎产1~5仔。通常3~4仔。初生的幼仔身上有明显的斑点,至6个月后完全消失。分布于加拿大、美国、中美洲到南美的智利、阿根廷。
动物王
野生美洲狮的寿命为12岁。它们没有特别的繁殖时期。雌狮的孕期为3个月,一胎产1~4个仔。小美洲狮长到2岁时开始独立生活。母美洲狮非常注重对幼仔的教育。最初,母美洲狮总是选最好的猎物给幼仔吃,等幼仔吃完后再教它们如何把吃剩的猎物尸骨埋起来。母美洲狮还会选鼠、兔等小动物作为训练幼仔捕杀猎物的目标。发现目标后先让它们去追猎,自己站在一旁“指导”。幼美洲狮长到半岁时,母美洲狮就对它们进行高难度捕猎动作训练了。母美洲狮从心理上进行训练,教导它们面对大猎物时要胆大、沉着和凶猛:然后带着它们一起演习捕杀鹿、羊等小动物;最后才领着它们上树,学习向地面猎获食的技能。
狮虎之争
狮与虎这两种猛兽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可以说两者各霸一方。但是,虎生活在亚洲,而狮子则生活在非洲。它们没有机会在一起较量一下,比个高低。尽管如此,动物学家还是把它们之间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对比。经过专家推测,如果一只老虎跟一只狮子单独较量的话,恐怕老虎要比狮子技高一等。因为老虎在灵敏和耐力方面比狮子要强一些。
亚洲狮
亚洲狮又名印度狮,它们与非洲狮相比,鬃毛较短、被毛较厚、体毛丰满、尾端簇毛较长。幼狮有斑点,毛色以棕黄为主。群居,每群8~10只,往往一只雄狮有几只雌性配偶及子女。它们常常选择开阔的草地灌木丛捕猎有蹄类动物。它们晨昏出动,捕到猎物后全族分享。现在亚洲狮仅见于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内的吉尔自然保护区,数量300余只。在这个面积为1.412平方千米的海岸森林中,亚洲狮偏安一隅,但由于这最后的庇护所地域狭窄,生态密度过高,生存与繁衍的前景并不乐观。
47、虎
食肉目猫科,全身棕黄色或淡黄色,前额有数道黑色“王”字形横纹。通体具黑色横纹、背面有些部位呈双行横纹。腹部和四肢内侧白色或乳白色。尾部具10条黑环,尾端黑色。妊娠期93~114天,春末产仔、每胎产1~4仔。有许多亚种,据报道,我国有6个亚种,其中著名的有东北虎,体形较大,淡黄色,黑色条纹狭窄,分布于东北一带;华南虎,体形较小,棕黄色,黑色条纹宽阔,分布于华南一带。目前,数量极为稀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东北虎
东北虎是世界上珍贵稀有动物之一,是老虎的一个亚种。野生东北虎现在世界上数量很少,仅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即我国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东部山区,前苏联和朝鲜的部分地区。
东北虎体形很大,是现在虎中最大的,头又大又圆,四肢粗壮有力,尾较长。背部和体侧橙黄色,腹面白色,全身布满黑色横斑,尾部成黑环。虎身上最利害的是强大的爪和巨大的犬齿。它的爪长达10厘米,齿6厘米,如果用力,牛脖子都可以咬断。虎的舌头上有很多尖锐的刺,人手若被它连舔几下,就得鲜血直流。虎的眼睛非常奇特,直径有4厘米,夜间可发绿光,因此夜视性很强。老虎还是“趾行性”动物,走起路来和猫一样毫无声响。
百兽之王
东北虎是温带森林中的一种猛兽,主要栖息在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山崖间,也常到高草灌从中寻食。它的食性杂且非常凶猛,任何动物,只要它能吃的,都会遭到它的捕食,就连大黑熊和凶狠的野猪也是它捕食的对象,除了人类,几乎没有天敌,是温带森林的“兽中之王”。
习性
东北虎的性情孤僻,总是独来独往,很少群居。它的疑心也很大,行路时非常谨慎。它是夜间活动的动物,但早晚最为活跃。东北虎的寿命为20~25岁,在自然界中2~3年才繁殖一次,每胎产仔2~4只,繁殖力很低。
价值
东北虎的经济价值很高,一身都是宝自,它的骨、肉、血、内脏、爪都有用途,虎皮价值更为昂贵,因此,遭到人类的捕杀。前世界上东北虎的数量非常少,只有110多只。我国境内只有30余只,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它的分布区还在不断缩小,因此,东北虎的保护迫在眉睫。为此在我国宪法中已列入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的条例,东北虎作为重点保护对象严禁捕杀。可喜的是,东北虎在人们的护养下已可以繁殖,黑龙江猫科动物繁育中心的东北虎已繁殖到62只,使我们看到了东北虎保护的美好前景。
会抓鱼的虎
美洲虎是西半球最大的猫科动物,从体型与身上的花斑来看与豹很相似,令人难以区分。但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其差异。美洲虎的环状黑斑中黄棕色斑块内有黑色斑点,而豹身上的斑块中是没有黑色斑点的。此外,美洲虎的体型比豹更粗壮,尾巴也比豹的短。它们只产在美国西南部、中美与南美,所以在野外是不会把它同豹混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