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38241800000014

第14章 春融只待乾坤醉,水阔深知世界浮(1)——魏晋南北朝时期援道

入术阶段的道教

御甲拔营旗渐卷,

无回转,

依旧只在灵霄殿。

第一个道教理论家葛洪

汉代末年到葛洪之间,出现了一些道教经典,《西升经》即其中之一。

该经为葛洪的《神仙传》所称引,故它当出现于葛洪之前,系道士假托关尹之名的著作。《西升经》以《道德经》为本,认为“道”是虚无之本,又说“虚无生自然,自然生道”,实际上是把虚无、自然、道视为三位一体。《西升经》也论述了摄养,对形神关系已经有比较精当的论述:“神生形,形成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它把“形神俱妙”作为修炼的目标,但相对而言比较重视“神”,认为“神由形用,形为神生”,“真道养神,伪道养形”。这含有炼神是炼形的更高阶段的意思。《西升经》还论述了治国之道,强调“国以民为本”。在金丹烧炼方面,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不少高道,出现了不少炼丹著作。狐丘,又名狐刚子,是东汉末年著名的炼丹家,似乎是魏伯阳、葛洪祖父葛玄的老师。他著有《五金粉图诀》(又称《粉图经》、《粉图》、《五金诀》、《狐刚子万金诀》、《出金矿图录》、《河车经》、《玄珠经》),《通志。艺文略》著录狐刚子撰《金石还丹术》一卷。狐丘在书中对金、银的性状、地质分布、寻找采集、冶炼工艺等都作了实地考察和深入的研究,其中“作炼锡灰坯炉法”(“吹灰法”)的记载表明这种冶炼贵金属的方法至迟在东汉末期已经成熟。另外,“炼石胆取精华法”,是用干馏法从石胆(CuSO4·5H2O)中提取硫酸在世界上的最早记录,比八世纪阿拉伯炼金家的工作要早五六百年。再者,书中记载的杀金银毒的“作金银法##也为后世炼丹家沿用至明代。在水银提炼上,狐丘最早改焙烧法为密闭抽汞法,他还定量研究了水银提炼率,其数值达到了理论值的百分之八十七。

葛洪(283~363年?)的祖父葛玄,是一个名盛一时的道士和道教学者。葛洪的父亲葛庐是东汉的一个县侯。葛洪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不得不亲自耕田种地。二十一岁时,他师从祖父的得意弟子郑隐。郑隐归隐后,葛洪相继做过将兵都慰、伏波将军、参军、关内侯、咨议参军等。晋成帝咸和(326~334年)初年,年老欲炼金丹,听说勾漏(今越南河内一带)产丹砂,就自愿高职低就作勾漏县令。到了广州后被刺史邓岳挽留,遂到罗浮山炼丹,有的说他活了61岁,晋康帝建元元年死(343年),有的说是死于晋哀帝兴宁元年(363年),享年81岁。葛洪的著作有《抱扑子》、《汉武帝内传》、《太清玉碑子》、《还丹肘后诀》、《肘后要急方》、《元始上真众仙记》(即《葛洪枕中书》)等等。其中《抱扑子》内篇二十卷集中反映了他的道教思想。

葛洪为人质朴,性格刚毅坚强,在修道上发愤努力,契而不舍。他为了“考览养性之书,鸠集久视之方”,曾“周旋于徐、豫、荆、囊、江、广数州之间”,交遇这些地方的“俗道士数百人”,找到了数以千计的“奇书”,对这些巫术之书进行综合整理,并与老、庄、列、文及稷下道家、黄老道家的思想结合,写成了《抱扑子》一书,成为葛洪众多著作中最典型的代表作。《抱扑子·内篇》撰成于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它把多种方术包罗万象于其中,对它们给予了一定的理论解释,是道教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的主旨是炼形全身,追求长生不死。

葛洪对道与术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他强调对“真道”与“伪文”务必严格区分,务必排除“伪技”、“妖道”。他论道是为了择术、修术,明术则是为了行道、体道、合道、得道。葛洪认为,天地之大德是道的功能。道化生万物,使万物生生不已,术的目的也同样就是使人如道一样长生不死。《抱朴子·释滞》中认为道术的功能是“体道以匠物,宝德以长生。”他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所谓术者,内修形神,使延年愈疾;外禳邪恶,使祸害不干”(《抱扑子内篇·微旨》)。术的功能就是修内与禳外、养正号怯邪。这样,道与术的关系概括来说就是以道御术,术以得道。葛洪深知术的千端万绪、多种多样,他举例说:“虽云行气,而行气有数法焉。虽日房中,而房中之术,近有百余事焉。虽言服药,而服药之方,略有千条焉。”(《抱扑子内篇·释滞》)他认为,学道之人要“籍众术之共成长生也”(《抱扑子·微旨》)。然而道术众多,只能有所选择,择善而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以一种术为中心,精心修炼,把不同的术在修道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的搭配。葛洪这样教导别人,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不喜象数之术,对葛玄、郑隐所擅长的这些内容基本上只是述而不作,对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也不重视。他关注的重点是金丹的合成、服食及与其配合的行气、胎息、房中等其它修仙之术。葛洪提及的道术有坚齿之道、聪耳之道、明目之道、辟谷、不寒之术、不热之术、辟五兵之术、隐沦之术(隐身变形术)、远行不极之术(即日行千里、万里的方法)、辟毒蛇、辟蛟龙、辟毒虫、怯风湿、辟百鬼、遁甲、禹步、气禁(发放外气)等等。至于符篆禁咒,葛洪基本上只是把它作为进山采药时驱避精怪,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在上述这些道术中,金丹是核心。葛洪大体上已经以金丹为中心,荟萃多种道术而构造了一个独特的道术体系。

《抱扑子》继承西汉末年扬雄的“太玄”概念,认为“玄”孕育了万物产生过程中最初的元气(元一),是天地万物产生的原因,又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据、动力和规律,当然也是人的生命的根柢。实际上,“玄”也就是“一”,就是“道”。那为什么要强调“玄”呢?葛洪自己说过:“夫玄道者,得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也。”(《抱朴子·畅玄》)可见,强调“玄”主要是为了开出便于人在内心世界中操作的修炼之术。“玄一之道,亦要法也。无所不辟,与真一同功。吾《内篇》第一名之《畅玄》者,正以此也。”《庄子.天地》引《记》说:“通于一而万事毕。”葛洪继承了这一思想,在《内篇·地真》中说:“余闻之师云,人能知一万事毕。”这一思想落实到修炼上,就是守一。在葛洪看来,守一是修炼的大法。守一又可分为“守玄一”与“守真一”两种。守玄一是意念只集中于所守的部位,而不涉及其它。“守玄一,并思其身,分为三人,三人已见,又转益之,可至数十人,皆如已身,隐之显之,皆自有口诀,此所谓分形之道。”(《抱扑子·地真》)这种分形术,就是后世《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分身法。得分形术,是守玄一的功效之一。功效之二是能够内视,可以见到“天灵地祗”,可以役使“山川诸神”。功效之三是有助于守真一。守真一除了意念集中于所守部位外,主要是存思该部位所代表的身神的具体的服色等形象,守真一还要遵守口诀。守真一的功效是“可令内疾不起,风湿不犯”(《抱扑子’极言》),鬼神不敢来侵犯。总之,守一就是守道,守一的成功就是得道,就是交通天神,成仙长生。也就是说,守一、通神、得道成仙是三位一体的。这样,葛洪就把哲学、宗教和方术三者之间的隔障打掉了,为道教建立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庄子》外篇中有气聚生成万物的观点,葛洪也继承了这一思想,《抱扑子.至理》说:“白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人的形体就是气形成的,人的生命也靠气来维持。形体出现了,人也就有了神。生命的根本是神气。“形神相卫”(《抱朴子·极言》)是修炼的基本原则。在葛洪看来,神代表道,是无;形则是气生化而来的,是有。有因无而生,形体也必须依靠神才能存在。无必须依托于有而存在。神也只能存在于形体中。身形劳累,神就会散失,气耗竭,生命也就完毕了。为了使形神不离,就要恬淡守真,“情感物而外起,智接事而旁溢,诱于可欲,而天理灭矣,惑乎见闻,而纯一迁矣”(《抱扑子·道意》)。外在的物、事会引发人的****。人有了欲望,心中纯正平和的状态就会被破坏,就偏离了道。不过,葛洪强调,真正能使形神不离的东西,只有金丹。在他看来,金丹在高温下烧炼得越久,变化越多越妙。黄金身经百炼而不会熔坏,埋到地里也不会腐朽,具有长久不变的性质。人如果服食了这两样东西,就可以让人不老不死。这就是所谓的“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抱扑子内遍》卷四)。金丹是很有价值的大药,但毕竟不能惟一依靠金丹。因为金丹要真正产生效果,还得要用小药、近术来辅佐它。例如,行气可以使人的内气充盈,神形不离。房中术也可以使人固精保气。其它小术或近术还有饮食起居、强身治病的卫生术和符、图、禁咒等等。葛洪认为,学道有先后次序,先要宝精爱气,接着服小药(指金丹之外的矿物、草木药配制的药物)以延长寿命,学近术以辟邪恶,然后再烧炼金丹服食,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本着“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抱扑子·黄白》)的观点,以承认物质变化的客观性为前提,葛洪认为,变化是客观的,也是可以为人所掌握、控制的。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干预自然的变化,就能让这些变化为人所用。例如金银“可以异物作”。人按照其自然性来说是要死的,但是,“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同上),人服食金丹,就能改变人的自然生理限度而长生不死。葛洪具体介绍了二十多种炼丹方法,如泯山丹法、务成子丹法等,记载了它们所需要的药物、份量和作法。对金丹合成作了多方面的论述。根据近人研究,从《抱扑子》可以看出,当时的道士在炼丹中已经掌握了汞、铅、砷、铜等多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能分离出单质砷,能制成黄色的铜砷合金,已经能溶解黄金。葛洪的《抱扑子》已经掌握了丹砂的化学特性、铅的可逆特性,观察到了金属之间的置换作用、化学反应中的升华现象、炭在高温下的还原作用等,这些都是化学史上的重大成就。在《仙药》篇中,葛洪记载了许多药物的名称和单方,以及多种植物药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人药部位、主治病症,对后世中医药的发展起了比较大的推动作用。

葛洪促进巫术、方术聚合为道术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它强调了伦理的作用,把伦理之术与其它道术结合起来。他首先从伦理的角度为修炼道术、隐居山林的道士争地位,认为,“在朝者陈力以秉庶事,山林者修德以厉贪浊,殊途同归,俱人臣也。”隐士们洁行高蹈于山林之间,“以咏先王之道,使民知推让”,有“儒墨不替”的社会作用(《抱扑子外篇·逸民》)。葛洪认为,修道人必须遵循伦理道德规范。具体来说,必须外行忠孝,内顺仁信。如果不修德行,只行方术,不可能长生。葛洪要求“慈心于物”,“仁逮昆虫”,强调忠、诚、孝亲、恕人、严己、俭朴、诚恳、守信。为了促使人们遵守这些伦理规范,葛洪在《抱扑子》中说,天地有专门主管人的过失的神,给人精确地打分作记录,分高人就顺畅得福,分低就贫困、灾祸接踵而至。人的身中有上、中、下三尸,是专门向天上的神灵打小报告的。家中还有灶神,到了“月晦之夜”,灶神也上天去控告人的过失。他们合起来监督人行善去恶,积善立功。

成仙是修炼道术的最终目标。葛洪认为,仙人有天仙、地仙、尸解仙三个等级。神仙世界自由,美好,无所不有,、富丽堂皇,没有任何烦恼和痛苦,可以满足一切人世间不能满足的欲望,快乐无比。不过,为了让人持续不断地修炼,葛洪又给神仙世界安排了同人类社会一样的尊卑上下的等级秩序。葛洪在《枕中记》中已经初步配置了一个道教神谱。其中,元始天王为最高神,他有夫人名为太元圣母,他们的儿女是扶桑大帝东王公(木公)、九光玄女太真西王母(金母)。木公、金母阴阳化育,于是有了天皇、地皇、人皇。三皇下又有分治五岳的五帝,并有尧、舜、禹、汤、青鸟为“五帝佐相”。五帝五相下面则是由许由、巢父、葛玄、稽康、扬雄、孔子、颜回、张道陵等历史名人、道教领袖构成的神仙。这是用“道——阴阳——五行——万物”的宇宙创生图式构成的神柢谱系。后世道教的三清尊神以元始为尊,葛洪可以说是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