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益寿全书
38254200000113

第113章 益寿经验秘谈(6)

利用生物技术提高人类寿命,人类有望活到几百岁。最近几年,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系列与寿命有关的基因。2001年7月,日本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人体“短命基因”,为开发长寿药提供了可能性。2001年2月,意大利和芬兰科研人员称,他们发现一种长寿基因。他们在185名芬兰百岁老人中发现,不少百岁老人体内含有这种长寿基因。

科学家不但发现了很多与寿命有关的基因,而且还利用这些基因进行基因改造,在动物身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2000年1月,美国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撰文说,它们新设计出了简单的“基因开关”和“基因钟”,能分别以开关及定时的方式控制基因活性。这样就可能从根本上延长人类寿命。

科研人员认为,有一些决定衰老和寿命的因素可能在不同生物里是相同的,人类也可能有类似基因。2001年12月,美国涅狄格大学卫生中心的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一种使果蝇延寿的突变基因,这种基因使果蝇平均寿命从37天延长到60天,有些甚至活了110天。领导这一研究的埃尔方教授说,这种长寿基因同样存在于人体内,因此,对研究如何延年益寿有重要意义。

2.干细胞研究延长寿命

除了基因改造技术外,干细胞研究也为人类延长寿命提供了新希望。

2001年3月,波兰科研人员宣布,他们用脐血干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了脑细胞,这将有助于治疗帕金森病、脑震荡等疾病,修复脑部损伤。当向病人的血液循环系统植入这种细胞以后,它们会自动变成造血细胞,并将帮助人体重新建立起免疫系统。上述研究主要基于成年人干细胞。成年人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不同。胚胎干细胞是在卵子与精子结合形成胚胎后提取的,能够发展成几乎所有的器官组织,但提取干细胞会导致胚胎死亡。成年人干细胞迄今只有在成年人的大约20个器官以及脐带血中才能找到,这种干细胞虽然不能发展成所有的器官组织,但也可以形成其中的多数,如血管等。

2001年8月,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医院的科研人员宣布,他们运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一名心肌梗死患者获得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病成功的病例。

2001年11月,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宣布通过克隆制造出了人类胚胎。这家公司研究人员将人类体细胞的遗传物质与去除了遗传物质的人卵细胞空壳融合,然后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发育;研究人员得到3个早期胚胎,其中两个发育到4细胞阶段,另一个至少发育到6细胞阶段。由于这证明人体单个细胞的遗传物质能被诱导发育成为幼胚胎,克隆人在技术上离现实可谓一步之遥。要获得自身的胚胎干细胞,就需要利用自己的体细胞克隆出自己的人类胚胎,然后利用胚胎干细胞去培育适合自己的器官组织。

三十四、让长寿成真

科技的进步,使人类的寿命将更长,人们的身体更健康。

1.荨发展。以高血压为例,上世纪50年代问世的利尿剂通过排放体内的盐分达到降压和减少因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但这种方法经常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后来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每一个进展(60年代的B受体阻滞剂、70年代的钙血管阻滞剂和80年代的ACE抑制剂)都是通过阻滞肾制造引起血管缩窄的激素起作用的。从而改进了对高血压的治疗,减少了副作用。

2.改善脑健康。对多数老年人来说,最可怕的事情是丧失智力,患早:老性痴呆病。科学家认为6年之内可以找到一些治疗方法,使早老性痴呆病患者的脑恶化速度放慢10年。英国伦敦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宣布,他们查明了与晚期早老性痴呆病的侵袭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基因,它隐藏在第19对人体染色体里,医生们将利用这种遗传标志鉴别最易得这种病的人,并开始对他们进行预防治疗。最终可能将健康的神经细胞直接注射入脑内,进行正确的联系和取代死去的神经元。

3.恢复免疫能力。机体各部分并不是以同一速度老化,但是非常一致的一个变老特征是从30岁左右开始,人们的免疫系统的有效性逐步衰退,这个问题的部分原因在T细胞。T细胞是一种淋巴细胞,是由胸腺产生的,它可以和免疫系统其他部分共同抗击入侵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T细胞的数目日益减少,同时在血液中不再起作用的T细胞的百分比则增多。医学家们认为,5年后将会研制出一种这样的药物——剖开胸腺,除去衰老的细胞,使免疫系统恢复战备状态。

4.新生活方式。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提出,对持久的健康来说,无论是目前使用的,还是将来使用的药物都没有终生健身锻炼计划有发展前途。研究已经证明,锻炼除带给人们熟悉的心血管方面的好处外,还刺激人的机体产生生长激素和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

5.基因疗法。现代科技可用遗传工程方法修补引起特定疾病的缺损。过去,西方研究人员查明了一些特殊的基因。这些基因引起的疾病有严重的综合免疫缺损。医生给这种疾病患者注射致病缺损基因的健康复制品,成功地恢复了他们免疫系统的活力。

现在正在进行40多项试验,以检验这种基因疗法对囊性纤维变性、癌症和艾滋病的效果。

人类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然而,人类要获得长寿绝非梦想。

6.节制能量释放。科学家在研究生命本质时发现,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生存能量,此能量一旦释放完毕,生命即告结束。在影响人体生存能量释放速度的诸多因素中,环境与人体的温度至关重要。如地处寒带的人较地处热带的人寿命长,地处山区的人较地处平原的人活得更久,即得益于环境气温低,生存能量释放慢。

至于体温,37℃是长寿的一大障碍,最好是再下降2~3℃,人的寿命可能由现在平均69岁延长到150岁。为此,美国有关学者正在设计一种“速冻冷床”,期望借此将人的体温降至22℃左右,如能获得成功,人有望能活到200岁。虽然这尚属“纸上淡兵”,但节食以减少体内热量,坚持游泳或冷水浴,多做小运动量活动等较为现实的“节能”措施,值得提倡。

7.移植长寿基因。生物学家认为:生物的生存期取决于遗传基因。美国堪萨斯城有一位叫作海伦·博利的65岁老妇人,她出生于一个寿星之家,她虽年逾花甲仍然体健脑灵。与众不同的是,她体内的一种称为高密度脂蛋白的物质特别高,约相当于普通人的4~5倍。高密度脂蛋白是血管的“清道夫”,能抵抗动脉硬化和防止冠心病,享有“心脏保护神”之美称,故科学家推测高密度脂蛋白即为“长寿物质”,而能大幅度提高这种物质产量的基因即为“长寿基因”。如果能从老寿星体内分离出长寿基因,经复制后移植给他人,则接受移植者即可能取得了长寿的“入场券”。

8.让心跳从容些。心跳快慢也与寿命休戚相关,如猫的心率每分钟高达240次,只几年便垂垂老矣。而被称为动物界“寿星”的乌龟,心率最快时每分钟不足10次。动物心率的快慢和长寿关系也同样适用于人。于是,从事人类长寿研究的科学家指出,通过799运动减。凰心率,是延长寿命的重要途径。学者们发现,一个不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脏血容量通常只有600~700毫升,每分钟平均心率为80~100次,而优秀运动员的心脏血容量就大得多,因此,研究生命的专家一再提醒人们:过快的心脏搏动,是生命过早终结的信号,故应该珍惜每次心跳。

三十五、防老先抗“脑衰”

1.人类大脑细胞。科学家发现,人无论是在幼年、成年或中老年,脑细胞都有继续生长的可能性。在老年期,大脑能通过学习和训练,重又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被称为老年期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

脑生理科研人员发现,人的脑细胞即使到了老年,只要健康状况良好,并经常接受脑力活动的良性刺激,脑细胞绝对不会停止生长。

老人在学习新的语言时,语言中枢的神经组织,可以出现像婴儿时期的那种生长。新生的神经组织与原来的神经细胞彼此相连,同时,脑的胶质细胞数量也增加,以便支持新生的神经元的功能。

2.大脑有较强的可塑性。人类智力的发展更多地取决于脑细胞之间建立的复杂联系,不只是决定于细胞数量。而这种脑细胞网络联系的发展,其平均速度在成年人要超过脑细胞减少的平均速度。成年人每天减少的脑细胞数目最多只达到l万个,即使按这样的速度递减,到80岁时丧失的脑细胞数量也还不到脑细胞总数的3%。可见,脑细胞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并不应该成为智力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即使大脑组织细胞受到伤害,仍能采取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可塑性促使脑组织进行修复。英国伦敦莫兹利医院研究所的杰弗里·格雷教授和他的同事进行实验,证明注射进入大脑的新脑细胞,能主动移到大脑的受损部位,以替换坏死的脑细胞,从而完成大脑细胞的修复。这会给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氏病及中风患者的康复带来希望。预测在21世纪中期,这些疾病可以用人脑细胞移植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3.抗“衰脑”新观念。现代人普遍接受一个新观念,就是抗“衰老”。然而,欲求抗“衰老”,首先要抗“衰脑”。因为正常情况下,大脑功能的衰退,远比四肢和其他脏器的衰减要缓慢得多。一个行动严重困难的老人,却可以很好地进行高难度和高精确度的思维活动。发挥大脑潜力的最好方法是尽可能多地使用大脑,经常主动地给大脑以良性刺激。如果大脑长期处于“信息饥饿”状态,则必然会出现大脑早衰征象。防止大脑早衰的有效方法,就是加强良性刺激。良性刺激的具体做法:可以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从事各种再学习,包括读书、学外语、诗文习作、书法、绘画、交谈和娱乐等。总之要使自己的脑细胞运转起来。

4.开发大脑的右半球。延缓脑功能衰减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充分发挥利用大脑两半球的潜在功能。人的大脑活动多呈单侧性优势。大多数人是左侧脑半球居优势,因为左侧脑半球通常支配右侧肢体的活动,因而右撇子人数为多。生理学家发现,中老年人的脑萎缩往往发生在大脑的左半球,也就是说右半球的组织相对较完好,所以应多发挥右半球大脑的功能。平时经常做一些左半侧肢体的活动和操练,有利于多给右半球大脑以良性刺激。这样既合理开发了右半球的大脑潜能,又能保护左半球大脑不致过度疲劳。听音乐、下棋和绘画通常是给右半球大脑适宜刺激的最佳方法。

另外,俄罗斯脑科学家最近提示了人类形成思维表达的各种阶段与大脑左右半球的各个部分的关系。他们通过对健康人和大脑左右半球受到损伤的病人进行对比试验,发现人们在看见物体时,先抓住它的本质特点,然后用语言来表达,这就意味着大脑的不同部位有所分工。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大脑思维的规律性。大脑右半球在思维方面起很大作用;而大脑左半球负责把大脑右半球形成的思维转变为恰当的表述性语言。左半球前部分主要作用是选择合适的词语,后部分则是将选好的词汇进行表达。所以,积极开发大脑的右半球,对于老年人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它将有益于增强记忆,活跃思维,延缓脑的衰老。

三十六、追求“健康寿命”

老化专家提出了“健康寿命”新观念。因为,许多科学家一致认为,“活得好,比活得久更重要,科学研究也应该把焦点放在健康寿命上,而不要紧盯着平均寿命不放。”中国有句民谚:“好死不如赖活着。”

今天科学家面临的首要任务,不是设法达到“长生不老”或“超长寿命”,而是确保生活质量和早期预防人体“侵蚀性”衰老。

学者们预计将在2050年完成人体基因大规模国际计划,到时将能了解到8万个人体特有的“密码”,并能制定出个人从饮食到医疗的特殊“生活计划”。

2世纪以来医学发展的结果,已经让人类平均寿命增加了大约30年。如今,在经济发达国家,男子平均寿命为74~76岁,女子平均寿命为80~83岁。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0)公布了全球191个国家居民平均寿命排行榜。按概率统计:日本人名列榜首,为75岁。此外,澳大利亚、法国、瑞典、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平均寿命排名也较前。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0岁,排名24位,古巴为68.4岁、瑞士为72.5岁、希腊为72.5岁、摩纳哥为72.4岁、安道尔为72.3岁。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男子为61.2岁,女子为62.3岁,泰国为60.2岁,越南为58.2岁,缅甸为52岁。寿命最短的是非洲的塞拉里昂,低于26岁。

有人说,目前人类寿命的极限是125岁左右。其实,在过去10万年里,大致也是如此。尽管中国人常说“人到70古来稀”,但寿命超过100岁的人并不稀奇。现在,科学家悉心挑战的是人类平均寿命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