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益寿全书
38254200000032

第32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5)

第十节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一、临床特点 1.典型心绞痛或稳定型心绞痛:疼痛呈发作性绞痛或呈缩窄痛,或呈压迫感,位于胸骨后或左前胸。可放射到左肩、左臂、左手尺侧甚至颈部、喉部。多发生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受寒时,历时短暂,几秒到十几分钟,休息或含硝酸甘油片后,即可缓解。

2.变异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该支动脉痉挛所引起(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时也可发生痉挛,引起变异型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发作与活动、饱餐等无关,发作时常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最典型的心电图改变是心绞痛时s—T抬高所在区域。

3.中间型心绞痛:又名不稳定型心绞痛、濒临梗死前心绞痛、增剧性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指心绞痛阈值逐步下降,以致稍事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甚至在休息时、熟睡时也可发生,疼痛剧烈,发作次数增多,诱因去除或用甘油含片症状不消失,每次发作时间也较长,发作时心电图呈明显的S—T段压低与T波倒置,发作后可恢复,不出现病理性Q波。部分病例可有散在性心内膜下肌梗死灶,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与猝死。这类心绞痛病患常有心脏增大及左心衰竭或其他临床表现。如心绞痛发作时,可出现短暂的二尖瓣功能不全杂音,心绞痛消失后杂音消失,卧位型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二、防治

1.休息:发作时立即休息,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2.劳逸结合,合理膳食,戒烟。

3.药物:制止及预防心绞痛药物,包括亚硝酸盐类制剂及其他冠状动脉扩张剂、8一受体阻滞剂、中药等。

(1)快作用制剂:硝酸甘油含片,需要时含舌下。亚硝酸异戊酯,裹于手帕中挤破吸人。

(2)硝酸异山梨酯:每4~6小时口服,半小时后起作用。

(3)钙通道阻滞剂:

①维拉帕米。

②硝苯地平。

③地尔硫卓。

(4)B一受体阻滞剂:

①心得安。

②美托洛尔。

(5)中药:丹参口服或注射;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滴丸,口服。

4.顽固性心绞痛用药无效者,可考虑作经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

5.外科手术治疗:施行主动脉一冠状动脉一旁路移植术。

第十一节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一、临床特点

典型临床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突然出现持续性疼痛,与呼吸运动无关,可持半小时以上至1~2天,休息或硝酸甘油制剂不能缓解;可伴呕吐、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紫绀、血压降低、脉细弱、心率增快、心音减低、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或猝死。

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无胸痛而有上述体征;或无胸痛而突然昏厥;或仅有呕吐而误诊为胃炎;或上腹痛而误诊为外科急腹症;更有毫无症状、体征,而于体检作心电图检查时发现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图形。

二、防治

1.一般处理: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志、胸痛等全身情况,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并发休克或心力衰竭者,记录尿量;并发心律失常者,用心电图示波器监护。

2.吸氧,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绝对卧床。

3.镇痛:******,肌注;吗啡或杜冷丁加阿托品,肌注。

4.静脉溶血栓药尿激酶。

5.冠状动脉内应用溶栓药。

6.消除心律失常。

7.其他治疗。

第十二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SSS)是由于窦房结伴或不伴心房的病变而产生心律失常并引起全身、神经及心脏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SSS的基本疾病是窦性静止或窦房阻滞,临床以心动过缓为主要特征,有的病例可有心动过速的交替出现。急性或慢性冠状动脉闭塞、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是引起SSS的主要原因。其他如心包炎、外科心脏损伤、恶性肿瘤转移、心房的浸润性病变、家族性窦房疾病以及遗传性Q—T问期延长综合征等可引起SSS。

慢性SSS大多发生于老年及中年人,青年及儿童也可能发生,男性约占2/3。

一、临床特点

1.SSS的基本临床特征是主要器官的血液循环灌注不足。

(1)大脑血流量减低的表现,对这方面症状要仔细询问,轻度时可出现性格改变、容易激动、短暂的记忆丧失、失眠,较重的有说话含糊、轻瘫、判断错误、短暂的视力障碍、眼发黑、眩晕、晕厥及抽搐发作等。

(2)心脏缺血及心排出量减低的表现:全身疲劳、肌肉酸痛、消化不良、胸闷、心悸、心绞痛、周期性少尿及心力衰竭。

(3)心律失常突然变化时的表现:心室率由慢突然转快时,有胸闷、心悸,有时可产生严重的心衰、肺水肿;但当医院急诊时,快速心律失常可能已经终止而仅表现呼吸困难、胸闷及比较缓慢的窦性心律;在发生较长时间的窦性静止或窦房阻滞时,或在快速心律失常转成慢的心律失常的过程中,窦房结迟迟不起搏而产生短暂的心脏停搏,则可产生头晕、胸闷、眼发黑,以致有晕厥及阿一斯二氏综合征的发作。

(4)全身性栓塞。

2.临床表现的特点:

(1)进程缓慢,需要5~10年或更长时间,窦房结才完全丧失功能。

(2)呈间歇发生,特别在疾病初期,症状可以时有时无。

(3)临床有多种多样表现,常因散在的单次发作而被忽视。

(4)除稍有心动过缓外,可无其他任何症状。临床上常不能立即确诊,且往往易漏诊。

二、防治

1.很多病患仅有心动过缓而无晕厥、阿一斯二氏综合征的发作,此时应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动脉硬化、心肌缺血、风湿热等)。

2.对有明显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的病人,为提高心率,可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或******等。但有的病患已长期适应在每分钟40~50次,心率加快病人反觉不适。药物治疗在后期往往不能奏效。

3.提高心率可选用:

(1)阿托品。

(2)舒喘。

(3)博利康尼。

4.下列情况需用心脏起搏器(按需型起搏器或程序控制起搏器):

(1)症状明显加窦缓、窦房阻滞或窦性静止征,药物治疗无效者。

(2)频发晕厥及阿一斯二氏综合征者。

(3)房扑、房颤有缓慢的心室率及心衰不能控制者。

(4)有明显症状的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5.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急性SSS可试用激素(强的松)。

(2)对心室率低于每分钟60次以及有过心室率明显缓慢史的房颤病患,一般不要采用低流电击复律。

(3)SSS病患有高血压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利血平、心得安类药物;心动过速及出现心衰时,使用洋地黄也要谨慎,可以应用利尿剂、镇静药等,以免发生窦房阻滞、窦性静止。这类病患均应慎重使用对心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