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益寿全书
38254200000043

第43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11)

4.适当补硒,针对低硒人群采用富硒酵母、硒多糖、富硒盐补充硒元素,提高血硒水平。

5.减少亚硝胺类化合物摄人,以及戒烟、戒酒。

第十八节大肠癌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占消化系统中恶性肿瘤的第四至六位,其中直肠癌约占60%~75%,发病率男女之比约为2:1,在我国年龄以40~60岁为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我国有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

一、病因

引起大肠癌的病因很多,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一般认为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大肠癌高发的因素。在我国,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引起结肠癌患者增多的主要原因。以前我国由于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与西方的不同,患者较少,可近年来,城市居民的结肠癌患病率升高很快,这主要和人们的饮食高脂化倾向有关,特别是“三高一低”(即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和低纤维素),吃的油脂类食物越多,发病的可能性越大。

2.大肠腺瘤:大肠腺瘤是最重要的癌前病变,80%以上的大肠癌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从大肠腺瘤演变为大肠癌大约需要5年时间。根据腺瘤中绒毛状成分所占比例不同,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成分在200A,以下)、混合性腺瘤(绒毛状成分20%~80%,)和绒毛状腺瘤(绒毛状成分在80%以上,又称****状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约为z1-0%~50%。

3.遗传因素: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6倍。已知有两种遗传性易患大肠癌的综合征被确定:一是家族性息肉病,二是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

4.大肠慢性炎症:已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大肠癌是正常人的2~10倍。我国资料表明,部分晚期血吸虫病并发大肠癌是因为大肠黏膜上血吸虫卵长期沉积,造成黏膜反复地溃疡、修复以及慢性炎症等病变,并出现腺瘤样增生,在此基础上发生癌变。

5.其他因素:缺钼,经常接触石棉及进食含苯并芘或亚硝胺化合物的食物、便秘、大便量少、肠腔内厌氧菌数量增多等,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此外,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大肠癌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数倍,提示放射线损害可能是致病因素。

二、临床表现

大肠癌在早期常无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病灶不断扩大,可出现下述各种表现:

1.排便习惯改变和便血

常有排便次数增多和排便不尽感,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这些表现常被患者忽视。当肿瘤生长在肛管、直肠时,可使大便形状发生改变,如大便变细、变形等。另一容易被忽视的表现是便血,80%~90%的直肠癌患者可有便血,而一些其他常见的肠道疾病如慢性肠炎、痢疾、痔瘘等亦可有便血。因此,对上述症状者应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大肠癌。

2.腹胀和腹痛

可表现腹部隐痛、食欲不振、腹胀等,一般右半结肠癌为右侧腹痛牵涉至脐上部,左半结肠癌疼痛常牵涉至脐下部,直肠癌疼痛常牵涉至****会阴部。当出现肠梗阻或肠穿孔时,则腹痛加重。

3.腹部包块和肠梗阻

当癌肿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可于腹部触及肿块,一般肿块的形状不规则、质硬,当继发感染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后,则肿块多固定不动,有压痛。由于癌肿可阻塞肠腔,或因肿块的压迫,导致肠管狭窄,引起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

4.贫血和恶病质

由于肿瘤出血引起慢性失血,胃肠功能紊乱,阻碍了对营养物质的摄入和消耗,患者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等,晚期患者可呈恶病质状态。

三、诊断

当患者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应考虑到大肠癌的可能。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1.直肠****指检

通过简单的直肠指检,即可查出距****7~10厘米内直肠肿物,同时,还可以作脱落细胞学检查,这是一种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一般直肠癌的诊断并非十分困难,为减少误诊,医生一定不要忽视直肠指检,只要认真作此项检查,就可以对80%的直肠癌作出诊断。

2.内窥镜检查

对有前述症状,而经直肠指检又未发现肿瘤的患者,应进一步作结肠镜检查,可直接看到病灶情况,并能取标本作出病理学诊断,是诊断大肠内病变和癌的重要方法。

3.x线检查

以往的单纯钡****检查,对较小的病变常易漏诊。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是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对较早期癌肿的发现率较高。

4.CT检查

不能作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方法,而主要用于进一步明确癌肿侵犯的深度、范围和远地转移的部位,以及对已知的肿瘤进行术前分期,作为选择治疗方案的参考。另外,放、化疗后定期进行CT检查随访,可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对部分复发和转移病例,能够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5.磁共振检查

有研究者称对直肠癌的外侵,磁共振检查(MRI)较cT更有意义。但目前磁共振还有不少技术问题需要完善,对磁共振所提供的图像认识也需进一步深化,同时与腔内超声显像相比,磁共振检查费用昂贵也是其广泛应用的障碍。

6.B超检查

检查方法有:体表检查法、水****法及腔内检查法。可显示出肿瘤的结构、肿瘤在肠管各层侵犯的深度、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以及有无远处转移等。

7.超声结肠镜检查

新近出现的超声结肠镜,系将超声探头与结肠镜结合,使二者互相取长补短。通过此种检查方法,不仅可以直视肠腔表面的癌肿,还可以确定其侵犯的深度、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8.实验室检查

目前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虽然尚无特异性的用于明确诊断用的肿瘤标志物,但有些检查项目,对患者的疗效判断和预后,以及及早发现复发有很大帮助。其中,血清癌胚抗原((:EA)检查等,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其他一些非特异性的常规化验检查,如大便潜血试验等,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大肠癌,并可作为普查的初筛方法。

四、治疗

1.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是肠癌首选,而且属于唯一根治性的治疗方法。对凡能切除的大肠癌均应手术切除,如有少量远处转移,仍应争取切除原发灶,以解决梗阻、失血、感染等问题。

2.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结合放射治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

对晚期直肠癌,尤其是局部肿瘤浸润到附近组织以及有外科禁忌证患者,应用姑息性放射治疗常有较满意疗效。

3.化学治疗:目前,大肠癌就诊病例中约有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属于晚期,此外尚有50%左右的病人在诊断后的5年内出现复发症状及转移。这些病例显然需要以化疗为主进行治疗,以期获得姑息疗效。

4.内镜下治疗:在内镜下将大肠癌病灶切除,是近年来兴起并逐渐成熟的治疗大肠癌的一种新方法。但这种治疗方法仅限于早期局限于黏膜层的大肠癌。

5.基因肿瘤饿死疗法: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全新治疗方法,具有靶向抑瘤、无毒副作用和无耐药性的特点,适用于所有实体肿瘤的治疗。肠道有着丰富的血管,肠肿瘤的生长、扩张也必须依赖丰富的肿瘤血管提供的氧气和营养,因而无论在手术前、手术后、放化疗中、放化疗后还是中晚期和康复期,都可以适用基因肿瘤饿死疗法,或跟其他肿瘤治疗方法综合运用,而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五、预防

1.控制脂肪摄入量,注意保持正常体重;多吃富含纤维素的物质,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粮食不宜过于精细。

2.经常坐着工作的人,要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平时尽量做到能站不坐,能走不乘,增加活动量。

3.养成定时排大便的习惯,以每天早起后大便一次为好;每日坚持多饮水,这样既有利稀释并促进有害代谢物质的排泄,又可防止便秘。

4.防治慢性肠道疾病,如各种息肉、血吸虫病、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等。

5.有慢性肠道疾病者应作定期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