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打败大盘:价值投资法则的精髓
38278000000005

第5章 价值投资法则(1)

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价值投资之父的美国人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首次在其1934年的原创性论文《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中提出评估价值原则前,价值投资观念尚不存在。《证券分析》的写作时间是在1929年到1933年的大空头市场之后,当时40多岁的格雷厄姆撰文的目的,只是想告诉投资人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如何评估一家公司在市场中的实际价值。他认为,事先不对公司前景进行评估即买进股票,简直就是愚不可及。

历史常常会和人开玩笑,今日被视为价值投资圣经的《证券分析》却是在一个股票投资市场无法无天的疯狂年代里问世的。在20世纪的前30年里,美国金融市场饱受人为炒作之害,而这种炒作通常都起因于某个投资人或银行家想要垄断某种证券价格以赚取个人利润。在美国国会通过严格的信息披露法案之前,上市公司很少对外公开它们的财务状况,就算披露,报告通常也是不完全可信的。原因是那个时候的会计法规宽松,疏漏之处甚多;内线交易猖獗且无法管理;上市公司不向市场投资人提供有助于了解公司业务的统计资料;市场信息流通缓慢,使得一般投资大众几乎难以明了每日的交易情况。在如此混乱的投资环境里,谣言大行其道,进而造成股价暴涨暴跌,当然也就全然没有什么价值投资可言。在格雷厄姆之前,可以说从未有人坐下来认真研究一套可用来分析上市公司的标准规范。如果有的话,也只是一些由学者拼凑出来的所谓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概念,其粗糙的数学模式仅在银行界和学术界等一些小范围里流传,市场普通大众很少有知道这些概念的,当然也就无法分辨出什么是可投资的好股票,什么是不可投资的烂股票。

在撰写《证券分析》时,格雷厄姆并没有想到要配制出一帖能迅速致富的妙方来。但就在这本确立起他“价值投资之父”地位的书里,格雷厄姆把客观理性注入到投资文化中。格雷厄姆认为,如果投资人购买资产时不预先评估其内部结构是极不理性的。他主张投资就像买一辆花费不菲的汽车一样,你先要踢踢轮胎,检查一下引擎,然后告诉车行,“这辆车我买下了”。踢轮胎看似一个简单的做法,却蕴涵着价值投资的精髓。在投资人买进股票时,好的研究可以导致好的判断,支付公平的价格才能获得优厚的利润。真正的价值投资人才是会紧盯着价格的,因为他们是绝不愿意以高于公司价值的价格来购进股票的。换言之,投资人要战胜市场,享受非凡的股票获利,就必须用低于股票价值的价格买进增长股。

价值投资的几种评估法

我们这里所说的“价值”究竟指的是什么?在证券市场上,价值这个词已经被投资者用滥了。数以千万计的投资人和众多的基金经理都声称自己是“价值搜寻者”,但交易的记录却显示,他们中大部分人充其量只是一个市场股票交易员,他们寻求的只是哪一只股票暴涨能够增加获利的机会,对他们来说,价值成为缺乏严格纪律的一种符号。这里我们要为“价值”一词正名,给出在金融与法律意义上明确无误的价值定义:公平市价(fair market value)。这是评估私人资产的一种标准,尤其是对诸如房地产这样一种资产进行评估时所采用的方法之一。简言之,公平市价可以理解为任何人愿意为这类资产所支付的价格。一般来说,以某一货币为定义单位。公平市价反映的是买方愿意提供,同时也是卖方愿意接受的金额。在买卖资产时,买卖双方会根据当地市场状况设定价格。例如,市场上相似的房屋售价在20万元至22万元区间内,那么现时正在买卖双方之间交易的房屋成交价就不会偏离这个价格区间太远。如果出现较大价差,邻近的公平市价也会相应出现新的标准。只要买卖双方愿意以市价成交,就意味着买卖双方已认可了这一公平市价。

投资价值(investment value)。公司的“投资价值”对所有投资人来说,其理解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投资人对同一项资产的投资报酬率的目标是不同的。例如,现在有三位投资人都想购买市价50美元的宝洁公司(Procter&;Gamble)的股票,其中一位投资人希望保本,不愿接受价格滑落15%以上的风险;第二位期望年获利率20%,并愿意为达成该目标忍受较大的股价大幅震荡的风险;第三位则希望一年至少要有4%的股利收入。每位投资人都为该股票设定了不同的投资目标,他们也因此设定了不同的符合自身需要的特定买价。如果该股下跌15%,至42.5美元,那么第一位投资人就不会买这只股票。第二位投资人也不会买,除非它在一年里至少能涨到60美元,或在5年内能涨到124美元。但只要宝洁公司每年的股利高于2美元,第三位投资人就会坚决买进。由于每个投资人都有预设的不同的最小投资报酬率,因此他们对于宝洁公司价值的认识就自然会有不同的观点,每个人只会在自己预设的标准下买卖宝洁股票。

账面价值(book value)。这个价值标准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来测量公司净值的,也即反映股东权益的每股价值。许多价值型投资人士主要依靠此数值来寻找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他们所坚持的理由是公司的股价不会长期低于净值,迟早会涨到账面价值之上,管理层也会将所得利润回馈给股东。

清算价值(liquidation value)。此价值标准用以测量公司在出售所有资产,收回所有应收账款、付清所有账单和债务后还能收回多少金额。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盈利的公司,未必就是未来也一定能赚钱而且不会倒闭的公司。清算价值在市场严重超卖某家公司股票,并因而产生令人无法抗拒的交易时,常常可以派上用场。

内在价值(actual value)。内在价值并非人的主观愿望,而是一个客观的概念。它表示评估员在对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后所评估出的公司价值,是一家公司的实际价值。如果所有投资人信息对称并且具有共同见解的话,那么他们愿意接受的售价即为内在价值。

在推算内在价值时,必须尽可能地让每股价格真实地反映公司资产、公司预期收益、股利的价值和公司的销售与收益增长率等状况。价值型投资人所要寻找的即是市值跌破内在价值的股票,这类股票价格跌破内在价值越多,则该股票越便宜,其潜在利润就越高。

价值投资的简化原则

价值投资法则其实一点也不神秘。投资人不需要通过电脑指令或计量经济模型就能运用自如,也不需要具备工商企业管理学历就能掌握其精髓,这里需要的只是正确的性格和心态。即买进两三支长期获利高于平均市场水平的绩优股,然后耐心地持有5年、10年甚至20年后,再去关注它们。20年后,你看到的将是已经涨幅惊人的获利股。这里,我们把价值投资法则简化为以下一些主要原则:原则一:逢低买进资产

逢低买进资产就如同消费者低价买进商品的道理一样。在消费观念上,一切耐用和非耐用的生活消费品,只要是价格下降,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商品正在变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了。在超级市场里,只要宣传今天某样(些)商品在降价,作为顾客的你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去买一些。如果你喜欢吃的快餐面,或孩子喜欢吃的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快餐店有特价品供应,你很可能会突然改变原来煮米饭的想法,而带着孩子一起去快餐店饱餐一顿,或在超市里买满满的几箱快餐面回来,以备不时之需。人们喜欢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一种渴望价值在起作用。消费者还有一个消费原则是,一旦某种商品的价格低于自我设定的公平价值,他也会去购买。比如,人们可能排斥24袋包装、标价为30元的蒙牛牛奶,然而一旦当价格大幅调降至20元时,他们很快就会在心中衡量出这一价格已进入自己所认定的价值区间内,因而会去踊跃购买。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市场抢购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了。

但在现实的股票市场里,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将消费基本原则倒行逆施的地方,在那里,追涨杀跌现象盛行,投资人都相信,股票价格上涨时要跟进,价格下跌时要杀出。媒体和市场分析师则更是给投资人“害怕跟不上”的心态推波助澜,他们要让投资人相信,如果现在不买进股票,价格只会越涨越高,以至于坐失了该波段上涨的良好时机。

价值投资法是股票市场中的唯一异类,它遵循的第一原则是逢低买进股票。这一投资原则和我们上述的消费原则其实并无两致。不论是购买超市里的商品,还是投资资本市场中的金块、外汇、债券和股票,都应该尽可能低价买进,使每一块钱的投资价值最大化。

当然,正确评估消费品的价值是一件困难的事,市场中没有几个顾客能计算出一瓶潘婷洗发露或一辆Polo汽车的真正价值。因为这些商品除了有有形的价值外,还有无形的价值。然而,评估一支普通股(common stock)就相对容易多了,因为它们的价值是可以非常准确地计算出来的。只要使用的计算工具得当,信息透明,投资人就可以计算出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这就使得投资人在逢低买进时要比消费者决策购买一件商品的准确性更高。而且股票市场的价格随时都在变化,投资人有更多的低价买进公司股票的机会。如果某公司股票,每股价值只有10元,而现在的股价却在15元的高价位上,那就根本不值得投资人去理会它。除非股价跌至5~7元,甚至更低,投资者才会开始波段买入。价值投资者深信,股价被市场低估的情形只是暂时的,总会有结束的时候,市场也早晚会发现这种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从而把低估的股价提高到一个合理的价位上来。逢低买进的理由很简单:增加潜在利润。未来的获利与否,取决于买进股票而不是卖出股票的时候,卖出只是完成整个买卖的过程,并证实你先前的研究以及嗣后买进股票的决定是正确的。

原则二:塑造价值概念

投资人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如何评估购进资产的时机和价格是否最为恰当。由于大多数股票投资人都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估资产的方法,他们也很少会在购买股票之前去评估公司的价值。他们买卖股票的决策完全依赖于K线图和技术指标,有的则是听报纸介绍的,或在电视的财经频道里听某位分析师的推荐。还有一些人买股票是由于看到公司股票分息、股利提高或股价在过去一两周内创出新高而匆忙购进。更离奇的是,还有不少投资人是有一天走在路上无意间听到两个人在说某个股票要大涨,才急于买进该只股票的。更令人颇为不解的是,很多投资人花在购物和整理房间上的时间都要比决定购买股票的时间长,殊不知后者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远比前者大得多,但做功课的时间却如此之短。

投资若要成功,就必先做好充分的功课。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世纪以来所有伟大的投资大师没有一个是以技术图表和凭空臆测来累积他们的财富的。可以说,他们今天的成就,最主要的还是归功于他们在投资前所做的分析研究工作。在持有一家公司股票之前,他们必然会去了解有关这家公司的所有运营和财务状况,包括其经营的产业环境、公司潜力,最后再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出是否要买进股票的可行性企划来。不这样做,而盲目投资,其结果无疑于掷骰子一般,一旦把投机引入到整个投资交易过程,尽管买进的股票偶尔也能大捞一把,但这种获利只能算是运气,而不能称为价值投资的结果。

评估一家公司时,我们的要求可以很严格,也可以很宽松。据说,巴菲特能在20分钟内即可知道他所研究的公司是否值得投资。他所使用的投资方法相当严格,平均每100家公司中有99家即在短时间内被淘汰出局。但一旦瞄准上了几个潜在的投资机会,巴菲特可能就会花上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来进行详细调研,以佐证自己先前的直觉。有关巴菲特的评估法则,我们会在以后的章节中大量涉及。

现在,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已逐渐为世界上大多数的成功投资人士所采用。他们会去全面评估一家公司,并在买进前就已评估好股票价值。这些伟大的投资人再也不会盲目投资,也不用心理臆测来贸然处理投资问题。买进前先评估公司,至少有以下三个优点:

●能使交易保持连贯、一致性。很少有投资人会在买入股票时即设下严格的买卖门槛,因而他们的交易决策的结果常常是损失。如果不考虑股票的内在价值而贸然买进,投资人很可能暴露在许多风险之下,其中之一就是以过高的价格买进了公司股票。

●有助于保护自己的投资策略。对投资人而言,清晰买进股票的原因是十分重要的。那些无法向自己证明有正当买进理由的人,一定是不理性的进场买卖者。他们习惯于提前抛出所持的股票,或忽略公司的潜在问题而长期抱着一只股票不放。更糟糕的是,他们不会从错误中接受教训,以致在买卖交易时不断地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