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非典型庶女
38331200000194

第194章

“我与宋仪的接触,并不很多,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竟觉得这女人越发不简单。”

望着前面还在晃动的珠帘,陆无咎不禁说出了这一番话。

站在他身后的掌柜的有些不明白:“宋五姑娘这般厉害,您怎会……”

“怎会这个时候才这样感叹,是吗?”陆无咎擅长猜测人心,怎么可能不明白老掌柜到底是个什么想法?他看着盏中沉浮的茶叶,将眼睛眯了起来,续道,“早几年的宋仪,可没有如今身上的光华万千……”

若说是宋仪如璞玉,如今便是一块雕琢出来的美玉,抛光打磨又经人温养,转眼之间兼带着光芒四射与内敛温润,叫人一看便移不开目光。

宋五姑娘,宋仪,现在谁听见她的名字,也少有把她与宋家联系起来的。

原本宋仪不过是所谓“宋府”的依附,如今宋仪自己的光芒,却已经盖过整个家族了。

做人,若能跟宋仪一样,岂不也痛快?

“痛快,痛快啊……”

陆无咎起身,将指间白纸扇的象牙扇骨一根一根合拢来,敲击自己掌心,唇边挂着几分莫名的笑来……

“快意恩仇吗?”

他自己嘀咕了一句,后面的掌柜却半分也听不明白。

半盏茶时间之前,宋仪已经离开此地。

他们之间要说的话,都已经谈得差不多了,甚至包括算计卫锦的事情。

不消说,这大陈国土之下,若真要问还有谁敢跟昭华郡主叫板,除了宋仪不作第二人选,而要说谁能有与芙蓉斋抗衡的胆气与实力,又非陆二公子莫属。

陆无缺的生意,逐渐开始遍布大江南北,尤其是在他娶了宋仙,与济南纪氏达成合作之后,生意越发扩张,转眼已是举手投足之间千金万银出入的豪商。

宋仪与陆家合作之事,说来话长,简而言之:以利而合。

宋仪与卫锦有仇,卫锦凭着手中香谱香方开有芙蓉斋,而这同样的“原版”香谱香方,宋仪手中也有一份;同时,宋仪认识陆无咎,并且陆无咎因着旧日之事,还欠着宋仪的人情。

由此一来,宋仪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香谱香方拿出来,提供给陆无咎,由陆家隆庆商行这一边暗中开了粉黛阁,处处压制芙蓉斋。

粉黛阁之事,于宋仪无害有利,于陆家利大于弊。

双方合作,水到渠成。

异常理智,也异常狠辣。

陆无咎不知道宋仪与卫锦之间有什么仇,更不知道卫起怎么会冷血至此,至今袖手旁观,甚至容忍宋仪做了这一切。

他用扇子抵着自己下巴,不由得琢磨了起来:“这里头,怕是还有点隐情……”

可这隐情,约莫也只有卫起自己真正清楚了。

旁人,怎么也猜不透。

陆无咎猜不透,宋仪也猜不透。

离了双方密会的茶庄,宋仪刻意叫马车往粉黛阁那边转了一圈,果然看见芙蓉斋门庭冷落,不知多少客人全去了粉黛阁。

手指压着太阳穴,宋仪眯眼,笑得良善:“这嫁衣裳,还挺好看……”

当然,更好看的还在后面呢。

她与卫锦,当真是该有不共戴天之仇。占用她身体做过那许多没脸没皮的事情倒也罢了,之后又对她怀有满满的恶意,宋仪又不是傻子,谁对她有善心,谁对她有恶意,到底能感觉个七八出来。

当初在宫中的时候,卫锦的恶意不已经表露分明了吗?

现在粉黛阁一开,只要卫锦有一点脑子,便应该怀疑到自己的身上来,最应该怀疑的也正是她。

所以,她们两个人,对各自的仇怨应当是心知肚明。

卫锦在看到粉黛阁的那一刹那,便应该知道——她宋仪找上门来了,此事不能善了。

粉黛阁,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卫锦也应该知道。

宋仪不会轻易放过这个人,只因为卫锦也不会轻易放过她。

两个女人之间的事情,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可对宋仪来说,这件事很重要。

“今日是芙蓉斋,断了她的钱财;明日便该是书院,断了她所谓的才名……”宋仪心里盘算着,低头看着自己沾染了墨迹的手指,唇边挂了轻笑,只问雪香道,“雪香,京城书院这边的结业考核,是快开始了吧?”

平白的,雪香打了个寒战,只觉得自家姑娘笑容里有深意:“正是明日呢。”

宋仪笑意加深:“明日给我备身颜色鲜亮一些的衣裳,你家姑娘我……很快就要名传京城了。”

“姑娘不已经是名川大江南北了吗?”

雪香傻愣愣地,不明白,问了出来。

雪竹简直有一种扶额的冲动,看见宋仪似笑非笑,便赶紧上来拉了雪香一把,叹气道:“这么多年了,你连姑娘的心思也猜不透。”

宋仪也不介意,只道:“我只盼着叫人猜不透才好呢,不过如今猜得透也好,猜不透也罢,该做的终归要做,该来的也始终要来。逃不掉……”

她啊,不会放过卫锦的。

芙蓉斋,京城书院——这两件应当是最简单的。

剩下的……

宋仪想起卫锦在宫中那错综复杂的关系,想起太后微妙的态度,想起自己莫名其妙的入宫,想起卫起与陈子棠的交情,想起自己如今面临的一切,即将要做的一切,想起自己与卫锦之间的仇恨……

她想起了种种,种种……

最后,脑海之中,依旧只剩下了卫起的一张脸。

关键,依旧在这一位位高权重的王爷身上。

宋仪脑子里的想法清晰极了,她手指敲了敲自己太阳穴,又看了外面粉黛阁一眼,便将手指停下,闭目养神去了。

马车回府,次日便是京城书院考校的日子了。

晨光熹微,书院的红漆大门依旧紧闭,带着一种京城学府的庄严之感。

相比济南书院那种松散的结业考,京城书院显然带有一种更严格的感觉,像是男子们的科举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