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调查组还发现,在“依阿华”所用的主炮炮弹药包平衡层中,本来可以装填0根~63根药柱,而试验表明,当平衡层内只装填1根~12根药柱时,比装更多药柱更容易引起爆炸,所以1根~12根药柱是个“危险量”。于是,他们检查了与“依阿华”所用炮弹同批次的相同药包,发现每5个药包中至少有一个药包的平衡层内药数量等于或少于12根,处于“危险范围”之内。
经过600多次试验,国会调查组认为:装填超位加上平衡层药柱数量过低而引起爆炸的概率为1/11,但由于一定的统计误差,这个概率有可能高达1/3。
这个结论使海军十分尴尬。那么,“依阿华”惨案到底是人为造成还是装备本身造成的呢?国会调查组作了一个模糊的结论:“海军方面最初在事故报告中提出的爆炸是人为造成的说法并无明显物证。”“依阿华号战列舰炮塔爆炸事故的原因也许永远是个不解之谜。”
尽管如此,誓为弟弟洗刷罪名的凯西还是平添了信心。这位女性称:“我说过海军方面没有证据,现在国会调查小组也同意了这一说法,人人都应该明白我们是对的。”她希望海军方面公开为她死去的弟弟“平反”,并向她的家人道歉。凯西的不懈努力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众议员玛丽·R·奥卡说:“如果海军还有一点廉耻可言的话,就应该正视现实,承认这是一起悲惨的事故,并向哈特维希的家人致歉。”
然而,尽管凯西和她的支持者不放弃立场,尽管国会调查小组的调查报告和试验数据具有“法律效应”,但海军却毫不让步,又组成了新的调查组,之后曾有消息说,海军自己的第二份调查报告和凯西家的私人调查报告不久将发表,然而,一直到今天,美国各报刊也未披露这两份报告。之后,“依阿华”风波就这样莫名其妙地从报刊上消失了,结果无人知晓。
于是,美国及其他报刊就猜测4艘“依阿华”号战列舰重新封存起源于这次风波。其实,美国军界的官员对此一笑了之,因为,如此重大的决定决不会起源于一场小小的风波和一次不大的事故。或许,美国战列舰的重新封存的真正原因还真的如美联社消息中所说的那样,是因为“美国防务开支的大量削减和苏联威胁的消失”。
战列舰就这样静静地离开了喧腾的大海,或许有人会问:它会不会再一次启封,重新加入作战舰艇的行列。这一切,还有待于未来世界格局的变化,还有待于军事理论学家对未来海战模式的分析和对战列舰战斗技术性能的重新估评之后决定。
“德意志”号战列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又产生了新的矛盾。各列强极力保持现有力量对比,因而导致了大国对海上武装的限制。由于受到条约的限制,禁止生产新的战列舰,因而战列舰的发展比较缓慢,但是,各国也都力图利用这段时间对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造。然而,无论怎样努力,有限的吨位毕竟不能满足武器、防护和速度的综合要求,因而只好牺牲舰艇的部分战术技术性能。这种限制在1929~1934年德国间建造的“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上体现尤为明显。
“德意志”级战列舰采用柴油机作为动力,满载排水量16200吨,航速26节,续航力为10000海里/15节。武器有280毫米火炮6门,150毫米火炮8门,105毫米高射炮6门,水口径高射炮28门,四管鱼雷发射器2座,水上飞机2架。舰员1150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级舰活动于大西洋、印度洋及北极地带的交通线上,在作战中均被炸毁。
英国“无畏”号战列舰
1906年英国人建成了历史上着名的“无畏”号战列舰。该删冰量达17800吨,首次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蒸汽轮机,航速创造了21节的新记录,比当时战列舰的通常航速高出3节。
该舰的防护力很强,舰身整个长度都包上了侧面装甲带,还有略微高出水线的装甲甲板。装甲厚度达2肋毫米,水下保护则通过采用水密隔舱而得到加强。
该舰火炮有两种口径:10门口径为3N毫米的舰炮构成主炮,配置在5座双管炮塔中,其中3座在舰艇的纵向上配置,另2座配置在两舷。小口径的反鱼雷艇炮由24门76毫米口径的炮组成,分散配置在舰艇的各个部位。采用这样的舰炮结构,使火炮能更合理地配置、有更好的弹药舱,能更安全地操纵火炮和对弹药舱采取更坚固的防护。同时由于主炮数量的增加,大大加强了炮火的威力,并由此产生了在鱼雷射程之外进行远距离炮战的新战术,从而使该艇成为战列舰发展史的里程碑。
巡洋舰的诞生
大家都知道,现代巡洋舰是一种强有力、多用途的水面战舰,是现代海军的主要战斗舰种之一,能在较长时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进行远洋机动作战。它装备有与其排水量相称的攻防武器系统、精密的探测计算设备和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具有较高的航速、较大的续航力和较好的耐波性。通常由数艘组成编队,或参加航空母舰编队担负翼侧掩护,常为编队的旗舰,当然,必要时也可以单独执行战斗任务。在过去的历次海战中,巡洋舰主要用于海上攻防作战,保护己方或破坏敌方的海上交通线,支援登陆或抗登陆作战,袭击港口、基地和岸上目标,掩护己方舰艇扫雷或布雷,以及防空、反潜、警戒、巡逻、为舰载机导航等。
其实,早期的巡洋舰并不具有以上作战性能,甚至与这些作战性能风马牛不相及。我们已经知道,原始的海战是用舰船冲撞和接舷,然后跳到敌船上展开白刃格斗的。16世纪,由于大炮和帆船的出现并应用,海战也从白刃格斗变成舷侧对舷侧的互相射击。而其中排成一列,用两舷的数十门大炮进行射击,在海战中起决定胜负作用的大型战舰就成了战列舰,另一些舰载炮数量少,舰炮口径也小,通常不直接参加战列舰战斗,而主要用于巡逻、护舰,这些舰船就是现代巡洋舰的鼻祖——早期巡洋舰。
早期巡洋舰常常排在战列舰的前后,作为前锋和后卫,有效地掩护主力舰作战。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军用13艘称为巡洋舰的武装船破坏北军的海上交通运输线,并袭击其商船队。当时,最好的巡洋舰是英国造的“阿拉巴马”号,它是一艘多桅帆船,并装有蒸汽机,用螺旋桨进行辅助推进,排水量1040吨。
19世纪末,随着战列舰突飞猛进的发展,执行护卫战列舰任务的巡洋舰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主要海军强国十分注重发展的一大舰种。到19世纪末期,巡洋舰已发展了两个种类:装甲巡洋舰和水平装甲巡洋舰。在日俄战争时期的对马海战中,日本舰队的巡洋舰编队在海上发现了企图避战的俄国舰队,日本巡洋舰编队发挥己方优势,钳制并迟滞了俄国舰队的前卫队,为日本海军主力舰队赢得了时间,使日本海军主力舰队及时赶上并围歼了俄国舰队,取得了海战的胜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巡洋舰伴随着战列舰的发展而发展,吨位、作战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出现了满载排水量3000吨~4000吨的巡洋舰,这类新型巡洋舰以蒸汽轮机代替蒸汽往复机,以燃油代替燃煤,航速由20节发展到30节,续航能力也普遍增加,舰炮多为127毫米~152毫米口径,甚至达190毫米左右。这类巡洋舰已具备压制敌方驱逐舰,引导和支援己方驱逐舰进行海上作战的能力。在日德兰海战和其他一些海战中,英、”德双方交战时大多是由作为前锋和后卫的巡洋舰编队首先开战的。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还用快速商船改装了一定数量的辅助巡洋舰,这些辅助巡洋舰一般均装备舰炮、鱼雷和水雷等武器,用于进行海上巡逻、护航和布雷,甚至在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国在建造大型商船时均预留炮座,以备战时应急改装成巡洋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巡洋舰继续向着提高航速和增大排水量方面发展,形成了仅次于战列舰的一种大型火炮军舰。然而,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美、英、日、法、意5国于1922年在华盛顿签订了限制军备协定,在协定中对巡洋舰的数量和规模做出了限制,出现了所谓的华盛顿式巡洋舰:即标准排水量为1万吨、主炮口径203毫米,数量不得超过10门,航速要在35节以内。不久又规定主炮的口径降为152毫米。
然而,这次协定并没有限制住军备竞争的势头,只不过在形式上作了某些变换,实际上是一纸空文。当时,德国就曾秘密建造了3艘排水量1.2万吨~1.5万吨的巡洋舰,然而,他们将其称为“袖珍战列舰”。毫无疑问,作为战列舰,其吨位、火炮口径均在协定的范围之内,这3条名为“袖珍战列舰”的巡洋舰,其速度快于当时的战列舰,为26节~28节,火力强于巡洋舰,有8门280毫米主炮,动力装置由8部柴油机带动两个螺旋桨,续航力可达2万海里。当然,这种所谓的“袖珍战列舰”在温情脉脉的面纱撕碎之后就恢复了它本来的名字——巡洋舰。英国、日本、意大利、美国也搞了许多小动作。比如,英国建造的所谓条约型巡洋舰完全按190毫米主炮进行舰体设计,只不过先装了152毫米主炮,以待条约失效后迅速改装190毫米主炮。日本也是这样,其建造的轻巡洋舰虽按5座双联装203毫米炮设计,但装了5座三联装155毫米重炮,以掩人耳目,其结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声还未打响,所有的155毫米主炮全都换成了203毫米主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巡洋舰还有,这样一个显着的发展,那就是:当时的巡洋舰普遍装备了水上飞机,每艘一般装载2架左右,个别载4架。
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1917年11月7日晚9时45分,俄国彼得堡涅瓦河上,一艘名为“阿芙乐尔”号的巡洋舰缓缓驶到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巢穴——冬宫附近,昂起了它那粗大的炮管。
“立即炮击冬宫!”遵照列宁的命令,“阿芙乐尔”号的前主炮发出了震惊世界的轰鸣。在一片隆隆炮声中,成千上万的工人和士兵高呼着口号,直捣冬宫……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宣告了一个旧政权的灭亡,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炮声中诞生了。
“阿芙乐尔”在俄语里的含义是“黎明”、“曙光”或“东方红”。在罗马神话中,“阿芙乐尔”指的是司晨女神奥罗拉,她每天黎明时唤醒人们,给大地送来曙光。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不辱其名,它的一声炮响,成了一个新世纪开始的礼炮和宣言,名副其实地充任了呼唤黎明的司晨女神!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重6731吨,舰长124米,宽18米,吃水7米,主机最大功率2万马力,甲板等部位有防弹装甲覆盖,其厚度为63.5毫米,主要武器有152毫米主炮8门,75毫米副炮24门,37毫米小口径火炮8门,另有鱼雷发射管3座,编制舰员578人。1900年5月,“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涅瓦河畔的圣彼得堡下水,当时,沙皇与皇后亲临造船厂,参加了它的下水典礼。
“阿芙乐尔”号投身革命之前,走了一段坎坷的航程。1903年,她编人波罗的海舰队服役。1904年2月10日,日俄战争爆发后,为了增援被日军围困在旅顺港内的远东舰队,沙俄从波罗的海抽调舰只,“阿芙乐尔”号被选中,10月16日随舰队出征。
10月22日午夜,因“阿芙乐尔”号掉了队,担任警戒任务的军舰误将它当作来袭的敌舰,向舰队发出了报警信号,各舰慌忙开炮。一时间,炮声大作,阵阵炮火射向“阿芙乐尔”号,后来发现是打了自家人,这才停下火来,“阿芙乐尔”号此时已身中5发炮弹。
1905年1月2日,日军攻陷了旅顺港,“阿芙乐尔”号随舰队绕过好望角,于1905年4月14日到达越南金兰湾,5月9日,又与其他舰队组成沙俄太平洋联合舰队,挥师北上。5月27日,联合舰队与日本舰队相遇,双方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之后,沙俄太平洋联合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总计被击沉战舰22艘,被俘7艘。“阿芙乐尔”号在多处受伤的情况下同其他3艘军舰一起且战且退,逃往中立国菲律宾。但是军舰一到菲律宾,就被美国人扣留在港内,直到日俄战争结束,才被放回俄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主要担负芬兰湾一带海域的警戒巡逻任务,配合地面部队保卫彼得堡。1916年,它驶进彼得堡的工厂进行大修。
1917年,“阿芙乐尔”号舰上的水兵和工人一起参加了起义,反对沙皇政府。3月13日,舰上的水兵在轮机长别雷舍夫的带领下,逮捕了舰长尼科尔斯基海军上校,夺取了军舰的指挥权。不久,别雷舍夫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并被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为…阿芙乐尔”号舰第一任政委。4月,该舰成立了由42名党员组成的布尔什维克党支部。1917年11月4日,“阿芙乐尔”号支部做出决定:拒绝.执行临时政府下达的任何命令,一切行动听从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挥,积极参加彼得堡的武装起义。
1917年11月6日晚,根据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阿芙乐尔”号驶出工厂,去占领尼古拉耶夫大桥,以保证起义部队通过此桥向市区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