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恐怖的超级武器
38626400000005

第5章 长眼睛的武器——导弹(4)

这种反卫星武器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它从空中机动发射。F-15战斗机可以把反卫星导弹带到25000米的高空,选取有利时机或位置发射导弹,在有激光陀螺的惯性制导系统的控制下,导弹按照预先设计的线路飞向目标。这种导弹上装有探测敌方卫星的长波红外遥感器和8个瞄准望远镜,一旦发现敌方卫星,便自动进行跟踪,导弹的制导和自动搜寻的系统保证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卫星,将其摧毁。因此,这种导弹比从地面基地发射的反卫星武器更接近于太空轨道上的敌方卫星,并且具有较大的机动性。

反卫星武器的研制,美国早在60年代就着手进行,由于经济危机及其他原因,被迫停了下来,但就反卫星武器的各个分系统,如跟踪、识别、接近、摧毁等所需的技术来说仍然在继续研究。

从1972年起,美国加速了反卫星武器的研制,并在监视、攻击和摧毁敌方目标等方面作了试验。1977年1月,政府下令实行一项发展和部署美国反卫星武器系统的计划。同年9月美空军同达拉斯的沃特公司签订了金额5870万美元的合同来制造摧毁敌人卫星的武器,原定1979年之后搞出反卫星武器系统。

五角大楼在反卫星武器方面进行全面努力。这种努力不仅是寻求摧毁敌人卫星的武器,它还包括防止本国卫星的地面站遭受攻击的计划,也包括改进跟踪敌方卫星和确定这些卫星使命的各种设施的计划。

由于美国电子计算机技术先进,截击卫星接近目标时不是采用操作,而是采用碰撞的方法击毁敌方目标,这一颗截击卫星可以有效地打掉对方目标。

拖着尾巴的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导弹是同敌人坦克进行战斗的最理想的武器。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许多国家的军队里都大规模地进行生产,并成千上万枚地制造这种武器。

反坦克导弹的主要优点是,对机动与固定目标的命中精度高、破甲能力强、飞行距离远,可以远离阵地发射。根据时间不同,反坦克导弹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反坦克导弹,是指60年代之前服役的导弹。其代表型号有:法国的SS-10、SS-11、SS-12,前联邦德国的“眼镜蛇”,日本的“马特”,英国的“摆火”,前苏联的AT-1、AT-2、AT-3。

从这一代导弹的发展来看,法国居领先地位,它研制的SS-12导弹(1962年装备)的各项指标在当时都属最好水平,该型导弹射程500~6000米,导弹飞行速度190米/秒,弹径210毫米,弹长1870毫米,翼展650毫米,弹重75千克。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的研制成功,对坦克形成了较大威胁,也为后来的二三代导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第一代导弹大都采用手控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射手易遭对方攻击,导弹飞行速度较低,机动能力也较差。

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是7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服役的导弹,其代表型号有:前苏联的AT-4、AT-5、AT-6,美国的“陶”、“龙”,法国的“哈喷”、“阿克拉”,前联邦德国的“毒蛇”,法德联合研制的“米兰”、“霍特”及日本的KAM-9等。

第二代导弹中,各项指标最好的上“陶”式导弹,其次是“霍特”、“米兰”和“龙”式反坦克导弹。“陶”式导弹射程650~3750米,飞行速度为350米/秒,弹径152毫,弹长1178毫米,翼长340毫米。第二代导弹的突出特点是采用了管式发射,光学跟踪、红外半自动有线制导,飞行速度提高了1倍,可以车载和机载,命中概率已达80~90%,破甲厚度也有所提高。

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是指80年代初以后服役的导弹和正处于研制阶段的导弹。这一代反坦克导弹性能明显提高。其代表型号有:美国的“陶2”、“陶3”、“狱火”、“坦克破坏者”、“斑塔姆”、“毕尔”RBS-56反坦克导弹以及先进的AAWS-M中型反坦克武器系统等。这一代反坦克导弹的特点是提高了机动能力,增大了射程,提高了飞行速度、命中精度和破甲厚度。

“霍特”重型反坦克导弹除反坦克导弹外,其他反坦克制导武器也有很大发展。如美国研制的“小牛”导弹,射程达40千米,采用红外制导;用地地战术导弹或飞机发射的“挫败进攻者”敏感反坦克子母弹能携14~24个子弹头,射程150~200千米。

现在,第四代反坦克导弹即将问世,它就是“发射后不用管”或“发射后忘记”的自动制导的新型导弹。人们相信,在未来的战争中,反坦克导弹将随着坦克的发展而出现更新的第五代、第六代……它们之间的竞争将会继续下去。

德国V-1导弹

巡航导弹是指依靠空气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并以巡航状态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又叫做飞航式导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开始秘密研制战略性导弹,为实现其“闪击战”式的军事战略打击做准备工作,并于1942年10月13日下午成功地进行了导弹原理试验。

1944年,世界上最早的巡航导弹——V-1导弹研制成功,定名为FAG-78,因其外形像一架无人驾驶飞机,也有人称它为飞机型飞弹。该导弹是世界上最早的战术巡航导弹,也是现代巡航导弹的雏形。V-1导弹弹长7.6米,弹重2.2吨,最大直径0.82米,翼展5.5米。战斗部装炸药700千克;诱导系统是由弹内磁性罗盘和一种特制的机械装置组成;弹内动力系统是由1台“百眼巨人”A5-014脉冲式喷气发动机来完成。

该导弹在发射时,先用弹射器或飞机空中发射,然后用自主式磁陀螺飞行控制系统导向预定高度,以必要的速度在规定的高度和航向上水平飞行,而后向目标俯冲攻击。V-1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为740千米/时,射程370千米,飞行高度为2000米。从1944年6月13日起,德国开始使用该导弹袭击英国,先后共发射了1万多枚V-1导弹,其中有50%被英国飞机和高炮等武器拦截,真正落在英国境内的只有32%。这也是世界上最先用于实战的导弹,以后的巡航导弹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美国“鲨蛇”巡航导弹

这是世界上第一种陆基洲际战略巡航导弹,代号为SM-62A,用来配合远程战略轰炸机完成战略核轰炸任务。1946年开始研制,1956年进行飞行试验。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只装备了一个中队。因该导弹难以完成预定任务,已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退役。

该导弹弹长22.57米,弹径1.38米,翼展12.9米。战斗部采用W39核战斗部,当量为百万吨,发射质量22.6吨。最大射程8000千米,最大巡航速度为马赫数0.93,巡航高度为(18-22.5)千米,动力装置包括一台主发动机和两个助推器。主发动机为J57-P-17型涡轮喷气发动机,长6.6米,重22.7吨,压缩比为12.5:1,空气流量为86千克/秒,巡航推力为47.1千牛。助推器为美国航空喷气通用公司生产的固体火箭助推器,每台推力为147.1千牛,工作时间为9秒。

“鲨蛇”巡航导弹的制导与控制系统由惯性制导系统和天体辅助导航系统组成。其中天体导航系统是为了消除陀螺长时间的积累误差而设置的。

美国“战斧”导弹

这是美国研制的多用途先进的巡航导弹,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早采用惯性导航、地形匹配和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的复合制导导弹,至今已发展了18种不同型号。1976年开始研制,1982年装备海军,1983年装备陆军。这种导弹主要用于攻击陆上严密设防的高价值目标或海上水面舰艇和航空母舰编队。

“战斧”巡航导弹是一种性能很先进的导弹,它采用了许多高新技术。例如,在制导系统中率先采用了地形匹配技术,即在飞行中段采用地形——等高线匹配制导,由雷达高度表在沿航路预定部位产生地形轮廓,将这些地形轮廓与制导计算机中的基准面进行对比,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飞行校正。通过几次修正,就可提高导弹的飞行精度。在末段寻的制导阶段,由数字式景象匹配系统产生自然地貌与人造地貌的数字式景象,并将其与计算机内存的景象进行对比。正由于这种地形匹配制导的精度高,所以“战斧”巡航导弹能“按图索骥”击中千里之外的目标。

“战斧”导弹可以从陆上、海上及空中发射,有战略型和战术型两种,即对陆攻击型和对舰攻击型,既可携带常规弹头,又可携带核弹头。

对舰攻击型导弹的外形尺寸与对陆攻击型“战斧”基本相同。该导弹带助推器长为6.24米,不带助推器为5.56米,翼展2.65米。发射质量1500千克。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和一个固体火箭助推器。巡航速度为马赫数0,75~0.85,巡航高度中段为(15~60)米,末段为(5~10)米。携带高爆穿甲战斗部或常规子母战斗部,总重为454千克,最大射程为1300千米,海上巡航飞行高度(7~15)米,最大巡航速度为马赫数0.72。命中精度仅为30米。

对陆攻击型战斗部质量为122.5千克,携带核弹头的威力大约为20万吨TNT当量。最大射程为2500米,陆上飞行高度(50~510)米,巡航速度为马赫数0.72。导弹全长6.17米,机载型约5.6米,弹径0.527米。

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国使用的“战斧”导弹主要是对陆攻击型巡航导弹。该导弹炸毁了伊拉克的国防部大楼。美国向伊拉克总共发射了数百枚“战斧”导弹,摧毁了大批坚固的点目标和一些面目标,为打败伊军起到了关键陛作用,“战斧”巡航导弹也因此名声大噪,从而也促使美国放弃了要用新的巡航导弹发展计划替代“战斧”导弹的设想。为进一步增大新一代导弹的攻击能力和突防能力,美军正在实施下一步改进计划,即将500枚反舰“战斧”导弹改进为具有更高电子对抗能力、掠海飞行能力、末段突防和目标杀伤能力的新型巡航导弹,而且具备对目标实施多次袭击的能力。

美国“战斧”对陆核攻击导弹

“战斧”对陆核攻击导弹是美国海军研制的多用途核攻击巡航导弹,代号为BGM-109A,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小型化核弹头巡航导弹,主要用来装备攻击型核潜艇,以执行全球性战区核攻击任务,而目作为一种后备力量而在核战争后期攻击敌方的重要目标。

对于潜射核导弹,为了保证核潜艇工作人员的安全,选择核弹头有其特殊的要求,因此,“战斧”对陆核攻击导弹的核战斗部成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小型化的核弹头之一。这种核攻击导弹于1972年开始研制,1976年首次试飞,1982年初具作战能力。

该导弹弹长6.17米,弹径0;527米,翼展2.65米,发射质量.1.443吨,最大有效射程为2500千米,命中精度为30米,可靠性大于80%。巡航高度为(7.6~52米),最大巡航速度为马赫数0.72。主发动机为一台F107-WR-400型涡扇发动机,重65.3千克,最大推力2.67千牛,巡航推力1.333千牛;助推器为固体火箭,重297千克,推力31千牛,工作时间(11~13)秒。

该导弹制导系统采用麦道公司研制的以地形匹配修正的惯性导航系统,控制系统采用全数字化自动驾驶仪和AN-194型雷达高度表。由于利用地形匹配技术,能使导航位置误差下降为千分之几。当惯性导航系统的累计误差达120米时,便进行位置修正。战斗部全重122.5千克,内装TNT当量可调的20万吨级的WS0-0型核弹头。导弹的发射指挥系统为MK17火控系统,采用在潜艇上水平发射的方式。MK17系统在20分钟内完成导弹发射前检查和制导设备的校准,并将射击诸元输入弹i计算机,导弹便自动完成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当导弹从保护箱中水平推出后,助推器点火,导弹从水平飞行转入爬升,(4~6)秒后以500的倾角冲出水面;助推器工作12秒后,燃料耗尽并与弹体分离,启动主发动机,开始控制导弹的飞行姿态和高度。当导弹爬升到最高点300米时,便转入巡航状态,保持巡航高度继续飞行。

“战斧”对陆核攻击巡航导弹从发射到转入巡航状态大约需要60秒。进入陆地后,先用地形匹配系统作一次航向修正,以后每隔一段时间使修正一次。接近目标时,用高精度数字地图进行最后的修正,以精确保导弹的命中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