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恐怖的超级武器
38626400000008

第8章 长眼睛的武器——导弹(7)

该防御系统从发现目标到摧毁敌导弹战斗部的整个过程实行自动化控制。弹道导弹按最佳攻击路线从发射到莫斯科防空区,通常需要(11~30)分钟(如从美国国土发射需要3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首先借助雷达导弹发射地,判断其攻击方向和地点,并将所得目标指示数据传送给反导弹防御系统。然后,再对来袭导弹进攻方向进行检验。随后,系统进入战斗状态。多功能无线电雷达从众多真伪难辨的目标区分出“假”目标:哪些不带核弹头战斗部,哪些是积极干扰目标等。然后,雷达对核装置的目标实施跟踪,并指示反导弹导弹进行导弹拦截。

美国军界曾对这个反导弹防御系统评价说,“在10年内,西方任何一个同类系统都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俄罗斯“飞毛腿”导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研制的50多种弹道导弹中,惟一经过实战检验的就是苏联研制的:飞毛腿”弹道导弹,它也是实战中用的最多的弹道导弹。

20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时期,伊拉克和伊朗分别用“飞毛腿”改型的“侯赛因”导弹和“飞毛腿”B型导弹攻击对方的大城市。在长达52天的导弹袭城大战中,伊拉克发射了189枚“侯赛因”导弹,造成伊朗1000多人死伤,成为战争史上用弹道导弹相互攻击的首次战争。

1979年,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并将大量的“飞毛腿”导弹运到阿富汗,提供给阿富汗政府用来对付阿富汗游击队。从1989年至1991年的近两年时间内,阿富汗政府向游击队发射了1000多枚“飞毛腿”导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动用弹道导弹数量最多的一次战争。

1986年的美国和利比亚的军事冲突中,利比亚为报复美国对利比亚的空袭,用两枚“飞毛腿”导弹袭击美军设在意大利兰佩杜萨岛上的一个美军基地,但没有击中目标,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共发射了88枚“飞毛腿”改进型导弹——“侯赛因”导弹和“阿巴斯”导弹,其中46枚发射到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海湾国家,42枚发射到以色列,使多国部队官兵和沙特、以色列两国人民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恐慌。以色列十几万人离城疏散,一人一个防毒面具,形影不离;而多国部队动用相当大的军事力量——卫星、侦察系统、航空兵、导弹、特工人员等去搜寻它、摧毁它。即使这样,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还是不断袭来,使得多国部队收复科威特的地面进攻日期不得不推迟了3个星期。

在1994年初的内战中,南也门军队先向北也门军队占领的地区发射了5枚苏联提供的“飞毛腿”B型导弹,后又向也门首都萨那市郊;射了1枚“飞毛腿”B型导弹,从而使“飞毛腿”导弹首次成为一个国家内战的工具。

1994年,伊朗向流亡在伊拉克的伊朗圣战者游击队的一个基地发射了3枚“飞毛腿”B型导弹,炸毁了一些建筑物,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1972年美苏《反导条约》

1972年5月26日,羌国总统尼克松与苏联领导人勃烈日涅夫在莫斯科签订了世界上第一个《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简称《反导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每方可部署2个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分别保卫首都和一个洲际导弹发射场;限制改进已有反导弹系统的技术,双方保证不研制、试验或部署以海洋、空中、空间为基地以及陆地机动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及其部分。条约无限期有效,如一方退约,需提前6个月通知对方。

美苏签订这一条约的主要目的,是禁止任何一方建立全面的国土战略导弹防御体系和拥有攻防兼备的核能力,从而打破核力量均衡态势。当时,美苏双方已经认识到,如果某一方建立起了有效的反导系统,就会大大削弱对方进攻性核武器的打击效果,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战略进攻能力。

在《反导条约》签订30年后的2002年,美国不顾国际国内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坚持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计划,单方面退出了《反导条约》,使《反导条约》成为一张废纸,从而暴露了美国威胁世界和平的霸权主义行径。

中国“东风”-2型弹道导弹

1966年12月27日,我国研制的携带第一枚核弹头的“东风”-2型弹道导弹(代号CSS-1)从甘肃的双城子基地发射,飞越戈壁大沙漠在新疆罗布泊试验场爆炸成功。这种导弹的射程约1000千米,核弹头的当量为2万吨。它的制导系统比“东风”-1型导弹有较大的改进,采用惯性制导和无线电指令制导并存的制导系统,导弹射击精度有所提高,现已退役。

俄罗斯SS-11导弹

SS-11洲际弹道导弹(前苏联的定名不详)于1966年开始服役,并发展成三种型式。本型导弹较民兵式导弹稍长但宽厚许多,因此可携行一较大型的弹头。它的两节推进火箭均使用可储存式液态燃料,第一节有4副平衡翼,1971年第一阶段战略武器限制协议(Strategic Anhs Limitation Talk,SALT)谈判中同意SS-11洲际弹道导弹可部署进970个掩体,包括66个新建的。

一型具有单一大型弹头,一度传闻其当量高达2000万t。二型是前者的改良,具有较佳的射程、投掷重量、辅助穿透装置及较精确的弹头。三型是前苏联第一种配备多弹头重返大气层载具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1969年侦测其具有3枚弹头。1973年60枚SS-11三型洲际弹道导弹服役。当1970年代末期这970枚SS-11导弹过半数为新的SS-17或SS-19所取代时,仍有450枚继续服役。然而,一旦机动的SS-25洲际弹道导弹进入部署时,更多的SS-11洲际弹道导弹将在10枚5S-11对9枚SS-25的合适比例下开始退役。

本型导弹所部署的数量曾经举世无比(1972年达1036枚),现今仍有440枚服役中。据估计除了20枚一型外,其它则是二、三型的混编。这400多枚导弹主要部署在两个地带:前苏联西部地区的科泽尔斯克(Kozeisk)、台克夫(Teykovo)、彼尔姆(Penn)以及远东地区的格雷得卡亚(Gladkaya)、杜富亚尼亚(Drovyanya)、斯沃博德尼(Svobodny)、奥伏亚尼亚(Olovyannaya)。

使用:SS-11一型及二型洲际弹道导弹均有单一的大型弹头。但是它们并不太准确,因此只能用来攻击大范围的、软性的、对抗价值取向目标(counter-valuetarget),如城市、工业中心及来经保护的军事设设。

SS-11三型洲际弹道导弹有3具重返大气层载具而且是用来攻击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掩体。的确,由前苏联的测试资料显示这3具所涵括的打击区域正是民兵式导弹掩体的范围,而这样的科技是从SS-9四型导弹上开发而来的。然而,由于更准确、更合适的弹头不断被开发出来,因此,即使踢-11三型洲际弹道导弹依旧瞄向美国,应该已改变了原先的攻击目标。将SS-11洲际弹道导弹部署在前苏联远东是极具价值的。它的射程可涵括中国大陆、日本及其它亚洲国家。

俄罗斯“道尔”地空导弹

俄罗斯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该型导弹的,这是当今世界上惟一一种采用垂直发射的低空近程地空导弹系统。西方把它叫做“萨姆”-15。1991年交付部队使用。“道尔”地空导弹系统能对付作战飞机以及那些精确制导的空地武器,是一种近程、低空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地空导弹是一种防空武器。世界各国从凹世纪40年代就开始研制。近几十年来,它的研制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种是以拦截弹道导弹为主,叫做反导弹武器,如美国的“爱国者”地空导弹系统;另一种是以拦截轰炸机、攻击机和直升机等低空目标为主,叫做防空导弹,如美国的“尾刺”防空导弹,可以在单兵肩上发射。

将“道尔”地空导弹称为武器系统,是因为它包括一部搜索雷达,一部跟踪雷达,一部电视跟踪瞄准设备和导弹发射箱。导弹发射箱内装有8枚待发导弹。但是,这整个武器系统的所有装备,都是装在一辆越野性能良好的履带车上的。

车上共载有3人:车长、操纵员和驾驶员。一辆车就是一个火力单元,从搜索、发现目标到完成任务,这辆车全都能独立完成。而且只需在导弹发射和制导时,车子暂时停下来。完成其他作战程序的时候,车子完全可以在行进中进行。这种武器机动灵活,生存能力强。

要想对付精确制导的空地武器系统,导弹必须有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从发现目标到发射导弹,反应时间要非常短。只有导弹自动化程度相当高,才能将判断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缩到最短。“道尔”地空导弹系统有3台每秒100万次运算能力的计算机,整个作战程序高度自动化。操作员只需观察就行了,只有在敌方电子干扰比较严重时才实施于预。使用“道尔”地空导弹系统,从发现目标到发射导弹,只需(5~8)秒钟。

它的导弹装在密封的四联装发射筒内。两个发射筒共8枚导弹都垂直地装在炮塔上。发射时,导弹的弹射系统把它推出发射筒,呈垂直状态升空。当升到几十米后,导弹开始转弯,向目标平面飞行。垂直发射可以用来对付各个方向来袭的空中目标。

它的最大速度是850米/秒,射程(1.5~12)千米,射高(10~8600)米,它的战斗部是破片杀伤式的,用无线电引信来引爆,以便大范围摧毁目标。

“道尔”导弹系统使用了多种传感器。在20世纪90年代,它是世界上同类武器中惟一具有三坐标搜索雷达的武器系统。这种雷达可以在足够大的范围内搜索;在25千米内提供48个来袭目标的距离、方位、高度和威胁程度的信息;可同时跟踪其中12个目标,能根据目标威胁力的大小,排出拦截的先后顺序。可以想象,当各种空地武器铺天盖地同时袭来时,“道尔”导弹雷达工作的覆盖面是相当大的,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目标,还可以同时用两枚导弹攻击两个目标。

“道尔”地空导弹系统还有另外两个传感器:一个是跟踪雷达,可同时跟踪两个目标,跟踪距离达25千米;另一个是电视跟踪瞄准设备,它的任务是当处于电子干扰的恶劣环境中,雷达无法工作时,它就取而代之,使“道尔”导弹能继续作战,这种设备最远能瞄准20千米的目标。

为了保障“道尔”地空导弹系统的作战能力,部队还需配有运输装填车、导弹运输车和修理车。

英国“海标枪”舰空导弹

“海标枪”导弹是英国研制的第二代舰空导弹,主要用于拦截高性能飞机和反舰导弹,也能有效攻击水面目标。1962年8月开始研制,1965年进行发射试验,1967年11月开始生产,1973年装备部队。在1982年英阿战争中,英国将舛枚“海标枪”导弹分别配置在“无敌”号航空母舰、“布里斯托尔”号轻型巡洋舰以及“谢菲尔德”、“格拉斯哥”、“南安普敦”和“考文垂”号驱逐舰上。“海标枪”导弹曾成功击落阿方5架飞机和1架“美洲豹”直升机。在海湾战争中,英军用该导弹成功地拦截了伊拉克的反舰导弹,创造了首次反导战例。

该导弹弹长4.36米,弹径0.42米,翼展0.91米,导弹全重55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为3.5倍声速。战斗部采用预刻槽式破片战斗部及无线电近炸引信,杀伤半径为9米。导弹的最大作战半径70千米,最小作战半径4.5千米,作战高度为(0.03~22)千米,反应时间为13.5秒,制导体制采用全程半主动雷达寻的,发射方式为双联倾斜发射架发射。动力装置中的助推器为固体发动机,主发动机为推力可变的液体冲压喷气发动机。导弹平时存放在有空调的弹舱内。

法国“飞鱼”MM40舰舰导弹

“飞鱼”MM40导弹是法国研制的一种高亚声速、掠海飞行、超视距作战的反舰导弹,主要用于攻击各种水面舰艇。该导弹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用于实战最多的一种导弹。它是在“飞鱼”MM38和“飞鱼”MM39的基础上以较小的费用研制而成。1973年开始研制,1980年完成鉴定试验,共试射110枚,成功率为92.7%,1981年开始服役。到目前为止,“飞鱼”导弹已经发展了多个型号,可以潜射、舰射、岸射和空射,除法国自己装备以外,还出口英国、德国等几十个国家。

该型导弹多次参加实战,尤其是在1982年的的英阿马岛之战中,阿根廷空军就是用“飞鱼”导弹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和重创“格拉摩根”号驱逐舰的。此外,在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也曾被多次使用过,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作战效果。据实际统计,其可靠性和命中概率均高于相应的设计值,分别高达93%和95%。

“飞鱼”导弹采用触发延时和近炸双重引信,可以“发射后不用管”,全天候作战。中段采用简易惯性制导,末段采用主动雷达导引。战斗部为半穿甲爆破型,重165千克。动力装置采用一台固体火箭主发动机和一台固体火箭环形助推器。其所用固体火箭主发动机比“飞鱼”MM38导弹有较大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