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5月20日,在《明报》创刊30周年茶会上,金庸突然宣布辞去社长一职,只留任《明报》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并表示要彻底淡出江湖。
此消息一传出,立即引来10多个财团上门洽谈收购金庸所持股份一事。先后有收购专家梁伯韬与出版奇人郑经翰合组的收购拍档;有英国报业大亨麦士维;有香港财阀李嘉诚;有香港首席洋行怡和;还有澳籍传媒大王、《南华早报》大股东梅铎以及日本德间书局老板和他的顾问于品海。
于品海何许人?乃一介寒士,1959年出生于香港一山东籍的海员家庭,靠勤工俭学才中学毕业。1977年,于品海前往加拿大沙省大学政治系求学,学成后回港,不久进入金庸旧属黄扬烈创办的《财经日报》做国际电讯和翻译,月薪为2000港元。由于薪金太少,他于一年后离职到富丽华酒店做职员。
1985年,于品海以20万港元为资本,说服朋友韦家祥、麦永强等人投资80万港元,创办智才顾问管理公司。同年8月,于品海做成智才的第一单业务,与日商合作,发展并管理桂林的漓苑酒店。智才只出资100万港元,就获得这家拥有200多个房间的酒店管理权,到后来直接成为它的控股公司。倾其所有做成的这单业务,智才获益不菲。
后来的几单生意,智才都是为日本财团来华投资提供服务。两年后,智才上市,市值已达6亿港元。短期内能达到这样的业绩,充分显示出于品海的经营才能。智才后来于1991年收购了南海纺织,实现第一次大飞跃。智才在这次交易中,不但没有付出,还套现9.75亿港元。
于品海对事业十分执著,虽未能协助日本出版商谈妥《明报》收购事宜,但他却在这个过程中给“金大侠”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据某周刊称,于品海花了多年时间,与金庸联络感情。他经常陪金庸看戏,吃大闸蟹,不时大谈他的办报理念,令金庸十分开心。
1991年12月,于品海收购南海纺织不久,就与金庸进行商谈,他这次是代表自己要收购《明报》,而非为日本财团效力。于品海向外公布了他“技术性收购”,当时金庸持《明报》60%股权,沈宝新持15%,其余为公众散股。按协议于品海从金、沈二人手中购入50%股份,需要现金4.53亿港元,他掏空家当也没这么多。
怎么办?金庸惜才,帮他出主意。两人合组了“明智公司”,智才为第一股东,占60%股权;金庸注资1.8亿港元现款,换另40%股权。另外,于品海说服金庸购入智才所持的南海发展(前身为南海纺织)50%的股权,又出资1.6亿港元。两项相加,金庸共出资3.4亿港元,顶了于品海购入《明报》50%股份的大部分账项。他只需另付1.13亿港元给金庸,就可把五成《明报》股权的款项还清。
他们完成第一次“技术性收购”后,第二次协议时又商定,金庸尚持有的25%《明报》股权自1994年12月1日起,分5次全部让给于品海。
此后于品海出任《明报》集团副主席,到了1994年3月31日,《明报》集团宣布:自即日起查良镛(即金庸)与沈宝新退休,分别辞去董事局主席、副主席职务,由于品海担任董事局主席,金庸任名誉主席。这一年,于品海才35岁。
4月于品海正式上任,并当选为香港报业公会主席。《明报》股价飙升,由每股4元涨到10港元以上,于品海所控的《明报》及南海发展,市值达40亿港元,于品海个人账面财富也由5亿多港元逾至13亿港元。
金庸在与于品海交接董事局主席一职时,曾发表讲话,称:“过去大约10年中,我热衷于寻求一个聪明能干、热心新闻事业、诚恳努力的年轻人,可以将《明报》交托给他。如果不是我运气好,不会遇到于品海先生这样似乎‘度身订做’的,比我想象所要求更加精彩的人才。……他是在加拿大读政治经济系的,对传播事业至少热衷了10年,至于企业策划,那是天才。”
人不是生来就有进取心的,进取心是在后天培养而成的,拥有进取心就是具备了一种能力。
6.亲戚是走出来的
俗话说:“血浓于水”,亲戚是你人脉资源中最亲近的一脉,遇到困难事,只要张张嘴,忙肯定是要帮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碰到不顺和坎坷,所以在你感觉无助的时候,肯定会想到找亲戚去求助。亲戚之间大都有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联系的亲密性。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作为亲戚,对方也大都会很热忱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值得注意的是,亲戚关系又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亲戚之间存在着多种差异,比如经济的、地位的、地域的、性格的等等。这些差异既可能成为彼此交往的理由,也可能成为产生矛盾的原因。
所以,亲戚关系和其他关系一样,在交往中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做个有“手腕”的人,就要遵循这些规律办事,就能使彼此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反之,违背了这些规律,亲戚之间也是会互相得罪的。
那么,亲戚之间在互相交往,互相求助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行为的高雅。
亲戚之间关系的远近决定了其密切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在相处中要注意把握适当的分寸。
一般情况下,亲戚越走越亲。但是,亲戚交往也应讲究技巧和分寸,否则也会制造冲突。
比如说,以前人们走亲戚可以在亲戚家吃上一年半载,但是现在这样做就不合时宜了。大家都很忙,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住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亲戚朋友的反感。
但是一些人到亲戚家做客,毫不客气,把别人家当作自己的家,这就给主人带来很多的麻烦,也容易造成矛盾。
一些人每天要睡到很晚才起床,到亲戚家也不改自己的习惯。主人要照顾他,又要上班,时间长了必然会影响主人的工作和生活的正常秩序,进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一些人没有讲卫生的习惯,到了亲戚家里,废纸到处扔,让人家收拾不及。时间短,还可能忍耐克制,日子长了,矛盾就会激化。
亲戚之间交往,也应该注意优化自己的行为方式,尊重亲戚的习惯,如果方式不当同样会得罪人,给亲戚关系蒙上阴影。
(2)经济往来要请清楚楚。
求助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问题而得罪人,在亲戚之间是屡见不鲜的。比如亲戚之间的借钱、借物等财物往来是常有的事。有时是为了救急,有时是为了帮助,有的就是赠送,情况不同,但都体现了亲戚之间的特殊关系,把这种财物往来当成表达自己心意和特殊感情的方式。
作为受益的一方在道义上对亲戚的慷慨行为给以由衷的感谢和赞扬是必要的。如果他们把这种支持和帮助看得理所应该,不作一点表示的话,对方就会感到不满意,进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同时,对于属于需要归还的钱物,同样是不能含糊的。这是因为亲戚之间也有各自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应把感情与财物分清楚,不能混为一谈。只要不是对方明言赠送的,所借的钱物就要按时归还。有的人不注意这个问题,他们以为亲戚的钱物用了就用了,对方是不会计较的。如果等到亲戚提出来时,那就不好看了。
对于来自亲戚的帮助要注意给以回报,这既是加深感情的需要,也是报答对方帮助的必要表示。如果忽视了这种回报,同样会得罪人。
总之,亲戚之间的钱物往来,既可以成为密切感情的因素,也可能成为造成矛盾的祸根,就看你如何处理了。
(3)一清二白。
在求助的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纠葛而得罪人,在亲戚之间是屡见不鲜的。亲戚之间相互借钱借物是常有的事,有时是为了救急,有时是为帮助,有时就是赠送,情况不同,但都体现了亲戚之间的特殊亲密。应把这种财物往来当成表达自己心意和特殊感情的方式。
作为受益的一方在感情上对亲戚的慷慨行为给以由衷的感谢和赞扬是很应该的。如果他们把这种支持和帮助看得理所应该,不做一点回报的话,对方就会感到吃了很大的亏,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再者,对于需要归还的钱物,同样是不能含糊的。这是因为亲戚之间也有各自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应把感情与财物分清楚,不能做人情糊涂账。只要不是对方明言赠送的,所借的钱物该还的也要按时归还。有的人不注意这个问题,他们以为亲戚的钱物用了就用了,对方是不会计较的。等到亲戚提出来时,那就难堪了。
对于来自亲戚的帮助要注意给以回报,这既是加深感情的需要,也是报答对方帮助的必要表示。如果忽视了这种回报,同样会得罪人。
总之,亲戚之间的钱物往来,既可以成为密切感情的因素,也可能成为造成矛盾的根源。
(4)不恃才傲物,强人所难。
亲戚之间虽有辈分的不同,但是,也应当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特别是在彼此之间的地位、职务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常言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就是说,就亲戚而言,财大的、地位高的人对于比不上他们的亲戚是很有吸引力的。地位低的人总是希望从地位高的一方那里得到一些帮助,同时在他们提出自己的请求时,又怀有极强的自尊心。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地位高的一方对来求助的亲戚表示出不欢迎的态度,那就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一般说来,地位低的人对于被小看是很敏感的,只要对方露出哪怕一点冷淡的表示都会计较、不满,造成不良的结局。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人求亲戚办事,特别是办一些有违原则的事,人家没办就心怀不满,说人家不讲情谊之类的话,这也是很使人伤心的。
在有地位差异的亲戚之间,最常见的矛盾是在求与被求之间,是在不能满足对方要求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如遇这些问题,一方应注意尽量地满足对方的需求,另一方则应考虑对方的难处,尽量不要给人家出难题,即使因客观原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应给以谅解,不能过多地计较。
(5)对亲戚最好一视同仁。
亲戚之间虽有辈分的不同,但是,也应当相互尊重,一视同仁。特别是在彼此之间有地位、身份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就是说,就亲戚而言,财大的、地位高的人对于比他们差的亲戚是很有吸引力的。地位低的人总是希望从地位高的一方那里得到一些惠利,同时在他们提出自己的请求时,又怀有极强的自尊心。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地位高的一方对来求助的亲戚表示出反感的态度,那就很容易打击对方的自尊。一般说来,地位低的人对于被嘲讽是很敏感的,只要对方露出哪怕一点冷淡的表示都会计较和不满,造成不良的后果。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人求亲戚办事,特别是办一些有违原则的事,人家没办就耿耿于怀,说人家不讲情谊之类的话,这也是很使人伤心的。
在有地位差异的亲戚之间,最常见的矛盾是在求与被求之间,是在不能满足对方欲望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如遇这些问题,一方应注意尽量地满足对方的需求,另一方则应考虑对方的处境,尽量不要给人家出难题,即使因客观原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应给以体谅,不能过多地埋怨。
不管怎样,亲戚始终是亲戚,亲戚就是走出来的,并越走越亲,所以,每个人还要去珍惜你身边的所有资源。
7.贵人看好睿智者
常言道“两强相遇勇者胜”。在商业竞争中,勇往直前固然十分重要,但斗智斗勇更为重要,有时候智者比匹夫之勇更胜一筹。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可以转化成资本,资本可以变成财富,贵人看好睿智者也就在情理之中。
因为聪明人善于思考,所以能够举一反三,迅速掌握办事的规律。这样的可造之才很容易得到贵人的宠爱。
韩国大宇集团是一家名震海内外的大型企业,其分支机构遍布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集团创业后不断收购濒临破产企业,并且家家扭亏为盈。创建才5年便使出口额跃升至韩国第2位,20年则跻身50强。大宇集团的创始人金宇中,使近百家濒临破产企业被收购后起死回生,这些企业的十几万工人都很感激他,把他当作救星。
今天的辉煌,当然是金宇中拼搏而来的。但是,如果没有“汉城实业公司”总经理金容顺这位贵人相助,金宇中的事业能发展这么快、成为“速成财阀”,也许就要打个问号了。
1936年12月19日(也有说是1937年元月),金宇中出生在韩国庆尚北道的大丘市,父亲是位大学教授。本来家境还不错,但他父亲在1950年去世后,家境一落千丈。年仅十三四岁的金宇中,只好一面上学一面当报童、卖蔬菜来维持生计。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金宇中从小很懂事,由于他学习刻苦,成绩也不错。他的邻居、也是同宗的“汉城实业公司”总经理金容顺看到他这么聪明懂事,对他产生了怜爱之情,决定帮助这个聪明、勤奋的孩子。
中学毕业在即,家境贫寒的金宇中没钱上大学是铁定的事实。正当他为此发愁之际,金容顺对他说:“孩子,你想不想上大学?”金宇中点了点头。金容顺说:“想上学就好!不必为读书费用担心,我来负担你的费用!”
金宇中感激地向金容顺致谢。在选择大学时,金宇中报考了延世大学商学院。他想学成之后,将来也像金容顺那样,做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为社会出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