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家训(第五卷)
39087400000027

第27章 黄庭坚家训

[撰主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晚号涪翁。宋英宗治平年间进士及第,任叶县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实录》成,擢起居舍人。绍圣初年,新党谓其修史不实,贬涪州别驾。至徽宗初召还,后又以文字罪除名,贬宜州卒。工诗文,擅长行、草书。早年以文章诗词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以杜甫为宗,但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风格奇崛,为江西诗派开创者。其著作主要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词》等。

家戒遗子孙

[原文]

庭坚自丱角读书[1],及有知识,迄今四十午。时态历观[2],谛见润屋封君[3]、巨姓豪右[4]、衣冠世族[5],金珠满堂。不数年间,复过之,特见废田不耕,空囷不给[6]。又数年复见之,有缧绁于公庭者[7],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8]。问之曰:君家曩时蕃衍盛大[9],何贫贱如是之速耶?有应于予曰:嗟乎[10]!吾高祖起自忧勤[11],噍类数口[12],叔兄慈惠[13],弟侄恭顺[14]。为人子者告其母曰:无以小财为争,无以小事为仇,使我兄叔之和也。为人夫者告其妻曰:无以猜忌为心,无以有无为怀,使我弟侄之和也。于是共巵而食[15],共堂而燕[16],共库而泉[17],共廪而粟[18]。寒而衣,其幣同也[19];出而游,其车同也。下奉以义,上谦以仁,众母如一母,众儿如一儿,无尔我之辨,无多寡之嫌,无私贪之欲,无横费之财[20],仓箱共目而敛之[21],金帛共力而收之,故官私皆治,富贵两崇[22]。逮其子孙蕃息[23],妯娌众多[24],内言多忌[25],人我意殊[26],礼义消衰,诗书罕闻[27],人面狼心,星分瓜剖[28],处私室则包羞自食[29],遇识者则强曰同宗,父无争子而陷于不义[30],夫无贤妇而陷于不仁,所志者小而所失者大[31]……庭坚闻而泣曰:家之不齐遂至如是之甚,可志此以为吾族之鉴[32],因为常语以劝焉,吾子其听否?昔先猷以子弟喻芝兰玉树生于阶庭者[33],欲其质之美也[34];又谓之龙驹鸿鹄者[35],欲其才之俊也[36]。质既美矣,光耀我族,才既俊矣,荣显我家,岂有偷取自安而忘家族之庇乎[37]?汉有兄弟焉,将别也,庭木为之枯[38];将合也,庭木为之荣。则人心之所叶者[39],神灵之所祐也。晋有叔侄焉,无间者为南阮之富[40],好异者为北阮之贫,则人意之所和者,阴阳之所赞也。大唐之间,义族尤盛张氏,九世同居,至天子访焉,赐帛以为庆。高氏七世不分,朝廷嘉之,以族闾为表[41]……虽然皆古人陈迹而已,吾子不可谓今世无其人。鄂之咸宁有陈子高者,有腴田五千,其兄田止一千,子高爱其兄之贤,愿合户而同之。人曰以五千膏腴就贫兄,不亦卑乎?子高曰:我一房尔,何用五千?人生饱暖之外,骨肉交欢而已。其后兄子登第,仕至太中大夫[42],举家受荫[43]。人始曰子高心地吉,乃预知兄弟之荣也。然此亦人之所易为也。吾子欲知其难者,愿悉以告。昔邓攸遭危厄之时[44],负其子侄而逃之,度不两全[45],则托子于人而宁抱其侄也。李充在贫困之际[46],昆季无资[47],其妻求异[48],遂弃其妻,曰:“无伤我同胞之恩。”人之遭贫遇害尚能为此,况处富盛乎?然此予闻见之远者……又当告以耳目之尤近者。吾族居双井四世矣,未闻公家之追负、私用之不给[49],泉粟盈储[50],金朱继荣[51],大抵礼义之所积,无分异之费也。其后妇言是听,人心不坚,无胜己之交[52],信小人之党[53],骨肉不顾,酒胾是从[54],乃至苟营自私,偷取目前之逸[55],恣纵口体而忘远大之计[56],居湖坊者不二世而绝,居东阳者不二世而贫……吾子力道问学[57],执书册以见古人之遗训,观时利害[58],无待老夫之言矣[59],于古人气概风味,岂特髣髴耶[60]?愿以吾言敷而告之[61],吾族敦睦当自吾子起[62]。若夫子孙荣昌世继无穷之美[63],吾言岂小补哉!志之曰《家戒》。

——节录自《戒子通录》

[注释]

[1]丱角:即角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诗经·齐风·甫田》:“总角丱兮。”

[2]时态:时局态势。

[3]谛见:即谛视。仔细审视。润屋:使居室华丽生辉。《礼·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引申为家室富有。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

《汉书·货殖传》:“秦汉之制,列侯封君食租税,岁率户二百。”

[4]巨姓:大姓;世家大族。豪右:豪强地主。

[5]衣冠:士大夫;官绅。世族:泛指世代显贵的家族。

[6]囷:圆圆的粮仓。不给:不足。

[7]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史记·太史公自序》:“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公庭:指官署;衙门。

[8]荷担:挑着担子。

[9]曩时:昔时;从前。《汉书·项籍传赞》:“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蕃衍:蕃盛众多。

[10]嗟乎:叹词。

[11]忧勤:忧愁而劳苦。

[12]噍类:活人。《汉书·高帝纪上》:“(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所过无不残灭。”

[13]慈惠:慈爱宽厚。《韩非子·内储上》:“王曰,慈惠,行善也。”

[14]恭顺:谦恭和顺。

[15]巵:酒器。《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巵酒为寿。”

[16]堂:厅堂;正房。燕:宴饮。

[17]库:储藏财物的屋舍。这里指“金库”。泉:此处作“钱币”解。

[18]廪:粮仓。粟:粮食的通称。

[19]幣:缯帛。古时以束帛为祭祀或赠送宾客的礼物,曰幣。后来称其他聘享的礼物,如车马玉帛等,亦曰幣。

[20]横费:随便消耗;肆意挥霍。

[21]敛:收聚;敛藏。

[22]崇:高;增长。

[23]蕃息:繁殖增多。

[24]妯娌:兄弟的妻子合称妯娌。

[25]内言:妇女在闺房所说的话。《礼·曲礼上》:“外言不入于梱,内言不出于梱。”

[26]意殊:意见不同。

[27]罕:少。

[28]瓜剖:分割。白居易《长庆集·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于时瓜剖区宇,蜂起英豪。”

[29]包羞:承受羞辱。

[30]争子:“争”同“诤”。争子,即能规谏父母的儿子。《孝经》:“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31]志:此处可作“得到”解。

[32]鉴:借鉴。

[33]先猷:此处可作“先贤”解。芝兰玉树:比喻优秀子弟。

[34]质:禀性。

[35]龙驹:骏马。比喻聪颖的儿童。鸿鹄:鸟名。即天鹅。

[36]俊:才智出众。

[37]庇:庇护。

[38]庭木:堂前之木。

[39]和:合。叶:“协”的古文。

[40]无间:喻亲密无间。

[41]闾:古代以二十五家为闾。后泛指乡里。表:仪范;表率。

[42]太中大夫:官名。在宋代为散官,无实职。从四品。

[43]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勋而推恩得赐官爵曰荫。《隋书柳述传》:“少以父荫,为太子亲卫。”

[44]危厄:危险困难。《吕氏春秋·报更》:“见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

[45]度:揣测;考虑。《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46]李充:人名。字仲实,宋哲宗元祐年间进士。初知临海县(官名,临海县行政长官),继迁奉议郎(官名。寄禄官,无实职),后隐居以终。

[47]昆季:兄弟。长者为昆,幼者为季。

[48]异:此处作“分开”、“分居”解。

[49]追负:追索亏欠。

[50]泉:古代钱币的总称。盈储:堆满了储仓。

[51]金朱:纡金怀朱的简称。金指印章,朱指服色,官高位尊之意。

[52]无胜己之交:所交朋友还不如自己。

[53]党:此处作“同伙”解。

[54]胾:大块的肉。《礼·曲礼》上:“凡进食发之礼,左肴右胾。”

[55]逸:此处作“安闲”解。

[56]恣纵:放任不羁;任意而行。

[57]力道:致力于探索事物的规律和道理。问学:求学。

[58]观时利害:观察时局的利益与损害。

[59]无待:无须等待。

[60]髣髴:好像;类似。

[61]敷:铺陈;扩展。

[62]敦睦:亲厚和睦。《晋书·夏侯湛传》:“敦睦于九族。”

[63]世继:世代相承。

[译文]

我从童年读书,到有丰富的知识,迄今已四十年了。历观这数十年的时局态势,仔细审视那些家室富有的人家、受封邑的贵族、世家大族、豪强地主以及世代显贵的家族等等,他们金珠满堂,财物产业多得不可胜数。可是,不过几年,再看这些富贵人家时,只见农田荒废无人耕种,圆圆的粮仓没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堆放。又过了几年,再看这些富贵人家时,他们中有被抓到官署牢狱里坐牢的,有挑着担子有气没力地在路上行走的。我问他们:“你们家过去人口众多、旺盛无比,为什么贫贱衰落得这么快呢?”他们当中有人回答说:“唉!我们高祖那一代是忧愁劳苦的农家,当时全家不过数口人,叔叔、哥哥慈爱宽厚,弟弟、侄儿谦恭和顺。做儿子的告诉自己的母亲说,不要因为小财而发生争执,不要因为小事而反目成仇,为的是使自己与兄弟叔父保持和睦。做丈夫的告诉自己的妻子说,心中不应有猜忌,胸中不要计较有无,为的是使自己与弟兄侄儿保持和睦。于是用相同的酒器餐具在一起饮食,在同一个厅堂一起宴饮,在同一个金库里取钱,在同一个粮仓里用粮。天冷了,要缝制御寒的衣服,用的缯帛也是相同的;天气好的时候,要外出游观或访友,用的车子也是相同的。晚辈侍奉长辈很讲究礼仪,长辈对待晚辈表现出谦虚和仁爱。一家大小当中许多母亲如同一个母亲,许多小儿如同一个小儿,没有你我彼此的分别,没有多寡的嫌隙,没有私贪的欲望,没有肆意挥霍的财产。仓库箱箧大家看着而敛藏,金银丝帛大家共同收聚。所以官事与私事都得到了较好的治理,富与贵都有所增长。待到子孙增多,兄弟辈的妻子也多了起来,闺房所说的话多猜忌,别人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礼义逐渐不被重视,诗书也搁置不读,一些人外貌像人、内心像狼一样狠毒,彼此之间如同星座的分布、瓜果的剖割。居住在家里则承受羞辱,外出遇到有识见的人则勉强说是同宗。做父亲的因为没有善于规谏父母的儿子而陷于不义,做丈夫的因为没有贤德的妻子而陷于不仁。这就叫做所得的少而所失的多。”……我听了以后心情很不好受,流着泪说:“家族整治不善以致到这个地步,可记下来作为我族的借鉴,于是就用普通的语言相劝,我的孩子你听清楚了没有?”从前先贤以芝兰玉树生于阶庭来比喻自己的子弟优秀,是希望自己的子弟禀性变得完美;又以龙驹鸿鹄来比喻自己的子弟,是希望自己的子弟变得才智出众。禀性变得完美,可以光耀我族;才智变得出众,可以荣显我家,哪里还会有偷取安闲而忘掉家族庇护的事情呢?在汉代,有两兄弟,他们将要别离的时候,堂前的树木就干枯了;他们将要团聚的时候,堂前的树木就变得繁茂了。这就说明,人心和,必得神灵的保佑。在晋朝,有叔侄二人,一个全家亲密无间成为南阮的富户,一个全家闹分离成为北阮的贫户。

这就说明,人意和,阴阳也为之助益。在唐朝,恩义之族以张氏最为有名,九代同居,以致得到天子的询问,赐缯帛等丝织品奖赏他们。高氏家族七代不分居,朝廷表彰,把他们树为族闾的表率……虽然我上面所说的都是古人的陈迹,但我儿决不可以说今世没有这样的人。湖北咸宁有一个叫陈子高的人,有肥沃田产五千亩,他的哥哥只有田产一千亩,子高喜欢他哥哥德才兼备,愿意两家合起来同居。有人说你以五千亩肥沃田地归于贫困的哥哥,你不感到低下么?子高回答说:“我只是一个家族的分支,哪里用得着五千亩肥沃田地?人生除了饱暖之外,就只有至亲之间互相得到欢心了。”后来哥哥的小孩进士及第,官做到太中大夫,全家也因推恩而得到官爵。人们在这时候开始说子高心地好,因而能预知兄弟的兴盛。然而我所讲的这个情况也是人们容易做到的,我儿如想知难度更大、更难做到的,我也愿意全部告诉你。过去有个叫邓攸的人在危难之时,背负着儿子和侄儿外出逃难,考虑无法将儿子和侄儿全带在身边,于是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儿子托付与人而宁愿抱着侄儿逃难。过去有个叫李充的人在贫困的时候,他的兄弟也没有钱,他的妻子要求分居,于是他就遗弃自己的妻子,并且说:“不要因为你而伤了我同胞兄弟的感情。”人们在贫困和危难时尚且能够做到这样,更何况处于富盛之境呢?这还是我听说、见到的比较远一些的人和事……还应当告诉你一些我耳闻目睹的比较近一些的人和事。我们家族在双井这个地方居住已经四代了,没有听说过公家追索亏欠、私用不足供应的情况,钱物和粮食堆满了储仓,官高位尊这一盛况代代相承,保持了荣誉。这大体上是由于礼义代代积聚,没有分居之类的消耗的缘故。可是到了后来,家人听信妇言,人心不坚定,所交结的朋友还不如自己,对结伙同党的小人深信不疑,至亲也不顾及,只顾吃喝玩乐,甚至只顾自己,偷取眼前的安闲,肆意讲求吃穿而忘记了远大的计划,因而居住在湖坊这个地方的不过两代就断绝了,居住在东阳这个地方的不过两代就贫困了……我儿你致力于探索事物的道理和规律,勤于求学,努力阅读书本从中得见古人之遗训,注意观察时局的利害,这就用不着做父亲的来说了,对于古人的气概与风度,哪能只是表面上类似、相像呢?希望你把我上面所说的这些话再告诉家族中其他的人,使我们家族亲厚和睦从你这里开始。如果子孙荣昌世代相承以达到无穷无尽的美好,那么我的话难道只是小有补益么!所以我把它记下来就叫做《家戒》。

[评析]

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宋朝“聚族而居”、“多世同堂”的现象比较普遍。

黄庭坚在这篇家训中谆谆告诫儿子:要求得家族繁衍,家庭兴旺,就不要因小财而发生争执,不要因小事而反目成仇;心中不应产生猜忌,胸中不要计较有无;礼仪必须重视,诗书必须阅读;不能有私贪之欲望,不能肆意挥霍财产;做父亲的要有善于规谏的儿子,做丈夫的要有贤德温顺的妻子等等。黄庭坚在家训中提出的这一切,不仅在当时教育和启迪了儿子,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