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39389500000035

第35章 万事涵容: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1)

江河不择细流,能容涵养戾气。计较斤斤小事,不愿意换一种思路想问题,因为他物不快乐,始终走不出自己狭小的世界,殊不知,这是对自己的惩罚。宽恕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胸襟的大小可以丈量出你的目光,你的世界。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我们时刻都需要明白一个道理: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就是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如果我们因为自私而抛弃别人,那别人也一定会抛弃我们!只有心地无私的人才有可能受到他人的尊敬,取得众人的信任与拥戴。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渔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要了一根渔竿,然后,他们分道扬镳。得到鱼的人在原地用干柴搭起篝火煮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来不及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拿着渔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时,他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只能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人世。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渔竿和一篓鱼。但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约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海边。

从此,两个人开始了以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只为自己活着的人,他们不肯为别人的生活提供便利,更不肯为别人放弃自己的一点点利益,像这样的人,别人也一定不愿意为他们提供便利。我们生活在一个与他人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世界,当我们摒弃自私的行为,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帮助了自己。因为在这个崇尚合作的世界中,没有一个人能担当全部,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往往就在与别人互助的基础上。许多时候,与人分享自己所拥有的,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也才能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道谦禅师道行非常高深,他知道自己有一个弟子的阳寿即将结束,便让他回去看看自己的母亲,见母亲最后一面。

这个小沙弥便起身回家了。在路途中,小沙弥看到一群被水围困住的蚂蚁,心生怜悯,就从路边摘下一片叶子放在水中,蚂蚁们顺着叶子爬上去,得以逃生。

小沙弥探完母亲后,回到寺庙,自己却依然无事。禅师十分奇怪,因为他发现小沙弥的阳寿又延长了。他询问小沙弥回家途中是否发生过什么事情,小沙弥便提到了帮助蚂蚁逃生的事情。禅师笑着说:“原来如此!”

小沙弥自己已经处在水深火热中,但他没有自私地只顾自己赶回家看母亲,而是停下来,帮助蚂蚁逃离了水坑。这一善举在他看来可能是不经意的,是举手之劳,可是却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寿命。所以,随时随地都要拥有一颗善良无私的心。

红尘禅语:来果禅师说:“不固执,则心量大开。”自私自利是个人主义的道德境界,是私有制的产物,是被人们唾弃的人生观。一个自私的人注定会伤害自己,而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往往会从别人那里得到回报。把自私从你的心里赶走,你的心中才会充满光明。

心旷为福门,心狭为祸根

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的更加开阔,而那些心胸狭隘的人只会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

在生活中,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曾因别人的恶意诽谤或其他打击而深受伤害,这些伤痛一直在我们心底,从来没有被治愈过,我们可能至今还在怨恨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其实,怨恨是一种被动和侵袭性的东西,它像一个不断长大的肿瘤,使我们失去欢笑,损害我们的健康。怨恨,常会伤害怨恨者自己。而这怨恨,有待我们用宽广的胸怀来化解。

一天,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突然开悟。他喜悦地走回住处,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准备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默默离开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树林,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离开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从极深的禅境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给他一轮明月!”

面对偷窃的盗贼,禅师既没有责骂,也没有告官,而是以宽广的心胸原谅了他,禅师的宽广胸怀和原谅也终于换得了小偷的醒悟。

送人一轮明月,我们的心中也会沐浴月光,这就是宽广胸怀的体现。心旷为福之门,心狭为祸之根。心胸宽广坦荡,不以世俗荣辱为念,不为世俗荣辱所累,不为凡尘琐事所扰,不为痛苦烦闷所惊,就会包容万物,容纳太虚,人也会活得轻松、潇洒、舒心。

心旷为福之门,心胸宽广能化解人和人之间的许多矛盾,加深人与人之间的友好情感。

世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尤其是有“我”有“你”再加个“他”,你、我、他之间的纷争就更多了。所以,若能秉持“你好他好我不好,你大他大我最小,你乐他乐我来苦,你有他有我没有”这四句偈语中含有的精神,人与人便能和谐相处。

为人处世,面对摩擦和误会,我们若能心不存愤恨恶念,语不带尖酸刻薄,不伤害、诽谤他人,以宽广的心胸坚守善美的心念、清净的语言,便可在心里栽种一株株慈悲的草、宽容的花。如此,人生的大原野就能绿意遍满,白云游天,驰骋其间就是“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的潇洒自在。

红尘禅语:道谦禅师云:“心旷为福门,心狭为祸根。”心胸宽广的人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尊重,人生之路也会变得更加宽广。

包容不完美,才有完美心境

禅宗典籍《五灯会元》上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

德山禅师在尚未得道之时曾跟着龙潭禅师学习,日复一日诵经苦读让德山有些忍耐不住。一天,他跑来问师父:“我就是师父翼下正在孵化的一只小鸡,真希望师父能从外面尽快地啄破蛋壳,让我早日破壳而出啊!”

龙潭笑着说:“被别人剥开蛋壳而出的小鸡,没有一个能活下来。母鸡的羽翼只能提供让小鸡成熟和有破壳力的环境,你突破不了自我,最后只能胎死腹中。不要指望师父给你什么帮助。”

德山听后,满脸不解,还想开口说些什么,但龙潭说:“天不早了,你也该回去休息了。”德山撩开门帘走出去时,看到外面非常黑,就说:“师父,天太黑了。”龙潭便给了他一支点燃的蜡烛。他刚接过来,龙潭就把蜡烛熄灭,并说:“如果你心头一片黑暗,那么,什么样的蜡烛也无法将其照亮啊!即使我不把蜡烛吹灭,说不定哪阵风也会将其吹灭啊!只有点亮一盏心灯,天地自然会是一片光明。”

德山听后,如醍醐灌顶,后来果然青出于蓝,成了一代大师。

生活中经历的每一次变化,感受的每一次悲欢离合,都需要我们用心慢慢去体会、去感悟。如果我们的心是暖的,那么在自己眼前出现的一切都是灿烂的阳光、晶莹的露珠、五彩缤纷的落英和随风飘荡的白云,一切都是那么惬意和甜美,无论生活有多么清苦和艰辛,都会感受到天堂般的快乐。心若冷了,再炽热的烈火也无法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丝温暖,我们的眼中也充斥着无边的黑暗,冰封的雪谷,残花败絮般的凄凉。

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我们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能展现自己的笑容;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能好好掌握自己;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充分利用今天;我们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可以做到事事尽心;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能改变自己的心态。当我们打开心灵的锁,让心灵裸露在阳光下时,生活中就不再有阴影。

红尘禅语:宋代禅僧茶陵郁曾有一首悟道诗:“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世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尘网网住了太多的人,要破网而出,只有内心宽大过尘网,才能海纳千般秽物。任何人生命伊始,都像一株不起眼的百合,状如野草,实则内涵秀骨。外界的污秽常会沾染到它,但如果它始终保持坚贞,容纳一切营养,接受一切污秽,用自身的包容来净化秽物,那么它将永远不失其节。

让一步山高水长,退三分天高地阔

《醒世歌》中说:“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生活中学会退让,有时反而会让人看到更美的风景。

战国时期,楚国和梁国交界,两国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各自在空地里种了西瓜,梁国的亭卒非常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得非常好,而楚国的亭卒十分懒惰,不务农事,西瓜的长势不好,与梁国亭卒种的瓜秧有天壤之别。楚国的亭卒们心生妒忌,于是他们在一个无月的夜晚,跑过境把梁国地里的瓜秧给扯断了。

第二天,梁国的亭卒发现此事非常气愤,将之上报给县令宋就,要求也去扯断楚国亭座的瓜秧。宋就说:“这样做当然很解气,可我们明明不愿意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还要去扯断别人的瓜秧呢?明明他人做得不对,我们再跟着学,这实在太狭隘。”亭卒觉得很有道理,就问他该怎么办。宋就说:“你们可以每晚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好起来。”梁国的亭卒听了宋就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照做了。